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利用通用引物RT-PCR技术检测水中肠道病毒的方法.利用脊髓灰质炎病毒1~3型,柯萨奇病毒B3型作为参考病毒株,根据肠道病毒RNA5′非编码区中具有高度同源性的序列来设计通用引物.比较了M-MLV酶和AMV酶的逆转录效果,AMV酶能够成功地从地表水和生活污水中逆转录病毒RNA,更适于实际应用.对比研究了PCR过程中的退火温度,c(Mg2+)等因素对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选择退火温度55 ℃,c(Mg2+)为2 mmol/L的反应条件,优化了RT-PCR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水样中接种的连续稀释的病毒,确定了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38 CCID50.考察人工污染的地表水、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样品发现,检测灵敏度基本一致.该方法可应用在实际环境的肠道病毒检测中.   相似文献   

2.
分子探针检测污水中HBV-DNA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从Melnick (1949)首次从污水中检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后,许多国家相继也从各种污水中检出了多种病毒,我国也有在生活污水和医院污水中检测出肠道病毒的报道。目前,国内外用于水中病毒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细胞培养以及免疫学方法,操作繁锁费时。为了探索准确、灵敏、快速的水病毒检测方法,我们采用HBV-DNA分子探针法,对本市某综合医院污水中HBV-DNA作了定性测定,收到较好效果。关于水中HBV(乙肝病毒)感染,国内尚未见确证性资料。现将用HBV-DNA分子探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江苏省某市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病毒的污染状况,分析常见理化因素与病毒污染之间的相关性,对江苏省某市部分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7个水样、1个污泥和2个沉积物样点进行为期9个月的病毒(包括诺如病毒G Ⅰ、诺如病毒G Ⅱ、轮状病毒、札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肠道病毒)污染状况监测采样(共90份样本),通过阴离子膜吸附-洗脱法进行富集,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对病毒进行检测,分析病毒污染状况;同时,监测水温、pH、COD(化学耗氧量)、TP(总磷)、TN(总氮)、EC(电导率)和DO(溶解氧)等7个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这些常见理化因素与病毒污染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90份样本中,诺如病毒G Ⅱ检出率为36.67%,肠道病毒检出率为30%,其他病毒检出率均低于诺如病毒G Ⅱ和肠道病毒. 污水处理后出水中有诺如病毒G Ⅱ、肠道病毒和轮状病毒检出,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与诺如病毒G Ⅱ检出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研究显示,江苏省某市农村河道水体和污水处理厂主要工艺环节存在病毒污染,诺如病毒G Ⅱ为优势毒株;目前的污水消毒处理工艺并不能完全去除病毒,人群在接触外环境水体时,有潜在病毒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4.
环境水体中肠道病毒的膜吸附-洗脱浓缩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膜吸附-洗脱和洗脱液浓缩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水中肠道病毒浓缩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检测,比较了不同材料和不同孔径的微孔滤膜对病毒的吸附效果;对膜洗脱方式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在洗脱液浓缩过程中,PEG浓度对于病毒回收率的影响.最后确定了最佳的浓缩方法.选择效果好而且来源广泛的0.22 μm孔径的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采用磁力搅拌来洗脱滤膜上吸附的病毒;洗脱液浓缩步骤中,PEG最佳质量浓度为130 g/L.系统比较了不同病毒接种量下,方法中各步骤的病毒回收率.对接种已知量的肠道病毒的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和地表水等样品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稳定,适合不同水样中肠道病毒的浓缩分离.  相似文献   

5.
四种人肠道病毒在大连金石滩浴场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5~10月,每月一次采集大连金石滩浴场各站位10 L表层海水,用超滤的方法进行病毒浓缩,采用PCR方法分析了该浴场表层海水中的四种主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腺病毒.调查结果为:在所采集的24个样品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为12.5%、星状病毒0.9%、脊髓灰质炎病毒和腺病毒分别达29.2%;每个月份均有病毒检出,依据病毒的阳性检出率,8月份该浴场受到的污染最严重,10月份和9月份次之.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病毒在自然界主要的分布场所,也是病毒传播的一种媒介.对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冠状病毒在土壤中的存活与传播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究了病毒在土壤中吸附与存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冠状病毒均能在土壤中存活较长时间,并能以土壤为介质进行传播,进而导致人体暴露;土壤微生物、含水量、土壤类型及温度是影响病毒在土壤中吸附与存活的主要因素,土壤微生物的存在、含水量的降低以及温度的升高可能阻碍病毒在土壤中的存活,黏粒含量及pH较高的土壤中病毒的吸附量与存活率较高,而金属氧化物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病毒的吸附量与存活率较低.基于上述分析,对病毒在土壤中存活与传播的研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如系统开展我国土壤病毒的调查研究,加强病毒在土壤中存活、传播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等.研究显示,土壤在病毒的环境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可忽视病毒经土壤传播产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饮用水处理系统中的四个部位采集成对水样,每对水样中的一个用来确定每一步骤的肠道病毒和噬菌体的含量,另一个样品加入一种肠道病毒和两种不同的肠道噬菌体,用来确定在处理过程中,水受到的影响是不是由于所用病毒探测方法的效率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加入的肠道病毒再生的效率为40~68%,肠道噬菌体的再生明显地低,范围在4~12%。水样中加入的Фx174的再生表明,再生与水温明显成反比。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方法对再生特殊病毒具有的令人满意效果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将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作为模拟病毒建立一种检测病毒侵袭力的方法.在钢化玻璃箱中通过TK-3型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将腺病毒形成气溶胶,用FA-1型多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进行气溶胶采样,对采样样品分别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和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的PK15活细胞定时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可测定病毒在大气中存在的相对基因拷贝数,通过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带绿色荧光的PK15细胞数可直观检测病毒的感染力及活力.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气溶胶主要分布在采样器第五级,腺病毒气溶胶与病毒粒子相比较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二级处理出水中肠道病毒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在2006年7月至2007年2月期间分别用第一次PCR和巢式PCR方法对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的二级处理出水中的肠道病毒进行了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2.5%和87.5%。另外,还对二级处理出水中的肠道病毒含量和温度、pH值等理化指标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应用FCM-qPCR方法定量检测水中常见病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水体病原体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监测粪大肠杆菌作为指示,然而研究表明粪大肠杆菌与水中病毒和细菌病原体呈现出较差的相关性.因此,选取水中典型病原体并对其进行定量检测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研究建立了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联合使用方法,用于快速获取水环境中总病毒、细菌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大肠杆菌、军团菌、腺病毒、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的浓度水平,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及受纳河流上下游的病原体检测中.结果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对总细菌和总病毒以及几种典型病原体都具有较高的去除率(93%);污水处理厂排水对受纳水体病原体浓度水平基本没有负面影响.研究为评估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及排水对受纳水体的生态影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频繁在污水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开展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污水新型冠状病毒监测,可作为人群新冠肺炎监测的重要补充,获得的核酸浓度数据和序列突变分析结果,可为新冠肺炎疫情早期预警、早期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评估感染规模、监测人群流行趋势、开展病毒溯源调查、制定防控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鉴于此,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及影响病毒存活的主要因素,归纳了常用的污水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概括了全球已开展的监测项目、进展及现存科学问题,指出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包括缺乏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布特征及感染性研究、预测预警模型开发与应用不足等. 为我国下一阶段新冠肺炎疫情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突发重大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提升我国应对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预测预警、流行规模评估及精准施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饮用水源水中肠道病毒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饮用水源水中肠道病毒的检测方法。采用滑石粉 -硅藻土吸附浓缩水样中的肠道病毒 ,以 3 %牛肉浸膏洗脱 ,将病毒接种于敏感细胞中 ,根据细胞在病毒作用下的病变效应即空斑形成单位 ( PF L) ,定量计算水中病毒含量。  相似文献   

13.
取池塘水5000毫升,pH6.8,经棉花过滤后再经直径150毫米,孔径3微米的微孔滤膜(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制备)减压过滤,煮沸灭菌,以便除掉颗粒物及水样中偶然可能存在的肠道病毒及肠道致病菌。凉后加试验病毒(小儿麻痹病毒1型无毒株,昆明医学生物学研究所)1毫升(TCID_(50)为6.50)。再添加经培养过液的甲型副伤寒菌5000个,用无菌玻璃棒搅匀。以上为模拟的含有肠道微生物的污水水样。一、水样中病毒的浓缩用12N的HCI调pH至3.5后,立即减压过滤。使通过直径150毫米,孔径0.45微米的过滤膜,使病毒吸附于膜面。洗脱病毒将过滤器自抽气瓶解下,移换另一支灭菌抽气瓶使之密闭,打开真空泵,自漏斗加  相似文献   

14.
污水达标排放检测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关于污水达标排放检测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应用研究,在整篇文章的论述中,首先从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概念入手,同时对于当前我国污水达标排放检测的现状做了简单的分析,其次对于我国污水达标排放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于污水排放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实验表明,即使病毒剂量低到一个感染性病毒也可使人感染,并可在人群间造成传播。因此,水环境的病毒污染深为人们关切。 水中的致病性病毒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及医院废水。目前已从各种水体中检测出120多种危及人类健康的肠道病毒和其它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用最灵敏的方法试验,在100—1000L饮用水中应不含病毒。因此,病毒的浓缩技术是监测水中病毒的前提。 现在国内外使用的浓缩技术方法很多,但都不甚理想。我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回收自来水和污水厂出水中实验性污染的病毒,以便选择具有快速、简便、适用性广泛、浓缩水样体积大和回收病毒效率高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介绍采用物理加热消毒灭菌及好氧接触氧化法在昆明某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处理生物制药(疫苗)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应用情况。在生物制药(特别是减毒活疫苗)生产废水中通常含有病原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须经消毒灭菌处理后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首先,根据相关病毒的致死温度,采用加热法将减毒活疫苗生产废水中的病毒杀死;然后,灭活后的废水排入生物接触氧化处理系统与生活污水混合后进行处理;最后,氯消毒后达标排放或进行中水回用。本文为生物制药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连化工七厂地处海滨,是燃料、润滑油型炼油厂,工业污水主要是生产装置排出的工艺废水,设备用的海水及压舱海水为主的海、淡混合含污水,氯离子含量12000~15000mg/L,其水量为300t/h。这股含油污水原采用隔油、砂滤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综合合格率为28%。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后能达到排放标准,通过考察和试验研究,确定了“隔油—砂滤—生物渗滤”处理流程。该流程是由重力分离处理法和生物膜处理法相结合而组成的废水两级处理系统,其原理是运用物理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使废水得到净化。首先在隔油设施中通过物理作用,分离并  相似文献   

18.
环境、病毒与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毒在环境中的分布 病毒从人体排出进入自然环境,由于水、空气、人为活动等使病毒扩散,广泛地存在于水环境、土壤、空气和食品中。 1.水环境的病毒 由于人口的集中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要求也随之提高了,这不可避免地要循环利用经处理过的水。而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大量排入水环境中,会造成污染。但是每人每天又必须消耗大量的水,因而水中的病毒污染问题更为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 1)污水 污水中病毒主要来自病毒病患者的粪便和分泌物。污水中病毒的含量取决于人群的结构、社会经济条件、污水的处理程度、稀释水量的大小、排出病毒的数量和性质及季节的变化等因素。卫生条件差的地区的污水中病毒含量高。相对其它水体而言,污水中病毒含量最多。1972年—1974年,Fattal从以色列海法市的市政污水中检出病毒的  相似文献   

19.
如果把病毒视为环境中最危险的“刺客”,是一点也不冤枉的。本世纪初,美国纽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脊髓灰质炎病流行,患者9000余人,经查明这种病毒最喜欢隐蔽在流动的污水中。四十年代印度新德里由于河流改道,水源污染,暴发了一起罕见的甲肝流行病,达3万多病人。据报道,在第三世界国家,每年因病毒引起的腹泻致使500~1800万儿童丧  相似文献   

20.
城市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检测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星状病毒是典型的水媒病毒,可引起腹泻等疾病. 为了明确污水中人类星状病毒的分布及去除规律,利用常规PCR和定量PCR方法对西安市3个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采用特异性引物,确立了人类星状病毒在环境水体中的定性PCR和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 结果表明,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呈较高的阳性率,分别为91.5%和36.6%. 经过核苷酸测序鉴定,人类星状病毒的主要血清型为HAst V-1和HAst V-4. 人类星状病毒在进水和未消毒二级出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7×104和1.03×103 copies/mL,污水处理厂对人类星状病毒的去除率为93.15%. 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人类星状病毒浓度呈季节性变化,春季和冬季较高,夏季和秋季较低,这一分布规律与该地区历年人类星状病毒的流行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