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监测实验室样品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样品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将大幅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通过分析当前监测实验室样品管理现状和不足,借鉴相关行业样品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经验,结合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新建的监测实验大楼,开展环境监测样品智能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研究。提出,考虑环境监测样品接收、任务分配、样品交接、样品留存各个环节,以样品属性为基准进行样品管理系统设计;同时,结合物联网集成管控、气动传输和机器人输送技术,构建包含分布式存储工作站和密集型土壤样品库的样品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实现高效、智能、规范的样品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开发思路及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各模块的功能,使得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的全过程能够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开发思路及实现方法,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各模块的功能,使得环境监测管理的全过程能够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实验室认可中设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环境监测站应提高认识,树立设备质量管理理念;创新机制,构建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突出重点,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评审制度、验收制度、使用制度、记录制度和核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环境实验室     
本译文介绍美国某环境实验室的机构设立、人员组成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其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资源、环境系统、环境工程、生态和生态模拟、水生植物控制、挖掘操作技术、基础规划、环境及水质管理、环境改造计划、分析实验室等研究.译者希望该译文能有助于我国环境科学工作者全面和深入了解环境实验室的情况,本篇介绍环境资源及环境系统的研究,为节省篇幅省略了文中部分插图.  相似文献   

6.
对环境监测及相关实验室在实验分析过程中造成水环境二次污染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在对实验室产生污染物以及含剧毒试剂污染物排放造成环境危害量化分析的同时,详细介绍了监测分析和在化学实验中,从源头上减少及有效控制二次污染的方法和途径。根据中国目前对化学实验室排污管理的现状和分析实验室工作中对污染控制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国际先进国家在化学分析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管理上的对比,阐述了国内在实验室管理和污染物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从法律、法规建设和管理机制上,提出了从根本上减少和有效控制水环境二次污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危险化学品分类与分级管理现状,结合北京大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总结了危险化学品源头管控、过程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分级分类管理策略与方法,介绍了北京大学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培训、技防与物防建设、信息化技术运用、奖惩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以期为提升危险化学品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旨在加强区、县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内部管理机制,强化分析质量控制、提高分析人员技术素质的“优秀实验室”评比活动最近在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结束,并评出结果。 评比采用百分制评分方式,其中实验室管理为集体分,占总分60%。内容包括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室内卫生和安全管理,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管理;数据管理四个部分。分析人员考核是以样品现场操作形式进行的,占总分40%。主要从分析实验记录;精密度、准确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构建目标,介绍了系统的业务流程、总体设计及实施条件.提出建立环境监测LIMS系统,可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实验室信息运转效率和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二■英类物质是公众熟知和敏感的环境有毒污染物,检测分析该类物质的实验室须采取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检测过程对分析人员和周围环境不产生危害。对环境二■英类检测分析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样品检测分析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简要说明,为二■英类实验室的建设及日常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包括对水环境质量、水环境健康、水环境风险的综合评估和对环境治理有效性的评价,是监测河流环境安全和支撑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技术手段。当前,我国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体系。为此,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具有法治特色的黄河流域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黄河流域河南段2019年和2020年环境治理工作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提出探索赋予河流合法权利,完善以《黄河保护法》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环境风险防控法律体系,将适应性治理融入联合执法,建立和完善“河长-警长-检察长”联动机制,建立黄河流域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和突发环境事件监控预警体系等法治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上海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系统的应用功能,分析了其在管理方式、运行维护、应用扩展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数据采集系统的维护管理与考核制度,统一数据来源与数据使用规则;推广电子化管理,加强突发异常情况的维护;增加仪器状态参数的报警功能及站房环境与门禁系统的监控,丰富现场点检内容,建立可视化运维平台,保障系统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3.
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为目标,综合应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方法,并确定了评价因子、权重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评价指标共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监测质量;第二层为准则层,包括人员及资质、现场监测、实验室管理、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第三层为方案层,包括人员操作、持证上岗、资质认定、人员培训、水质布点采样流转情况、空气自动站运维情况、现场质控实施情况、实验室环境条件、样品试剂的保存与管理、仪器检定与校准、实验室质量控制实施情况、数据填报软件运行情况、监测报告规范性等13个评价要素。经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了各评价要素的权重,将该权重与各要素得分运算后得到县域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选取广东、山西、陕西、四川和青海等5个省份的1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作为典型区开展了实地调研,并应用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了监测质量等级评价。结果表明,15个典型县域中,环境监测质量等级为优的县域占13.3%,一般、较差的县域分别占66.7%、20%。县域环境监测承担单位在资质、报告编制及数据上报方面表现较好,在现场监测、人员操作方面问题突出,在实验室管理方面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4.
科学合理的河流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还能为河流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指明管理方向。基于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经验,构建了以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三水”为系统层,包含水质、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生境状况和水资源5个指标层的河流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计算河流健康得分。以大运河(天津段)为例,评价结果显示,大运河(天津段)总体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该评价体系考虑了多项影响河流生态功能的指标,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同时能够为河流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支撑排污许可制度的固定源监测技术体系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源核心管理制度,对污染源监测技术提出"便捷、智能、精细"的发展要求,依规发证、依证管理2个阶段均需要污染源监测技术的有效支撑。针对当前污染源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应进一步完善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体系,对发证行业指南实施情况跟踪评估,适时修订;为将工业园区纳入核发排污许可证范围扎牢基础,制定工业园区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加快构建支撑证后监管执法的快速便捷方法标准体系和现场快速监测质控体系;加快构建智能化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大脑"功能;建立自行监测监督检查技术体系,强化排污许可制度框架下的自行监测质量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7.
二(口恶)英类物质是公众熟知和敏感的环境有毒污染物,检测分析该类物质的实验室须采取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检测过程对分析人员和周围环境不产生危害。对环境二(口恶)英类检测分析实验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样品检测分析等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简要说明,为二(口恶)英类实验室的建设及日常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应急监测是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实验室在开展水质微生物指标应急监测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在详细梳理微生物流动实验室在环境条件、硬件设施、设备物资、监测过程以及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各项要求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某地废水微生物应急监测为案例,列举了流动实验室在"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结果表明,建立微生物应急监测流动实验室既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也存在可行性,并启发出能够满足质量管理要求的微生物应急监测流动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体系中的实验室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提出对重点实验室实行开放运行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争取重大科研项目,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坚持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