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仪器和主要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UV-300型自动分光光度计。 铬(Ⅵ)标准溶液为5.0微克/毫升;水杨基茧光酮(SAF)酒精溶液为3×10~(-3)M;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水溶液为2×10~(-2)M;缓冲溶液(pH6.2)为1M六次甲基四胺溶液,用1M盐酸调节。  相似文献   

2.
刘京生 《环境化学》2004,23(6):724-726
样品基体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丙酮、N甲基2吡咯烷酮、乙腈以及甲醇.仪器和试剂DX500色谱仪,GP40梯度泵,LC20、CD20电导检测器,DXP单柱塞泵,低压三通阀,4L塑料瓶(用于外加水模式),Peaknet工作站,AC2电源控制器(与DXP泵和CAM匹配),CAM1(ControlledAirModule).去离子水(18MΩ·cm-1以上),50%(W/W)NaOH储备液,05mol·l-1Na2CO3,试剂级钠盐和钾盐.色谱条件柱:IonPacAS9HC(2×250mm),AG9HC(2×50mm),AG9HC(4×50mm)浓缩柱,ATC1阴离子捕获柱(4mm);淋洗液:80mmol·l-1Na2CO3/15mmol·l-1NaOH;淋洗液流速:025ml·m…  相似文献   

3.
二、化学需氧量(COD)的主要测定方法 COD的测定方法有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及其他方法。在COD测定中,氧化剂的种类及其浓度、反应液的酸度,试剂的加入顺序、反应的时间和温度条件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必须严格按步骤操作。 1.酸性高锰酸钾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土壤淋洗液中重金属传统萃取及液膜提取方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组合液膜来提高提取率.本研究采用双二-乙基已基磷酸(D2EDTPA)和磷酸三丁酯(TBP)互为协同提取剂的组合液膜提取技术对土壤淋洗液中砷(As)进行提取,考察了系统温度、组合池膜溶液提取剂与膜溶剂体积比(M1/M2)、组合相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O/A)、组合相提取剂比例(VD2EDTPA/VTBP)对As3+和As5+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提取剂与As形成络合物在液膜系统中传输,最佳提取条件为:系统温度在28—30℃左右、M1/M2为4∶1、O/A为2∶1、VD2EDTPA/VTBP为4∶3.As3+和As5+起始浓度为5.45×10~(-4)mol·L~(-1)和1.12×10~(-4)mol·L~(-1)时,90 min最佳提取条件下提取率可达93.1%和82.7%.  相似文献   

5.
热力学平衡模拟研究Am(Ⅲ)的人体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研究了Am3 在胃液、汗液、组织液、细胞液和尿液中的形态分布及pH值和[Am]对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胃液中,当[Am]=1×10-7mol·1-1,pH<2.9时,Am(Ⅲ)主要以水溶性Am3 ,[AmCl]2 和[AmH2PO4]2 形态存在,随pH值的增高,固相AmPO4含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且随[Am]的增加而升高.汗液中,当[Am]=1×10-7mol.1-1时,在pH 4.2-7.5范围内,Am(Ⅲ)主要以各种可溶的形态存在,在pH 6.5,[Am]<3×10-10mol.1-1或[Am]>5×10-3mol·1-1时,Am(Ⅲ)主要以Am3 和[AmOH]2 形态存在.组织液中,当[Am]>1×10-12mol·1-1时,Am(Ⅲ)主要以AmPO4存在,但在组织液中加入EDTA后,Am(Ⅲ)便以可排出体外的[AmEDTA]-形态存在.细胞液中,当pH为7.0时,即使[Am]为4×10-12mol·1-1,Am(Ⅲ)仍主要以固相AmPO4存在,提示Am(Ⅲ)有高的细胞毒性,另外,随pH值降低,固相含量降低,说明肺巨噬细胞摄取的Am(Ⅲ)气溶胶可逐渐释放到人体组织液中.当[Am]=1×10-10mol·1-1,pH<4.5时,尿液中的Am(Ⅲ)以可溶于水的形态存在,但当pH>4.5时,则主要以固相AmPO4形式存在,说明可通过降低尿液pH促进肾脏.Am(Ⅲ)排泄.  相似文献   

6.
Al(Ⅲ)与Fe(Ⅲ)溶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AlCl_3·6H_2O和FeCl_3·6H_2O混合溶液通过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制备了不同Al/Fe(摩尔比,下同)和不同[OH]_b/[Al+Fe]值的共聚物.测定了聚合过程和熟化过程中的pH值变化,并对不同碱化度和熟化时间下的聚合物进行了混凝效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过程中,Fe(Ⅲ)与 OH~-的络合速度比Ai(Ⅲ)快,即 Fe(Ⅲ)具有较强的共聚合活性.Al/Fe,[OH」_b/[Al+Fe]值对铝铁共聚物形态分布有明显影响.不同条件下共聚物混凝对比实验表明,在Al/Fe为5:5,[OH]_b/[Al+Fe]为 1.6,熟化时间为24h时,显示出了较优异的混凝效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La/氟试剂(1:1)的10%丙酮溶液为显色剂、水为载液、用600cm长的反应圈和50℃的反应温度,建立了流动注射氟蓝比色法。氟离子含量在0—4ppm范围内用线性运算,在4—20ppm时,用非线性运算。分析结果为QC样品的给定值一致,进样频率可达120次/h。方法适用于酸性降水、地面水和自来水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阿特拉津溶液中 (ρ1~ 4/mgL-1:5 ,10 ,15 ,2 0 )弹琴蛙 (Ranaadenopleura)蝌蚪的行为 ,运用方差分析 (ANOVA)检验了蝌蚪在不同浓度的阿特拉津、时间段、pH值、溶氧量等条件下的行为差异性 .根据实验结果 ,确立了正常及异常行为模式 .结果表明 :在水温 (15 .0± 0 .5 )℃的条件下 ,弹琴蛙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主要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有关 ,同时与实验时间的长短也有一定的关系 ,而与 pH值、溶氧量关系不大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其中在实验组中 ,蝌蚪在 5mg/L的阿特拉津溶液中与 10mg/L、15mg/L、2 0mg/L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而在 10mg/L、15mg/L、2 0mg/L阿特拉津溶液中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关性分析表明 ,蝌蚪异常行为的出现与阿特拉津的浓度没有剂量反应关系 (r2 =0 .4 94 ) ;在对照组中 ,0 .5mL/L丙酮对照和空白对照中蝌蚪出现异常行为的频次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图 3表 2参 17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海洋贝类对环境中雌激素的富集情况,采用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方法提取了胶州湾李村河入海口蛤蜊、牡蛎和底泥中的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和雌炔醇(EE2),并用GC-MS方法测定了上述4种物质的含量,此外还采用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了蛤蜊吸收底泥中雌激素物质的影响因素.测定结果显示,该水域中蛤蜊全组织中E1含量为0.45~5.20ng·g-1,E2含量为nd~4.34ng·g-1,E3和EE2未检出;牡蛎体内的E1、E2和E3含量分别为4.64~29.66、2.16~7.20和0.96~7.96ng·g-1,EE2未检出;底泥中E1、E2和E3含量分别为0.43~2.36、nd~0.59、0.52~1.13ng·g-1,EE2未检出.蛤蜊和牡蛎体内的雌激素物质含量高于其栖息的底泥.暴露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底泥中雌激素物质含量的增加或暴露时间增加,蛤蜊体内雌激素物质的含量增加,贝类可吸收并富集底泥中的雌激素物质.  相似文献   

10.
废碱锰电池焙烧干粉中Mn2+浸出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废碱性锌锰电池焙烧干粉(BakePowderofSpentAlkalineZincManganeseBattery,简称SLR干粉)在硫酸体系中的酸解行为,分析了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和固液比对SLR干粉中Mn2+浸出率的影响,探讨了在硫酸体系中Mn2+的浸出行为。试验数据表明:硫酸浓度和催化剂用量对反应影响较大,同时得出了最佳的酸解反应条件:硫酸浓度10%、反应温度40℃、催化剂用量2%(体积比)、固液比1:10和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Mn2+浸出率达87%以上,为进一步回收利用废碱性锌锰电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对轮虫的毒性影响,以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动物,选择Cu~(2+)、Zn~(2+)、Cd~(2+)、Cr6+和Mn~(2+)等5种重金属,采用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开展了其24 h联合急性毒性作用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Cu~(2+)、Zn~(2+)、Cd~(2+)、Cr6+和Mn~(2+)等5种重金属对萼花臂尾轮虫24 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00616 mg·L~(-1),12.62 mg·L-1,2.89 mg·L-1,17.29 mg·L-1和67.32 mg·L-1。联合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等毒性配比的Cu~(2+)-Cr6+(0.00385-10.806 mg·L-1)和等浓度配比的Cu~(2+)-Zn~(2+)(0.0199-0.0199 mg·L-1)、Cu~(2+)-Cd~(2+)(0.0181-0.0181 mg·L-1)、Cu~(2+)-Cr6+(0.0118-0.0118 mg·L~(-1))、Zn~(2+)-Cd~(2+)(3.475-3.475 mg·L-1)二元联合测试液的作用结果显示为拮抗效应,其余二元联合测试液的作用结果则均显示是协同效应。等毒性配比的Cu~(2+)-Cr~(6+)-Mn~(2+)(0.00210-5.902-22.981 mg·L-1)和等浓度配比的Cu~(2+)-Cd~(2+)-Mn~(2+)(0.00727-0.00727-0.00727 mg·L-1)三元联合测试液的作用结果显示为拮抗效应,其余三元联合测试液的作用结果则均显示是协同效应。等浓度配比的Cu~(2+)-Zn~(2+)-Cd~(2+)-Cr6+(0.00907-0.00907-0.00907-0.00907 mg·L-1)、Cu~(2+)-Zn~(2+)-Cd~(2+)-Mn~(2+)(0.00898-0.00898-0.00898-0.00898 mg·L~(-1))、Cu~(2+)-Zn~(2+)-Cr6+-Mn~(2+)(0.00819-0.00819-0.00819-0.00819 mg·L~(-1))四元联合测试液的作用结果显示为拮抗效应,其余四元联合测试液的作用结果的则均显示是协同效应。Cu~(2+)-Zn~(2+)-Cd~(2+)-Cr~(6+)-Mn~(2+)等毒性(0.00074-1.520-0.348-2.082-8.107 mg·L~(-1))和等浓度(0.00582-0.00582-0.00582-0.00582-0.00582 mg·L-1)配比的五元联合测试液作用结果均显示是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卤代芴是近年发现的新型环境污染物,目前尚无其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报道。以~(125)I-2-碘芴(~(125)I-2-IFlu)作为2-碘芴(2-IFlu)的放射性示踪剂,研究了2-IFlu在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中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同时,以2-溴芴(2-Br Flu)作为2-IFlu的质谱示踪剂,进一步对2-IFlu在鲮鱼体内的生物转化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鲮鱼对2-IFlu的积累表现为波浪式增长,浓集系数在积累7 d时达到1 251.13。2-IFlu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积累在鲮鱼的胆囊部位,峰值时所占比例超过生物总吸收量的60%,此时胆囊的浓集系数达78.85×103。鲮鱼对2-IFlu的排泄具有清晰的快、慢两个排泄阶段,排泄实验开始后短时间内拥有较快排泄速度,残留率降至19.20%,之后转入慢速排泄。快排泄期2-IFlu及其代谢物仍主要分布于胆囊部位,慢排泄期时分布于其余内脏和剩余组织中。对胆汁的甲醇提取物进行薄层层析-放射自显影分析发现,积累4 d时鲮鱼胆汁中的2-IFlu全部以其代谢物形式存在,主代谢产物为3种大极性物质。经质谱确认,鲮鱼胆汁中的2-IFlu代谢主产物为2-IFlu-硫酸酯、2-IFlu-(OH)-硫酸酯、2-IFlu-葡萄糖醛酸和2-IFlu-(OH)-葡萄糖醛酸。表明2-IFlu进入鲮鱼体内后,很快被转化为一相代谢氧化产物,随之发生后续的二相代谢过程进一步转化为极性基团加合的代谢产物,最终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3.
BHC(乙体)微生物厌气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探讨底泥富集液中微生物厌气降解β-BHC的速率和一些主要因子对B-BHC厌气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指出:β-BHC的残留浓度与时间成直线关系,其降解速率K为40ppb/日;处理液中添加营养可以促进降解,营养物促进降解的能力:蛋白胨>酵母膏>萄萄糖、(NH_4)_2HPO_4>(NH_4)_2SO_4;处理液起始pH偏碱性有利降解;好气培养及将富集液消毒灭菌后,不表现出降解能力,只有在厌气培养条件,富集才具有相当强的降解能力;接种的富集液的量对降解率影响不太明显;本文还比较了几种类型土壤厌气降解β-BHC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水中铁(Ⅲ)-草酸盐配合物光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测定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张琳  张喆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2002,21(1):87-91
对铁 (Ⅲ ) 草酸盐配合物光解过程中产生的·OH进行了气相色谱法间接测定 在pH =3 5 ,异丙醇浓度为 1mmol·l- 1的条件下 ,经过 1 2 5W高压汞灯 (λ≥ 31 3nm)光照 80min ,Fe(Ⅲ ) /草酸盐配比为 9 3/1 2 0 7μmol·l- 1的水溶液中 ,·OH的生成量为6 5 9μmol·l- 1,·OH生成反应符合表观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式 ,其生成速率为 0 72 6μmol·l- 1·min- 1.同时蜒究了溶液pH值、Fe(Ⅲ ) /草酸盐配比对·OH生成量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5.
雌二醇在铁(Ⅲ)-草酸盐配合物体系中的光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凡  陈勇  吴峰  邓南圣 《环境化学》2005,24(5):562-564
以125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水中雌二醇(E2)在铁(Ⅲ)-草酸盐体系中的光降解;考查了初始pH值、铁(Ⅲ)/草酸盐配比、E2初始浓度对E2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铁(Ⅲ)/草酸盐体系能引发E2光降解.在pH=3·50,Fe(Ⅲ)/草酸盐配比为10·0/120·0μmol·l-1时,2mg·l-1E2光照160min可降解48·0%.在pH3·0—6·0范围内,pH值为3·0—4·0时E2降解率较高;在2·0—10·0mg·l-1范围内,光降解效率随水溶液中E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液膜法处理硫普罗宁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W/O型乳状液膜法提取水溶液中的硫普罗宁,考察了载体、温度、硫普罗宁浓度以及油内比、试剂比、乳水比对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出了液膜法提取硫普罗宁的最佳乳液配方:油内比=1:1,乳水比=1:2,试剂比=6-8,载体浓度=5%,温度20℃,转速=240-250r.min^-1,其提取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7.
钨在0.1M硫酸—114×10~(-4)M二苯羟乙酸—6%氯酸钾—3.0×10~(-4)M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底液中,微分脉冲极谱催化法比直流极谱催化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检出下限为0.1ppb,而且钨峰与氢峰明显分开,峰形很好,但大量钼存在下干扰钨的测定,故用巯基棉在pH=2—7的条下钨被定量吸附,而钼不被吸附,从而富集、分离大量钼存在下的痕量钨,检出下限可达0.001ppb,回收率90%以上,变异系数小于15%,从而满足了水,粮、土壤中钨的背景值测定,分析结果与其它方法的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可见光/亚甲基蓝(MB+)/抗坏血酸(H2A)活化分子氧体系(可见光/MB+/H2A体系)氧化水中三价砷(As(Ⅲ))的过程与机理.考察了光照、pH、H2A浓度、MB+浓度、As(Ⅲ)初始浓度及水中常见阴离子和有机质的对As(Ⅲ)氧化效率的影响,通过自由基抑制实验和溶液光谱变化鉴定了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及其生成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对As(Ⅲ)的氧化有明显促进作用;在pH=8.0—9.5范围内,As(Ⅲ)的氧化随着pH的升高而加快;pH=9.5条件下,H2A剂量的增加对As(Ⅲ)的氧化呈现先促进后趋于稳定的趋势,H2A最佳投加量为300μmol·L-1;MB+最佳投加量为5 mg·L-1.机理研究表明,H2A和分子氧之间的双电子反应产生的H2O2是可见光/MB+  相似文献   

19.
对经特殊的稳定化预处理所得的海洋巨藻 (Durvillaeapotatorum)生物吸附剂对Hg2 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报导了不同Hg2 初始浓度、温度以及生物吸附剂平均粒径下动态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各吸附动力学曲线呈优惠型 ;当生物吸附剂平均粒径为 0 .45mm时 ,Hg2 的半饱和时间tS均不超过 6 0min ;Hg2 初始浓度和生物吸附剂粒径越小 ,吸附温度越大 ,达到吸附平衡所需的时间越短 .在测试范围内 ,生物吸附剂的平衡吸附容量与粒径和温度无关 .同时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传质效应并对液膜传质系数kL进行了关联 ,结果表明 :当吸附时间t≤tS时 ,Hg2 的吸附速率为液膜传质控制 ;在测试范围内 ,kL为 0 .0 40 7~ 0 .112cm/s.本研究结果为利用海洋巨藻 (Durvillaeapotatorum)生物吸附剂处理含汞废水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图 5表 2参 11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和化纤工业中大量使用钴,锰催化剂,应及时从各种废液中回收、再生,本文在25±1℃下研究了D_2EHPA-煤油从硫酸盐介质中萃取分离钴(Ⅱ)、锰(Ⅱ)的工艺,考察了萃取剂浓度、平衡pH值、相比对萃取的影响,求取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利用五级逆流萃取模拟试验将钴、锰浓度比从1:1.5提高到1000:1,加入洗涤段后,又可获得金属含量比为1000的纯锰溶液,初步探索了用先进的液膜萃取新技术从溶液中分别富集、分离钴(Ⅱ)、锰(Ⅱ)的方法,找出了体系pH值对液膜萃取的影响,提出了从PTA氧化母液中回收废催化剂,萃取分离钴、锰,再生制备醋酸钴、醋酸锰和其他含钴、锰精细化工产品的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