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5-2011全国酸雨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全国酸雨监测网2005-2011年的监测数据对全国酸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全国酸雨城市比例、酸雨发生频率及酸雨覆盖面积总体均呈降低趋势,但酸雨形式依然严峻,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硝酸盐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逐年增加。与2005年相比,全国硫沉降通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硝酸根沉降通量略有增加。中国降水pH年均值与美国、日本及其他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成员国相当,但主要致酸离子的酸沉降通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依据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5年2个代表性采样点的142份监测数据,对降水中的化学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单次降雨的pH值为3.85~6.09,平均值为5.09,属硫酸型/硝酸型复合污染酸雨。其中SO_4~(2-)和NO_3~-为主要离子,平均值分别为4.55和3.31 mg/L。通过SPSS统计分析得出,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以及海洋源是浦东新区大气降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但仍存在不同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南充市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四川南充市为研究对象,笔者于2003-2004年连续两年对降水进行采样分析,共获取降雨数据520个,对该市酸雨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采用统计学上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该市近几年来降水化学成分中主要污染物.通过对降水中化学离子物的分析,阐明了该市酸雨的主要成因;从大气相对湿度及其颗粒物与降水pH值、[SO42-]等的对照关系对该区域的酸雨形成机制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1—2018年浙江省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8年浙江省32个城市酸雨观测资料,结合数理统计和GIS空间插值,分析了全省降水酸度变化、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以2009年为拐点,浙江省酸雨污染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降水酸度和酸雨率均得到显著改善。2009年后,轻酸雨城市的比例不断上升。至2018年,全省大部分城市均处于轻酸雨区,并有部分非酸雨城市出现。降水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硝酸根离子浓度呈波动变化,但变化不显著。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当量浓度比值呈显著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3.48降至2018年的1.35,酸雨类型由硫酸主导型向复合型转变。二氧化氮、硝酸根离子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降水pH的主要因素,氮氧化物对浙江省降水酸度的影响不断增大。因此,在加强区域硫氮协同控制的同时,着力加强氮氧化物深度减排是进一步改善浙江省酸雨状况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析2001—2010年南通市区城中子站降水监测点位数据,得出降水中起致酸作用的阴离子硫酸根、硝酸根、氟离子和氯离子中除硝酸根呈现显著性上升趋势,其余上升趋势不明显;氯离子、钠离子与降水量存在高度线性负相关,硫酸根、硝酸根与降水量分别为低度非线性负相关和正相关,其他项目与降水量为显著性非线性负相关;将pH分5级,pH<4.7为重酸雨频率,pH4.7~5.0为较重酸雨频率,pH5.0~5.3为中度酸雨频率,pH5.3~5.6为轻度酸雨频率,pH≥0.56为非酸雨频率,其结果表明:南通市区2009、2010年酸雨频率降低,分别为44.1%和38.2%,主要是重酸雨频率减少,非酸雨频率增加;2003、2007年酸雨频率升高,分别为67.4%和69.8%,主要是重酸雨频率增加,非酸雨频率减小;降水量大小与电导率浓度高低没有对应性;阴阳离子浓度总量逐年、逐月同步变化;阴离子中硫酸根、硝酸根浓度逐年、逐月变化量与幅度较大;阳离子中钙离子、铵离子浓度逐年、逐月变化量与幅度较大;阴阳离子浓度逐年、逐月占比呈准对称形。  相似文献   

6.
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为21.3%~40.9%,2009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21.6%,重酸雨城市比例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1.7%~25.6%,2006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基于174个城市的降水离子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其离子当量浓度占比为19.4%~32.9%,2003年以来年平均降低0.6个百分点;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铵离子;硫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下降0.68 t/km2,硝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降低0.05 t/km2,全国SO2浓度变化趋势与硫酸根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降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硝酸根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宁波市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5年降水pH从2010年的4.37上升到4.89;2010—2015年酸雨发生频率降低了17.4百分点;重酸雨区范围不断缩小,轻酸雨区范围不断扩大,酸雨污染程度有所改善。降水中化学组成变化显示,与"十一五"末相比,2015年除NO_3~-、Cl~-外其他离子浓度均有所下降;2015年SO_3~(2-)与NO_3~-的当量浓度之比从2010年的3.10下降到1.73,表明酸雨污染从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8.
采用2008—2018年黄山市酸雨监测数据,阐述了黄山市酸雨变化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黄山市降水pH在5.0左右徘徊;酸雨频率在2017年以前均处于高位,以2017年为拐点,下降到最低值(35.7%)。总体上,黄山市酸雨污染情况正在得到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SO2-4和NO-3的当量浓度之比从2013年的4.09下降到2018年的1.10;SO2和NOx排放量逐年减少,但是幅度不同,NOx排放量下降幅度不大,致使NOx对酸雨的贡献有增加的趋势;酸雨类型由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机动车排放对酸雨污染的贡献已不可忽视。对黄山市降水中的碱性离子中和能力进行分析发现,黄山市起主要中和作用的离子为NH+4和Ca2+。将黄山市降水与其他地区降水进行对比发现,黄山市降水受到的中和作用强于东南地区,但弱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9.
采用离子色谱法对甘肃陇南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的水溶性阴、阳离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测定,同时对水溶性离子的组成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与酸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依据自贡市2006-2016年期间降水结果,从时空分布、离子组分的角度研究了酸雨污染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郊区酸雨频率高于城区,酸雨pH值呈冬低夏高季节性变化,硫酸型酸雨在减弱,且酸雨污染总体呈现稳步变好的趋势;并结合自贡市历年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状况进行酸雨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大气湿沉降化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以湖南省1999~2001年的酸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重酸雨区湖南省的大气降水的酸度和化学组成的分布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以SO_4~(2-)为主,占总离子量的31%,大气降水阴阳离子基本平衡。降水年平均pH值为4.86,以春季酸度最大,降水离子总量以冬季最大。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降水酸度是主要酸性离子和主要碱性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H~+]+[NH_4~+])/([SO_4~(2-)]+[NO_3~-])比值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降水过程中强酸离子的中和现象。  相似文献   

12.
降水酸度和离子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降水为非酸性雨,但其PH值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降水中的SO_4~(2-)、Ca~(2+)、和NH_4~+是影响酸度的关键离子,与其他地区相比,乌鲁木齐市降水中的Ca~(2+)浓度是酸雨区(贵阳、重庆)平均值的3.50倍,是非酸雨区(北京、天津)平均值的1.86倍。可见,乌鲁木齐市降水酸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酸性离子浓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碱性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为有效地治理酸雨污染,根据南充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2009—2017年降水监测数据,对南充市城区酸雨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源解析。结果表明:2009—2017年,南充市降水pH从4.60波动上升至5.6以上,酸雨频率波动下降,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SO4^2-]/[NO3^-]从4.92下降至0.86,酸雨污染类型从硫酸型转变为硝酸-硫酸型。同时,对比分析2014—2016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可知,NOx排放源中,工业污染源占比由14%降至11%,生活污染源由2%上升至5%;SO2排放源中,工业污染源占比由62%降至43%,生活污染源由38%上升至57%,表明南充市SO2污染已从以工业污染源为主转变为工业污染源与生活污染源并重。  相似文献   

14.
分析“十一五”期间上海市酸雨污染变化趋势和特征,简析酸雨污染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降水pH低值区和酸雨频率高值区范围明显扩大。降水中化学组分的变化印证了上海市脱硫措施和扬尘防治措施的成效。但是,全市降水的酸化仍在持续,主要原因在于大气中强碱钙离子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弱碱铵离子的相对变化,导致现有的碱性离子无法完全中和降水中比例最高的硫酸根和贡献日益显著的硝酸根。  相似文献   

15.
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污染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观测数据,研究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酸雨发生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借助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输送形势对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的影响。研究表明:最近6年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各月均值均小于4.5,均达到强酸雨的程度;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发生频率表现为夏季低、秋季高;1985—2009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的年均pH全部达到酸雨程度。根据Daniel趋势检验,临安大气本底站年均降水pH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风速越小,酸雨出现频率就越高;降水pH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与降水前的大气中SO2浓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根据气团的来向与酸雨污染程度的关系分析,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污染受到其北部地区和浙西地区的酸雨气体物输送的影响较大。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污染特征已由原来的硫酸型转为硫酸型与硝酸型并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荆门市2001—2010年对城区和石化区的降水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荆门市近十年来的大气降水量、pH及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荆门市近十年来的年均降水量为793.2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5—8月,年降水量变化较大,基本呈周期性的波动趋势。荆门市城区降水的pH和电导率比较稳定,没有出现酸雨。石化区的降水年平均pH比城区低,年平均电导率比城区高,有酸雨发生,但污染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7.
乌兰 《干旱环境监测》2011,25(3):163-166
根据博乐市2005—2010年降水数据,对酸雨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博乐市地形适合水汽输入,存在远距离污染物跨境传输和产生连续大降雨的条件,使其境内产生酸雨的可能性加大;酸雨发生在冬季采暖期,且NO3^-浓度比未发生酸雨时略高;另外,博乐市属北方干旱区城市,土壤偏碱性,降水总体为偏弱碱性特点不变。除以上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