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CM-6型选择机”的复合计算程序对石英+金+溶液体系进行了数字物理-化学模拟实验。研究了金在硫和硫化氢溶液中、硫化氢和氢溶液中,硫化氢和氧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表明,金在含硫溶液中的迁移与溶液中硫化物硫的含量呈正相关;氢含量的增加可使金的溶解度降低;含硫量为0.0002—0.001克原子/Kg H_2O的溶液的高温氧化,并不导致金从溶液相中析出。  相似文献   

2.
对金颗粒的许多间接观测结果表明,金在表生环境中可能具有活动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基于实际风化条件的金溶解与迁移的数据。我们研究了通过分析河流水的化学特性而提出的金迁移模式,在这种河流中含金矿物的风化是在温带气候的麦生条件下发生的。含金带的溶解金浓度(200PmJ从)要比非含金带的(5Pm0VL)高39倍。我们检验了可能的金配位体:硫代硫酸盐、氢氧化物和氯化物。根据野外数据进行的化学类型计算表明,金的溶解度主要受含金硫代硫酸盐配合物,即AU(Sp。)g’的控制。当这种硫代硫酸盐配位体被氧化时,会导致这种含金硫代硫…  相似文献   

3.
在原电池装置中,金从充气及饱和H2S的1moVLKCI含金溶液中以电化学方式沉积在半导电的硫化矿物(黄铁矿、毒砂、黄铜矿)上。由一种充气溶液中的硫化物(阴极)和另一种饱和HZS溶液中的硫化物(阳极)构成的装置中观测到的电位差约为0.4~0.6V这与众所周知的天然硫化矿体的“自然电位”不相上下。金优先聚积在阴极上即氧化条件下。将成分不同的硫化物连结在同样环境中(氧化或还原环境)产生高达20mV的电位差。这种组合模拟了一般出现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单晶(例如环带)表面的条件。硫化矿物或者显n型电导性,或者显p型电导性,视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近百次实验研究表明,金在水热条件下的地球化学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金在氧化条件下溶解,还原条件下沉淀;金在高温下溶解,低温下沉淀;金在碱性或酸性溶液中溶解,在中性溶液中沉淀;金在低压下溶解,在高压下沉淀;随着fs八的增加,金的溶解度随之增加;金可以[An(HS)4]、[Au(HS)2]-、[Au(Cl4)]、[Au(Cl2)]-等络合物形式存在于热液中;在热液中金普遍以An3+的络合物形式存在,Aul+的络合物形式次之,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液中Au1+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了Qz-Ab和Qz-Or体系在水饱和及水不饱和状态下2×108Pa和5×108Pa时的液相线关系。这些资料可以说明,(1)等压条件下熔体中水含量的变化和(2)水饱和状态下压力的变化对体系相平衡的影响。二者产生的影响不同,并且取决于所研究的体系。2×108Pa压力下,熔体中水含量增高导致Qz-Ab体系的液相线温度及共结温度降低的程度比Oz-Or体系的高,而共结成分保持不变。相反,P(=PH2O)由2×108Pa升至5×108Pa的影响主要是使Qz-Ab体系的共结成分向富Ab方向变化,但在Qz-Or体系中观察不到共结组分的改变。等压条件下熔体因其中水含量的变化对两体系影响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水在含钠熔体中的溶解度比在含钾熔体中高的缘故。不同压力(=PH2O)下体系的液相线相关系是压力和熔体中水含量影响的综合反映。本研究中,熔体中水含量的变化范围预示着所观察到的相关系的变化涉及到分子水的作用。对铝硅酸盐玻璃及熔体中水溶解机理的光谱资料及现行模式进行了检验,认为不同的铝硅酸盐熔体具有不同的水溶解度是分子水差异结合所致。  相似文献   

6.
铂、金溶解度的热力学计算表明,大气氧饱和的食盐(1molNaCl)流体能够搬运具符合地质上实际浓度的、以氯配合物形式存在的铂族元素、金和铀。大量涉及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计算表明,流经合有石英、白云母、高岭石、磁铁矿和赤铁矿的岩石的、氧饱和的流体,开始将磁铁矿氧化为赤铁矿,然后使含矿流体保持高氧化态。这种氧化流体在向含水层运移时会使氧化-还原界面不断深入合水层,淋游开沉淀出铂和金。早先沉淀的铀和金的再溶解,取决于流体/岩石比及与之有关的氧化态的增高。因此,流体/岩石比的降低和/或氧化流体与大量还原流体的混合将使铀、铂族元素和金沉淀出来,说明这种模式可以解释澳大利亚北部地方阿利盖特河铀矿区与不整合有关的铀矿床中的金和铂族元素矿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7.
地面水体中无机硫阴离子电化学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地面水体中无机硫阴离子的电化学形态分析方法,利用示波极谱技术在碱性氯化钠(pH=11.3)溶液中测定了硫化物;在pH=4.7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分别测定了硫代硫酸盐和亚硫酸盐;利用铅(Ⅱ)-四(4-三甲铵苯基)卟啉络合吸附波间接吸附伏安法测定了硫酸盐,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较好,适于地面水体中痕量无机硫阴离子的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基脱硫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活性炭(AC)脱硫剂对H2S吸附去除性能的影响,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氢氧化钠(NaOH)和铜酞菁(CuPc)的活性炭基脱硫剂。实验得到各对照组AC的H2S穿透时间和饱和硫容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负载质量分数为0.025%~0.250%的CuPc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活性炭的穿透硫容,但饱和硫容与空白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负载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活性炭的穿透时间为180 min,饱和硫容达到789.7 mg/g,比空白组提高了60%;负载10%的NaOH和0.250%的CuPc,AC的穿透时间为230 min,饱和硫容为730.0 mg/g,比单独负载10%的NaOH穿透时间提高20%。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金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金在低温热液中的溶解-迁移形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认为金可以AuCl_2、Au(OH)_2~-、Au(HS)_2~-及Au(NH_3)_2~+等多种形式存在。在确定金在成矿流体中究竟以什么形式溶解一迁移时,除了考虑各种配合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大小外,配位体的浓度及形式也是重要决定因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沸腾和非晶态硫化物表面吸附可能是金矿床形成的主要机理。今后要特别重视硫化物表面吸附成矿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利用溶解度测定了锑的硫氢配合物的形成常数,并获得了这些配合物的形成常数的温度关系方程式。首次进行了锑和金-锑矿化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中硫化物的硫、锑和金浓度的系统测定。阐明了在金-锑共同迁移的条件下锑对金在迁移和沉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CD-R光盘中金、银反射层的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使用NaOCl(次氯酸钠)对光盘中的金、银进行回收的方法;综合考虑了NaOCl浓度、温度、搅拌速度和加入不同含量的NaOH对金、银溶解反应速度的影响,为有效回收CD-R光盘反射层中的金、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Zn(CH3COO)2和NaOH溶液固定硫化物和硼砂缓冲液加强沉淀效果的基础上,提出用离心法将硫化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采用亚甲基蓝法测定水样中硫化物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操作简单,准确度和回收率高的特点,用于浑浊海水中硫离子测定,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许多实验表明,CO_2在硅酸盐熔体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虽然这种溶解度有限(表1)。这种溶解度取决于熔体的成分,并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而降低。由于CO_2与非桥氧起反应而生成碳酸根离子,故聚合得不太强的熔体将会溶解较大量的CO_2。因为水有助于熔体解聚,故CO_2在含水熔体中的溶解度比在同成分的无水熔体中大得多。由于CO_2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低得多,故CO_2饱和的熔体的结晶温度将比水饱和的熔体的要高。此外,由于在高温、高压下CO_2在熔体中的溶解度增  相似文献   

14.
安扎斯卡河谷上游金矿床属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西北部蒙特罗萨金矿区的~部分。矿床产在古生代彭尼迪克蒙特罗萨单元复变质的变质沉积岩、变质花岗岩中。这些矿体由以变质沉积岩为主岩的大致整合的矿脉组成,而变质花岗岩中的那些矿体则产于与片理不整合的断裂和剪切带中。但是,野外证据表明,这两种矿体的侵位一般是在阿尔卑斯造山晚期。矿石矿物以石英为主。金总是与硫化物(黄铁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硫盐矿物)共生。含金矿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的明显共同特征是:包裹体都是在室温下含有约占ZO%~60%(体积)的低密度…  相似文献   

15.
地层学、火山学、岩石学和流体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澳大利亚与太古宙科马提岩有关的镍硫化物矿床是由于通道化熔岩流之下的未固结硫化物沉积物遭受热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坎博尔达典型地区的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数据表明,矿化的熔岩通道所受的混杂都比该岩流的周边无矿部分要轻,这是由于通道内排泄速率高和得到连续不断的补给所致。这种解释对硫化物的定位模式、它们与主岩科马提岩的平衡程度和硫化物矿石的成分有以下几种含意:1)科马提岩中硫的溶解度较低,所以侵蚀沉积物中间的大多数硫化物会被熔化并在该熔岩流的底部作为一个致密层保留下来,或者作为一些不混溶的硫化物微滴混进紊乱流动的科马提岩流中;2)硫化物矿石未必与上覆科马提岩处于平衡状态,但会看到在定位和结晶初始阶段与受不同程度混染的熔岩保持了平衡;3)矿石成分会因通道而异,依赖于:(a)混染科马提岩的成分;(b)该体系的流体动力学和有效的岩浆-硫化物比(R因子);(c)在正常的温度、fo2/fs2条件下硫化物/硅酸盐的分配系数。在紊流过程中,不混溶微滴的大小和两个不混溶层之间的界面都受到惯性力的影响。紊流引起小微滴的聚积和大微滴分裂,使微滴尺寸均化。如果微滴的平均尺寸小和(或)流动速率高,那么它们就  相似文献   

16.
阴极溶出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硫化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实验条件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经EDTA为配位剂提取后,释放出的硫离子在0.2molNaOH-0.3%EDTA-0.2%抗坏血酸底液中,于-0.8V呈现清晰且灵敏的阴极溶出峰。在硫离子浓度为2~135μg/L范围内,峰电流与硫离子浓度成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6.6%)和准确度(回收率91.6~102%)符合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去除水中Cd(Ⅱ),以TiO2纳米粉和NaOH为原料,调节水热反应温度分别为100、120、150和190℃,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TNs(钛酸盐纳米材料),分别记为TNs-100、TNs-120、TNs-150和TNs-190,并对其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化学组成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水中Cd(Ⅱ)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了TNs对Cd(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TNs的形貌逐渐从纳米片演变成纳米管,管长逐渐变长,最后变成纳米棒.TNs-100的晶型结构主要是锐钛矿型;随着温度升高,结晶度逐渐增强;TNs-190出现了部分金红石相.TNs-150对Cd(Ⅱ)的吸附能力最强,最大平衡吸附量为254.66 mg/g,最佳吸附pH为5.0.再生的TNs-150对Cd(Ⅱ)循环吸附6次的去除率和解吸率均可达93%以上.TNs-150对Cd(Ⅱ)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机制主要是TNs层间Na+和H+与溶液中Cd(Ⅱ)的离子交换.研究显示,TNs的饱和吸附量均高于同类吸附剂,能有效去除水中Cd(Ⅱ).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海相三叠系膏盖层中含有很大比例的大、中型铜(金)、铁、多金属矿床。膏盐层不仅是铜(金)、铁矿床的主要赋矿层位之一,而且是部分成矿金属的矿源层;膏盐层还为燕山期岩浆提供部分钠质、钾质及挥发组分,影响岩浆演化的方向,改变了含矿流体的性质;另外,从岩体和矿床中金属硫化物中流同位素重硫成分的增高,说明在成者、成矿过程中,膏盐层是硫的供应者之一。因此膏盐层与铜(金)、铁、多金属矿床之间存在着特殊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9.
硅酸盐和氧化物矿物的溶解速率,在远未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其实验活化能(Eexp)随PH值的变化达几十个KJ/mol。在远比零净质子电荷点(PZNPC)更酸性或更碱性的PH条件下,实测的Eexp。值从大于50/mol变化到在pznpc附近但未必在PZNPC点的很小的值。我们通过经验的溶解速率定律与产生正表面电荷的质子吸附的条件平衡常数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这种矿物溶解速率随pH值发生的变化。利用条件平衡常数中的静电势项,对矿物表面各带电位置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以处理。产生正(或负)表面电行的质子吸附(或解吸)是放热(或吸热)反应。对Eexp贡献15~50KJ/mol;这种贡献取决于带电表面位置的摩尔分数,因而会随PH值发生微弱的变化。随着矿物表面获得明显的正电荷或负电荷,静电势的贡献就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它会随PH值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模型法不但解释了Eexp与PH值的关系,而且还得出了下面几条重要的一般性预测成果:1)对于同价阳离子置换有差别的矿物,其从Eexp值也会随pH值的变化而发生类似的变化,2)由于Eexp是大小类似但符号相反的焓的总和,所以可想象到会出现负的Eexp值;3)就带电位置的浓度而言,Eexp与部分反应速率阶(Order)呈线性相关;4)在高温下,溶解速率会对PH值越来越敏感;5)对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元素在水热溶液中主要以络合物形式存在,目前已得到普遍的承认。由于络合物的形成,明显地增加硫化物的溶解度,这就证明了金属和硫在同一组分溶液中进行迁移。近十年来,高温高压实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