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AOD)估算PM2.5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不断向人们警示中国大气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细颗粒物PM2.5作为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之一,由于粒径小、为有毒性物质提供载体的特性,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近年来,PM2.5的相关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通过地基手段获得PM2.5质量浓度受到环境、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而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估算地面PM2.5质量浓度,覆盖面广、估算精度可靠,对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了国内外关于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估算PM2.5文献的基础上,对AOD和PM2.5的数据源和估算的方法及手段作了简要介绍,分析总结了AOD与PM2.5相关性与PM2.5遥感估算的模型,并展望了未来PM2.5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雾霾天气的困扰,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空气细颗粒物(PM2.5)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大量研究表明PM2.5能够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PM2.5的定义、来源、组成和理化性质,PM2.5所引发的主要肺部疾病及其相关致病机制进行了概述,为PM2.5环境污染的防治及其引发的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PM2.5是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和集中的表现,当空气中的PM2.5指标一旦超标,不但意味着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也是现阶段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无论是环境污染的角度还是从人的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PM2.5问题的解决和控制都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而要想及时准确地解决这一问题,针对空气中PM2.5含量的检测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基于这种空气污染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在检测技术和方法上仍然处在不断研究和优化的状态下,重点针对监测工作的开展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通过对比的方式,以期获得PM2.5指数监测的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导致自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而PM2.5作为大气污染中的一种,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愈益加重,所以要加快对PM2.5的研究,控制其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本文就PM2.5的特征出发,研究植被对PM2.5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来在中国的部分地区进行了PM2.5的采集和分析。以美国PM2.5的主要检测方法为例,指出在国际社会中针对PM2.5检测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同时例举了中国PM2.5的检测方法的多样性。根据黑龙江省13个市(地)共57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大气监测数据结果,总结了黑龙江省PM2.5的监测现状,并详细的介绍了黑龙江省关于PM2.5检测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哈尔滨为例对市区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大气PM2.5污染超标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同时指出了今后黑龙江省PM2.5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众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对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要求也日益提高。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由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性,近年来,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美国在1997年率先提出监测PM2.5标准,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已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并进行强制性限制。本文简述了PM25的定义及危害,结合相关PM2.5的研究报告和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南京市PM2.5污染现状、污染特征及规律。通过对南京市PM2.5来源的解析,从监测管理、源头控制、防治机构、产业布局和公众参与几个方面提出控制南京市PM2.5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PM2.5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的生存条件具有重要影响,针对PM2.5的监测显得非常迫切。近年来,在国际社会上针对PM2.5的监测分析越来越多,我国在部分地区也进行了PM2.5的分析和采集工作,这表明,针对PM2.5的监测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分析我省关于PM2.5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本文根据云南省不同环境中PM2.5的监测结果,对我省v的监测现状做了深入总结。以目前对我省大气污染情况的分析和预测,指出v监测的发展前景和v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如何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已成为杭州市“环境立市”发展战略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气细颗粒物(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分析PM2.5的产生、组成、来源,论述了对杭州市燃烧设备PM2.5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并结合现阶段PM2.5产排污研究现状、检测结果和常用分析检测方法的论述,揭示了加强燃烧设备PM2.5产排污环节监管对于杭州市进行大气环境治理、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重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PM2.5受人们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大部分城市在冬季会出现雾霾天气,主要源于PM2.5,它的危害将成为我国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气PM2.5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上海市工业区,交通区、郊区3个功能区的大气PM2.5粒子,对腹腔巨噬细胞进行染毒培养,台酚蓝染色测定细胞存活率,酵母菌吞噬实验测定其吞噬功能,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结果显示,随大气PM2.5粒子浓度增加,巨噬细胞存活率和吞噬功能下降,巨噬细胞出现凋亡,其中交通区大气PM2.5染毒组的观察指标改变较明显,提示了大气PM2.5粒子对巨噬细胞具有细胞毒性,而交通区大气PM2.5粒子的毒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COPERT Ⅳ模型的机动车PM_(2.5)排放来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佛山市为研究范围,主要采用COPERTⅣ模型研究了重点车型排气管与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了佛山2012年机动车排放PM2.5的排放来源。分析表明:非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重增加而增加,随车速提升而降低;排气管排放PM2.5随车速和排放标准的提升而降低;随着排放标准的提升,排气管和非排气管排放差异越来越小;2012年佛山市机动车非排气管排放的PM2.5占机动车PM2.5总排放的28.9%,且随着未来黄标车淘汰等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的执行,非排气管PM2.5排放将成为大气环境控制污染治理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大气颗粒物已经成为中国的首要大气污染物,其中PM2.5污染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大气颗粒物PM2.5的几种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比较了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并通过实例对比说明了β-射线法的可靠性及用膜片反演方法提高精确度的可行性,同时就加强国内PM2.5监测技术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13.
燃煤细颗粒物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银川散煤为样品煤,在实验室采用固定源稀释通道采集燃煤PM2.5,超声波水浴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悬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并采用MTS法检测燃煤PM2.5在不同染毒时间对EA.hy92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悬液对EA.hy926细胞分别染毒6,12,24h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12,24h各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相同染毒剂量组内,和6,12h相比,染毒24h对细胞存活率抑制更加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燃煤PM2.5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血管内皮损伤是PM2.5致心血管毒性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区PM_(2.5)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瑜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3):7-8,11
对广州市区PM2.5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区的PM2.5呈现冬季浓度较高,夏季较低的季节性特征;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形;与PM10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M2.5与PM10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PM2.5/PM10的值约为0.59,表明广州市区空气中细颗粒物在PM10中的比重大于粗颗粒物,鉴于PM2.5的危害性及所占比例,应重视对其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公众对空气环境质量越来越关注,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性,近年来,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PM2.5是形成灰霾的罪魁祸首。PM2.5不仅能降低能见度,还能导致多种健康危害。它粒径小、组份复杂、有毒,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并危及人体健康。就PM2.5的来源与危害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中国具体国情,从环境监管、源头控制、防治机构、产业布局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控制途径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杭州市区空气中PM2.5细微粒监测及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用自行研制的中流量PM10~PM2.5大气采样仪,在2004~2005年期间,对杭州市区5个代表性采样点的细颗粒PM2.5污染程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PM2.5颗粒浓度有着季节性特征,冬季的颗粒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在繁华马路地区PM2.5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达90%,而在城市绿化较好的地区PM2.5污染较小;PM2.5颗粒浓度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与空气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室内外PM2.5颗粒浓度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M2.5/PM10的比值表明对人体健康危害更大的PM2.5占PM10的大部分,在0.50 ̄0.78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哈尔滨市主要空气污染物对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利用SPSS软件及哈尔滨市南岗区2014年1-2月环境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对空气污染物中SO2、NO2、CO、O3、PM10、PM2.5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O2、NO2、CO、O3、PM10与PM2.5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建立了PM2.5与SO2、NO2、CO、PM10之间的主成分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通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CO对PM2.5的直接影响最大,SO2、NO2、PM10对PM2.5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小,但它们通过CO对PM2.5的间接作用较大。因此,在哈尔滨市1-2月主要空气污染物中,CO对PM2.5浓度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空气中PM2.5污染物的传播问题,以西安市的情况为实例,合理考虑风力等天气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建立能够刻画该地区PM2.5的发生和演变规律的有风高斯点源扩散数学模型,代入相关数据后,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出PM2.5污染源由一区扩散到另一区的浓度,最后由综合的各区总浓度得出PM2.5污染源的位置,并与该市实际检测到PM2.5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确定的位置比较准确,该方法能为城市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集大连市4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位30dPM2.5和PM10质量浓度小时值的监测数据,通过对每个点位720个有效数据对的统计分析,研究二者质量浓度的相关性及 PM2.5/PM10比值的分布情况,并研究了气象因素对PM2.5与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雾使PM2.5PM10浓度都减小,但二者比值也随之降低;强风会使PM10浓度增大,但PM2.5浓度却减小。  相似文献   

20.
选用不同品牌的香烟和熏香燃烧后作为PM2.5颗粒的发烟材料,通过研究发现,熏香燃烧后作为PM2.5颗粒的发烟材料,更适合用于检测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