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年3月20日,四川省威远钢铁厂1号高炉(87m~3),在富氧鼓风试验送氧调试中开启氧气总阀时发生剧烈爆炸,致使在场人员全部受害(死亡14人,重伤3人,轻伤6人),炸毁氧气总阀和阀后近1m的不锈钢管。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 (1)开启氧气总阀时,阀前与阀后压差过大(阀前压力2MPa,阀后为0.1MPa),违反了冶金部《氧气安全规定》中“直径大于70mm的手动氧气阀门,只有阀门前后压差小于0.3MPa才允许操作”的规定。 (2)由于压差过大,开启阀门时氧气流速极高,加之新安装的管道内存在铁屑、焊渣等杂物,又无接地装置,管道脱脂也未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硝酸磷肥生产过程中,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磷酸一铵的安全性,通过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有效磷含量对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溶液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和磷酸一铵混合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高于纯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溶液,稳定性更好;磷酸一铵抑制硝酸铵的热分解,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增加,硝酸铵混合溶液临界爆炸温度升高;升温速率对硝酸铵混合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影响很大,随着升温速率由2℃/min升高到3℃/min,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混合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升高,不易发生爆炸,安全性更好。研究结果对硝酸磷肥的生产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硝酸磷肥生产过程中,硝酸铵溶液中加入磷酸一铵的安全性,通过自制实验装置,研究了有效磷含量对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溶液热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和磷酸一铵混合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高于纯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溶液,稳定性更好;磷酸一铵抑制硝酸铵的热分解,随着有效磷含量的增加,硝酸铵混合溶液临界爆炸温度升高;升温速率对硝酸铵混合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影响很大,随着升温速率由2℃/min升高到3℃/min,质量分数为85%的硝酸铵混合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升高,不易发生爆炸,安全性更好。研究结果对硝酸磷肥的生产安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煤尘及甲烷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甲烷,煤尘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在煤尘浓度为600g/m3时均达到最大值。同时,甲烷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煤尘最大爆炸压力值,而且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甲烷5%时增幅最大。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甲烷存在时有同样规律,但是有甲烷时爆炸持续时间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甲烷含量的增加,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降低幅度不断增加,在甲烷5%以后趋于稳定。实验结果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煤尘挥发分及粒径对爆炸火焰长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选取挥发分含量不同的四种典型烟煤煤样,分别制备成31.5、44、62.5、81.5、119、>150 μm六种粒径,利用煤尘爆炸性鉴定装置测试其爆炸火焰长度,并对其爆炸火焰长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挥发分含量的增加,不同粒径级别的煤尘爆炸火焰长度均呈增长趋势;在挥发分含量较低的区间,挥发分含量增加对爆炸火焰长度影响不大;在挥发分含量较高的区间,随着挥发分含量的增加其爆炸火焰长度也急剧增加,并且粒径越小增加的越快。对于同一实验煤样,随着粒径的增大,其爆炸火焰长度逐渐减小,粒径增大到150 μm以上时爆炸火焰几乎消失。爆炸火焰长度随粒径变化的变化率根据实验煤样的不同,呈现出两种变化规律,挥发分含量为18.99%和27.52%煤样的爆炸火焰变化率先增加再减小再增加,挥发分含量为32.20%和39.74%的煤样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但四组实验煤样的爆炸火焰长度变化率都在44~62.5 μm的粒径变化量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煤矿煤尘爆炸特性值随其挥发分含量变化的规律;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提出了煤尘爆炸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复合肥洗涤液中氯离子浓度对硝酸基复合肥水溶液热稳定性影响,利用自行研制的临界爆炸测试装置对硝酸基复合肥水溶液的热安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离子对硝酸基复合肥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影响较大,复合肥水溶液的分解温度随着氯离子浓度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研究结果对硝酸基复合肥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我国煤矿煤尘爆炸特性值随其挥发分含量变化的规律;根据所得的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提出了煤尘爆炸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空气中氮气对钛粉发生粉尘爆炸时的惰化抑制作用和反应机理,利用热重分析仪分别研究了5,10,15,20℃/min 4种升温速率下微米钛粉在空气和纯氮气氛下的化学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反应条件下钛粉的热重曲线具有相似性,均包含吸气脱附和吸气增重两个阶段,但纯氮气氛下钛粉的着火温度比空气条件下高7℃,反应放热量比空气条件下低375 J/g,氮气对钛粉着火爆炸具有抑制作用。利用KAS法计算纯氮气氛下钛粉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02.2 kJ/mol。由于微米钛粉在空气中氧化生成稳定的二氧化钛前存在多种不稳定的氧化物,KAS法仅能获得高转化率下的表观活化能为285 kJ/mol。Coats-Redfern法计算结果表明:钛粉的氧化和氮化过程均为非均相的表面反应,反应模式为Jander。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规避在工业和生活中烷烃爆炸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对烷烃爆炸特性的认识,采用20L 球型爆炸实验装置,测试了常温、0.1MPa条件下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的爆炸压力.结果表明,随着各烷烃含量的增加,4种烷烃的最大爆炸压力变化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当在化学反应计量比附近时,达到最大值,4种烷烃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为1.3 MPa、1.2 MPa、1.3 MPa、1.3 MPa.经函数拟合,发现浓度与最大爆炸压力呈抛物线关系且拟合度符合工程要求,且实验测得最大爆炸压力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同时利用爆炸特性参数—爆炸指数K评价了4种烷烃的爆炸危害,得出K甲烷>K丙烷>K乙烷>K正丁烷,说明甲烷发生爆炸造成的危害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11.
汽车爆炸的超压分布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不同药量和不同车型的爆炸超压值,对汽车爆炸的超压分布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汽车内发生炸药爆炸时,车门侧压力明显大于车尾部方向的压力,车外的冲击波超压值要大于空气中炸药爆炸的结果,前者约为后者的1.0~2.2倍.即车体对冲击波约束作用要小于车内底盘的反射作用.计算得到了实验中冲击波超压对人员的杀伤半径和最小安全距离,对汽车爆炸案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冲击波的反射不可忽视,货车下地面炸药爆炸表现出明显的冲击波反射作用,测得超压值大于空气中爆炸的超压值.  相似文献   

12.
杂质对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装置对含杂质的硝酸铵水溶液临界爆炸温度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Cl-单独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硝酸铵溶液的热分解,提高了其临界爆炸温度;pH值一定时,随着Cl-浓度的增大,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呈指数形式降低;Cl-浓度一定时,pH值越小,硝酸铵水溶液的临界爆炸温度越低;油脂会降低硝酸铵溶液的热稳定性.该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材质金属丝自身磁性差异对抑制气体爆炸的影响,在密闭圆形管道中进行丙烷-空气爆炸实验,采取爆炸瞬态压力测试、产物组成色谱检测和数值模拟机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与填装非磁性铝丝组相比,铁磁性铁丝组爆炸压力峰值更低;产物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残余丙烷和生成烃类物质种类和含量均增多;模拟分析得到温度敏感性基元反应R96,R1,R334,R276,R396,R254促进温度升高,R104,R409,R19,R358抑制温度升高;铁磁性的铁丝可能由于自身的感应磁场效应使其抑制自由基反应较铝丝更为有效。研究方法将产物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对分析爆炸特性和抑爆机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深秋 《安全》2003,24(2):24-24
危险化学品必须包装良好,这是保证安全储运、使用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严格要求。 1.包装和容器种类及材质要求,要根据化学危险物质的性质确定。如:有些爆炸物品与金属接触时容易起化学反应,其生成物往往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有的爆炸物品本身还有着对金属的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彩跑粉的爆炸强度和爆炸敏感性,采用20 L球形爆炸实验系统和热重-差热分析仪开展实验,在分析红色彩跑粉爆炸压力和爆炸极限氧浓度(LOC)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小苏打对红色彩跑粉爆炸极限氧浓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粉中添加红色食用色素后形成的彩跑粉会增加爆炸风险,爆炸猛烈度属于St1级;在50~400 g/m3粉尘浓度范围内,红色彩跑粉的LOC值先减小后增大,在200 g/m3时LOC值达到最低9%;当添加不同比例小苏打对红色彩跑粉爆炸风险进行抑制时,发现LOC值随着红色彩跑粉与小苏打混合性粉尘掺混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掺混比为50%时,红色彩跑粉与小苏打混合性粉尘的LOC值为21%。研究结果可为彩跑粉加工厂的抑爆和惰化防爆技术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橡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常温常压下、粒径75μm以下的橡胶粉尘在质量浓度50~700 g/m3范围内的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测定其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指数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30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0.49MPa;在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25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值5.04MPa·m/s,根据ISO 6184粉尘爆炸烈度等级分级标准,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St-1级。  相似文献   

17.
《安全》1995,(5)
1994年6月22日天津市铝材厂轧延车间中班淬火组在用盐浴炉进行铝片材热处理工作时,因电动葫芦钢丝绳断裂,修复无效又无备用钢丝绳,就将约300kg铝材滞留在炉内(长达10小时之久)。由于盐浴炉温度失控,铝材逐步溶化后,与熔融态的硝酸钠构成爆炸体系,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于23日凌晨4时56分盐溶炉形成化学爆炸,其威力相当于3t TNT炸药。爆炸浓烟形成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新型网状高分子材料对油气爆炸的抑制作用,搭建了狭长受限空间油气爆炸抑制实验系统,进行了油气爆炸抑制实验,通过对比是否按留空率规范填充抑爆材料所达到的3种工况,分析了爆炸超压值、升压速率、火焰强度和火焰持续时间等特性参数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网状高分子材料对油气爆炸产生的最大爆炸超压值、升压速率和火焰强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新型网状高分子材料对火焰的传播有明显的阻滞作用,使火焰传播速度减小;当新型材料按照规范填充时,最大爆炸超压值和升压速率分别下降了84.36%和 39.18%以上,火焰被完全熄灭,并且距离点火端越远,抑爆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设定机场货站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基于爆炸威力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DYN模拟包装约束下爆炸品爆炸冲击波特性,通过引入包装约束系数,描述包装材料对爆炸威力影响,计算航空运输易爆危险品存储区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结果表明:1 mm厚度聚碳酸酯、钢和铝材质外包装的包装约束系数分别为0.904 7,0.860 1,0.870 6,相较于聚碳酸酯和铝材质,钢材质外包装对易爆危险品爆炸威力削弱程度较大。研究结果可为机场货站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规划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某地下弹药库爆炸冲击波传播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到了弹药爆炸时地面空气冲击波的等效经验计算公式。两种方法得到的不同距离的冲击波超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