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安全管理群体行为与动力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企业职工个体总是存在于某个群体之中 ,为了适应群体和群体环境 ,个体的安全行为与其单独行动时的行为有所不同。笔者首先讨论了群体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然后给出了安全管理群体行为的概念 ,即群体行为主体在该群体组织内进行的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活动就是安全管理的群体行为 ,以及安全管理群体行为的特征(群体行为的规律性、群体行为的可测量性、群体行为的可划分性、群体行为对个体的影响性 ) ;最后论述了安全管理中的群体动力理论和群体动力对职工安全行为的影响 ,包括对安全绩效的社会促进与促退作用、安全社会标准化倾向、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提高群体安全行为,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特点及规律的分析,明确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时个体行为决策对群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个体-群体行为决策结构函数,定性定量地分析突发安全事故个体与群体安全行为的关系,并确定群体安全行为的3种决策形式,为进一步研究群体安全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复杂网络基本理论,群体视角下通过构建隧道工人群体结构网络模型,对隧道工人群体特性进行分析,表明隧道工人群体活动的最显著特性是高危性和协作性,隧道工人群体成员中承担的最重要责任是影响责任,隧道工人群体成员间最重要的联系是指令联系。结果表明,隧道工人群体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特性。基于研究结果,采取班组化单元管理以及班组长或技术骨干核心管理措施来加强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群体因素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基于建筑业行业特征,引入群体变量对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修正,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修正模型。采用文献梳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对研究假设和修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群体行为满意度和群体行为规范,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有显著的正向间接影响。基于群体角度提出的激励奖惩措施、精简行为态度测量量表,以及推行群体行为规范化可视化等对策建议,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群体心理因素对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并有效减少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群体因素,对山西3家煤炭企业中25个班组的315名成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HLM7. 0构建群体认知对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的跨层次模型。结果表明:群体规范与群体效能感均对群体行为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个体层次的行为态度与不安全行为意向显著相关;群体行为满意度正向作用于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群体行为满意度跨层次调节行为态度和个体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有感领导对建筑施工不同经验工人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群体安全氛围为中介变量,建立了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SEM),并运用AMOS软件分析了有感领导核心四要素(能见度、关系、对工作团体的投入、主动管理)对群体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及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有感领导对经验缺乏的新工人群体的影响均大于老工人群体;对新工人群体,能见度和主动管理对其不安全行为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654和0.639;而对老工人群体,关系和对工作团体的投入对其影响较大,路径系数分别为0.577和0.561。因此,在实施有感领导管理时,面对不同经验工人群体,应该因人而宜,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建筑施工全员安全管理水平,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特定群体结构的工人参与安全管理意愿。以二维三角晶格复杂网络表征工人群体结构。从公共物品博弈角度,构建建筑工人参与安全管理演化博弈模型。对不同增益系数、噪声强度及合作者初始分布情况下模型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群体结构对博弈结果起重要作用,提高增益系数与噪声强度对工人选择合作策略分别起促进和阻碍作用,合作者初始分布影响演化过程中团簇结构的形成。可通过提高工人个体对安全行为投资效益的理性认识来增强工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煤矿生产中的群体安全投入博弈特点,针对煤矿生产参与者面临的安全投入囚徒困境(SIPD)博弈,基于NetLogo模拟平台设计博弈模型,获取不同安全投入策略的工人群体变化、死亡情况和安全收益特征,探究不同安全环境对博弈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安全水平煤矿中,消极型工人(D-worker)可以利用积极型工人(C-worker)的安全投入,快速增加消极型群体规模,并攫取高达70%的安全收益,而在高安全水平煤矿中,在制裁型工人(T-worker)影响下,D-worker安全收益可被限制到20.4%。D-worker在恶劣安全环境中将成为主流,攫取最大安全收益,产生较高死亡率,并严重损害群体安全,扭转上述局面的短期方法为抑制群体消极心理,长期方法为逐步提高安全管理技术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煤矿安全水平提升提供安全投入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建筑行业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对建筑工人行为的影响,基于已有文献,结合人际关系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构建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模型。通过问卷回收和筛选,得到有效问卷465份,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Bootstrap法进行实证研究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显著正向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行为;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行为规范以及建筑工人的个体行为意向在非正式群体安全氛围与建筑工人安全行为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从结果来看,要想降低建筑行业事故率,对于在建筑行业中所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因素不容忽视,且应该时刻关注建筑行业中的非正式群体行为规范,并积极引导非正式向正式靠拢,改变建筑工人个体不正确的行为意向,才能进一步减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化工园区发生突发事件时社会公众的群体行为,结合系统动力学(SD)理论、方法及实际案例情景、数据,以群体行为态势与群体行为传播人数为核心,构建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下的群体行为因果图和系统流图。通过研究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动态模拟,分析事件影响力、公众情绪以及政府公信力对群体行为态势以及行为传播人群的动态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加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正确疏导公众情绪,加大事件公开度,降低事件影响力,能有效应对群体行为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下的群体行为决策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工人安全分析、强化、安全气氛分析、领导安全绩效评估、群体规范的影响等行为激励管理技术在劳动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制造业企业员工反生产行为(CWB)对组织安全及绩效的负面作用,基于贝叶斯网络(BN)和计算试验方法,研究群体CWB的演化模型。首先将个体CWB发生机制和制造业企业调研数据相结合,通过参数学习构建出员工CWB的BN结构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结合社会影响和观点交换理论,设计员工群体行为交互规则,并嵌入计算试验模型中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员工规模增长不会导致群体CWB的扩散,而员工尽责性和组织分配公平对CWB的影响显著;员工间沟通范围和地缘关系会导致CWB的恶化,但控制关键在于防范初期的极化舆情;平行管理和有机式组织虽然能控制群体CWB,但在实施时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不同群体行为安全整体协同发展,应用协同理论、自适应性管理及行为安全等方法,架构了企业安全文化管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强调安全文化整体提升需要外部推动力(企业例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及内部自驱力(员工安全文化自律提升)协同发展,最终实现由外部推动力向内部自驱力的转化。将构建的技术体系引入试点矿进行有效性验证,并运行2个周期。运行评估结果表明,试点矿不同群体对安全文化意识均呈整体提升,增长幅度比较大的是高层管理者(55.13%),其次是中层管理者(4.74%),一线员工层(4.48%)、培训层(3.69%)。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员工安全参与行为演化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安全生产活动有助于营造良好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为弄清中小企业员工安全参与行为演化规律,充分调动员工安全参与积极性,借助演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构建员工与中小企业交往支付矩阵。通过分析交往过程演化模型,揭示个体不同策略选择对群体行为的影响。用数值仿真,演示群体不同初始比例和不同参数变化对演化趋势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认真参与,不考核"模式为"不良锁定"模式,参数的大小影响系统收敛速度和收敛结果;改良安全活动内容、效果以及构建规范的考核机制,有助于强化中小企业员工的安全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5.
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煤炭行业及典型煤炭企业的安全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找出煤炭企业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用系统安全科学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个体及群体行为理论、数理统计方法等,以平煤集团为样本,根据安全管理的3E原则,从技术保障、组织保障、文化教育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地研究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模型。通过该模型研究,为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思路;在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发出网络版的煤矿生产安全风险管理系统,为生产现场提供先进、便捷的安全风险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6.
行为安全观测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实现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在梳理行为安全相关文献基础上,引入行为矫正、应用心理学等理论方法,提炼了企业群体行为安全观测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行为安全观测规划技术、关键行为筛选技术、行为安全观测技术、沟通与干预技术、行为观测数据统计与反馈技术及行为安全观测整体提升技术等。将企业群体行为安全观测技术体系应用到某试点矿9个工种进行观测试验,先后进行两次观测,观测时间均为1个周期(4周为1个周期);并对被观测群体对观测试验的有效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个工种经过两次行为观测试验后,其作业中安全行为次数除推车工没有增长外,其他工种均有所增长,增长幅度依次为信号工(6.67%)、耙矸机司机(6.15%)、挂钩工(6.02%)、绞车工(5.81%)、喷浆工(5.33%)、挖进工(4.35%)、爆破工(3.57%)、机电维修工(3.53%);两次观测周期行为安全整体趋势对比中,第1次观测增长30.19%,第2次观测增长32.91%。同时,有效性问卷调查表明,被调查群体基本对观测试验非常了解的占80%,一般了解占17%,不太熟悉的占3%;85%的人通过观测试验对行为安全更加关注,其中20%的人对开展行为安全观测试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行为激励管理技术在劳动保护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工人安全分析,强化,安全气氛分析,领导安全绩效评估,群体规范的影响等行为激励管理技术在劳动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可拓综合方法的公路隧道安全等级判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公路隧道安全现状的评价体系,并应用可拓集理论、层次分析法和有关隧道安全评价的专业知识,将可拓集理论与安全评价相结合,建立基于可拓学的公路隧道安全评价分析的物元模型。对辽宁阜新大巴沟隧道运用了这种新的安全评价方法,实践表明:基于AHP可拓综合方法的公路隧道安全评价方法可以准确反映公路隧道的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基于群体视角分析班组中建筑工人间不安全行为传播路径特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构建建筑施工班组成员间不安全行为网络传播模型。以1个钢筋工班组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对得到的网络模型中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势、凝聚力、中心性、核心 边缘结构以及凝聚子群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工人构成的不安全行为传播网络密度较高,凝聚力较强,不安全行为传播明显;技术工人作为行为领袖处于网络核心位置上,人缘较好的工人处于次级核心位置,班组长以及新工人处于班组边缘位置;不安全行为经由核心处中间人传播到其他工人;班组中存在明显的子群结构。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安全的特殊性,提出并建立了公路隧道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同时公路隧道施工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运用BP神经网络对公路隧道施工系统进行了安全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结合各个公路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安全评价,能够得到公路隧道施工的不同时期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