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铜(Ⅱ)的一个新指标反应,它基于在氨水介质中,溴甲酚紫与H_2O_2的氧化还原反应受铜(Ⅱ)催化使溴甲酚紫褪色.本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检测下限为0.092ug/L.用于测定自来水中的痕量铜,结果令人满意,相对标准偏差3%,加标回收率在90~105%.  相似文献   

2.
催化光度法测定地下水中超痕量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氨三乙酸为活化剂,Mn(Ⅱ)对KIO_4氧化次甲基氯的催化效应,建立了一个测定超痕量Mn(Ⅱ)的新方法.本法的检出限为1×10~(-10)g/ml,测定范围为0~40ng/25ml,用于地下水中痕量Mn(Ⅱ)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9.4的硼砂缓冲液介质中,CU(Ⅱ)与NPTSQ-吐温-80形成红紫色络合物,λmax=605nm,ε=4.8×10~4,0-25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Cu(Ⅱ):NPTSQ=1:1 .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铜(Ⅱ)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基于在稀硫酸介质中,痕量间苯二酚对铜(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丁基罗丹明B的反应具有显著的阻抑作用,建立了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间苯二酚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间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0.005~1.8 mg/L,检出限为0.0034 mg/L,并考察了二十多种物质的干扰情况。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间苯二酚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9%~2.3%。  相似文献   

5.
笔者发现在氨水介质中痕量Cu(Ⅱ)对H_2O_2氧化溴甲酚绿的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采用固定时间法,非催化反应与催化反应的吸光度之比的对数值1g(A_0/A)与Cu(Ⅱ)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建立了测定超痕量铜(Ⅱ)的新方法,用本法测定饮用水、环境标样、人发、指甲中Cu(Ⅱ)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pH值为5.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曙红在540 nm处产生一个荧光峰,并能被ClO2氧化导致其荧光发生猝灭.通过试验确定了ClO2使曙红褪色的最佳条件,ClO2在0.042 mg/L~0.916 mg/L范围内与曙红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水中ClO2的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  相似文献   

7.
火焰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环境水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水中硫化物,方法适用于环境水中硫化物的测定.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预处理,样品中加入10ml磷酸,用氮气作载气将生成的硫化氢吹出,载气流量50ml/min,吹气40min.用pH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介质中的Cu(Ⅱ)作吸收液,并加入95%的乙醇作气泡分散剂.测定吸收液水相中剩余的Cu(Ⅱ),以达到间接测定硫化物的目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6%~3.4%,检测下限0.02mg/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2-喹啉偶氮)-4,5-二甲基苯酚(QADMP)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pH为4 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CTMAB存在下,QADMP与铜(Ⅱ)生成分子比为2∶1的稳定红色配合物,该配合物λmax=561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4 56×104L·mol-1·cm-1,铜(Ⅱ)含量在0~0 4mg/L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用于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新技术和ABEI-H_2O_2-C_(o(Ⅱ))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天然水中痕量钴.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10~(-11)-1×10~(-7)g/ml,检出限为1×10~(-11)g/ml,对5×10~(-10)g/ml C_(o(Ⅱ))13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2%.分析速度为90样/小时.  相似文献   

10.
高碘酸钾氧化次甲基氯催化光度法测定超痕量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法基于存在氨三乙酸为活化剂,锰(Ⅱ)对高碘酸钾氧化次甲基氯的催化效应,并采用正交设计法确定最适宜的测定条件,测定锰的检测限为0.09ng/ml,间接摩尔吸光系数为5×10~6L/mol·cm,可用于环境水样中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稀硫酸介质中,用α,α‘-联吡啶作活化剂,痕量铜催化高碘酸钾氧化茂红T的褪色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方法。检测限为0.41μg/LCu,线性范围为0-0.8μg/25mLCu。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水质及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膜分离富集测定微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效乳状液膜技术分离、富集水和土壤样品中微量铜(Ⅱ).研究了流动载体(P204)、表面活性剂(SPan80)、膜的增强剂(液体石蜡)、膜溶剂(煤油)和内相解吸剂(2.5mol/LH2SO4)等液膜体系,对分离富集微量铜(Ⅱ)的影响.确定了Span80—P204─液体石蜡─煤油─H2SO4高效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富集后的溶液用1-(2-吡啶偶氮)-2-萘酚(PAN)分光光度法测定铜(Ⅱ).用本法富集水和土壤中微铜(Ⅱ).回收率在99%以上。应用于测定水和土壤中的微量铜.相对标准偏差为1.2%~4.5%。  相似文献   

13.
基于KH2PO4-Na2HPO4缓冲介质中,痕量苯酚对高碘酸钾氧化靛红反应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催化动力学方法.优化了试验条件,讨论了缓冲溶液酸度、试剂体积、加热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试验的影响.方法在0.08 mg/L~2.0 mg/L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5.3×10-3 mg/L,加标回收率为97.6%~103%,实际样品测定结果与4-氨基安替比林法对照,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弱碱性介质中 ,5— (4—磺酸基苯偶氮 ) 8— (2 ,4—二硝基苯氨基 )喹啉 (SPDNPAQ)与铜反应生成 2∶ 1紫红色络合物 ,体系 λmax=56 0 nm,ε=1.2 3× 10 5L· mol-1· cm-1。铜含量在 0~ 0 .4 mg/ L内符合比耳定律 ,方法用于一些生物样品和水样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固相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Ⅱ)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盐酸混合溶液洗脱吸附在Sep-pak C18柱上的Fe(Ⅱ)-邻二氮菲(以下称Fe(Ⅱ)-phen)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Fe(Ⅱ),该洗脱液的洗脱效果优于乙醇等洗脱液,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同时用人工海水观察了盐的质量浓度变化对分析测定的影响;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2.9 μg/L(n=10,p=0.05),相对标准偏差0.9%(n=8), 回收率92.5%~101%,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Fe(Ⅱ)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消毒剂中PHMB和PHMG的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胍类消毒剂卫生标准》(GB 26367—2010)聚六亚甲基双胍(PHMB)的曙红比色法,改用5 cm比色皿可使吸光度值变高,线性范围变宽,该方法亦可用于聚六亚甲基单胍(PHMG)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测定含PHMB的单方消毒剂;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区别PHMB和PHMG,并能够排除其他组分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自制管理样的定值及应用做了描述,样品采自新疆吐鲁番地区红、黄壤土,分析定值采用内检、外检方式,数据经统计检验处理,以多组均值求得总平均值作为元素的含量估计值,用±2S表示测量的单项不确定度.在土壤背景值研究等工作中应用的结果,各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为:汞、镉大于 10%,铜、铅、锌、镍、氟均小于 10%。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钴(Ⅱ)催化过氧化氢氧化苯基荧光酮的褪色反应,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建立了测定痕量地的新方法。25℃时本法检出限为29×10-13g/ml,线性范围为0.04~2ng/10ml,催化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6.15KJ/mol。该方法己用于维生素B12、人发和茶叶中痕量钴的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2.4~3.4%。  相似文献   

19.
利用溴(Br2)能氧化甲基红溶液并使其褪色,褪色程度与溴量呈线性关系的原理,通过对溶液酸度、各试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和可能存在的干扰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种测定大气中游离溴的分析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25μg/10ml,摩尔消光系数ε=3.9×104,线性范围为0~16μg/10ml.分别测定含溴量为2.4μg和5.60μg,结果表明,相对标准偏差在6.7%和5.0%(n=9)之间,相对误差小于7.0%.  相似文献   

20.
反向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微量甲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在甲醛存在下 ,高锰酸钾与Fe(Ⅱ )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化学发光反应 ,建立了反向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微量的甲醛分析方法 ,该法测定甲醛的线性范围为 5 0× 10 - 7~ 1 5× 10 - 2 g ml,检出限为 3 0× 10 - 7g ml,相对标准偏差为2 5 % (1 5× 10 - 5g ml甲醛 ,n =11)。该法应用于测定空气中微量的甲醛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