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飞  金茹  苏岫  赵建华  宋德瑞 《海洋环境科学》2018,37(3):464-469, 474
围填海作为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开发活动,其实施过程伴随着较强的生态环境干扰。面对围填海持续活跃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双重压力,科学识别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对有效实施海域资源环境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围填海活动干扰强度和区域生态敏感度定量评估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围填海生态干扰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2016年辽宁省新增围填海为例,对围填海活动生态干扰度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新增围填海生态干扰度区域差异显著,生态干扰度指数在0到2.35之间,高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有8个,分布在锦州南部沿岸、大连西部金州湾、大连东部沿岸和丹东沿岸;中度干扰类型的围填海13个,在锦州、盘锦和大连沿海均有分布。评价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围填海活动的生态干扰度进行定量评估,可为围填海活动的监督管理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依据其生态系统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分别选择人工岸线开发类型、海域使用类型、水质状况、生物群落健康状况、灾害风险状况等指标开展分类评价,最后利用“短板效应”方法进行复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可载、超载与临界超载3个级别,并以辽宁长兴岛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近岸海域 岸线开发强度为0.87,海域水质达标面积比率为0.75,鱼卵仔鱼平均密度为4.45 ind/m3,这3个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 均超过相应超载分级标准,受空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短板要素的影响,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超载”.表明以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全面地评价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能够科学地遴选出主导其承载力强弱的短板要素.长兴岛近岸海域可通过填海施工中预留过水通道、人工放流增补渔业资源、调整陆源排污口位置、实行岸段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提升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步减弱短板效应.长兴岛近岸海域承灾能力属“可载”级别,为满足该区域未来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的需要,仍需通过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措施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3.
长期大规模围填海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围填海存在的大量闲置面积亟待消化、叠加累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重化工产业环境风险高、重要海洋生态空间被侵占、违法违规与闲置围填海处置存在"急功近利"倾向以及生态修复基础薄弱等问题。并就加强围填海监管,提出了加强生态环境影响审查、严格环境准入、严格围填海处置清退、拓展海洋生态空间、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推进生态损害赔偿与生态修复、加强监督与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们为了寻求更广阔的生产活动空间,通过修筑人工堤坝、填埋土石方等工程措施将天然的海岸带开发成陆地,以供人们扩展经济发展的空间,这就是围填海开发的主要目的。虽然白沙湾海域海岸整治保护项目可形成海湾面积3670亩,滨海水域面积约3100亩,利用白沙湾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资源,实现临港新城白沙湾海岸段城市岸线功能,同时防潮挡浪,提高临港新城的防灾减灾能力。但是工程的施工也让海洋资源受到了无法磨灭的影响,水动力逐渐下降、海鲜产量的减少都预示着海洋的平衡正在倾斜。本文主要以临海市白沙湾海域海岸整治保护项目为例,研究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渤海三面环陆,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度使环渤海的围填海活动趋于白热化。虽然围填海造地拓展了大量的土地空间,却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首次提出渤海海域禁止开发任何围填海项目,并要求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本文结合大连金普新区实践经验,提出了统一围填海遗留问题界定标准、强化监管、跨部门协调、开展多样化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构建全过程监管体系等要点,为今后我国围填海遗留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索诺玛海湾潮间带和马里兰州贝伊汉哲岛的湿地重建和生态修复工程为案例,介绍海洋疏浚泥在海岸生态工程中的国际研究前沿和工程运用实例。本文以上述典型的生态工程为例,结合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海岸滨海湿地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分析疏浚泥在我国滨海湿地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等工程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缓解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和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我国利用海洋疏浚泥进行滨海湿地生态工程的主要潜力和优势为:(1)疏浚泥可用于海岸生态工程,保障港口经济的健康发展;(2)疏浚泥可用于河口湿地的生态保育,稳定侵蚀性海岸;(3)针对目前我国大量的围填海项目,可将人工岛填海工程与生态建设结合,发挥良好生态环境效益同时也作为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后备土地资源;(4)疏浚泥用于退化海岸的生态修复,可提高滨海湿地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围填海开发活动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空间、获取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以芝罘湾为例,整理并分析了1985-2017年中4个时间梯度表层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实测数据,分析近年来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对其湾内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芝罘湾内表层水中ρ(TN)、ρ(TP)、ρ(Cu)、ρ(Pb)、ρ(Zn)、ρ(Cr)和沉积物中w(Cu)、w(Pb)、w(Zn)、w(Cr)在空间分布上一致,均呈现出自湾顶向湾口逐渐降低的趋势,围填海海域的污染物浓度高且污染范围扩大.②2017年表层水中ρ(TN)、TN/TP、ρ(Cu)、ρ(Pb)、ρ(Zn)、ρ(Cr)分别是1985年的12、14、8、7、2、14倍,ρ(TP)因国家对含磷农药的限制而呈现降低趋势.③围填海海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加,但由于2016年底的疏浚工程,2017年沉积物中w(Cu)、w(Pb)、w(Zn)、w(Cr)较2010年分别降低了60.13%、77.25%、39.17%、25.32%.④2010-2017年,ρ(Chla)降低了58.00%;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的物种数量分别下降了近47.50%、43.30%、26.3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下降了20.49%、15.41%、10.41%,丰富度指数分别下降了69.33%、87.56%、61.90%.研究显示,围填海对芝罘湾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表层水、沉积物及海洋生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恶化和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填海造陆是一些沿海地区用以解决土地不足 ,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但大面积填海造陆却给海岸带及其周围海域带来了地理地质条件的改变 ,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及动植物的灭绝。本文叙述了填海造陆所造成的我国一些沿海地区环境的改变和生态的破坏及一些已经采取的措施 ;研究了我国相关的一些法律政策 ;提出了控制填海造陆 ,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舟山海域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舟山市近几年大型项目不断引进,用地量不断增加,使得原本有限的土地后备资源急剧减少.围海造地,增加陆域土地资源,从目前来看是解决土地紧张和经济发展制约的有效途径,而大面积围海造地对舟山海域的海洋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根据舟山海域近几年海洋环境质量及发展趋势,阐述了围填海工程快速发展对舟山海域海洋环境所带来的影响,通过连续几年监测站位的布设以及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舟山沿海海域环境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并对如何预防和减轻围填海工程快速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际观测潮流与前海湾填海前后海域范围和海底地形条件,建立前海湾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以水龄作为水交换能力的评价指标,利用EFDC模型中示踪和水龄模块模拟计算前海湾水龄的时空分布,分析评价填海工程对水龄的影响和不同工程措施对水交换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填海后前海湾北部的西乡河口附近海域水交换最差,水龄可达到9~10.8 d,5-8月份前海湾平均水龄要小于全年平均水龄;前海湾水龄主要受潮汐影响区域占72.2%,河流入流只对西乡河、新圳河和双界河河口附近较小区域有明显影响;填海后海湾平均水龄增加了67.7%,填海工程对西乡河口附近海域影响最大,水龄增加了6.8 d,对湾口和湾中心影响不明显;前海湾水动力改善的优选工程方案依次是:大铲湾港根部开槽50 m、暗涵注水5 m3/s或暗涵抽水8 m3/s。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评估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及沿海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以辽东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对象,运用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对近岸海域水质环境进行了评价;基于方差分解分析,研究了近岸海域开发利用水平、经济产业结构等对海水环境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大连和葫芦岛近岸海域水质环境显著优于辽河口附近的盘锦、营口和锦州;海洋功能区和海水质量指数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但不同功能区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和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指数及内梅罗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沿海城市人均GDP和海水水质指数呈“倒U形”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方差分解分析表明,海域开发利用强度能够累计解释海水环境质量变化的42.3%,经济产业结构能够累计解释海水环境质量变化的31.8%,海域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产业结构直接影响贡献率为16.5%,而自然地理位置与海域开发利用强度以及自然地理位置与经济产业结构交互作用的累计解释贡献率为58.9%。研究结果表明,围填海管控、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及沿海产业结构优化对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沿海地区是陆海统筹发展的区域载体,基于沿海省市的陆海复合系统进行陆海统筹发展的区域评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陆海复合经济地域系统为前提,将沿海城市形成的区域作为沿海地带,基于各沿海城市的集合作为省级沿海地带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以及环境4个维度指标体系,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运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大多处于无效率状态,且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明显高估了全要素生产增长率的增长;时间上,陆域、海洋以及陆海综合GML指数的变动趋于一致,呈平稳的态势;效率分解,陆海统筹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明显是由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的下降所影响。第二,沿海地带正经历从“重陆轻海”到逐步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的过程;对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类,浙江、福建及河北属于陆域效率驱动型,环渤海地区(除河北外)、江苏、广西和海南属于海洋效率驱动型,上海和广东属于陆海效率复合型;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差异、海洋产业技术门槛、海洋资源承载力以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背景下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均至关重要。城镇化对海岛生态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展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管控人类开发行为、维护海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综合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开展评估,结果显示:1)群岛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2)单岛尺度上,南长山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北长山岛、庙岛和大钦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处于可载状态,不同海岛应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模式;3)区块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可载区占41.7%,临界超载区占30.0%,轻度、中度和重度超载区分别占15.9%、8.1%和4.3%,超载区主要分布在各岛的城镇建设区域。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运营对海洋生态空间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唐山乐亭菩提岛海上风电场为例,识别了海上风电场周边鸟类、海洋生物及其多样性、渔业资源等海洋生态空间受影响因子;根据影响海洋生态空间的主要要素及其受影响因子,开展了相关数据的现场调查与资料搜集;结合电磁环境、海洋生物等实测数据以及噪声、鸟类等搜集资料,评估了...  相似文献   

15.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解决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本研究引入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和短板理论,从广义的社会发展需求和狭义的资源环境底线约束两方面来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并以大连长兴岛近岸海域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基于边际报酬递减理论,以资源环境开发的社会边际报酬为零作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阈值,开展广义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短板理论,以海域空间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三项要素作为基础指标,开展狭义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开展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大连长兴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处于超载状态。短期来看,长兴岛近岸海域填海已超过最佳规模,因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此外,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已导致长兴岛近岸海域出现自然岸线严重丧失、海域过度开发和渔业资源难以持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长兴岛附近海域为研究区,以2005年和2015年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技术手段,提取及分析了长兴岛及其附近海域围填海分布、面积及利用类型信息,计算了海域利用类型动态度、海域利用转移矩阵、海域利用结构信息熵及海域开发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分析了长兴岛附近海域2005—2015年海域开发利用的动态变化,从而对该海域开发资源环境压力强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5年长兴岛附近海域港口用海扩张速度最快,动态度高达11.09%,未利用扩张速度次之,而盐业用海面积呈现负增长状态,动态度为-0.16%;(2)10 年间围填海类型主要转变方向为海域转为围海养殖、港口和未利用类型;(3)研究期间信息熵由2005年的0.96增加到2015年的1.40,海域利用结构均衡度加强,海域利用结构趋于多样化、均衡化;(4)2005年和2015年长兴岛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处于中等强度及以上的海域所占比例分别为56.14%和62.97%;海域开发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变化量大于零值的面积高达80.7%,海域资源开发环境压力强度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加上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厦门工业用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327.82元/m2,商业用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相邻土地价格的50%~55%。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填海造地规划和控制填海造地的经济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大战略格局之一,生态安全格局是海岸带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遵循“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基于“本底分析−要素识别−格局构建”的总体思路,采用陆海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源地−廊道−节点”模型等分析方法,规划构建了茂名市海岸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海岸侵蚀和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