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航海雷达可以克服夜间或者恶劣天气,全天时探测海上溢油目标,在海上溢油监测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大连"7.16"事件中监测到的雷达溢油图像为数据基础,基于航海雷达溢油监测原理,提出了采用卷积、Otsu和均值滤波算法,进行雷达图像降噪处理;利用图像整体均值运算,确定溢油监测的有效范围;采用阈值二值化与面积判别的方法,锁定油膜位置。相对专家解译和C-V水平集方法,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够自动识别油膜信息,且具有较高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组网式雷达溢油监测系统研发思路,构建了以组网式技术为支撑的新时期海上固定式雷达溢油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几种海上溢油监测技术的应用状况及优缺点,分析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企业在溢油监测方面所做的工作,通过对应用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展望了未来海上溢油遥感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消除或降低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本研究对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进行分析,介绍了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方法和溢油风险管理。从疲劳老化、自然力破坏、误操作、第三方破坏及井控措施失效等几个方面,分析和筛选了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源;结合对溢油量、油品特性、水文动力环境、应急能力及溢油区域等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海上钻井平台溢油危害后果,建立更为全面、系统的海上钻井平台溢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专家系统作为海上船舶溢油事故控制中心的指挥决策保证系统和技术咨询系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功能集成、辅助决策、卫生遥感监测、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等特点以及自动报警、通讯联络、数值预测、处理方案、污染预警、污染损害评价、索赔与赔偿等主要功能和系统的总体构成。  相似文献   

6.
简讯     
全国环保情报网拟于10月份召开中心组第11次会议,内容包括:交流各分网活动经验、探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发展战略等。 中国航海学会船舶防污染专业委员会拟在今年四季度召开专题学术讨论会,内容包括:海上溢油污染损害应急计划和海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 京津塘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于8月份完成。评价工作由天津水运工程科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油田企业溢油事故的特点,分析了海上油田企业溢油应急物资配置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加拿大环境技术中心做的一个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在溢油应急处理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发达国家海上溢油遥感监测现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庞大的能源需求促使了我国海上石油运输业和开采业的井喷式发展,也加剧了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一次严重的溢油事故往往会给海洋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给经济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开展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为海上溢油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预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研究成果,包括溢油物理扩展模型、溢油漂移与扩散模型、溢油风化模型以及溢油预测模型系统,为未来海上溢油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1988年6月21日至23日,国家海洋局监测预报司在大连市主持召开了“海上倾废区和赤湖、溢油应急监测方案审议会”。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及大专院校等有关单位的专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审议、修改海上倾废区和赤潮、溢油应急监测等三个方案。经全体与会代表的积极努力,较好地完成了会议的预定任务。  相似文献   

11.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李明昌  戴明新  邹斌  崔雷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6):924-928, 940
本文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模型潮流场模拟、风场数据及其求逆耦合的海域溢油污染事件寻源搜索数学模型。以海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溢油油膜发现时刻前该海域的潮流场,并建立潮流场数据库;收集并建立溢油油膜发现时刻前该海域风场数据库;建立风、流场逆向耦合的溢油寻源搜索数学模型,并通过与研究海域电子海图的幕景叠置,反向递推搜索海域溢油污染事件源。以广西防城港海域溢油污染事件为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中建立的溢油寻源搜索方法数学模型,以水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风场数据及其求逆耦合为基础,保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同时采用保持原油膜包络范围的方式又为海域溢油污染事件进一步的精确定位提供合理的搜索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资源开采事业的蓬勃发展,海上石油平台非法排污、船舶碰撞以及事故泄漏等突发性溢油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面对日益增大的海上溢油风险,如何通过有效的溢油监测手段及早地发现油污、确定污染范围、查找污染源、预测溢油漂移趋势并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溢油污染加以控制,减小溢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危害,是海洋环境科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研究多元油指纹的耦合方法,探寻多元油指纹的内在耦合规律,将傅里叶红外光谱与气相色谱相耦合,建立红外光谱与气相色谱油指纹耦合模型,快速准确地确定溢油品种及其来源,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准确地区分0#柴油、-35#柴油、大庆原油、内蒙古原油以及120#燃料油,其RSD分别为0.92%、2.68%、1.73%、0.33%、0.61%,每种油样对应的耦合曲线具有唯一性和准确性。可以为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及发展海洋突发事件研究的理论体系提供技术支持,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海洋溢油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海洋污染事件包括海上运输漏油、钻井溢油以及事故性漏油等,不仅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带来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近几年发生在中国渤海海域的几次溢油事件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突发性海洋污染事件的特点、目前中国应对海洋突发性污染事件存在的问题,如应急协调的机制比较单一、应急处理的技术水平较差立法存在缺陷、公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等,也对中国应对海洋溢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提出了完善应急预警、监测水质控制油污以及形成防控体系、研发处理装备、普及救援知识的建议以及应急处置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道溢油模型在三峡水质预警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使三峡水质预警系统有效模拟预测三峡溢油事故,建立了适应该系统的平面二维河道溢油模型。常见溢油模拟的做法是在溢油自身扩展阶段采用Fay模型、在溢油飘移阶段采取油粒子模型,而文章使用根据Fay模型进行扩展之后的油粒子模型,该模型可在溢油的自身扩展和漂移阶段同时使用。该模型结合了油粒子模型和Fay模型的长处,既解决Fay模型只能用于静止海面上的限制,又解决了油粒子模型不能模拟溢油自身扩展阶段的难题,特别适用于水域相对海洋狭小且形状复杂,水流也较复杂的河流溢油模拟。将其运用为三峡水质预警系统的溢油模拟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国产自主卫星在海洋溢油监测中的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非负矩阵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环境减灾星(HJ-1)海洋溢油遥感图像分类算法。针对HJ-1星遥感图像,首先利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进行图像特征提取,相对图像光谱和纹理等图像基本特征,构造具有针对性的溢油图像局部化非负特征,更符合遥感图像特征所对应的物理意义。进而在新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支持向量机实现遥感图像分类,解决小样本训练问题。通过墨西哥湾溢油遥感图像仿真实验比较,证明该方法在HJ-1星溢油图像分类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石油污染被认为是对海洋环境危害较大污染物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与溢油污染程度有关的影响因素,首次构建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溢油量和油品特性持久性为例,分别建立了溢油量隶属度函数和油品特性的持久性隶属度子集表,最终完成了溢油污染程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为判断溢油污染等级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溢油应急决策部门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刘文全  贾永刚  卢芳 《海洋环境科学》2011,30(5):673-676,685
为了准确评估渤海石油平台溢油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本文对国内外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选择出适当的评估方法应用于渤海石油平台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中,实现了对海域的环境容量损失、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和天然渔业损失的评估,最后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了生态损害评估的系统开发.模型的运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为有关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