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鄂州市蔬菜地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对鄂州市蔬菜地土壤进行采样,并对其重金属铜、铅、镉、铬、汞、砷含量进行测定。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中土壤重金属元素单因子污染指数(Pi)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铜(Cu)>汞(Hg)>铬(Cr)>砷(As)>铅(Pb)>镉(Cd)。其中铜、汞、铬、砷属于中度污染,铅、镉处于警戒线中。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表明鄂州蔬菜地土壤整体受到了轻度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居民头发典型重金属富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大连市居民102份头发样品中Pb、Cd、Hg、As等重金属含量,评估了其暴露风险,并对头发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居民头发中Pb、Cd、Hg、As含量均低于中国居民头发中重金属的建议正常值上限,4种重金属暴露风险较低.男性头发中Cd、Pb和As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中As平均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PCA分析显示样本分布集中在第一排序轴和第二排序轴中间,表明性别并不是影响头发中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19~35岁年龄组居民头发中Cd和Pb含量最高,且均与56~75岁年龄组呈现显著差异(p0.05);As和Hg在56~75岁年龄组居民头发中含量最高,与其它组比较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PCA和Pearson分析表明4种重金属间相关性较好,大连市居民对4种重金属暴露途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什么是重金属?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约有45种,包括铅(Pb)、镉(Cd)、汞(Hg)、铬(Cr)、铜(Cu)、锌(Zn)、镍(Ni)等。砷(As)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  相似文献   

4.
以湖北省菱角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沉积物中砷(As)、汞(Hg)、铅(Pb)、镉(Cd)等4种重金属的垂直分布情况,并通过地累积指数(Igeo)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同时选取污染较为严重的As、Pb进行形态分析,以了解其潜在生态风险。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菱角湖沉积物中Pb为轻度或偏中度污染,As、Hg主要为清洁或轻度污染,Cd为清洁;形态分析表明,As以残渣态为主,不同深度的形态分布基本保持不变,潜在生物有效性较低;Pb以残渣态为主,其次是铁锰氧化结合态,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结合态随深度的增加分别增加和减少,潜在危害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医疗废物焚烧炉对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对某典型焚烧厂周围土壤进行了运行前和运行5年(2007—2012年)后重金属含量的采样分析研究.共采集20个土壤样品、2个飞灰样品,并对其中砷(As)、镉(Cd)、铜(Cu)、汞(Hg)、镍(Ni)、铅(Pb)、锑(Sb)、钒(V)、锌(Zn)共10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除Pb外,其余金属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医疗废物焚烧厂并不是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唯一污染来源,还存在其它潜在污染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砷(As)在非致癌及致癌风险评估中都明显超标,必须严格控制砷排放,降低砷在环境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典型有害重金属大气排放清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年鉴等统计资料,采用排放因子法,对2011年我国钢铁行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汞(Hg)、铅(Pb)、镉(Cd)、砷(As)、铬(Cr)、镍(Ni)等6种有害重金属的大气排放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分省区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钢铁行业汞、铅、镉、砷、铬、镍大气排放量分别约为18.8, 3745.8, 39.4, 132.2, 241.2, 105.3t;钢铁行业重金属大气排放集中在环渤海经济圈以及长三角地区,其中河北东部及中南部、山东中部等钢铁冶炼企业集中地区重金属大气排放强度较大;钢铁企业内部炼钢工艺对重金属大气排放贡献率较高,其中转炉工序对砷、铅排放贡献率较大,电炉工序对于镉、镍贡献率较大.  相似文献   

7.
广西刁江野生鱼类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广西刁江野生鱼类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分析了广西刁江水系8种野生鱼类肌肉中铅(Pb)、镉(Cd)、铬(Cr)、砷(As)和汞(Hg)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利用污染指数法和目标危害系数法对其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及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鱼类肌肉样品中Pb、Cd、Cr、As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1~1.160、0.000 1~0.066、0.173~0.789、0.010~2.420和0.000 7~0.077 mg·kg~(-1).Pb和As的含量水平超出《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的限值,超标率分别为5.06%和64.56%;而Cd、Cr和Hg的含量水平未出现超标现象.污染指数结果表明:越南鱊和须鱊受到重金属严重污染;罗非鱼处于中污染水平;餐鲦、南方拟餐、鲫鱼、大眼鳜和草鱼处于轻污染水平.刁江水系8种野生鱼类对Pb、Cr和Hg的富集程度较大;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重金属含量水平高于草食性鱼类.越南鱊和须鱊复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均大于1,这表明当地居民长期摄食越南鱊和须鱊暴露重金属存在潜在健康风险.在所有野生鱼类(南方拟餐和餐鲦除外)的复合重金属目标危害系数中,As的贡献比例最高,平均贡献率达到76.63%,说明As是主要风险元素.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南方主要种植的129个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稻米样品中镉(Cd)、铅(Pb)、铬(Cr)、无机砷(As)和总汞(Hg)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品种和类型的水稻对重金属吸收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35个早稻糙米Cd含量在0. 35~0. 60 mg·kg~(-1)之间,超标率100%,糙米Pb含量在0. 08~0. 30 mg·kg~(-1)之间,超标率14. 29%; 54个中稻糙米Cd含量在0. 03~0. 45 mg·kg~(-1)之间,超标率33. 33%; 40个晚稻糙米Cd含量在0. 08~0. 20 mg·kg~(-1)之间,均未超过国家标准.早、中、晚稻都表现出三系杂交稻糙米Cd含量高于两系杂交稻,但是差异不明显;早稻三系杂交稻糙米Cr和总Hg含量显著高于两系杂交稻.中稻糙米Cd含量与Pb和总Hg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糙米中无机As含量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糙米中Cr含量间相关性不明显.总之,水稻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受遗传背景、品种类型和重金属互作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普定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污染特征,于2016年5月在普定水库大坝区(S1)、梭筛区(S2)、风景区(S3)、三岔街区(S4)、陇箐村区(S5)共5个采样点分别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分析了沉积物中Cr、Ni、Cu、Zn、As、Cd、Pb和Hg共8种重金属含量特征.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含量分别为(151.8±24.0),(82.1±5.4),(150.3±26.8),(546.9±180.3),(48.7±12.1),(3.9±2.6),(284.9±188.5),(0.23±0.13)mg/kg,均高于贵州省土壤元素背景水平.在水平方向上,Zn、As、Hg的含量分布较均匀,Cr、Ni、Cu、Cd、Pb具有显著差异性(n=34,P0.05);在垂直方向上,Hg污染积累较小;Cu、Zn、As、Cd、Pb由下层至中层开始积累,向上有所降低,Cr、Ni含量在下层保持稳定,向上开始降低,表明7种重金属污染已开始减轻.3种评价方法均显示出普定水库沉积物污染严重,地积累指数与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均指出Pb污染最强、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指出Cd生态风险最强,表明Pb、Cd为主要污染物.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r、Ni分别与Zn显著正相关,以及Cu、Zn、As、Cd、Pb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1由Zn、As、Cd、Pb构成、主成分2由Cr、Ni构成,指出了水库周边矿产开采和工业排放分别是普定水库沉积物中Zn、As、Cd、Pb和Cr、Ni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0.
贵州万山汞矿区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而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两栖动物泽陆蛙可作为环境重金属等污染物监测的指示生物。为了解万山汞矿区重金属复合污染背景下泽陆蛙重金属生物富集特征,以及环境重金属对其健康的影响,该研究对该区域下溪河、敖寨河和瓦屋河内泽陆蛙肝脏、皮肤(背部)、股骨、肌肉(后肢)和肠道(小肠)5种组织中铬(Cr)、锰(Mn)、镍(Ni)、铜(Cu)、锌(Zn)、镉(Cd)、铅(Pb)、砷(As)、硒(Se)、汞(Hg)这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肝体指数对其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泽陆蛙各组织中的富集特征不同,必需元素(Zn、Cu、Mn、Cr、Se)的含量明显高于非必需元素(Hg、Pb、Cd、As)。肝脏和股骨是泽陆蛙重金属富集的主要位置,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为:Se、Hg、Cu主要分布在肝脏,Pb、Mn、Ni主要分布在股骨,Cr、Cd主要分布在肠道组织,As主要分布在肌肉,Zn主要分布在肠道、皮肤和股骨。泽陆蛙组织中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主要通过皮肤摄入,而通过食物吸收的方式相对较少。泽陆蛙肝脏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与肝体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意味着区域重金属...  相似文献   

11.
在黄河口湿地的枯水期(2009年4月)和丰水期(2009年6月)分别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Cu、Pb、Zn、Cr、Cd、As、Hg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Cr、Cd、As、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1±5.2), (53.8±7.6), (78.4±13.2), (60.5±8.9), (0.250±0.099), (7.7±2.7), (0.055±0.039)μg/g.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处于国内河口湿地中等水平,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河口湿地的含量.有机质的含量影响了枯水期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Cu、Zn在枯水期以及As、Hg在丰水期与细粒径颗粒物显著正相关,<16μm的细颗粒物能吸持较多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2.
对2013年秋季和2014年春季两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共26个采样站位7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Zn和Cd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渤海工业化前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和重金属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属于"轻度"污染,Hg、Cu、Pb、Zn、As和Cr属于无污染程度。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单金属潜在危害系数程度较高的是Cd、Hg。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表明:TOC含量与重金属Hg、Cu、Cd、Cr和As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有3个来源,即有机质降解;工业废水、城市排污及养殖自身污染;岩石的自然风化和侵蚀过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初步推断了重金属污染来源,可为辽东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湛江港表层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Hg、Cu、Zn、Pb、Cd 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评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除Cd外,其它重金属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均高于其在海洋生物体中的含量;湛江港海域Cu、Zn、Cd在生物体内积累较严重;软体类和甲壳类从沉积物中富集Hg和Pb能力相当,但软体类从沉积物中富集Zn和Cd能力高于甲壳类、富集Cu能力低于甲壳类。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非参数相关分析表明,沉积物中重金属既能促进也能抑制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富集,但在软体类和甲壳类两类生物体中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乌江上游普定水库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污染程度,于2018年对普定水库表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6种重金属(Hg、As、Cu、Ni、Cd、Pb)含量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地积累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普定水库表层水体ρ(Hg)、ρ(As)、ρ(Cu)、ρ(Ni)、ρ(Cd)、ρ(Pb)的范围分别为(0.004±0.003)(0.050±0.044)(4.225±3.117)(18.343±17.093)(0.845±0.739)(6.155±5.747)μg/L,其中ρ(Hg)、ρ(As)、ρ(Ni)、ρ(Cd)、ρ(Pb)在季节性变化上具有相似规律,均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ρ(DO)与ρ(Hg)、ρ(As)和ρ(Cu)均呈显著相关,说明这3种重金属含量可能受到ρ(DO)影响.②普定水库表层沉积物w(Hg)、w(As)、w(Cu)、w(Ni)、w(Cd)、w(Pb)的范围分别为(0.06±0.02)(14.75±4.88)(166.60±74.74)(87.43±51.18)(1.89±0.26)(206.34±110.33)mg/kg,其中w(Pb)、w(Cd)和w(Cu)平均值分别为贵州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6.0、5.8和5.0倍;重金属含量沿程分布特征存在季节性差异,w(Cd)、w(Pb)、w(Hg)、w(Cu)、w(Ni)在秋冬季最高,w(Cd)、w(Pb)、w(Hg)沿程逐渐升高,在大坝口达到最高值,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从上游到下游重金属污染逐渐严重.③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表明,普定水库水质未受到重金属污染;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普定水库表层沉积物以Cu、Ni、Pb、Cd污染为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表明,Cd和Pb具有较高的风险值,是普定水库重金属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普定水库水环境主要受外源污染,矿山开采以及冶炼活动可能是造成重金属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普定水库水环境重金属综合治理,尤其是对Cd和Pb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矿区家庭灰尘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选取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A村、B村和C村)的家庭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02个家庭灰尘样品中Cd、Cr、Pb、As、Hg 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从高到底的顺序为:w(Pb)>w(Cr)>w(Cd)>w(As)>w(Hg).Cd、Pb、Hg在不同家庭灰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的累积程度最为严重,最高累积系数为226.30,其次为Pb和Hg;Cr和As在不同家庭灰尘中累积系数均小于1.分别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As、Cr和Hg、Pb和As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H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村家庭灰尘中各元素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家庭灰尘中Cd、Pb和Hg主要来源于室外环境,包括周边铅锌矿采选和冶炼及汽车尾气排放等.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A村、B村和C村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均达到了极强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上海无居民岛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上海无居民海岛黄瓜沙、顾园沙、九段沙、大金山、小金山5个岛屿潮间带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的基础上,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法分析了潮间带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Cr的含量。结果表明:(1)上海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有如下顺序;Zn>Cr>Cu>Pb>As>>Cd>Hg。(2)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除黄瓜沙外,基本都保持在自然状态水平。(3)相关分析显示,Cr自然来源可能性较大,Cu,Pb,Zn,Hg,Cd,As来源与人为活动造成的影响存在一定关系。(4)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Hg,Cu,Pb,Zn,Cr,As六种元素的生态危害程度都较小,处在轻微生态危害范围,黄瓜沙和九段沙上沙段处Cd元素浓度已处于中等生态危害范围,总体上看,上海地区无居民海岛潮间带沉积物未受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7.
孙钦帮  高范  王阳  张冲  崔雷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5):685-690, 698
为了研究红海湾海域水体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2015年5月和11月在研究海域设48个采样站位进行了表层水样分析,分析了Cu、Pb、Zn、Cd、Cr、Hg和As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污染评价法对研究海域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利用变异系数法来分析了各调查站位之间污染物在空间尺度上离散程度,使用相关性分析和PCA方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Cu、Pb、Zn、Cd、Cr、Hg和As含量的平均值均满足《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水质要求,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的污染程度大体排序为:Zn>Pb>Cu>As>Cd>Cr>Hg。综合污染评价法显示评价海域表层海水中7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平均值均小于1,且综合污染指数整体相差不大,研究海域属于清洁海域。变异系数结果表明各站位间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在调查海域空间离散度较大,研究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物来自不同的污染源。相关性分析和PCA方法分析表明,重金属元素Cu、Pb、Zn、Cd、Cr、Hg和As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且前三个主分中的研究重金属元素正载荷较低,因此重金属元素相互之间都不具有相似的污染水平或共同的污染来源,元素之间具有共同来源的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杭州湾海域2018年8-9月2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7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2.50×10?6、21.93×10?6、63.39×10?6、0.10×10?6、48.32×10?6、0.05×10?6、5.45×10?6,所有评价因子的含量平均值均低于全国海岸带重金属的背景值。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Cu、Pb、Zn、Cd、Cr、Hg和As的平均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Cu>Cr>Zn>Pb>As>Hg>Cd。重金属富集程度分析结果显示,Cd、Hg和As的富集程度较低,Pb和Zn的富集程度相对较高。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杭州湾海域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较低”,海洋生态环境状况较好。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和TOC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表层沉积物TOC含量与重金属Cu、Pb、Zn、Cd和Cr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前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64.42%和16.59 %;结合相关性分析表明,Cu、Pb、Zn、Cd和Cr主要的来源为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9.
以滇西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4193件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试了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经典统计方法探讨了土壤重金属来源和土壤重金属含量与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地统计方法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均超过全国土壤背景值,但是低于农用地污染风险筛选值;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相比,As、Cd、Cu、Ni、Pb和Zn含量平均值与云南省背景值相当,Hg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是其背景值的2.35和1.60倍,土壤重金属存在不同程度累积现象.②Cr、Cu和Ni主要受成土母质的控制;Cd、Zn和Pb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人为来源主要为铅锌矿开采选冶、交通运输和煤炭燃烧,Cd、Zn在一定程度上受成土母质的影响;As和Hg以人为来源为主,受汞矿采选、农业活动及煤炭燃烧的影响.③不同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Cd、Cr、Cu、Hg和Ni在沉积岩母质区土壤中平均含量最高;草地中As、Cd、Cr、Cu、Hg、Ni、Zn平均含量最高.④Cu、Ni、Cr高值区与沉积岩母质区及区内分布的铜矿和铁矿空间耦合性良好;Pb、Cd和Zn的高值区与区内的铅锌矿分布范围基本一致;As和Hg高值区与区内汞矿等热液型金属矿的分布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在人类活动密集地区也呈高背景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