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监测事业发展,将生态环境监测纳入生态文明改革的大局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着全新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笔者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按照"面向发展、服务公众、智慧监测、精准支撑"的原则,针对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生态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的重点目标任务,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通过研究新发展阶段需求,分析生态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指出在职能转变、“减污降碳”、“真、准、全”等方面距离深入治污攻坚要求存在的差距,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研究提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实质、重要基础以及关键突破口,为加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新发展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剖析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发展形势需求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发展在精准支撑环境管理、提升监测科研创新驱动力和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支撑、服务、引领生态环境决策管理为导向,深化制度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加强科研创新、夯实基础能力、打造特色亮点,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发展规划思路,以及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科研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建设任务。为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水质状况、反映水污染防治成效、实施水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提高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是建立科学制定水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的有力保障。然而,目前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尚存在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监测数据失真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监测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反映新疆水环境质量实际状况。为了加强水环境质量监测的监督管理,本文分析了新疆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开展水质手工监测质量核查工作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开展水质手工监测质量核查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九五”期间全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的成绩,指出“十五”后期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近期需求与远期发展相结合,集中力量建立优势与提高整体水平相结合,现代化监测手段与常规监测分析能力相结合,国家与地方相结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网络能力建设与网络运行管理并重。总目标是:抓住大好机遇,不失时机地大力推动能力建设,以《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空气,地表水和污染源自动监测为龙头,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手段,全面提高全国环境监测的现代化水平。介绍了“十五”后期能力建设的项目计划,提出了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序言     
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和中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体自然空间,而长江和黄河流域承载着中国最广大的人口和经济。我国高度重视以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大保护“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诊断病因、找准病根、分类施策”,“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水生态环境管理正处在由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转变的阶段。《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编制技术大纲》提出了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原则,明确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7.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普遍存在于水体、陆地表层土壤和空气中,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数据基础。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路径。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微塑料原位监测网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对国内微塑料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微塑料监测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和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阐述了数据模型方法在微塑料污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微塑料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状况,“十三五”期间全省基本实现大气、水、土壤、噪声、生态、污染源等全覆盖,“十四五”初期优化调整了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加大了自动监测力度。通过分析当前全省监测网络建设中存在的覆盖不全面、技术不完善、服务不深入等问题,提出了环境质量监测、生态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等各要素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制度改革对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数字化发展战略背景下,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建设是促进监测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广东省为例,从生态环境监测管理需求出发,分析改革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提出了构建智慧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的思路.以监测业务为主线,串联全省监测人、财、物、事的管理,利用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酸雨pH变化幅度较小,但酸雨量减少,酸雨污染减轻;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比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水质比例呈下降趋势,成都市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交通道路声环境质量均比较稳定;生态质量为良,农村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较重,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交通噪声与生活噪声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等问题,给“十四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保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于"十三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体系和2020年全省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分析了全省农村环境监测现状。指出,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监测任务较重、基础信息获取难度较大、水环境监测代表性不足、监测指标单一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评估支撑不够等问题;提出,强化部门数据共享与信息整合、完善农村环境例行监测网络、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探索特色指标监测研究、加强农村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十四五"江苏省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建议,以期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全省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和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实际需求,讨论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十四五"发展思路,提出构建天-空-地一体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和指标体系,实施三大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重大工程,更好地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迎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绿色发展与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亟需强化支撑、引领、服务作用。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从环境质量状况、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网络等方面将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世界级湾区进行系统比较,对标查找差距与不足,并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区域布局、现代感知网络、智慧应用与"美丽湾区"综合评价、联合监测与信息发布、产学研用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安全已被提到了战略高度,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排头兵,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实施采集、获取、传输、分析和管理,实现对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的理解与感知,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网络安全一旦遭到破坏,会导致监测数据“真、准、全”无法得到保障,甚至会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引发国家安全危机。以江苏省驻市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为例,阐述了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网络安全管理对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实际意义以及现状机遇,并提出了明确网络安全战略地位,提升责任意识,完善网络安全管理要求和工作机制,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深化沟通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环境规划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要的规划内容。2010年5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讨会中将加强全国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工作,启动底栖生物、着生生物和浮游生物监测,逐步开展生物毒理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监测,研究生物监测预警技术及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专项工作列入“十二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目标和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近些年的调查和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状况及主要超标指标的地区分布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存在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与整合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双源”地下水监测现状尚未摸清、地下水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地下水监测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尚未体现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部门资源共享与整〖JP2〗合、统一全国地下水监测体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尽快摸清地下水监测现状和逐步提升监测能力等工作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增加。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数据支撑和重要保障,也是公众了解环境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笔者结合2020年3月6日实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等规范要求,调研生态环境监测职业面临的安全风险,识别和分析环境监测工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防护技术及措施,对生态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提出了重点抓好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与质量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强化日常监管、完善制度体系和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环境监测的发展历程,指出环境监测还面临着定位不明、服务单一、投入不足、监测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阐述了环境监测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提出面向“十一五”,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环境监测必须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努力开拓创新,健全法制,理顺体制,多元投入。激活机制。强化科研。拓展领域,增强能力。发展事业。全方位推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与需求,提出了基于5G与人工智能(AI)的“天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架构。该架构借助边缘计算、5G高速网络、AI视频检测识别和污染物浓度预测等关键技术,使平台具备智能感知、实时监控和智能预测的能力,为实现重要生态环境信息的全天候、智能化远程自动监测和预警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总站重点建设工作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总站的职责 ,结合总站的现实条件 ,提出了“十五”期间总站的四大重点建设工作 ,一是加快总站现代化建设步伐 ,建成全国环境质量研究中心、全国环境监测数据现代化监控中心、具有国际水平的环境监测分析测试中心、全国生态环境监测遥感应用中心、全国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五个中心 ,建设现代化的总站业务大楼 ;二是强化监测基础技术的系统研究 ;三是培养监测领域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四是提升总站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