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化物已被列为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为适应环境分析快速、连续和自动化测定的需要,我们将电极分析技术和连续流动测量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氟离子选择性电极连续流动测定水中氟化物的分析方法。本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普通的离子计、商品电极、比例泵和自行研制的电极流通槽,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本方法的测定速度为40样次/小时,比一般电极法提高一倍。经验证和实际样品测定,氟离子浓度在0.05~100mg/l浓度范围内,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7%,回收率为99.5~101.6%,与一般电极法相仿。方法的重现性和稳定性也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水质中溶解氧的测定,通常有碘量法、光度法及电化学法等,其中,极谱法具有灵敏度高、方法简便、成本低且能实现快速和连续测定等优点。但是,一般的园盘氧电极,尚存在流动相关性大,响应时间长等缺点。为此,我们在着重研究氧电极的流动相关性的基础上,研制了环状氧电极。实践证明,在测定溶解氧时,环状氧电极响应时间快,残余电流小,流动相关性小。  相似文献   

3.
为直接测定氰化物,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而又准确的方法,即在其它未污染的海水中使用一种氰离子选择电极法直接测定氰化物。当氰化物的含量很低时,氯化物的干扰较大,但是用测定低于20μg/l的氰化物时而得到的适当选择性校正值,几乎可以完全消除其影响。氰离子电极也适用于连续监测毒理学研究中氰化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冯亚平 《环境科学》1978,(3):38-41,26
氰化物是水质监测中重要的分析项目之一。用化学法测氰化物干扰物质多,所用试剂的毒性也较大。以碘化银为敏感膜的氰电极,光敏性强,使用寿命短,灵敏度较低。为适应水质监测工作的需要,我们对应用银电极测定微量氰化物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摸索。  相似文献   

5.
首先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进一步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制备了石墨烯(GO)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同时,采用SEM对电极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光电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的电极光电响应性能得到了提高.最后,采用制备的电极为光阳极,通过光电催化氧化方法对铜氰络合物进行了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压为2.0 V的条件下,采用二氧化钛纳米管电极,反应120 min后,剩余总氰的含量及铜的回收率分别为4.0%和96.3%;采用石墨烯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反应60 min后,剩余总氰的含量及Cu的回收率分别为0.3%和99%.可以看出,经石墨烯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管显示出了较好的光电催化去除铜氰络合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废水中溴和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丽洁 《环境工程》1999,17(6):60-62
采用电位滴定法连续测定废水中溴和氯,以216型银电极为指示电级,217型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溴为065%,氯为054%。测定误差溴为-025%,氯为028%。此法可用于溴和氯的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电极测试状态的方法,将流动技术引入到离子电极直接电位分析法中,设计并试制了电极流动分析仪。配用市售硝酸根电极、钠电极、氟电极、氯电极和氨电极进行了环境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电极流动分析仪法的分析速度比直接电位法提高2-3倍,变异系数,2.9%-5.0%之间,回收率在90%-105%之间;直接电位法变异系数在2.3%-6.7%之间,加收率在90%-109%之间。  相似文献   

8.
吴秉亮  童华宜 《环境科学》1977,(4):16-19,58
选矿、冶金、炼焦、石油化工、电镀等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氰化物。及时、有效地监测工业废水中氰化物是十分重要的。 氰离子选择电极法测氰,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技术手段。优点是方法简单快速,可直接测定未经处理的水样,为自动化连续  相似文献   

9.
<正> 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浸出液中的氰化物常见有报道。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下限较低,适用于测定氰化物含量较低的样品,但干扰因素较多,且操作繁琐,费时,所需试剂种类较多,不适于测定氰化物含量较高的样品。氰离子选择电极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测量范围宽,对有色甚至浑浊的样品也可以测定,已逐渐开始被广泛应用。但用于固体废渣浸出液的测定尚未见报道。本文提出了用氰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工业废渣浸出液中氰化物的方法。工业固体废渣成分复杂,其浸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酚并与传统手工比色法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酚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准确度、分析速度快、不使用大量有机试剂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环境样品的分析中也得到了满意的测定结果,能满足大批量的环境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酚并与传统手工比色法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酚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准确度、分析速度快、不使用大量有机试剂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环境样品的分析中也得到了满意的测定结果,能满足大批量的环境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2.
应用荷兰Skalar公司的SAN”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地表水中的总氮,建立测定地表水中总氮的流动注射分析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分析速度快,分析速率可达32个/小时,仪器测定浓度与峰高响应值相关性很高,相关系数为0.9996,线性范围0.0 mg/L ~5.00 mg/L,方法检出限为0.03 mg/L,精密度RSD小于4%,均满足国家实验质量标准要求.紫外消解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总氮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干扰少,适合大批量的地表水分析.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膜BOD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裕生  刘宪梅 《环境科学》1989,10(6):53-56,38
本文介绍了用四种微生物膜制备的BOD电极及其测定废水BOD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电极对BOD际准物质线性响应范围为10—60mg/L,响应达到平衡时间为4 min(对低限浓度溶液)到7 min(对高限浓度溶液),连续稳定地工怍寿命在20天以上;用该电极和BOD_s标准法对照测定7种废水的BOD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的汞膜电极-流动电解池直接催化伏安法测定铬(Ⅵ)催化波,比文献报道的方法简便,宜于连续分析环境样品。在乙二胺-NO_2~-体系中,铬酸根的浓度为1×10~(-10)—1×10~(-8)克/毫升,与催化波的波高呈直线关系。 本文对催化波底液条件、干扰情况、波的性质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应用于测定环境水中痕量铬。  相似文献   

15.
氨气敏电极测定海水中的氨是一种新的分析技术,国外较早就有报道;国内也有用氨气敏电极自动连续测定制碱系统碳化塔冷却海水中的氨,但浓度较高,在2—30毫克/升之间,用电极法测定正常海水中氨的报道尚未见到。本文提供了一个利用氯气敏电极测定海水中氨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只需要加入NaOH以碱化试液,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检测下限可达10PPb。  相似文献   

16.
我厂电石炉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含氰污水,污染江河。1974年我们在环境保护三十二字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了含氰污水的解毒试验。为了保证含氰污水的处理效果,必须有一套自动监测与自动控制装置与之配套。但目前国内尚无这样的装置。我们遵照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走自己工业发展的道路,从1974年初开始试制氰离子选择电极。经过二年来的摸索与实践,我们试制成碘化银多晶膜电极,安装了氰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Lachat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环境水样中的四个常规项目总磷、总氮、挥发酚和总氰来介绍兀A技术在水质分析领域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各项目的标样测定值均在保证值范围之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2%-3.7%之间。方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较好,加标回收率在91%-102%之间,满足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用自制的新型N-苄氧羰基-(-)-L-苯甘氨酰-(-)-L-苯甘氨酰基键合硅胶液相色谱固定相(简称BCPGPG色谱固定相)在正相条件下对土壤中氰戊聚酯和氯氰菊酯两种农药进行了分析与测定,建立了可同时测定土壤中的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含量的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样品用流动相(正己烷/二氯甲烷=8/1,V/V)溶解,过滤,然后以BCPGPG固定相柱进行色谱分离,在254nm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和氯氰菊酯的质量浓度为0~2.0mg/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形关系良好;批间(n=4)测定的平均相对偏差(RSD)分别为5.70%和5.5%;回收率分别为81.0%~96%和88.0%~96.7%。该方法适合于测定氰戊聚酯和氯氰菊酯两种农药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研究建立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4 mg/L,测定范围为0.16-10.0 mg/L。实验表明测得的数据与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得的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已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稳定性高且易于实现自动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使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地表水中挥发酚,实验结果表明在测定地面水时,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1.2μg/L,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加标回收率符合要求,分析速度快,适合大批量测定地表水中的挥发酚。同时探讨了该方法在实际样品分析工作中的一些应用问题,如基线的波动与稳定、高低浓度样品交叉测定的影响等,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