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定量研究防刺服(SRBA)的热湿传递性能,改善防刺服的热舒适,采用暖体假人试验测量分析不同温度(25、30和40℃)和湿度(40%,55%,70%)下,降温服、防刺服以及两者叠穿时的热阻和湿阻及其变化特征。发现3个温度下3种着装的热阻变化为防刺服降温服与防刺服叠穿降温服,湿阻则在30℃以上遵循这一特征。温度越高,降温服对防刺服的传热效率影响越大,热阻最高可降低46. 75%,湿阻最高可降低82. 97%。结果表明:在较高环境温度下(30℃以上),降温服可有效降低防刺服的热阻和湿阻,提高防刺服的热湿传递效率。降温服对防刺服的热湿传递影响特征随环境温度、湿度和设计特性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了降低消防员热应激水平,提升消防救援作业效率,研究高温环境条件下降温服对消防员热生理调节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中(35℃)中,设置基础服装(短袖和短裤)、防护服(基础服装和防护服)、降温服(基础服装、防护服及降温服)等3个工况,分别测量受试者在运动及休息阶段典型的热生理参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基础服装而言,防护服导致受试者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出汗速率大幅增加,且降低了汗液蒸发率;降温服能够有效抑制穿着防护服情况下的皮肤温度、核心温度、心率和出汗速率的升高,但会进一步降低汗液蒸发率;此外,降温服的冷却效果随着时间增加而降低,工作时间超过40 min后降温服的降温作用几乎消失,甚至会加重人体热生理负担。  相似文献   

3.
矿用降温服的研制与应用对于解决矿山人员的防暑降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矿用降温服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并对矿用降温服的热舒适性进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矿用降温服所采用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6℃,相变潜热为255.1J/g。该矿用降温服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和热舒性。  相似文献   

4.
相变材料能用于调节服装及衣内微气候环境的温度,减缓皮肤温度的变化,延长穿着舒适感的时间。文章介绍了相变材料的调温原理,服装用相变材料的性能要求,综述了服装用相变材料的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冷环境下帐篷内部温度变化规律和人员服装需求热阻(IREQ)及身体区域失温风险,以国标救灾帐篷和非标防疫棉帐篷为对象,利用暖体假人开展-10~10℃环境下试验,探究不同类型帐篷的保温性能,并利用经验公式评价人员在帐篷内热舒适性,根据服装热阻对人与环境换热过程的影响,分析暖体假人各部位温度变化情况及加热服对身体区域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国标救灾帐篷比非标防疫棉帐篷保温性能好,且温度越低两者相差越大;人在帐篷内部的热舒适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其中,地板温度对人体局部不满意率影响较大;当服装热阻低于需求热阻时,暖体假人左前臂和右小腿温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4.7和5.3℃,当打开加热服加热,服装覆盖区域温度明显上升;当环境温度降到-10℃,即使打开45℃加热档位暖体假人各区域温度仍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暖体假人左前臂下降5.3℃,右前臂下降6.5℃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缓解高温环境下劳动人员面临的热害问题,设计1种利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制冷源的便携式冷循环降温服,并在高温环境下测试其降温性能.结果表明:在总电源功率100 W、环境温度30℃的情况下,运行12 min后,制冷水温度降低至15.7℃.降温服稳定运行状态下制冷功率为340.4 W.系统运行环境温度对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有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夏季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带来的健康风险,选取标准中国男性人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预测热应变(PHS)模型、热应变决策辅助(HSDA)系统和Fiala体温调节模型3种经典人体热应变模型,模拟人体穿着医用防护服时在夏季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核心温度和出汗率,进而确定不同环境工况下的推荐补水量和安全工作时间。结果表明:环境参数对生理应激影响显著,不同环境下核心温度最大差值为11.17℃,出汗率最大差值为6 592 g/h;环境温度每增大1℃,相对湿度每升高1%,安全时间平均缩短5.9和0.89 min;环境温度36和40℃时,安全时间仅为88~124和75~100 min; 3种模型在低温低湿时预测结果相对接近,在高温高湿时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距,核心温度预测差值最大为7.55℃,平均出汗率预测差值最大为5 654.35 g/h。  相似文献   

8.
降温服是一种应用于高温环境条件下的个体防护设备。根据深矿井热害治理需求,提出用人体降温服对人体直接降温的个体防护方法。结合降温服的降温原理和分类,对个体降温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在矿井热害治理中的可能应用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分析。为在深矿井热害治理中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和应用矿用人体降温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含硫油品储罐腐蚀产物自燃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模拟储油罐中硫铁化物的生成方式, 分析和研究了H2S气体在无氧条件下,与不同相对湿度的Fe2O3、Fe3O4和Fe(OH)3反应所生成的硫铁化物的自燃性.不同相对湿度的试样经6 h硫化后,其自燃性明显不同.以Fe2O3试样为例,相对湿度为0的硫化产物氧化升温最高为256 ℃,平均升温速率为10.8 ℃/min; 相对湿度为5%、10%和15%的硫化产物,氧化升温最高温度分别为474 ℃、408 ℃和388 ℃,平均升温速率分别为20.5 ℃/min、18.3 ℃/min和13.5 ℃/min.实验结果表明, 不同相对湿度、不同物质的硫化产物,其自燃性有显著差异,样品的相对湿度对硫化产物的自燃性有重要影响.对各种干燥样品的硫化产物进行电镜分析发现,由不同物质硫化所生成的硫化产物结构不同,致使其自燃性有较大差异.硫铁化物氧化反应放热是引发油罐着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降温服是热害的个体防护设备。它将服装与冷源结合起来改善了人体周围微气候,减少了热环境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人体的热耐受力与工作效率。然而,不同的工作条件应选择适合的降温服,而各类降温服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综合性能也有区别,因此,针对不同的工作条件以及使用人群选择最适合的降温服是有效提高着装人体舒适感的关键。本文针对降温服的安全性、机能性以及舒适性建立各个评价指标,构建模糊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对降温服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可以为降温服的正确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预防矿井高温高湿热害对矿工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对矿井热源以及高温高湿环境导致的职业危害进行分析。选取等效温度(TET)和综合温度指标(TZ)作为热应力指标,调查研究矿井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的矿工疲劳问题和烦恼问题。提出在矿井特殊环境下导致矿工疲劳和烦恼的临界预防点—TET指标临界值和TZ指标临界值分别为28.48℃和26.14℃,并给出矿井临界深度745 m。结果表明:提出的临界预防值与国内外已经制定的标准有一定的一致性。矿井开采超过临界深度后,矿工疲劳、烦恼影响程度将随开采深度急剧增加。不同深度矿井应该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褐煤低温(50 ℃以下)干燥引发表面干缩现象的发展规律,采用低温(20~30 ℃)低湿(40%~60%)空气干燥的方式,开展褐煤低温干燥干缩实验,分析干燥与表面收缩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干燥过程中,对水分蒸发速率影响显著的因素是相对湿度而非温度,70%~90%的总水分散失量在干燥初期48 h内蒸发完成,平均含水率低至12.8%;低温干燥导致褐煤发生非均匀性表面干燥收缩,表面干缩经历热胀-快速干缩-收缩稳定3个阶段,水分快速蒸发散失的前48 h干缩率低,之后进入水分蒸发速率显著降低而干缩率持续升高,最终至收缩稳定,低速蒸发阶段发生显著干缩;表面干燥收缩率与散失水分质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水分含量和蒸发速率具有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湿煤堆自热过程的非稳态数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简化的自热过程一维数学模型,分析煤堆内水分变化及迁移对煤堆自热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煤堆内水蒸气达到饱和时,预计的煤堆最高温度将低于90℃;而当煤堆中气流的相对湿度减小时,预计的煤堆最高温度将会超过100℃。结果还表明,把气流相对湿度与煤堆含水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引入自热过程的非稳态数学模型,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能够更客观地描述实际煤堆的自热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湿空气焓值的湿球温度表达式,进而导出回采工作面热平衡方程的湿球温度表达式和风流的热交换方程。由于干球温度指标评价矿井气候条件具有片面性,引出了回采工作面进风临界湿球温度的概念。通过分析,得出回采工作面的进风临界湿球温度为25℃较为合适的结论。当回采工作面进风湿球温度低于25℃时,适量增加风量有利于工作面降温,当大于25℃时,增加风量对工作面降温反而有害。  相似文献   

15.
为缓解夏季配戴安全帽导致的头部高温不适,采用具有光谱选择特性的辐射降温涂料对安全帽表面光学性能进行改性,经光学测试,安全帽的太阳辐射反射率由45%提升至89%,大气窗口发射率由92%提升至95%。对安全帽进行降温效果测试,并基于测试结果建立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阳光直射下,改性安全帽内部温度低于普通白色安全帽,温差最大12.2 ℃;在热力学模型中,即使在夏季最热时间段(12∶00~14∶00),改性安全帽内部温度仍可比普通安全帽低8 ℃,预测平均评价值由普通安全帽的3.5降低至1.0,预测不满意百分比从100%降低至20%。  相似文献   

16.
室内游泳池池厅空气相对湿度大,与室外空气相比,往往存在湿差,若处置不当,围护结构内表面及其内部易出结露.甚至发生霉变。从理论上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机理,并从建筑构造、通风、冷却除湿等角度提出预防结露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UAV)逐步运用于火场搜救,但同时会因为火场高温而受损,为提高UAV在火场救援中的工作效率,设计一种UAV动态测试平台,开展UAV火场飞行试验;分析火场环境下UAV的热损伤情况,探究UAV在火场中的机身温度变化特征和UAV火场飞行安全距离。结果表明:火场热辐射和热对流是造成UAV热损伤的主要形式;旋翼产生的气流场对UAV机身有较为明显的降温效应,在试验工况下最高有25.6℃的降温作用;UAV与火焰的相对距离减少会增加机身的热损伤,在距离0.8 m处开始发生不可逆热损坏,试验工况下UAV火场飞行的安全距离为0.8 m。  相似文献   

18.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MIE) is an important property for designing safety standard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gnition process of combustible mixtures.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 (MIE) of gaseous epoxypropane/air mixtures is measured using capacitive spark discharge. The effect of humidity on MIE is studied. It is shown that the MIE is not constant when the relative humidity increases from 40% to 88%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relative humidity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MIE of gaseous epoxypropane/air mixtures at the lower volume fraction of gaseous epoxypropane in air. But,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at at the higher volume fraction. The MIEs of gaseous epoxypropane/air mixtures vary with the fraction of gaseous epoxypropane in air and the humidity. The lowest value of MIE (0.12 mJ) of gaseous epoxypropane/air mixtures is reached at around 10% in the examined ranges of th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humidity 40%. The lowest values of MIE (0.1 mJ) of the mixtures are reached also at around 10% in the examined ranges of th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humidity 66% and 88%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某恒温间歇反应的热失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得到某恒温间歇反应冷却系统临界温度Tc并评估该反应体系的热危险性,基于间歇反应体系热参数的敏感性,探讨数值计算方法和选用4种反应热失控临界判据得到的不同Tc值。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了反应体系的Tc为31.7℃,Semenov判据、Sliding判据、Da/St判据得到的Tc值分别为10℃,17℃和27℃;无量纲绝热温升B给出的结论是,在允许的工艺温度范围内,该反应对任意的冷却系统温度都处于难以控制状态。数值计算方法及各判据得到的Tc的较大差异性说明各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运用参数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风险矩阵图方法对系统冷却失效的热危险性进行评估,得到不同Tc下风险可接受、有条件接受及不可接受对应的参数范围的物料累积度Xac与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θ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