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为提高空管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基于过程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识别终端区管制系统潜在的风险因素;构建DEMATEL-ISM模型,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模型计算各风险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确定要素的因果属性和中心度排序,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系统风险递阶结构,表征管制系统中各风险因素的致因属性和层次关系;并以某终端区管制系统为例,验证DEMATEL-ISM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DEMATEL-ISM模型可将所论系统的风险因素按致因属性分为3个类别,即6个直接致因、10个过渡致因和3个本质致因;递阶结构可有效表征终端区管制系统风险的内在关联,实现系统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进近管制系统的风险水平,保证飞行的安全性,基于过程方法识别进近管制系统中的风险,并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通过构建虚拟风险节点扩展的风险控制网络图,将单一风险因素的控制问题转化成相互关联的整体的风险组合控制问题,建立进近管制系统的风险控制网络模型,确定风险控制的最优组合方案;应用该模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获得的系统风险降低值为19. 30,所需控制成本为22. 70万元;用该模型可确定出最优的组合控制方案,降低系统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推动民航飞行流量跳跃式增长,对管制系统安全目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控制管制系统运行风险成为研究重点.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管制系统的风险控制系统概念,引入折叠突变模型,通过分析管制系统风险事故统计数据确定系统突变特征及人、机、环、管4种因素耦合风险对系统状态的影响程度;基于Van der Pol-Duffing方程,应用多尺度法对耦合风险分岔导致折叠突变的影响参数进行研究,设计管制系统内部阻尼调节系数和外部影响因素幅值系数两个风险控制器,确定风险控制要素.结果 表明:人为因素耦合风险对管制系统的影响程度最大;设计的风险控制器具有可行性,能够抑制折叠突变发生,保证管制系统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危险天气下进近管制系统运行风险性大、易发不安全事件的问题,提出根据一段时期内不安全事件的信息来评估该时期进近管制系统运行的风险,从而为以后进近管制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提供依据。首先,通过分析危险天气下管制系统运行过程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给出评估指标灰色关联度属性的计算方法,利用其反映出的信息熵完成指标权重的确定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最后,应用该模型评估某进近管制中心一段时期内管制运行的风险状态水平,得到了风险值和风险级别,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机坪管制系统风险因素的耦合性,将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模型与N-K模型相结合形成新的风险因素耦合分析模型。首先,利用N-K模型对2017—2019年机坪管制运行不安全事件进行耦合分析,计算不同耦合方式的耦合值;然后,利用DEMATEL模型计算安全风险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确定要素的中心度排序,通过DEMATEL模型得到的综合影响矩阵计算可达矩阵,用来分析风险因素的可达性,最后,利用风险因素耦合值对各风险节点的中心度进行修正,获得关键的风险因素。基于实际运行数据,通过DEMATEL/N-K模型分析机坪管制系统的关键风险因素。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和机械因素之间的耦合程度明显更高,即更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中地面保障人员操作出错或未有效观察航空器造成航空器或地面保障设备故障是重点防控的对象。此外,在夜晚或雨天等视线条件下工作,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此类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区域管制系统运行的安全,采用流程图法从管制员、设备、环境、管理四方面识别各运行环节潜在的风险,并建立风险因素集合。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风险因素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最终形成一个五级递阶结构解释模型,将风险因素之间原本模糊不清的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通过对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找出了影响区域管制运行安全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以及深层次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终端区飞行冲突的风险,基于复杂网络,将飞行冲突的情景演变过程转化为复杂网络进行分析计算.分析侧向交叉跑道机场的主要安全风险,构建包含527个节点与2644条边的终端区飞行冲突情景演化复杂网络模型;采用无权有向网络中的节点度、度中心性、介数中心性、聚类系数等进行风险分析;采用Dijkstra算法,确定影响飞行冲突...  相似文献   

8.
基于139例索道故障及事故案例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客运索道风险因素集。在此基础上,引用新本桶理论提出客运索道风险控制锁链模型(RCCM),结合已有统计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并基于RCCM提出了客运索道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是确保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安全性,依据风险管理理论,建立了空中交通管制风险预警模型。根据SHEL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基础上引入神经网络评估方法,构建了空中交通管制风险预警模型,最后选取某基层空管机构数据样本,实现了预警模型的训练与检测。实例表明,预警结果与实际评价结果相吻合,达到了所需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理论模型对于指导企业开展安全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对电网企业的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对电网企业进行事故风险控制模型研究。本文基于系统安全和风险控制理论与STAMP模型,结合我国电网企业的特点与安全现状,对电网企业事故风险控制模型进行研究,构建了基于STAMP模型的电网企业事故风险控制模型。该模型包括3个基本层次控制结构,各层次控制结构要素间通过约束与反馈实现自适应控制,分别用于指导系统开发设计、系统建设、系统运营3个环节的事故预防与风险防控工作。该模型同时考虑了电网系统运营和电网企业相关方对电网系统事故预防及风险防控的影响,最终实现电网企业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要素及过程的全面管控。  相似文献   

11.
为找到可操作的空域规划碰撞风险计算方法,基于空域规划参数,改进原有模型,建立航段上每飞行小时飞机的碰撞风险模型。首先,分析空域规划过程中终端区空域和航路巡航阶段航迹夹角0~180°情况下的碰撞风险;然后,将碰撞风险表示为来源于一条航段上飞机的碰撞风险和来源于其他多条航段上飞机的碰撞风险之和,建立碰撞风险模型;最后,将终端区空域规划中的相关参数值输入到该模型,计算2种方案的碰撞风险,并分析碰撞风险随参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已给定其他参数值的条件下,碰撞风险随所需导航性能(RNP)数值、航段起始点高度以及航段起始点的纵向标称距离的增加(垂直标称距离减少)而增加,随着航迹夹角和飞行梯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可利用该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方案的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预测机场终端区航空器飞行冲突风险,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低空空域资源,通过整合考虑加速度的运输飞机轨迹模型和通用飞机随机轨迹模型,建立终端区航空器飞行冲突风险预测模型。以某机场为例,采用C语言编写仿真程序,模拟该机场终端区跑道中心20 km范围内的航空器飞行轨迹。预测不同通航活动区设置条件下的飞行冲突风险,并确定运输机场周边通航活动区范围。预测结果显示,飞行高度限制为1 000 m时,将案例机场的该低空空域划设为非管制的监视空域,通用飞机与运输飞机之间的飞行冲突风险小于2×10-5,处于可接受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具有模糊性与随机性的特点,基于此提出一种熵权二维云模型的风险评价方法。从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施工因素3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确定深基坑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将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作为二维云模型的基础变量,同时提出风险云相近度的计算方法以确定风险等级。应用上述方法对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青秀山站明挖站厅基坑的施工过程进行了风险评价,得出该施工过程的风险需采取一定控制措施方可接受,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基于熵权二维云模型的风险评价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分析邻近建筑物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把集对分析原理应用于风险评价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集对分析的联系数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构建了风险因子与评价标准之间的联系数,结合因素权重评价了建筑物的风险等级,通过集对势与偏联系数综合评判了风险的发展趋势,并对建筑物风险发展趋势进行了排序。该方法集风险状态评价与发展趋势分析于一体,可为地铁邻近建筑物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终端区航空器飞行安全,减轻管制员工作负荷,首先,综合考虑航空器轨迹位置、速度和高度等因素,提出终端区航空器异常轨迹的定义和识别流程;其次,建立基于速度修正系数的轨迹相似性模型,采用谱聚类方法对终端区航空器轨迹自动分类;最后,计算每类轨迹数据分布的特征,选取2条中心轨迹来表征每类轨迹的位置特征,提取轨迹间相似性距离和飞行距离作为异常特征因子,识别航空器异常轨迹。结果表明:用基于速度修正系数的轨迹相似性模型,能够实现航空器轨迹自动分类,分类结果较为合理准确;改进异常特征因子,设置2条中心轨迹时,相较于设置1条中心轨迹,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控制桥梁施工的安全风险,开发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理论的安全性评价方法。首先,构建风险因素、风险事件的贝叶斯网络关系模型;然后,引入连锁故障的事故链理论,以环节控制为核心,由影响传递、重要度、失效影响等指标组成环节关联性指标,通过K-means聚类分析选取关联性最大的下级节点,与上级节点组成环节,构成事故链,形成事故链集;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事故链评分排序,识别诱发风险事件的关键线路。用武汉某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实例验证所提方法,结果表明,该工程项目应从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方面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油库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基于风险因素间关联关系对风险因素重要性的影响,提出从复杂网络角度研究油库安全风险管理并识别关键风险因素的方法。首先,通过识别风险因素并依据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构建油库安全风险加权网络模型;然后,基于风险因素自身的风险水平及其对网络中局部和全局其他因素的影响力,设计风险因素的重要度评价指标;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分析(GRA)-理想距离排序(TOPSIS)模型对风险因素重要度进行排序,从而实现关键风险因素的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某油库风险因素识别中。结果表明: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风险为该油库关键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控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基于风险对我国道路限速标准进行科学设计,将敏感性因素引入风险的概念中,从安全事故产生的可能性、严重性和敏感性3个维度构建道路风险分级三维评价模型,以3个维度为一级指标建立道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道路风险分级评价方法,基于道路风险等级科学确定限速标准,将安全性与经济性有效结合。以北京市四环某路段为例,提出道路单元划分原则,用所构建的道路风险分级评价方法对该路段进行评价并优化设计其限速标准,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风险致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高速公路隧道群特殊地理环境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风险与救援时间的相关分析,提出隧道群交通事故风险致因模型,该模型将隧道群交通事故风险划分3个风险阶段,即初始事故风险、事故发展风险、最终事故风险,不同阶段的风险值受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隧道群环境因素和防灾救援能力大小的影响而改变。通过对隧道群的风险因素分析,认为隧道群在两毗邻隧道间将可能产生烟雾风险,驾驶人员视觉快速转换的照明风险,以及交通事故防灾控制风险;同时统计的隧道群防灾救援时间概率分布表明,救援队伍能在一定时间内快速到达事故现场,并对较晚到达事故现场救援情况,基于风险分析而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计算引发池火灾事故的风险值,提高事故风险的量化水平,判断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满足风险容忍度的要求,为制定减缓风险措施提供依据,给出了新的池火灾风险评估模型。基于传统的保护层分析模型(LOPA),结合模糊集合理论,引入模糊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估,构建适用于引发池火灾事故的模糊保护层(fL OPA)风险分析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将模糊逻辑和保护层分析结合,减少了传统保护层分析方法计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入严重度减少指数(SRI)概念,使严重度计算、风险评估更加准确。运用该模型对原油储罐泄漏池火灾事故风险进行分析,给出风险决策方案,判断现有保护措施是否能控制风险在可容忍范围内,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