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纳滤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近年来成为水处理研究的热点.论文介绍了纳滤膜的特点及分离机理,详细阐述了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净化过程中的技术特点,如降低饮用水的硬度,去除饮用水中的重金属物质、有机污染物、藻类、细菌病毒等成分.同时探讨了纳滤的膜污染问题以及引起膜污染的因素.列举了比利时、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山东长岛等地纳滤膜技术的工程实例,说明了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纳滤膜脱除矿山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离子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纳滤膜法脱除矿山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压力、pH、浓差极化、共存离子和膜污染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DK2540纳滤膜对矿山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截留率都超过了97%,出水浓度除Cu2+为1.5mg/L外,Ni2+、Zn2+、Pb2+均<0.5mg/L,透过液中的重金属离子基本达标排放,浓缩液可进一步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滤-纳滤、超滤-反渗透2种膜集成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生物法的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比较2种不同材料和结构的超滤膜预处理的效果,并研究了纳滤和反渗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作为纳滤和反渗透预处理的有效手段,超滤能有效去除部分COD.PES超滤膜综合性能较PVC超滤膜好;在深度脱盐方面,与反渗透膜相比纳滤膜在较...  相似文献   

4.
以某工厂含丹参酮磺酸钠废水为处理对象,讨论了循环时间、操作压力等因素对纳滤膜截留丹参酮磺酸钠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稳定运行30 min后,可以得到较好的渗透通量和截留效果。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纳滤膜的运行温度增加。综合考虑膜通量、截留率、操作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合适的操作压力为0.5 MPa。纳滤膜在对含丹参酮磺酸钠有色废水的深度处理上,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纳滤膜浓缩回收制药废水中洁霉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纳滤膜应用于分离回收洁霉素废水中残余洁霉素作了试验性研究 .通过一系列的筛选试验 ,选出了性能优良的纳滤膜品种用于浓缩试验 ,并通过用纳滤膜对洁霉素废水的浓缩实验 ,确定了洁霉素的回收率达 95 % .证实了纳滤膜用于分离回收残余洁霉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纳滤膜净化受污染地下水的效能与膜污染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建立了以活性炭、锰砂及石英砂过滤为预处理的纳滤膜组合工艺系统净化受污染地下水以活性炭为预处理的纳滤膜通量衰减速率最小[0.0592L/(m2·h2)],说明由地下水中有机物造成的纳滤膜污染作用明显大于铁、锰及硬度引起的无机污染;预处理出水经终端纳滤膜处理后,地下水中COD、UV254等有机物综合指标去除率达50%以上,并能保留水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而且经终端纳滤膜处理后地下水中的有机物种类减少了28种,同时色谱总峰面积减少了94.6%;结合扫描电镜、色质联机及傅立叶红外-拉曼光谱分析,主要有26种烃类、苯类、醛类等有机物污染物附着在膜上,无机污染物则以CaCO3和CaSO4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聚四氟乙烯微滤膜的主要性能、制备工艺和亲水改性方法,综述了PTFE微滤膜用于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含油废水、垃圾渗滤液、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大豆蛋白废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PTFE膜的污染与防治问题,并对PTFE微滤膜生物反应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乳制品废水纳滤膜法工艺中污染膜清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乳制品废水用纳滤膜法回用处理时,会纳滤膜因为膜污染而使膜通量下降,采用化学清洗可使膜通量恢复。文章研究了单种清洗剂、组合清洗的清洗效果,考察了清洗时间和清洗剂浓度对膜通量恢复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清洗剂效果不显著,组合清洗效果明显,清洗剂浓度和清洗时间均存在最佳值。且当用清水清洗10min,用35~40℃、pH=10.5NaOH溶液清洗30min,用0.3%H2O2碱液清洗20min,最后用2%柠檬酸清洗30min后膜通量恢复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水质污染控制及其管理措施日趋严格。因此对水质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废水的深度处理,即三级处理已成为今后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也是目前水处理技术人员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目前在废水的深度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无机纳滤膜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相对分子质量2 000~5 000的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作为无机纳滤膜处理主要含90Sr、137Cs、60Co放射性核素的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辅助药剂.重点考察了非放模拟废水的pH值及聚丙烯酸钠投加量对废水中锶、铯、钴等稳定核素截留率及膜通量的影响,并就影响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得到较优的试验条件为:pH值7~8,聚丙烯酸钠体积浓度不低于0.1%.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际放射性废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辅助无机纳滤膜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是可行的,对总β和总γ的净化率均达到95%左右,且可得到满意的膜通量.  相似文献   

11.
范科文  李星  杨艳玲  周志伟 《环境科学》2019,40(8):3626-3632
污水的资源化与回用可作为城市和各类建筑的非传统水源,必须满足相关水质标准,其中有机物一直是广泛关注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华北某市大型污水厂的二级出水,研究了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UV-TiO_2)和颗粒活性炭(GAC)技术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特性以及对纳滤(NF)的膜污染控制特性,构建了UV-TiO_2/GAC/NF组合工艺,评价了组合工艺的有机物去除效能和膜污染控制作用,解析了影响NF膜污染程度的有机物种类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UV-TiO_2和GAC技术均可不同程度地缓解NF膜的不可逆污染、降低膜通量衰减速率; UV-TiO_2/GAC联用的不可逆膜污染程度比单独UV-TiO_2或GAC技术分别降低了48. 7%或61. 4%.类蛋白质和类腐殖质等有机污染物是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相对分子质量为小于3×10~3和30×10~3~100×10~3的有机物是造成纳滤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UV-TiO_2/GAC/NF组合工艺的COD、DOC和UV_(254)去除率为45. 7%、74. 5%和89. 2%,出水中COD、DOC和UV_(254)等有机物指标均得到有效去除.研究成果为城市和各类建筑非传统水源的深度净化与多途径回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染整废水深度处理纳滤工艺膜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晓兵  李涛  周律  杨海军  王晓 《环境科学》2012,33(1):117-123
为调查棉针织染整废水纳滤脱盐系统膜污染的类型和成因,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EDX能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高倍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从膜进水水质、膜过程污染状况和膜清洗效果等三方面进行了联合互补检测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棉针织染整废水脱盐过程中纳滤膜的污染类型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干燥(105℃)的污染物成分组成中结合水所占质量分数约8.2%,有机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约41.0%,无机成分所占质量分数约50.8%;在无机污染物中铁盐污染较为突出,有机污染物所包含的主要官能团为—OH、—CH和—CC,微生物污染物中包含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短期膜污染和长期膜污染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效应;纳滤膜清洗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是引起膜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两者对膜通量影响的贡献率约53.3%.  相似文献   

13.
半导体行业是我国大力发展的高精尖产业,废水产生量大、再生处理难度高.半导体行业废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是重要的污染物去除单元,但面临的膜污堵问题严重影响了其效率与经济性.本文梳理了半导体行业废水的种类与典型污染物,总结了半导体行业废水导致反渗透膜污堵的主要机制及控制手段,提出了针对半导体行业废水特点的膜污堵控制策略.半导体生产的不同工序会产生多种废水,包括含氟废水、含磷废水、含氨废水、重金属废水、有机废水与酸碱废水等.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且可生化性普遍较差.通常,不同种类废水分类经分质收集后,进行相应的预处理,之后部分合流处理并进入RO系统.半导体行业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或氟离子易在反渗透膜面形成无机结垢,表面活性剂易形成有机污堵.反渗透膜污堵可通过预处理、膜清洗与运行条件调控等手段进行控制,如超滤、EDTA清洗剂与pH调节等,但大部分现有手段对半导体行业废水造成的污堵控制能力有限.建议未来开发针对关键污染物的预处理技术与定制化的膜清洗方案;并结合半导体生产工序,提出针对污染物关键相互作用关系的废水收集与再生处理整体策略.  相似文献   

14.
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的主要问题,严重影响了废水处理的效果.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很多因素影响着膜污染.在充分研究膜污染的原因和特征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的膜生物反应器类型,对料液进行预处理以及优化膜分离的操作条件来预防污染的形成.另外,膜的定期清洗和再生也是减轻膜污染所不可缺少的.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减轻膜污染,使膜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以便使其在水处理技术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引起膜污染的因素主要有污泥特性、运行参数、膜材料和进水特性。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膜污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其影响因素仍然感到非常困惑,主要是因为膜污染物和活性污泥特性异常复杂。膜污染现象增加污水处理运行和维修费用,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在污水治理方面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其中微生物代谢产物(EPS、SMP)是引起膜污染的主要物质。在论述了溶解性代谢产物(SMP)对膜污染影响的基础上,着重从减少SMP的角度介绍了缓解膜污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膜生物反应器(MBR)相比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设备占地面积小、剩余污泥产率低和便于自动控制等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极具发展前景。然而膜污染是制约MBR广泛应用的最大障碍。文章着眼于总结MBR中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新进展。介绍了MBR中膜污染的分类、污染机理和膜污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在此基础上,综述了MBR膜污染控制方法方面的进展,并对MBR中的膜污染机理和控制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MBR工艺较传统生化水处理工艺有着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度高,污泥膨胀现象不会对处理出水水质带来影响,无需污泥沉淀,处理效率高,占地空间少,操作简便等优越条件.但膜污染一直是MBR发展道路上最严重的阻碍,本文以此为主体,将清洁生产理念与之进行有机结合.利用清洁生产的从源头控制、减污增效的思想,在应用MBR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减少反应池中可造成膜污染的因子的产生.从而,在清洁生产理念的指引下,为膜污染的防治和减缓带来了新的途径,促进了MBR工艺在水处理和净化领域中的发展,展现了清洁生产理念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SPG膜表面润湿性对膜污染和化学耐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静  肖太民  张晶  曹丽亚  杜亚威  刘春  张磊 《环境科学》2015,36(5):1694-1699
SPG膜微气泡曝气系统可应用于废水好氧处理,SPG膜污染以及其对化学清洗的耐受性是影响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采用在线化学清洗的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中,考察了SPG膜表面性质对膜污染及化学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期运行过程中,SPG膜表面润湿性对膜污染和化学耐受性具有明显影响.膜表面污染层主要是有机污染,而疏水性膜抗有机污染能力较强.使用在线化学清洗时,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对亲水性膜腐蚀严重,膜孔径和孔隙率显著增大.疏水性膜抗碱性次氯酸钠溶液化学腐蚀能力较强,膜孔结构仅有轻微改变,但是疏水性膜表面疏水官能团易被氧化,使得膜表面润湿性下降.同时,疏水性膜在氧传质、污染物去除和降低能耗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疏水性SPG膜适用于微气泡曝气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20.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 demands are foreseen to face enormous challenges over the coming decades to meet the fast growing needs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industry is predicted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possible solutions to meet future demands.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mbrane technology is expected both in production of potable water as well as in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In potable water production membranes are substituting conventional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due the superior performance, potential for less chemical use and sludge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potential to fulfill hygienic barrier requirements.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technology is probably the membrane process which has had most success and has the best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dicate that this technology is becoming accepted and is rapidly becoming the best available technology (BAT) for many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s. A major drawback of MBR systems is membrane fouling.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fouling mitigation in MBR systems can potentially be done by coupling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to the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