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是《就业促进法》出台的重大背景因素.然而,对就业形势严峻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的量化描述上.例如,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又如,年均1360万人的新增就业年龄人口,总量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此外还有1.5亿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支“求职大军”的汇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西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上,积极开展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活动,努力打造制度健全、功能完善、规范高效、服务社会、覆盖城乡的能够面向全社会提供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的新平台。据统计,2010年,广西全区城镇新增就业45.61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5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92.69万人,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指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低于年度控制数0.8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88.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8.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每年控制在4.2%以内。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科学》2006,(7):60-60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城乡就业并重”的工作方针,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当年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培训8.5万人,其中减免费培训达5.6万人,安置就业5.2万人,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4.
继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90年代国企工人下岗浪潮后,第三次就业高峰已经到来。2006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劳动力供大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下岗职工、退役军人……种种因素使就业刚性矛盾仍然突出,劳动力总量增加以及产能过剩、贸易摩擦等原因,即将到来的第三就业高峰形势严峻,有可能超过前两次。”目前,我们国家的就业形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程度,无怪乎国内有学者称,我国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就业战争”。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仅国家应当承担责任,而且应当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我国前两次面临就业高峰时,正值我国从国家用工转向市场就业,正是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才使我国化解高失业带来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的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城镇需就业劳动力年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00万人,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劳动力几乎未被纳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群体之内。在一些人看来,促进城镇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已经很难,哪里还顾得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然而现实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统筹考虑包括农村劳动力在内的就业大计,已经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上海市奉贤区按照市、区政府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工作要求,在实施“市政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的实事项目,积极稳妥地推进上海市小城镇社会保险(以下简称“镇保”)的同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地拓宽就业渠道,使全区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每年完成和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虽然以“农民工”身份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已近1亿,我国农村仍然还有1.5亿农业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劳动600万人,农村就业比重目前仍高达65%。农民,特别是新成长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将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科学》2007,(4):F0002-F0002
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第四次记者招待会上,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预计今年我国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将会有2400万人。我们将努力增加城镇的就业岗位,加上城镇一部分退休人员所腾出来的岗位.争取能够实现1200万人就业。他同时指出.即使如此,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是很大的。做出这样的判断有三个原因:第一.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还会有一些工人下岗或者失业.这些人的就业难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镇新增劳动力数量比较大。比如说大学生.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这也是近几年来最高的。第三,中国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到城市里就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残疾人就业难仍是一个现实而普遍的问题。2006年4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我国8296万多残疾人中,尚有约858万有劳动能力、达到就业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而且今后每年还将新增加残疾人劳动力30万人左右。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无论是在就业率、就业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山东省胶州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措施,多路并进,全力促进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1—10月份,已安置城乡劳动力2.6万余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1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0%以内。胶州市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围绕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目标责任制管理,狠抓就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月至9月,全市新增就业再就业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分别完成年计划的90.4%、89%;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9万人,完成年计划的91%,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5%,确保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02,(3):15-16
当前就业面临很多问题。由于国企改革、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跨企业流动增大、入世冲击等因素,劳动力需求减少,劳动力供给量大,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就业需求严重不足是主要问题。产业用人低龄化、农民进城务工等因素使得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增加。  相似文献   

14.
当前,金融危机再次将就业问题推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台。据有关部门调查,2009年将有2000万农民工和超过600万的大学生需要新的就业岗位。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难以预测,企业生产恢复预期尚未完全明朗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被看作劳动力“蓄水池”的基层社区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中的作用,成为当前就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09,(8):37-37
今年湖南省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超过36万人,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对此,湖南省公布了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的有关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公平就业、反对就业歧视,既是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要求,也是维护劳动力市场公正秩序的需要。自上个世纪中期开始,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近些年来,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新的立法越来越多地体现了反就业歧视的精神,一些既有的立法通过修订充实了反就业歧视的内容。但是,对应于就业歧视现象仍频发生的现实和不断高涨的社会诉求,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依然任重道远。内容亟待完善,实施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德国的促进就业立法概况 德国是综合和单项立法模式相结合的国家。德国除在《联邦社会法典》中列入内容较为综合的《联邦就业促进法》作为其相对独立的第三部分法律外,还制定了《联邦增加就业岗位法》、《联邦残疾人康复法》和《促进老年工人临时工作法》等相互配套的促进就业法规。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之大,前所未有,导致企业现有就业岗位大约减少8%,城镇失业率上升,这是最近6年来未出现过的情况。在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冲击中,农民工首当其冲,城镇失业率上升,困难群体就业更加困难。城镇就业需求减少导致大学生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为此,中央政府确定了2009年中国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基调,进行了4万亿投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上述政策的作用下,就业形势已经开始好转,实现新增就业110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010年,中国就业总体状况将有可能好于2009年,但结构调整的力度将增加结构性失业的风险,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也将增加就业工作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第三产业的逐渐壮大,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理念的不断变化,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应运而生,并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作用,日益引起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时至今日,灵活就业已经从一种零星、分散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05,(3):63-63
我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的总量及构成 国家统计局根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3年底,全国城镇从业人员为25639万人。而据国家统计局常规统计,2003年底,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10970万人;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为4922万人。这后两项数字相加不等于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约9700万人既未统计在单位从业人员中,也未列入私营个体从业人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