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市在中国地震局指导帮助下,于2001年11月在厦门公安消防支队和市政有关联动单位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分队。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和针对性训练,现已基本具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实践证明,在中心城市组建地震应急救援分队是十分必要的。组建地震应急分队,主要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破坏性地震往往会造成大量人员被掩埋在建筑废墟内,因此,被困人员的搜索救援是地震现场应急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现场的搜索效率直接关系到地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是提高被困人员生命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强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往往余震频发、废墟内环境危险而又复杂,这些都给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威胁着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搜救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以及地震应急救援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地震救援装备机器人化的研究设想,目的是提出地震救援人员对辅助搜索救援机器人的实际需求。同时介绍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与国内多家院所合作完成的地震现场搜索救援机器人系列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优势与不足。所做的工作可为提高现场搜索救援效率,以及地震救援机器人的进一步研发与产业化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公共通信设施往往会遭到严重损坏,导致灾区救援人员和地震救援指挥中心之间无法实时地进行网络通信,救援现场的物资需求信息无法及时地送达到指挥中心,影响救援的效率。对此,地震救援现场可以搭建如Zigbee,WCDMA等各种应急无线通信网络,救援人员运用救援手持终端将物资需求通过上述网络发送到指挥中心的应急局域网中,从而构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架构的地震救援辅助系统,为指挥中心的科学救援提供实时的物资需求数据。通过测试,该系统可以保证救援数据的实时快速传输,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应急救援存在的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志愿者普遍缺乏系统培训及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等主要问题。具体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专业优势,提出了建立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参与地震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以填补当前土木工程专业性志愿救援队伍的空白,完善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社会参与体系,推动中国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娜  聂高众  邓砚 《灾害学》2014,(2):170-174
地震应急救援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对地震应急救援辐射的研究需要用一种理论模型来刻画和描述。用辐射能力来反映外部的救援能力,结合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建立了地震应急救援辐射模型,并以芦山7.0级地震为例,计算了芦山县与四川省其它地级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及各市对芦山的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地市的地震应急救援辐射能力。辐射能力最强的是成都市,其次是绵阳、德阳、南充等地市,辐射能力最弱的是攀枝花、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市州。  相似文献   

6.
《防灾博览》2014,(6):8-8
2014年10月9日,“华东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在武警福建指挥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华东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是经中国地震局和武警总部同意在福建省设立的综合性地震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基地将以武警福州指挥学院为依托,成为武警部队、华东五省一市地震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和开展科普宣教、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要基地,并成为中外应急救援项目交流的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7.
国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标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李蕊  宋富喜  曲曼皓 《灾害学》2011,26(3):133-138
对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在应急救援领域的标准及规范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应急救援标准建设的特点。对比我国现有的应急救援标准及需求,提出了我国地震应急救援标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情,判定救灾重点区域,部署救援力量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根据历史地震应急处置案例,列举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应当考虑的主要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德尔菲法筛选了主要影响因子及其权重系数,构建了地震紧急救援区域优先度判定模型。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紧急救援优先区域与实际救援重点区域吻合,验证了模型可靠性和实用性,为地震应急救援力量的调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震救援演练理念与模式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入总结我国目前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的基础上,对比了国外地震救援演练的设计思路和经验,试图探讨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能很好地与国际接轨的地震救援演练设计的理念和模式,并详细描述了演练实施的总体框架、思路、内容及步骤等.  相似文献   

10.
张金川  孙硕 《灾害学》2013,(1):150-152,159
随着我国救灾体系的完善,有组织直接参与地震救援的人员群体随之增大。地震救援人员自身的心理救护问题也开始暴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综述了地震救援人员在地震救援中产生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专业地震救援队员、应急救治人员和地震救援志愿者等不同类型的群体在地震现场形成的心理问题和特点。因为受到的训练不同,地震救援与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同,事前受到训练与有过救援经历的人受到心理伤害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据此,提出了事前干预进行心理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及获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应急救援实践表明,破坏性地震,尤其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大地震发生后,快速、全面获取地震灾区包括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损毁、道路桥梁破坏、次生灾害分布、尚存医疗设施、可调配救援力量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资源,对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快速部署救援力量,提高生命救援效率,高效应对大震巨灾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地震应急救援信息需求进行初步归纳,并对开展大震巨灾信息获取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玮晶 《灾害学》2014,(4):155-158
在特大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中,中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许多令人深思的教训。传统的应急观念,无序的现场环境,教条的施救措施,人为的感情色彩,往往直接影响地震应急救援的效率与效果。通过对2008年以来国内几次大震应急救援的总结与反思,提出要用理性的思维来面对大震巨灾,用理性战略来实施应急救援的总体布局,用按需救援与救灾的新观念来开展工作,从而保证应急救援的高效与顺畅。  相似文献   

13.
政府应急救援处置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如何采取行动政府如何在地震后实施高效的应急处置太原市政府:紧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履行政府防震减灾职能、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助推器。地震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工作,以建立三种机制为保障,牢固树立市、县一盘棋和开门搞地震的思  相似文献   

14.
地震应急救援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和完善了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 《灾害学》2008,23(Z1)
针对四川汶川8.0级地震,探讨了承担着地震等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任务的消防部队如何加强应急无线通信能力,为救援任务顺利完成提供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地震应急救援是应对地震灾害的直接手段.自2000年将地震应急救援纳人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以来,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成功应对了近百次国内外破坏性地震,实施了有效的应急和救援行动.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近期组织全市30多个部门和单位分段举行大规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由副市长王修林指挥,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心田、山东省地震局局长晁洪太及厦门、威海、济南等11城市的领导现场现摩了演练。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震应急救援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方世萍  张芝霞 《灾害学》2004,19(1):31-33
在分析城市地震灾害及典型震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地震应急救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50名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内蒙古自治区首支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呼和浩特市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其组建原则是,社会公开招幕和各单位机关团委推荐,对年龄、政治素质、思想品质、业务素质、专业特长严格要求,为符合条件的报名者建立档案。为了进一步对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进行管理,一经被选为地震应急救援队队员者都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每年进行审查登记,如有工作变动,及时补充新队员。  相似文献   

20.
从大震救援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祯  王建军  陈虹 《灾害学》2011,(4):139-142
应急预案是应对灾害之本,我国现有地震应急管理体系框架下地震应急预案在巨大地震灾害应对中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大地震现场救援经验总结,分析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存在的缺陷,提炼我国地震应急预案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内容,提出改进应急预案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