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污染排放自行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分析了化学合成制药的生产工艺与污染排放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行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以及监测点位、监测指标、监测频次设定的注意事项,并明确了特殊情况监测方案的设计原则及自行监测信息记录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美国以排污许可证制度为载体的废水污染源自行监测制度;自行监测方案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点位、监测频次、采样方法等,依据排污许可证中关于污染物及其排放限值的规定而设计;自行监测数据用于污染源监督检查和制定国家排放限值。对于我国企业自行监测,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自行监测的主体地位与自行监测数据的法律地位、分行业制定自行监测指南、建立污染源监测数据信息综合平台、加强与企业自行监测相关内容的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保护部日前颁布的11项排放标准,分别为:《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我国制药工业概况和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现状,解读了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3—2019),介绍了该标准的分类控制思路、控制重点、污染物控制指标设置、排放限值确定以及无组织控制要求等内容与特点。该标准从全过程控制的角度构建了适用于制药工业的VOCs控制指标体系,对完善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管理体系、补齐VOCs污染防治短板、打赢蓝天保卫战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依靠排污许可证管理,固定源执行由行业排放标准为主正逐步过渡到"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单一源排放标准"双层排放标准,并以执行更全面和精准的单一源排放标准为主,对应的监测要求及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对监测管理制度进行设计,明确固定源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和守法监测的主体责任,厘清许可证核发部门、属地监测、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责。系统设计"固定源制定并提交自行监测方案-核发部门审核-方案纳入排污许可证中成为规定-依规定自行监测和记录-固定源提交执行报告-监管部门审计式审核-执法监测和执法检查"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设计标准化的监管计划程序落实证后监管与执法监测,明晰监管部门的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6.
从明确监测责任主体,制定监测方案、确定监测内容,做好自行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化工园区如何开展自行监测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以化工园区为责任主体,以全要素、全指标、全过程为原则制定监测方案,明确各环境要素的监测点位、监测污染物指标以及监测频次,参照《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的要求做好自行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质量管理,是环境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针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质控措施不规范;监测结果公开不完整;样品交接记录、原始采样记录、样品分析原始记录不齐全;流量计未检定或过期等问题。从自行监测方案的制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企业手工监测、企业自动监测等4个方面提出:应实施具体的质控措施;将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未开展自行监测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全部公开;通过计量认证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制订相关的记录单;将流量计送至计量单位实验室检定或者请计量单位现场检定等建议,对今后促进排污单位提高自行监测工作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企业自行监测方案中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在适用类别、标准变更、适用范围、涵盖的污染物种类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企业执行排放标准的原则、排放标准变更及(执行)时间变化、工艺特点与排放标准的关系、排放污染物种类的识别等角度,提出了审核时应把握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火电厂自行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监测指标不全、监测频次不足、监测点位代表性不够、信息公开不规范等。从监测方案和信息记录2个方面,针对废气、废水、厂界噪声、周边环境质量等的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频次,以及监测信息、生产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工业固体废物的记录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业的基本情况、产品种类和生产工艺,以及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编制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梳理出确定监测点位和对应多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目前该行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编制工作的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将指南按工艺类型拆分、监测点位和废气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频次的优化、生产记录内容的设定列为指南编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支撑排污许可制度的固定源监测技术体系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许可制度是固定源核心管理制度,对污染源监测技术提出"便捷、智能、精细"的发展要求,依规发证、依证管理2个阶段均需要污染源监测技术的有效支撑。针对当前污染源监测技术体系现状,应进一步完善自行监测技术指南体系,对发证行业指南实施情况跟踪评估,适时修订;为将工业园区纳入核发排污许可证范围扎牢基础,制定工业园区自行监测技术指南;加快构建支撑证后监管执法的快速便捷方法标准体系和现场快速监测质控体系;加快构建智能化监测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慧大脑"功能;建立自行监测监督检查技术体系,强化排污许可制度框架下的自行监测质量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项目监理现状,以苏州储备地块为例,分析了其土壤污染防治项目以环境监理为主,以工程监理为辅,由环境检测单位提供独立监测服务的监理模式的实践特点,以及环境监理、工程监理和环境监测各环节的实施要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实施过程中落实监理全覆盖,夯实监理的安全监管责任,以及将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有机结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行业监理规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检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对于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分别对废水、废气污染源自行监测监督检查技术有具体要求,而中国针对自行监测的监督检查技术发展不足。笔者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分析和现场检查2种监督检查方式,并阐述了2种检查方式的重点内容。基于数据分析的监督检查包括数据标识判别、单源数据分析和多源数据分析等;基于现场检查的监督检查包括监测活动实施、监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方案、现场操作规范性、监测结果可比性等。结合自行监测检查的实际情况,从提高效率和可操作性的角度,提出了自行监测监督检查实施路线。  相似文献   

14.
自行监测是排污许可制度的重要技术支撑。针对火力发电行业自行监测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笔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技术指南和行业检测机构实践经验,在调查研究全国有代表性的21家火力发电厂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的基础上,对制度、方案、机制、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企业自行监测制度建设、借助专业机构支撑、创新监测监督联合机制、发挥集团管控作用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工业聚集区内多种恶臭混杂的情况,以淄博化工园区为例,研究了大气有机污染突发事件中有机物的应急监测方法,并提出了治理对策。利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重点企业事先监测,掌握各企业特征污染物,作为应急监测查找污染源头的依据;现场分析受污染空气中的化合物组成及浓度,通过查询、比对各企业特征污染物,确认责任排污企业。提出了末端监测处罚治理与对重点污染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相结合,应急监测与有机污染物在线监测相结合,建立企业污染源特征组分数据库,加强企业无组织排放监测与监管等治理大气有机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珠三角及佛山市新标准监测网络结构,从拓宽网络有效覆盖范围、提升网络对污染研究的支撑能力、以及巩固数据实时发布工作基础等多角度分析了网络完善需求,提出了下一阶段网络建设的重点措施建议,并介绍了佛山市目前计划进行的网络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在管理制度、监测技术、信息平台、业务体系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全面实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改全面完成,减污降碳全面提级,我国固定污染源监测体系面临着专项制度不完善、自行监测数据质量监管压力大、基层执法监测高需求与低能力矛盾突出、减污降碳监测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等突出问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建议:健全制度体系,研究制订《固定污染源监测管理办法》;完善技术体系和质控体系,加快快速、便携、智能化的污染源监测新技术体系及基于物联、信息技术的全流程、全链条质控体系的研究应用;优化业务体系,推动污染源执法监测与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帮扶规范化和监测信息平台改造提升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测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将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该文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国内外经验,提出如下建议:采取空间嵌套式的布局模式优化地表水环境监测点位,充分发挥环境监测的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功能;建立包括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和空间传输过程的农业面源污染全过程监测网络;定期开展土壤氮、磷养分含量评估和地下水硝酸盐氮测定和评估;建立完善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