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江苏省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及混凝+气浮深度除磷中试,探索了气浮工艺取代过滤工艺的深度除磷效果。结果表明:FeCl3的除磷效果最优,投加量为5 mg/L时可将出水ρ(TP)降至0.2 mg/L,投加量为15 mg/L时可将出水ρ(TP)降至0.05mg/L;气浮工艺对PAM的依赖性较强,需通过投加PAM保证水质达标稳定性和达到除磷效果(ρ(TP)<0.05 mg/L),PAM投加浓度为0.6 mg/L;溶气压力与回流比相关,当回流比为20%、溶气压力为0.6 MPa左右时,装置运行效果稳定;将污水中磷组分分为TP、STP、PO43--P和不可混凝磷组分,通过对进出水磷组分分析,表明气浮工艺对悬浮态TP和磷酸盐去除效果较好,对不可混凝磷组分无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的后置化学除磷试验研究,分析了药剂种类、二沉池出水磷浓度和浊度对化学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的化学除磷效果略优于聚合氯化铝。随着进水磷浓度的升高,投加Fe/去除P的摩尔比会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化学除磷沉淀物的吸附和络合作用有关。二沉池出水浊度对后置化学除磷具有竞争性影响,较高的出水浊度将增大药剂消耗量。因此,污水处理厂采用化学加药后除磷工艺时,应根据二沉池出水总磷和浊度范围进行最佳投药量试验,并采取自动控制措施根据出水水质调节加药量,确保出水总磷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3.
双污泥SBR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特性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双污泥A2NSBR工艺反硝化除磷脱氮特性,重点考察了进水C/P和C/N及HRT的影响作用;同时基于DO、ORP和pH的典型变化规律,验证它们作为反硝化除磷过程控制参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 P的去除率随着进水C/P的升高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当进水C/P≥19.39左右时,系统可维持优良的除磷效果;而当进水C/P降至15.36以下时,系统除磷效果呈恶化趋势.另一方面, A2NSBR在低C/N条件下仍可获得相对良好的除磷率,但易导致反硝化脱氮率的下降. C/N的升高增加了聚磷菌厌氧阶段合成PHB的量,继而提高最终的脱氮和除磷效果;但C/N过高将使厌氧段未反应完全的过剩碳源滞留到缺氧段,优先支持反硝化异养菌(ordinary heterotrophic organisms, OHOs)的反硝化反应而减少了缺氧阶段DNPAOs可利用的电子受体数,致使缺氧除磷效果恶化.此外, A2NSBR拥有2套完全独立的SBR,较利于建立以DO、ORP和pH为参数的过程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黄岁樑  孔文文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10):1761-1770
在养殖水域中地表径流等可引起水域中除草剂浓度升高,威胁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为评价阿特拉津和鱼食在水环境中的生态风险,以ρ(阿特拉津)(0、5、10、20和40 μg/L)及鱼食(鱼食为MⅡ培养基中的氮、磷营养源)投加量(0.05、0.20 g;d < 0.85 mm)为变量,基于Logistic方程探讨阿特拉津和鱼食共同作用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生长,并研究藻类生长对鱼食营养盐的利用.结果表明:在ρ(阿特拉津)为0~40 μg/L范围内,铜绿微囊藻生长曲线均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R2=0.975~0.996);一般情况下,基于Logistic方程得到的比生长速率、增殖速率和抑制率拟合公式均可描述相应实测值的变化,相关性分析得到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61~0.992、0.381~0.839和0.621~0.839.相同ρ(阿特拉津)下,鱼食投加量对藻细胞密度有显著影响(P < 0.05),Logistic方程拟合得到的理论最大藻细胞密度(K)随鱼食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鱼食投加量下,ρ(阿特拉津)为5~40 μg/L时对藻类生长有抑制作用,随ρ(阿特拉津)增加,抑制强度逐渐升高,藻细胞密度越低,最大藻细胞密度随ρ(阿特拉津)的增加而减小.藻细胞密度与PO43--P利用量之间关系可用方程N=a×△cb描述,R2为0.23~0.99;藻细胞密度与NH4+-N利用量之间关系可用方程N=a+b×△c描述,R2为0.04~0.99;藻细胞密度与TN/TP、NH4+-N/TN和PO43--P/TP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方程N=a"xb'描述,R2分别为0.72~0.78、0.66~0.83和0.55~0.56.研究显示,Logistic方程可用于分析阿特拉津和鱼食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且藻类生长与营养盐质量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同步硝化内源反硝化除磷(SNEDPR)系统处理低C/N(<3)污水的脱氮除磷特性,采用厌氧/低氧(溶解氧0.5~1.0mg/L)运行的SBR反应器,以低碳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C/N对SNEDPR启动、脱氮除磷性能优化与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N由4.3提高至5.15时,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均逐渐增强,系统总氮(TN)和PO43--P去除率最高达89.3%和90.6%;降低进水C/N <3后,系统脱氮、除磷性能均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低C/N对PAOs(聚磷菌)除磷性能的影响高于其对反硝化聚糖菌(DGAOs)内源反硝化脱氮性能的影响,表现为TN和PO43--P去除率分别先降低至21.4%和3.4%后逐渐升高至92.9%和94.1%.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单位COD平均释磷量和SNED率达437.1mgP/gCOD和89.1%,出水NH4+-N、NOx--N和PO43--P浓度平均为0,4.4,0.2mg/L.经136d的运行,系统内PAOs,GAOs,AOB(氨氧化菌)和NOB(亚硝酸盐氧化菌)分别占全菌的(16±3)%,(8±3)%,(7±3)%和(3±1)%,其保证了系统除磷、硝化和反硝化脱氮性能.此外,系统好氧段存在同步短程硝化内源反硝化,是实现低C/N(<3)污水高效脱氮除磷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以CaO、MgO和白云石石灰(D-Lime)为晶种对模拟厌氧消化上清液进行磷回收试验,研究晶种投加量对磷去除效率的影响,分析试验反应动力学和产物表面形态。结果表明:磷浓度为0.645 mmol/L(ρ(P)=20 mg/L)、n(N)/n(P)为8:1、pH为7.80的模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CaO、MgO和D-Lime进行磷回收试验,磷的去除率在95%以上,试验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针对消化上清液中的高浓度常见离子CO32-,当c(CO32-)≥ 10 mmol/L时,其对CaO除磷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对D-Lime和MgO抑制作用有限。此外,投加晶种中含有Mg2+时会生成磷酸铵镁晶体(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  相似文献   

7.
在双台子河口现场研究滩涂生境优势埋栖性贝类--文蛤主要生理生态学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其不同季节的C、N、P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文蛤对海水中C、N、P等要素的生长余力(SFGC、SFGN、SFGP)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在夏季最高;但SFGC在春季时最低,且为负值,SFGN及SFGP全年均为正值.SFGC、SFGN和SFGP变化范围分别为-2.11~18.59mgC/(ind·d)、0.13~5.87mgN/(ind·d)和0.11~1.45mgP/(ind·d).文蛤的C、N、P生长效率季节变化显著,且C、N、P净生长效率基本表现为KN2 > KP2 > KC2.文蛤在春季及秋季时的碳收支顺序依次为粪便碳 > 呼吸碳 > 生长碳,夏季时为生长碳 > 呼吸碳 > 粪便碳,冬季时为生长碳 > 粪便碳 > 呼吸碳.文蛤摄取氮元素用于生理过程的各组分比例依次为生长氮 > 粪便氮 > 排泄氮.文蛤摄食磷量用于生理过程的各组分比例在各季节中(除冬季外)依次为生长磷 > 粪便磷 > 排泄磷.C、N、P收支方程显示,文蛤更趋向于对N、P元素的富集,即摄取的N、P元素绝大部分用于其自身的生长和繁殖.研究结果表明,文蛤作为双台子河口优势埋栖性贝类是该海域生态系统C、N、P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河口生态系统生源要素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物膜序批式反应器(BSBR)工艺,对模拟城市污水中的磷酸盐进行高效去除、回收.实验在探究不同蓄磷量和碳源对反应器效能、磷回收效率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两者的共同作用对厌氧释磷速率和释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低碳源投加(仅厌氧投加200mg·L-1)和低磷进水(10 mg·L-1)工况下,磷回收液浓度随着蓄磷量增加而增大,磷回收液浓度最高可达到225.5 mg·L-1,蓄磷量可达159.6mg·g-1;同时探究了磷回收液浓度与平均磷回收效率间的关系,在以(6±1)d为回收周期的循环下,磷富集液浓度达到(106.6±10)mg·L-1,此时平均磷回收效率为78.62%±2.3%;而且提高3.6倍蓄磷量可提高1.9倍释磷量,较之4倍碳源投加量时的1.79倍释磷量更为高效.因此,本反应器能基于更低碳源投加量获取高浓度磷回收液,从而为未来废水处理厂中磷的回收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朱坤  周健  何强  周炯  孟红  和雪杰 《环境工程》2020,38(7):45-50
以研发基于非工程措施的城镇污水高标准处理技术为目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C/N、DO、温度等工艺参数对SBBR系统高标准除磷脱氮效能的综合影响。研究以C/N(A)、DO(B)和温度(C)为自变量,TN和PO43--P去除率为因变量,应用Box-Benhnken(BBD)试验设计方法,以及二次多项式模型,得出响应面方程:η(TN)=-70.76+7.58A+52.81B-0.36C+0.22AB-0.12AC+0.58BC-0.35A2-7.94B2+0.01C2,η(PO43--P)=-119.59+10.93A+72.91B+2.26C-1.50AB+0.05AC-0.13BC-0.33A2-6.86B2-0.07C2;ANOVA分析结果表明,DO和温度对系统除磷脱氮效能影响极显著,C/N对系统脱氮效能影响显著,其影响程度顺序为DO > 温度 > C/N,DO、温度对TN去除率的交互影响显著,C/N、DO对PO43--P去除率的交互影响显著;通过响应方程的构建,实现了系统参数与效能之间的量化,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预测的最佳工况及其效能,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序批式生物膜高标准除磷脱氮系统参数的选择。在温度为23℃,C/N为9.5,DO为4 mg/L的条件下,SBBR系统的出水NH4+-N、TN、PO43--P、COD浓度分别为3.9,5.0,0.4,40 mg/L,优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0.
在正交试验确定的相对最佳操作条件的基础上,对MSBR除磷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选定的因素中,进水COD/P为主要影响因素,对系统除磷影响的主次顺序为COD/P> MLSS > R >COD/N;工艺要求COD/P>100,但是过高的COD/P也会导致PAOs(聚磷菌)与GAOs(聚糖菌)竞争对有机底物的竞争,致使TP去除率下降;随进水COD/N增加,出水TP浓度有缓慢下降的趋势,在COD/N>7时系统除磷效果较好;出水TP随R的增大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在R为0.5时系统除磷效果最好;进水COD浓度越高除磷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
进水C/N对A~2/O-BCO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组成的双污泥系统(A~2/O-BCO)处理实际生活污水.通过投加乙酸钠调节进水碳氮比(C/N=2.44~8.85),考察了系统的反硝化除磷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有机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硝化性能(即缺氧段反硝化负荷)以及聚-β-羟基链烷酸脂(PHA)的贮存和利用,进而影响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当进水C/N为4~5时,COD、T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达到88%,80%和96%,实现了有机物、氮和磷的同步高效去除.碳平衡分析表明,A~2/O反应器去除的COD占去除总量的71.86%~77.28%,BCO反应器去除的COD仅占2%~12%,碳源的高效利用是A~2/O-BCO工艺在低C/N条件下实现深度脱氮除磷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进水C/N与曝气量、硝化液回流比、厌/缺氧反应时间等相关性的分析,提出了系统的优化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强  李咏梅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3):1219-1227
以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化学强化除磷而产生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硫化钠(Na2S)投加量对污泥释磷以及厌氧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Fe物质的量比为0.3~1的范围内,投加的Na2S越多,污泥厌氧释放的磷越多,当S/Fe物质的量比为1:1时,污泥S1和S2上清液中磷浓度分别达到了170和150mg/L(污泥释磷率分别为22.2%和27.23%);投加Na2S会导致pH值升高,碱性条件会促进有机物的释放以及产酸微生物的生长,并因此促进VFAs的产生;VSS/TSS越高的污泥,对pH值的缓冲能力越强,释放的NH4+-N也越多;此外,投加Na2S后会导致污泥上清液中Fe(Fe2+与Fe3+之和)和Al3+的浓度上升,而生成的FeSx会使沉淀沉降性能变差.S/Fe物质的量比为0.3和0.5时,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不大,但大于1:1后Shannon指数下降.综合考虑释磷与后续厌氧发酵以及污泥沉降性能,推荐按S/Fe物质的量比为0.3:1~0.5:1投加Na2S,既可以保证上清液磷浓度大于50mg/L,又将上清液中Fe和Al3+等杂质金属离子的浓度控制在较低的水平(<10mg/L),利于后续用鸟粪石法回收磷,同时促进产酸(VFAs为对照组的8.3倍),且污泥沉降性能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A bench-scale anaerobic/anoxic/aerobic process-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A^2/O-BAF) combined system was carded out to treat wastewater with lower C/N and C/P ratios. The A^2/O process was operated in a short aerobic sludge retention time (SRT) for organic pollutants and phosphorus removal, and denitrification. The subsequent BAF process was mainly used for nitrification. The BAF effluent was partially returned to anoxic zone of the A^2/O process to provide electron acceptors for denitrification and anoxic P uptake. This unique system formed an environment for reproducing the denitdfying phosphate-accumulating organisms (DPAOs). The ratio of DPAOs to 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 (PAOs) could be maintained at 28% by optimizing the organic loads in the anaerobic zone and the nitrate loads into the anoxic zone in the A^2/O process. The aerobic phosphorus over-uptake and discharge of excess activated sludge was the main mechanism of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combined system. The aerobic SRT of the A^2/O process should meet the dema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erobic PAOs and the restraint on the nitrifiers growth, and the contact time in the aerobic zone of the A^2/O process should be longer than 30 min, which ensured efficient phosphorus removal in the combined system. The adequate BAF effluent return rates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 1--4 mg/L nitrate nitrogen in the anoxic zone effluent of A^2/O process to achieve the optim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4.
曝气生物滤池铝盐化学强化与生物协同除磷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为了解投加铝盐后曝气生物滤池的除磷效果及其对去碳、硝化功能和生物膜、生物相的影响,通过同步比较在投加药剂和不投加药剂情况下小试曝气生物滤池的净化效果和生物膜结构特征、生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水力负荷和进水总磷(TP)负荷分别为1.3m3·m-2·h-1和0.12~0.13 kg·m-3·d-1时,TP的去除随铝盐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并不成正比例增加.投加铝盐后TP去除率可提高70%~86%.当投加系数≤1.5时,适当加大气水比有利于除磷,但当投加系数≥1.75时,加大气水比对TP的去除没有影响.当气水比为(3~5):1、投加系数≥1.75时,曝气生物滤池出水TP<0.5 mg·L-1;若气水比增加到7:1时,投加系数可进一步降低至1.5.投加铝盐对浊度、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只有4%~7%和5%~13%,而对氨氮的去除影响甚微.投加铝盐后反应器进水端陶粒表面发现大量网状絮体,出水端却较少.投加铝盐对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低C/N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A2/O - 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在A2/O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 条件下,将硝化液回流比分别设定为100%、200%、300%和400%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在A2/O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具有很好的同步氮磷的去除效果,出水COD浓度均在50mg/L以下.上述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48.8%、66.5%、75.6%和62.5%,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86.0%、90.3%、91.0%和95.0%.在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系统平均出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14.96mg/L和0.49mg/L.系统反硝化除磷量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略有增加,在硝化液回流比为400%时,反硝化除磷量高达磷总去除量的98%.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级缺氧-好氧(MAO)工艺和反硝化除磷理论,设计一种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新型MAO工艺(DPR-MAO).实验探究了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以及各反应池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工艺运行结果表明,稳定期COD、TN、NH4+-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7.07,9.04,0.34,和0.49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87%、99%和93%.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各反应池中微生物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主,分别占61.85% ~ 75.58%、16.39% ~ 22.60%、1.52% ~ 4.76%.通过属水平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ThiothrixComamonas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和Pseudomonas是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优势菌属.DPR-MAO工艺实现了反硝化聚磷菌的富集以及污水中氮磷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传统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效率,改善污泥易膨胀等问题,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投加140目1.00g/L的磁性活性炭构建磁性炭基活性污泥系统(1#),同时,以不投加任何材料(单独活性污泥系统)为对照组(0#),研究磁性活性炭对活性污泥系统除污性能和主要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的影响,探讨了磁性活性炭强化活性污泥系统脱氮除磷机理.结果表明:1#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59%和78.25%;而0#对于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则为53.17%与54.10%,1#出水NO3--N浓度平均降低了7.03mg/L,两系统对NH4+-N和COD的去除效率差别不大,均在95.00%以上.典型周期内1#中TN、NH4+-N、TP、COD的下降速率快于0#;0#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为60.31%,反硝化速率为4.44mg/(L·h),1#同步硝化反硝化效率为80.74%,反硝化速率为6.13mg/(L·h),实验组1#脱氮速率明显快于空白对照组0#.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内污泥的优势菌门为Saccharibacteria(38.74%)、Proteobacteria(22.52%)、Actinobacteria(18.54%)和Chloroflexi(8.40%).此外,与0#相比,1#引发污泥膨胀密切相关的Actinobacteria菌门的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与脱氮除磷功能相关的MicropruinaShinellanorank_f_Anaerolineaceaenorank_f_Xanthomonadaceae 4种菌属的相对丰度都明显上升.SBR系统中加载一定量的磁性活性炭既能抑制引起污泥膨胀微生物的生长,又能利于脱氮除磷微生物的富集,整个污泥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脱氮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8.
内循环对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脱氮除磷特性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在原水温度为15℃和C/N为4.9的条件下,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内回流比为100%、200%、300%和400%时小试规模A2/O-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可实现有机物、氮和磷的同步深度去除.在总HRT为8.0 h、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100%和MLSS为4.0 g·...  相似文献   

19.
页岩-钢渣组合填料湿地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谭洪新  周琪  杨殿海 《环境科学》2006,27(11):2182-2187
以城市污水A/O工艺出水为处理对象,运用页岩和钢渣物化除磷、调控进水碳氮比和氮素氧化性等技术手段,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页岩和钢渣组合填料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COD面积负荷率、TN面积负荷率、TP面积负荷率、HRT(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5~20.7 g·(m2·d)-1、2.57~8.22 g·(m2·d)-1、0.41~1.32 g·(m2·d)-1、0.5~1.6d时,①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5.8%、56.3%和18.6%,TN去除率为58.0%,TN面积负荷去除率为3.58g·(m2·d)-1,TN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31 m·d-1,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进水TN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②TP去除率为90.4%,TP面积负荷去除率为0.89 g·(m2·d)-1,TP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86 m.d-1,TP面积负荷去除率随进水TP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③水温、HRT、氮素组分、C/N等因素对湿地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有显著影响.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HRT、COD/TN值的增加而幂函数增加.TN面积负荷去除率随水温(、NO2--N+NO3--N)/TN值的增加而呈指数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比考察了不同曝气强度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和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分析了反应器单个周期内有机物、氮和磷的转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SBMBBR和SBR脱氮主要是基于好氧段发生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及进水、搅拌阶段发生的缺氧反硝化途径实现的,而除磷是基于常规生物除磷和反硝化除磷过程而完成.曝气强度会影响SBR和SBMBBR好氧阶段SND发生的程度,最佳曝气强度下两者通过SND作用去除的TN量分别达到去除总量的47.7%和79.0%.在采用先行厌氧的运行方式,保持系统内高浓度微生物,使反应器在进水C/N比只有2.2~3.5的条件下均取得了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两者相比,SBMBBR和SBR在COD和NH4-N去+除方面没有差异,而SBMBBR的反硝化、除磷效果更优,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5.4%和93.5%,较SBR分别高出10.9%和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