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针对克拉地峡红树林的保护问题,应用多时相的Landsat、HJ-1B数据和SRTM高程数据,采用最大似然法对泰国克拉地峡东西海岸带的红树林变化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克拉地峡地区,西海岸带红树林分布比较广泛,面积较大,东海岸带分布较少并且分布较集中,面积较小;(2)近40a来红树林面积总体上在减少,东海岸总体减少比例较大,西海岸红树林减少比例较小。东西海岸带红树林的大量减少都集中在1989年到2001年间;(3)克拉地峡东西海岸带的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在东海岸,对红树林破坏的最主要因素是养虾池的建立;在西海岸,城市化扩张、海岸带开发是造成红树林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孟加拉国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的支点国家,海岸带广泛分布有红树林,其西南部的松达班地区尤其典型。本研究基于1990、1996、2000、2005、2010和2016年6个时期Landsat TM/OLI中等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基于SVM方法的孟加拉国海岸带红树林遥感监测,并应用8 m空间分辨率的GF1-PMS1卫星遥感数据进行结果检验,给出了6个时期孟加拉国海岸带红树林空间分布状况,分析了红树林30 a间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近30 a孟加拉国海岸带红树林面积整体上呈现缓慢减少的趋势,1990年面积为468218.932 hm2,至2016年红树林面积共减少17077.898 hm2;2)海岸带红树林空间上呈东部和西部减少,中部增加的态势,近30 a间东部吉大港专区红树林面积减少了45.7%,西部库尔纳专区红树林减少了2632.007 hm2,但仅占总面积的0.64%,中部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面积增加3108.604 hm2;3)东部吉大港专区红树林面积减少区域主要位于诺阿卡利附近沿岸和佐拉尔甘杰沿岸,主要减少的原因是虾养殖池的建立;西部库尔纳专区红树林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松达班地区河口、沿岸附近,主要减少的原因是虾养殖池的建立和人类活动将红树林转换为其他类用地;中部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面积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戈拉吉博群岛周边,主要增加的原因是人工种植红树林和红树林的自然增长。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土地利用变化对红树林潜在生境分布的影响,融合MaxEnt模型和Dyna-CLUE模型,建立了土地利用驱动下红树林生境变化的定量预测方法.以中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利用MaxEnt模型模拟红树林在自然条件下的理论适生区,采用Dyna-CLUE模型预测2030年的三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最后将模拟的土地利用格局作为限制条件估算未来可供红树林生境分布的空间.结果表明,2020年广东省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约34531hm2,2030年趋势情景下湿地将减少58.61%,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将退化至24375hm2;可持续发展情景下通过改进土地利用策略并开展一定规模的退塘还湿,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将增加至38125hm2;生态保护情景下,如能开展全面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可达到47525hm2.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可有效预测不同海岸带土地利用驱动下红树林潜在生境的空间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政策会对红树林潜在生境分布造成明显影响;通过改进政策,可显著提升红树林潜在生境的面积和完整性.本结论可为区域红树林保护与生境修复的空间规划及政策制定等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时空变化,应用多种规则相结合的专家系统方法,对福建省沿海地区的3个时相(1989年、1993年和2001年)的TM/ETM+影像进行分类,提取3个时相TM/ETM+影像中的红树林信息,同时,借助2003年SPOT影像以及辅助资料通过分辨率粗化后对影像进行目视判读,提取红树林信息,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红树林数据用于分析1989年~2003年福建省红树林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从1989年~2003年福建省红树林的整体面积呈现先减少后增长的趋势,从1989年的134.52hm2减少到1993年的128.14hm2,而到2001年增加到199.20hm2,到2003年面积达213.2hm2,但其中增加的面积是人工林,原生的红树林破坏严重,红树林资源质量呈现退化的趋势。通过收集历史资料与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影响福建省红树林分布的主要因素,并针对福建省红树林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近期中国沿海主要海湾形态的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影像提取2010年、2015年和2020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以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岸线开发利用程度、海湾面积、海湾形状和平面重心位移作为评价指标,分析2010—2020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10年间中国沿海主要海湾岸线长度及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长度和保有率下降;(2)海湾岸线开发利用程度上升,但上升速度开始放缓,大多数海湾属于中等开发程度;(3)海湾面积持续萎缩,但萎缩速度放缓,渤海海区海湾的面积萎缩幅度最大且速度最快;(4)海湾形状的变化趋势存在南北差异,北方趋于复杂,南方趋于简单,总体则趋于简单;(5)海湾平面重心在2015年后趋于稳定,位移距离减小,位移速度放缓。总的来说,海湾形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国家层面近年来实施的围填海管控政策和措施已在海湾形态变化方面初步显现成效。研究认为,应对中国沿海的海湾进行基本功能定位和划分,实施精细化分类管理,促进海湾区域“三生空间”布局优化。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面积的稳定性评估对于保护和利用广西茅尾海红树林的作用很大。本文分析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潮滩沉积、潮滩坡度和海堤对茅尾海红树林面积的影响,建立了红树林边界位置的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估算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高程数据,确定红树林边界的空间位置。根据分析,本文得到以下结论:(1)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低模式上升时,茅尾海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增加,西北、东南和西南区段红树林面积中量增加。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中模式上升时,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增加,东南区段和西南区段少量增加,西北区段稳定。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时,西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大量减少,东北区段中量减少,东南区段和西南区段稳定。西北、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减少将降低红树林的生态功能和资源价值,务必引起特别关注。(2)茅尾海西北、东北区段红树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引起的红树林向海边界、向陆地方向的移动。(3)当全球平均海平面以高模式上升时,茅尾海西北区段和东北区段应采取适量拆除海堤或后撤海堤的措施,增加向陆边界一侧红树林的面积,以抵消向海边界一侧红树林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蓝碳指储存在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碳,约占所有生态系统碳储量的55%。本文基于1988-2018年广西北海的遥感图像,获取了时间间隔为五年的北海红树林面积变化数据,据此估算了蓝碳储量及碳库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变化量。1988-2018年,北海红树林面积由459 ha增长至3320 ha,年度增长率为6.8%。该区红树林总面积保持增加趋势,1998-2003年,毁林挖塘行为导致面积减少150 ha。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计算了1988-2018年北海红树林总碳库量,红树林湿地无变化的区域碳储量稳定增加,由1988年的32064 t增长到2018年的214830 t,年度增长率为6.5%。采挖活动导致的土壤碳储量减少最多,其中,1998-2003年的损失量高达82392 t。本文首次计算了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红树林蓝碳损失,并尝试进行了IPCC参数的地方化研究。该研究可为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以及蓝碳捕捉、转移、固定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更好地服务于碳中和碳达峰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8.
利用神经网络法对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003年1月8日获取的Landsat TM 卫星图像进行分类.Landsat TM5卫星数据的3、4、5假彩色合成图像空间分辨率比较好,影像层次丰富,地物界限清晰.因此,采用3、4、5波段作为输入层.经过目视判读和现场调查,将输出层单元设置为5个,包括是红树林、陆地植被、裸地(其他建筑用地)、水体和虾池.经过流程实际运算和精度对比,设定训练阈值的贡献是0.9,训练率是0.2,训练次数是1000,最大个体允许误差为0.1.分类精度达到86.86%,高于最大似然分类(50.79%)和光谱角分类精度(75.39%),从而最终获取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指标.结果显示研究区红树林均匀度(1.7789)和聚集度指数(0.6854)较高;红树林种类的优势度指数是-1.5850,为弱势群体;红树林的斑块破碎化指数是0.0325,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运用Landsat5/TM、Landsat7/ETM+和Landsat8/OLI传感器分别于2006、2010和2014年在准噶尔东部过境的影像数据经过影像校正后提取其NDVI,结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基于ENVI和ArcGIS软件将植被覆盖度分等定级,分别分析荒漠区和绿洲植被的变化情况,计算各年间植被覆盖面积变化转移矩阵并参照历史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植被覆盖变化因素分析。2006-2014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连续降低,同一区域的植被斑块逐年破碎;植被覆盖Ⅰ级和Ⅴ级扩增速率分别达到平均每年0.33%和4.24%,Ⅱ、Ⅲ和Ⅳ级植被退缩速率分别为31%、19%、14%从2006-2014年整体表现为植被退化面积大于恢复面积并持续退化趋势。降水量和温度共同影响植被覆盖状况。研究区植被退化严重人为活动和恶劣的环境加速了其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海平面上升(SLR)和土地利用导致的红树林生境潜在变化,本文以我国红树林分布最集中的雷州半岛为研究区域,基于SLAMM模型和景观生态模型建立了红树林生境脆弱性指数,设置4个SLR-土地利用组合情景(SLR4.5-土地开发利用、SLR4.5-土地自然转换、SLR8.5-土地开发利用、SLR8.5-土地自然转换),预测2050年雷州半岛红树林的生境变化和脆弱程度,并提出应对环境变化的管理策略.结果表明,(1)SLR和土地利用双重压力的叠加将造成红树林生境的显著退化,预测生境面积将减少16.59%~25.61%,减少地点集中在铁山港、安铺港、湛江港、雷州湾和流沙湾沿岸.(2)在土地自然转换情景下,尽管仍应对着海平面上升的压力,红树林潜在生境面积可增加44.66%~67.74%,增加的区域集中在岸线往内陆方向和沿水系向内陆延伸的两岸,但新增生境面临着破碎化程度高的问题.(3)在所有情景下均呈现红树林迁出现有保护区的趋势,保护区内红树林面积由5949.8hm2下降至4732.1~5192.9hm2.(4)高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雷州湾、湛江港近岸和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首先利用Google Earth影像,目视解译出湛江市特呈岛近20年的红树林分布面积,再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气温、降雨与海岸带社会经济活动对红树林分布面积的定量影响。结果表明,1月气温与红树林面积呈正相关,枯水期降雨量与红树林面积呈负相关。1月气温和枯水期降雨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滞后期分别为3年和2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气候变化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可持续数年。极端低温天气和枯水期降雨量的增加可能不利于红树林植物的生长繁殖与迁移扩散,甚至加剧红树林的退化。另外,湛江市区的人口数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农业总产值、水产品总产量、货物吞吐量、旅游人数等均与特呈岛红树林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海岸带社会经济活动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草原荒漠化是导致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为掌握中蒙毗邻草原区荒漠化的时空动态,利用2001年、2010年和2020年的Landsat和Modis遥感影像、Albedo-NDVI特征空间及荒漠化监测差值指数(DDI)对该区域荒漠化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中蒙毗邻草原区荒漠化现状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 其中,蒙古苏赫巴托尔省典型草原区以未荒漠化(ND)和轻度荒漠化(LD)为主,东戈壁省荒漠草原区以极重度荒漠化(ESD)和重度荒漠化(SD)为主;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荒漠草原以中度荒漠化(MD)和重度荒漠化(SD)为主. ②2001—2020年研究区荒漠化总体呈逆转态势,净逆转面积(荒漠化逆转面积与加剧面积之差)约147 220 km2,其中2001—2010年逆转面积占34.89%,2010—2020年逆转面积占65.11%. ③研究区荒漠化逆转程度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其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草原区逆转趋势最为明显. ④研究区荒漠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表明降水增加有助于区域荒漠化逆转;近20年来降水量波动增加决定了中蒙毗邻草原区土地荒漠化总体呈逆转态势,而中国在中蒙毗邻草原区实施的多项生态保护工程有效加速了荒漠化逆转速率. 研究显示,实施荒漠草原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政策可有效遏制荒漠化的发展并促进荒漠化逆转,在巩固我国荒漠化治理政策的同时,应加强与邻国合作,以防治境外荒漠化程度加重导致的沙尘暴灾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4年、2000年、2006年、2010年和2016年五期Landsat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青海湖流域植被覆盖度,并采用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提取水体面积,进而探究两者关系。结果表明,除2016年受限于影像获取时间外,1994年、2000年、2006年和2010年,青海湖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和水体面积持续增长;青海湖流域平均植被覆盖度与水体面积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6,因此青海湖流域水体面积可作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4.
以察汗淖尔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结合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察汗淖尔31年的丰水期湖泊面积并分析其演化规律。选取化德、尚义和商都3个气象站点的月气温、降水、蒸发量和相对湿度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综合说明了察汗淖尔湖泊面积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31年间,察汗淖尔流域呈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蒸发量上升的暖干化趋势;2)1990—2020年察汗淖尔湖泊面积经历稳定、减少、增长、再减少,4个变化阶段,湖泊面积于1991年达到最大49.72 km2,于2005年达到最小0.074 km2,整体呈下降趋势;3)湖泊面积对气候的响应迅速,夏季降水量和夏季蒸发量为影响丰水期湖泊面积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湖泊季节性变化明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地表覆被变化对区域的经济、自然和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地表覆被变化时空变化特征是地表覆被变化的核心研究之一。为探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地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该研究基于2010年、2014年、2018年及2020年4期夏季高分遥感影像数据,获取地表覆被数据;利用地表覆被动态度、Flow矩阵、地形位指数及构建地表覆被结构指数等方法多角度分析研究区2010-2020年地表覆被转化情况,科学揭示库区消落带地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数量结构上,研究区地表覆被类型主要为水域、草地和裸地,面积共264.1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5.79%;(2)时间变化上,近10年研究区耕地变化速度最小,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大,草地主要呈流入状态;(3)空间变化上,研究区地表覆被结构呈现破碎度下降,聚集度上升趋势,同类型地表覆被分布逐渐集中;(4)地形位梯度上,2010-2020年研究区Ⅱ类地形位梯度为变化拐点,耕地减少面积最大,为9.66 km2,建设用地增加面积最多,为4.52 km2。研究结果可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地资源合理规...  相似文献   

16.
汕头市地处亚热带滨海地区,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大,适宜营造红树林面积达6380公顷,居广东省内第二位。早在1998年5月,汕头市所属的澄海市就率先引种红树林初见成效。为大面积引种红树林,1998年底至1999年3月间,该市先后从孟加拉国、我国广西、福建等地引进无瓣海桑、木榄、红海榄、秋茄等优良红树林树种,广为栽种。已栽种的470公顷各种红树林  相似文献   

17.
以鞍山市城区南部为例,选取Landsat5 TM数据及Landat8 OLI数据,利用ArcGIS10.2和ENVI5.1软件,采用监督分类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DEM及TM的派生数据,对其结果进行修正,分析2006、2010及2013年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利用多时项的遥感数据的解译结果,有助于对矿山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同时能够反映出研究区各类用地面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的红树林资源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论文研究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进行红树林资源调查的技术方法。以SPOT和Landsat7ETM+为信息源,经预处理后在GIS支持下进行目视判读和编制工作手图,实地采用GPS实测和目测勾绘修正小班界线,进入林内调查林况因子。结果表明,群落类型调查精度为100%;小班面积平均误差、小班周界平均位移、小班中心位置平均相对位移分别为11.8%、18.3m、13.1%,远小于常规方法(1∶10000地形图目测勾绘)的76.6%、108.7m和274.9%;效率比GPS实测高2.04倍,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方法调查中存在的红树林空间位置和分布境界线定位准确性差、面积精度低,一般航天遥感调查分类精度低和GPS方法效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通过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得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主要由红树林、基围塘、陆域林地和海域等部分组成,其中红树林面积为82.4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38%,并总结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最后对红树林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海洋生态监控区的监测数据,本文分析了2004—2020年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部分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20年20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有12个处于亚健康状况,7个处于健康状况,1个为不健康状况;12个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均为亚健康或不健康状况;8个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中7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