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CuO在活化过一硫酸氢盐(PMS)与过二硫酸盐(PS)降解染料时的差异,通过单因素控制实验,探究PMS/PS浓度、CuO投加量、初始pH和氯离子对CuO/PMS和CuO/PS体系降解孔雀石绿染料(MG)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在MG初始浓度为10μmol·L~(-1),PMS浓度为250μmol·L~(-1),CuO投加量为200 mg·L~(-1)的条件下,60 min后CuO/PMS体系对MG的降解率为86.73%;当MG初始浓度为10μmol·L~(-1),PS浓度为200μmol·L~(-1),CuO投加量为200 mg·L~(-1)时,60 min后CuO/PS体系对MG的降解率为79.07%,过量的CuO和过低的pH均会降低体系的氧化能力。当MG初始浓度为10μmol·L~(-1),氧化剂浓度为200μmol·L~(-1),CuO投加量为200 mg·L~(-1)时,CuO/PMS体系与CuO/PS体系对MG降解率分别为80.35%和79.07%,降解效果大致相当。在地下水/工业废水中氯离子普遍存在情况下,CuO/PS体系由于不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则避免了氯代副产物的生成,因而相对硫酸根自由基氧化体系具有一定优势。动力学分析显示,两种体系中MG的降解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气细粒子的快速捕集及化学成分在线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大气细粒子快速捕集及其化学成分在线分析方法。该方法中大气细粒子与过饱和水蒸气绝热混和而增长成大粒子 ,并在气流的带动下惯性撞击到一垂直玻璃板上 ,一含有内标物的去离子水流自上而下将撞击到玻璃板上的粒子收集 ,收集液被直接输送到离子色谱、总有机碳分析仪 ,在线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该方法每 12min可完成单个样品分析 ,每小时可连续采集分析 5个样品。离子色谱最低检测限约为 0 .0 5 μg/m3(NH+4 )到 0 .2 0 μg/m3(SO2 -4 ) ,不确定度约为 3 % ,TOC最低检测限为 5× 10 -5μg/m3,不确定度约为 3 %。真实的大气细粒子观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快速、简捷、灵敏度高 ,是实时监测大气中细粒子化学成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乌鲁木齐某含油废水污灌区不同土地类型(林地、葵花地、玉米地、荒地)0~100cm的土壤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表层(0~20cm)土壤中正构烷烃质量浓度为4.30~8.43mg/kg,呈现林地玉米地荒地葵花地的特点,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受到中等程度的污染。土壤中正构烷烃含量随深度增加整体呈递减趋势。不同土地类型不同土层中正构烷烃种类相似,但不同深度土壤中不同碳原子数的正构烷烃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0.05)。研究区土壤中正构烷烃来源为混合源,包括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和木本植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周魁  杨明  马晶  孙倩 《环境工程学报》2012,6(4):1220-1224
以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为种球,活性艳橙K-7R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在水相中制得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用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MIPs在识别K-7R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1=14.855μmol/L,最大结合量Qmax1=1.282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d2=70.939μmol/L,最大结合量Qmax2=3.930μmol/g。该MIPs对K-7R有较高的亲和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水中放射性核素铯-137测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核素利用化学载带、浓缩后进行测量,化学前处理步骤比较复杂,通过分析测量实验中的不确定度和分析计算公式中的有关参数,了解到分析水中放射性核素铯-137时,主要受到样品测量、仪器探测效率、样品化学回收率和样品取样体积等方面的不确定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矸石是主要的煤系固体废物,其中Al2O3质量分数约占35%左右.以某煤矿的煤矸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比较盐酸和硫酸对Al2O3的浸取率,研究各因素对Al2O3浸取率的影响,确定浸取煤矸石中Al2O3的最佳酸浸介质为硫酸.利用正交实验确定酸浸取的最佳条件为:液固比(酸溶液体积与煤矸石样品质量比)15 mL/g、硫酸摩尔浓度3 mol/L、浸取时间120min、助样比(助溶剂与煤矸石样品质量比)0.20,在此条件下硫酸对煤矸石中A12O3的浸取率可达79.6%.  相似文献   

7.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理论,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以氯乙烯为例,通过计算和评定,得出当氯乙烯的测量结果为4.99μg/L时,取包含因子k=2(约95%置信概率),扩展不确定度U=0.96μg/L。该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中氯化物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的含量,分析了该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水中氯化物的测量不确定度,在各不确定度中,以标准溶液配制与样品分析时滴定消耗的硝酸银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Phlebia acanthocystis TMIC34875是一株具有七氯降解能力的木材腐朽菌。为利用微生物技术去除环境中的七氯残留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该菌株及其粗酶液对七氯的降解性能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在七氯的初始浓度为50μmol/L时具有最大降解速率,为0.3031μmol/(L·h);而菌体接种量为15%时,降解速率达到最高,为0.2045μmol/(L·h)。降解酶定位研究表明,七氯的降解主要是胞内酶在起作用。七氯胞内酶降解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是35℃,在30-40℃之间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适pH值为5.0,在pH 4.5-6.0之间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适条件下反应1 h后七氯的降解率为65%。胞内粗酶液降解七氯的米氏常数K m为5.42μmol/L,最大反应速率V max为4.55μmol/min。胞内酶处理体系的GC/MS图谱显示,主要降解产物为1-羟基六氯、1-羟基-2,3-环氧六氯和环氧七氯,表明胞内酶对七氯的初始代谢机理同菌株相似,均是通过环氧化和置换反应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水质铜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铜的含量,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即标准曲线不确定度、标准溶液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不确定度。计算得到水中铜的测定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98mg/L,扩展不确定度为0.196mg/L。  相似文献   

11.
以沉水植物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盐度下3种沉水植物的生物学指标和生理状况,以期为沿海地区水系沉水植物构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0.05mol/L盐度下轮叶黑藻、苦草出现生长抑制,株高、鲜质量下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增加,单株叶片面积减小,而狐尾藻在0.05mol/L盐度下生长良好,0.08mol/L盐度下出现株高、鲜质量下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增高的现象。因此,推荐盐度在0.05mol/L以下的水体,可以建植苦草和轮叶黑藻,盐度不高于0.08mol/L的水体可以建植狐尾藻。盐胁迫下沉水植物会表现为一定的抗逆性,会通过单株叶片面积减小、增加根冠比、叶片肉质化等措施来减少水分流失和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超过一定的阀值,抗逆性会减弱,导致沉水植物出现生长抑制或者死亡现象。在有一定盐度的水体进行沉水植物建植恢复,该沉水植物能够耐受的盐度高于水体的盐度,是保证沉水植物成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和分析阳宗海表层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和分布特征,采用SEM/AVS方法对阳宗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生物有效阈值法评估了单一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阳宗海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为15.09~149.74μmol/g,平均值为49.42μmol/g,从南向北呈递减趋势;AVS在南部和中部均与湖泊水深呈现正相关关系;∑SEM(包括Cu、Cr、Pb、Zn、Mn、As、Cd)含量分布波动较小,其范围为4.84~16.10μmol/g,平均值为10.28μmol/g,其分布规律为北部大于南部;阳宗海各采样点SEM/AVS1,说明阳宗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不会对生物产生不良影响;从单一重金属来看,Pb可能经常产生生物毒性,Cu有可能产生生物毒性,其他金属除部分点可能产生生物毒性外,整体上几乎不会产生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铁盐溶液,通过气体超微细分散式吸收反应器和电化学再生系统结合的反应器,对中高浓度含硫恶臭气体进行吸收及电化学再生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液位高度为55 cm、温度为20 ℃和H+浓度小于1.5 mol/L时,进气浓度小于1 000 mg/m3时,含硫恶臭气体处理效率可到达96%以上.当液位高度为55 c...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电催化技术受限于阴极原位电生H2O2的效率,且对某些特定结构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较差。为提升电极对污染物降解性能和稳定性,使用压片法制备了蒽醌修饰碳纳米管(CNT/TBAQ)电极,构建了一种基于浸没电极的电催化臭氧反应器,并鉴定了反应体系内的活性物质及对西玛津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气体流量为0.2 L·min-1,电流密度为7.5 mA·cm-2时,HO·生成量为1.024μmol·L-1。与单独电催化和单独臭氧技术相比,电催化臭氧技术可以在6 min内完全去除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1的西玛津。当臭氧质量浓度10 mg·L-1,电流密度7.5 mA·cm-2时,电催化臭氧技术的矿化效率最高,120 min后TOC去除率为62.25%,相比于电催化氧化、臭氧氧化能耗分别下降了55%和31%,但电催化臭氧技术没有明显降低西玛津中间产物的毒性。经过10次循环使用后,CNT/TBAQ阴极仍然保持对污染物的去除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γ辐照法对不同河流湖泊沉积物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以及不同河流湖泊沉积物、HCB浓度、添加物、pH和容器内径对HCB辐照降解的影响,并对其降解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γ辐照法对南京玄武湖沉积物HCB模拟样品中HCB的降解率要高于长江南京上新河段和南京前湖沉积物HCB模拟样品;辐照下HCB质量浓度为10 mg/kg的长江南京上新河段沉积物HCB模拟样品的HCB降解率最高;添加H2O2能提高HCB的降解率,添加NaNO3和异丙醇降低了HCB的降解率;添加NaNO3的HCB降解率要高于添加异丙醇;pH越高HCB的降解率越大;容器内径对γ辐照降解容器中HCB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其他实验条件一致下采用γ辐照降解HCB时,应尽量减小容器内径.  相似文献   

16.
以125 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水中雌酮(E1)在铁(Ⅲ)-草酸盐体系中的光降解;考察了初始pH值、铁(Ⅲ)/草酸盐配比、E1初始浓度对E1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铁(Ⅲ)/草酸盐体系能引发E1的光降解.在pH=3.5,Fe(Ⅲ)/Ox配比为10/120μmol/L时,2 mg/L E1光照160 min可以降解59%.在pH 3~6范围内,pH为3~4时E1降解效率最高;在2~10 mg/L范围内,光降解效率随水溶液中E1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将小麦幼苗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磷元素(1 mmol/L和10 mmol/L)和铜元素(0.16μmol/L、100μmol/L和1 mmol/L)的培养液中处理12 h后,观察植物体内铜元素的含量、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施加的铜元素浓度相同时,施加较高浓度的磷(10 mmol/L)能促进植物根部吸收和积累铜,并能促进铜元素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当培养液中都含有较少量的铜(0.16μmol/L)元素时,比较磷浓度对植物体内生理反应的影响时,发现在含有高浓度磷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小麦体内的受到较少的膜质过氧化损伤,光合色素的含量保持稳定.但是,当培养液中有较高浓度的铜元素(100μmol/L和1 mmol/L)时,施加高浓度的磷反而加剧了植物体内的膜质过氧化损伤和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从而不利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分别应用管式炉反应器和热重分析手段对印刷线路板废弃物的热解行为和热解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在管式炉中,研究不同的热解温度:700~950℃,对产物分布和气体成分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CB热解气体的主要成分是H2和CO2,气体的热值较低,仅为2.09~5.41 MJ/m3,PCB不适合以气体产物为目标的能源利用方式.应用Friedman方法对PCB的热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求得PCB的热解动力学参数分别是:表观活化能190.92 kJ/mol,反应级数5.97,指前因子lnA47.14 min-1.  相似文献   

19.
施加磷元素后对小麦抗重金属铜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小麦幼苗放在含有不同浓度磷元素(1 mmol/L和10 mmol/L)和铜元素(0.16μmol/L、100μmol/L和1 mmol/L)的培养液中处理12 h后,观察植物体内铜元素的含量、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施加的铜元素浓度相同时,施加较高浓度的磷(10 mmol/L)能促进植物根部吸收和积累铜,并能促进铜元素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当培养液中都含有较少量的铜(0.16μmol/L)元素时,比较磷浓度对植物体内生理反应的影响时,发现在含有高浓度磷的培养液中培养的小麦体内的受到较少的膜质过氧化损伤,光合色素的含量保持稳定.但是,当培养液中有较高浓度的铜元素(100μmol/L和1 mmol/L)时,施加高浓度的磷反而加剧了植物体内的膜质过氧化损伤和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从而不利于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隔膜体系电解槽,制作了聚四氟乙烯(PTFE)/碳黑三相气体扩散电极,系统研究了隔膜、电流密度、电极间距、初始溶液酸度、电解质、空气量和时间等因素对过氧化氢累积产生浓度和电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隔膜体系,电流密度为70 m A/cm2,电极间距为1 cm,初始p H=0.5,电解质为0.10 mol/L Na2SO4溶液,空气量为40 m L/min的条件下,电解时间1 h时过氧化氢累积浓度最高可至20 096.05 mg/L,此时对应的电流效率为63.37%。在确定的最佳条件下,进行电解液循环实验,1 h时电流效率升高到98.4%,12 h之后,过氧化氢累积浓度为46 042.43 mg/L。实验原位产生的高浓度酸性过氧化氢溶液可以直接应用于Fenton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