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双酚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水相中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双酚A (BPA)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沉淀聚合法制备了BPA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聚合物在BPA超纯水溶液中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IPs对BPA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大于非印迹聚合物.通过Scatchard分析,MIPs对BPA的最大表观吸附...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液液萃取(LLE)—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同时测定石化废水中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新方法,对液液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的液液萃取条件为:萃取剂为乙酸乙酯,水样调成酸性(pH2),每次加入萃取剂0.1 mL/mL、盐析剂NaCl 0.1 g/mL,萃取次数为6次,每次萃取时间为2 min。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1~100 mg/L的范围内,BPA和DEP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BPA和DEP的检出限(LOD)分别为5.18μg/L和0.89μg/L,定量限(LOQ)分别为17.11μg/L和2.96μg/L,回收率为81.4%~124.9%,相对标准偏差(RSD)(n=7)小于5.5%。  相似文献   

3.
废聚碳酸酯水解法制双酚A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1,4-二氧六环为溶剂、NaOH为催化剂,采用废聚碳酸酯(PC)常压水解法制双酚A(BPA).对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8h、m(NaOH):m(水+溶剂)=1:33、m(溶剂):m(PC)=4:1、m(水):m(PC)=1: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PC水解率大于98%,BPA收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2月14日,聚碳酸酯/双酚A中国工作组在全球工作组的框架下正式启动工作。该工作组隶属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旨在提高公众对聚碳酸酯/双酚A的科学认知,客观认识双酚A(BPA)的化学性质,促进聚碳酸酯(PC)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表示,由于公众尚缺乏对BPA的科学认知,甚至存在误解,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提高公众认知,  相似文献   

5.
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是今后建筑垃圾处理的必经之路。在对国内外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回收现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案例进行调查整理,总结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一般过程;并在对目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研究后,介绍了一种先进实用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法;最后对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日本理光公司生产的办公设备废塑料的原料再生利用,及其在中国跨境循环利用的背景程和流程,指出将国内处理完结型局部再生利用系统和国际循环完结型全面再生利用系统融合驱动是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纺织标准网中与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关键词的检索,获得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标准42项。通过梳理,分析现有标准体系构成、现状及特征,从回收、分拣、消毒和再生利用4个环节,提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建议。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府自2013年4月1日开始实施《废弃小型电子产品循环再利用促进法》.基于此法的第三条第一款,日本环境省和经济产业省于2013年3月6日正式出台了基本方针,制定了再资源化目标,即至2015年止,每年回收14万t(相当于每人1 kg)废旧手机等小型电子产品,回收率达到20%左右,并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及目前的实施状况.  相似文献   

9.
循环式超声强化光催化降解双酚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循环式超声强化光催化反应器,以TiO2作为光催化剂,研究了超声功率、TiO2加入量、循环液流速和空气流量对双酚A(BPA)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与光催化过程在循环式超声强化光催化反应器中实现了较好的协同效应;在初始BPA质量浓度为20.0mg/L、超声功率为600W、TiO2加入量为7g/L、循环液流速为4.05×10-2m/s、空气流量为200mL/min的条件下,反应150min后,BPA降解率可达90.5%,溶液中剩余BPA质量浓度仅为1.8mg/L,反应240min后TOC去除率可达84.5%。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废弃物的数量也不断增长,成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固体废弃物。从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现状入手进行分析,提出建设一套专业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以城市社区回收点为基础,中转交投中心为纽带,资源循环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循环利用能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材数量多,使用寿命短,每年毕业季大量教材被废弃或当做废纸卖掉,缺乏良好的处理途径,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在提倡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网络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教材利用情况以及对教材循环利用的态度,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实施教材循环的基础和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措施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材保存完好、学生参与教材循环利用的态度积极以及部分高校教材循环利用的经验相对成熟等。因此,高校具备实施教材循环利用的良好基础。教材循环利用的开展不仅可以获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节俭意识,对培育绿色环保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废旧农膜的回收利用是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几种主要途径的原理和特点的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农用塑料薄膜的回收利用应以回收再生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向,进一步论述了农膜的再生利用技术方法和前景,试验结果表明:将废旧农膜再生成塑料颗粒或农膜是值得肯定的一种有利可图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漆渣是喷漆过程产生的废弃物,2013年中国仅汽车行业就产生漆渣约6.64万t。由于漆渣的巨大产生量和有害属性,对处理和处置造成很大挑战。循环和再利用是废弃物处置方法中对环境最友好的解决方式。从水泥窑协同处置、热干燥处理及产物利用、热解处理及产物利用三方面,回顾了近20年来在漆渣循环再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日本“容器包装再生法”的相关规定和实施过程,以及日本容器包装废塑料的回收、再生利用状况,并借鉴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发展我国废塑料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乡镇村民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乡镇的垃圾种类及数量趋向于城市。乡镇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垃圾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相较于城市困难,因此推进乡镇垃圾分类循环利用迫在眉睫。本文从闽侯县上街镇展开调查,以乡镇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利用为关键词展开分析,并从上街镇垃圾分类循环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商务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厅(局)、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生态环境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要求,深入实施《关于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居民家庭自动蓄水循环系统和二次循环水利用及新型概念房的构想。通过错过夏天用水高峰时段,合理利用夜晚水压进行水箱日常用水的自动补给。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使得在概念房的有限面积内达到最大的水循环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马淑英  肖仁勇 《化工环保》1996,16(5):283-287
介绍了大庆石化总厂醋酸装置投用后废水处理、废渣循环利用及废水综合治理的情况,并对今后治理污染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9.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的建设是破解城市固体废弃物“邻避效应”的创新道路,有助于新型城市功能区的建设,是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方式。以北京市朝阳区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为例,研究其基地建设的优势基础及制约因素,通过探索基地建设模式,分析了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要举措,以期为其他地区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李梦澜  李海青  李刚 《化工环保》2014,34(5):484-48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α-MnO2催化剂,并通过XRD和SEM技术对催化剂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纳米α-MnO2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水中的双酚A(BPA),考察了初始溶液pH、催化剂加入量和反应温度对BPA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α-MnO2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降解BPA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加入量100 mg/L,初始溶液pH 8.5,反应温度18 ℃。在此最佳条件下处理质量浓度为10 μg/mL的BPA溶液120 min,BPA去除率为96.4%。回收洗涤后第二次使用的催化剂的BPA去除率为80.5%,第三次使用的催化剂的BPA去除率为74.1%,催化剂的活性随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而缓慢降低,活性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