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受限空间内细水雾与火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细水雾灭火系统作为卤代烷系列灭火剂的替代产品之一,以其高效无毒、经济实用的优点,近年来在国际上研究得非常活跃。本文在受限空间内利用先进的材料热释放速率测量仪研究了细水雾与火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得到了以下结论:细水雾通过汽化吸热冷却燃料及氧化剂、体积膨胀隔氧以及吸收热辐射降低对燃料的热回馈等效应与火相互作用,达到控制和扑灭火灾的目的,在受限空间内汽化隔氧效应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评估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针对现行评估中动态解释能力不足的缺点,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引入组合数有序加权算子量化专家主观评分建立耦合交互矩阵,通过相互作用矩阵与模糊认知图的融合模型识别关键风险、预测演化趋势,并以武汉市某项目实证分析安全风险等级。结果表明:该项目整体风险偏高;随着施工安全风险的交互耦合与演化发展,风险评价系数上升10.28%,风险等级从3级升至2级;施工过程中应重点防控竖向或水平构件支撑系统存在缺陷等关键风险因素;相互作用矩阵与模糊认知图的融合不仅能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动态评估,还能预测时序维度上的施工安全风险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应急预案制定后的实施对于事故发生后预案的顺利运行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应急预案实施过程的风险水平进行度量。以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风险理论与AHP-联系熵耦合方法开展风险评估。以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水平为目标层,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应急资源的定期检查落实、应急演习训练、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检验、应急预案电子化、事故回顾等过程要素作为策略层,实施方法科学高效、调动工作者积极的态度、领导的重视和能力、设备的完整性作为方案层,形成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评估三级模型;运用联系熵表征风险标准与应急预案实施过程风险水平这2个集对之间的关联性,在AHP结构模型和权重分配的基础上计算加权熵并得到目标层的总联系熵,对比标准熵区间得到应急预案实施过程的整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采用AHP-联系熵度量方法提高了评价结果的结构性和准确性,比传统直接加权的方法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联系熵在煤矿安全预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煤矿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动态性,其相应的安全预评价涉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可采用刻画确定不确定系统的集对分析(SPA)方法进行研究。根据集对分析方法及联系熵的含义,笔者对安全-事故集对进行同异反分析,指出应采取措施使系统保持同势,以趋于安全状态;并将联系熵的方法应用于煤矿安全预评价,建立煤矿安全预评价的联系熵模型,对各安全指标可计算出不同安全等级时的熵值范围,进而可得煤矿自然条件的安全等级。采用联系熵的方法进行煤矿安全预评价,计算简单,取得了较为精确、可靠的结果,为煤矿安全预评价等不确定系统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现有基坑施工风险评价方法过于单一、客观性不足的问题,从勘察设计与监测、支护结构、土方施工、排水与降水、周围环境5个方面选取19个基坑施工安全影响因素;利用引入C-OWA算子的相互作用矩阵对其进行交互耦合分析,考虑各因素的单独作用效果的同时,在削弱专家主观偏好和综合考虑各因素相关性的基础上,研究其协同作用效果;最后用实例验证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该项目整体风险偏高,其中排水系统能力、地下水水位和地下管线埋布是影响该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风险因素,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笔者借鉴相关研究,将城市消防体系定义为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消防体系要素.组成的发挥消防作用的有机整体.结合青岛市城市消防体系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我国城市消防体系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消防体系发展趋势与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7.
烟气输运和水喷淋相互作用的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大涡模拟方法,并结合Smagorinsky亚格子尺度模型,数值研究了烟气输运和水喷淋的相互作用问题。为了有效地模拟烟气输运过程,文中采用低马赫数近似下的三维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组分方程进行求解,并采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了滤波后的控制方程。对于燃烧过程扣所产生的热释放,采用Lagrangian粒子携带热量的近似方法来模拟,这些运动粒子进一步用来标识烟气的输运过程,同时还近似模拟了水喷淋和热气流的相互作用过程。文中数值计算了燃烧火源所形成的热气流和烟气输运过程,以及与水喷淋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喷水装置的喷水量、喷射角和水颗粒直径对流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表现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系统之所以能保持它的整体性在于它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为内部联系;表征内部联系的范畴,称为结构。系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分析邻近建筑物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把集对分析原理应用于风险评价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集对分析的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构建了风险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联系数,结合因素权重评价了建筑物的风险等级,通过集对势与偏联系数综合评判了风险的发展趋势,并对建筑物风险发展趋势进行了排序。该方法集风险状态评价与发展趋势分析于一体,可为地铁邻近建筑物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劳动保护》2007,(4):36-38
(1)基本原理与思路 引发火灾的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及氧化剂)或者是可燃物与空气的混合物与引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果采取措施避免或者消除上述条件,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1.
以镇海REAC出口压力管道系统碳钢弯管为例,结合冲蚀失效机理,建立冲蚀失效流固耦合数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腐蚀产物保护膜与多相流动之间的交互作用,揭示弯管内壁剪切应力分布及保护膜主位移、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研究石化压力管道系统冲蚀失效过程;结合现场测厚数据验证有限元分析软件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流体流动特性、管件结构特性等特性参数对冲蚀的影响。为石化压力管道输送系统的冲蚀失效分析、结构优化设计、RBI和定期检验测厚定位、寿命预测、风险评估等安全保障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2.
Insulation is typically used in extra-large double-walled cryogenic storage tanks that are used to store liquid natural gas (LNG). These vessels have been designed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insulation offers negligible structural resistance that might cause structural damage. Observ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of the insulation in such tanks leads to concern that the insulation may become sufficiently compacted to cause significant load transfer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tank. The inner tank, though protected from most external events by the outer tank, is only designed to contain the liquid gas. It is therefore much more sensitive to seismic effects. In this investigation, simplified and 3D finite element models are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he fluid, inner tank, insulation and outer tank.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itial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LNG tank insulation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s and assesses the potential for structural damage by comparison of models that do or do not consider the insulation layer. The data reported and statistically sorted include the overturning moment, the base shear, the tank wall stress, and the wave height in the tan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ulation layer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seismic design of LNG tanks.  相似文献   

13.
结构损伤诊断与系统时域辨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结构时域辨识理论及其应用进行系统研究和综述。研究表明:环境激励的非平稳与不确定性、响应信息的不完备性、反问题的不适定性以及测试噪声等是影响系统时域辨识理论在结构损伤诊断中应用的关键因素。以影响因素为主线,系统阐述结构时域辨识理论、方法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基于系统识别的结构损伤诊断技术适合于从整体层次上把握结构的健康状况,只有将其与局部损伤检测方法结合才有可能对大型复杂结构的健康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估。展望结构时域辨识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随机子空间法等先进的系统辨识方法、EMD非平稳信号处理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is a constructive replication of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technology-job design relationship.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utilization of a preprogrammed/system controlled technology reduces environmental variance resulting in routine (simple) versus non-routine (complex) job designs. Empirically it was noted that employees perceive and describe their jobs as routine when they interact with a system controlle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或减轻工程结构在建造和运营期间因结构振动产生不同程度损伤,造成安全隐患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针对结构振动损伤识别技术展开研究,探讨不同深度学习方法发展情况及其利弊,寻找更具可行性的损伤识别方法,并对其最新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全面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深度学习开发新的结构损伤识别技术,无需冗余的数据预处理以及手工提取损伤特征,实现以较高精度实现损伤识别任务;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数据样本有限条件下较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表现更为出色。研究结果可为数据驱动的结构损伤识别问题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完善土木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热-力耦合作用对建筑结构火灾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构火灾安全可以避免建筑物在火灾中坍塌.火灾热环境影响建筑结构的响应,传统的标准火灾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用于若干真实火灾场景.因此有必要开展真实火灾环境下建筑结构的热-力响应特性研究,发展有效的工程工具来设计经济安全的结构.近来,性能化的结构火灾安全设计评估方法和相应技术发展迅速,该文给出一种综合考虑热-力耦合作用的结构火灾安全设计评估方法及相应流程.首先通过建筑和燃料特性来预测可能的火灾热环境特性,然后再分析构件和结构的热响应和力学响应特性来判定结构是否会失效,以及可以降低热和力影响的预防失效措施.该文通过案例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某中庭钢结构屋顶的防火保护,得到经济合理的防火涂层设计,满足有关防火规范的安全等价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不仅要关注常规体系下的技术细节,更要注重安全管理系统本身脆弱性所带来的突变。从脆弱性的角度进行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自身薄弱环节的辨识和分析。首先基于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分析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内外部扰动源,形成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脆弱性的分析模式。随后,基于ISM方法剖析脆弱性因素间的耦合关系,将其划分为11个层级,从而构建了脆弱性评价的层级体系。最后,以山西吕梁某隧道施工项目为例,分析安全管理资料和两起安全事故,提出了该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的脆弱性因素及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ISM及案例分析结果表明,ISM方法有效实现了脆弱性因素的层级划分,脆弱性指标直接反映安全管理系统的薄弱点。通过脆弱性分析能够发掘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并为系统的动态持续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分析尾矿坝沉积结构特征与性能演化规律,本文综述国内外尾矿沉积规律、物理力学特性、服役性能演化规律及溃坝评价方法等有关尾矿坝安全稳定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尾矿库沉积规律的研究中,由于模型试验的流槽尺寸有限、边界效应较强,放矿条件不同,对尾矿沉积分布尚未得出一致性规律.而针对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尾...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安全价值意识转变中的整合作用机制和价值取向的形成机制。分析了价值意识整合方式及其价值互动、价值认同、价值顺应的作用原理 ,论述了价值取向的形成模式及文化模式与价值取向的交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