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力召 《环境保护》2012,(Z1):80-81
新时期基层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应积极适应变化、提高能力建设,以促进环保工作的有序开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以《有关做好"十一五"阶段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规划》为主要方针,国内各省区环保部门、宣传教育部门在积极开展本地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行各业人士参与到当中,截至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现阶段,该工作对于增强各行各业领导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环境的建设推进、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当前由于国内环境污染情况加剧,就为环境保护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对于此,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国内环境教育宣传活动,要求全社会内形成自觉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在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量的结合之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文将据此提出系列建议和论述,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11,(3):60-63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十一五"环境宣传教育情况和面临的任务"十一五"期间,环境宣传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服务大众的方针,以《关于做好"十一五"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引,有力地服务和配合了环保中心工作,全社会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实践都发生了重要转变,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圆满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2011,(10):8-11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作通讯》2011,(6):57-59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建立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依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部署,特制定《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  相似文献   

8.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新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也是新时期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并首次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写进了党章,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的重点。近年来,厦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以普及生态文明为着眼点,以推动公众参与为抓手,以绿色创建为突破口,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环境宣教格局,为建设生态文明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促进入与自然的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环保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将生态环保、节约资源落在实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高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高校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推进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实现语文教学和生态环保教育的融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教育的教化与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学生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行为,从而助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2,(4):57-58
3月16日,2012年全省环境宣教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省环保厅副厅长黄文沐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大力发展环境文化,是提高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自觉、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要以贯彻落实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为契机,立足新起点、把握新趋势,科学谋划和精心部署全省新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走出一条有广东特色、在全国领先的环境宣传教育新路。  相似文献   

13.
环境宣传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形势,当前中国社会进入了环境敏感期,环保事件频发、环保话题敏感;新媒体迅猛发展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主阵地,一系列环保事件成为新媒体热议的话题;公民环境权益意识迅速崛起的同时环境责任意识淡漠,导致公民环境行为失范。以上情況迫切要求加強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然而,面对严峻挑战,由于既有的环保宣教模式的局限性,必须对其进行结构性调整和战略升级,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升级版的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在论述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时.首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报告高屋建瓴,赋予了环境保护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标志着环境保护成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新时期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焦作: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环境保护是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环保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环保部门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大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宣传教育对环境保护具有先导和前驱的重要作用。环境相关行业工作者应明确环境宣教工作的重要性,认清当前环境宣教工作形势,抓住环境宣教工作主要特征,提出搞好环境宣教工作的建议,增强全民环境危机意识,实现公众环保素质大提升、社会环境文化大发展,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7.
梁光源 《环境》2014,(3):36-37
正开拓环保宣传阵地,提升环保宣传品位,扩大环保宣传力度,把环保理念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体系意识,提升公众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这将成为新时期环保宣传的根本任务。"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为新时期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资讯     
《环境保护》2012,(13):6-9
要闻6月19日,2012年华南地区环境保护督查工作座谈会在广西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出席座谈会并围绕深入推进污染减排和环境监察工作作了重要讲话。6月19—20日,2012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在威海召开。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者要为推进经济社会和环保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刘向东 《环境保护》2007,(21):52-54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的要求,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这是环保工作发展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环保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正>新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要求我们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从而建设美丽中国,这意味着,我们要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协调好发展与环保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早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就已意识到环保问题,其要求我们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要求我们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不乏生态环保理念,对其进行挖掘并创新,赋予传统文化中生态文明理念新的时代精神、社会精神,使其融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完善和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较高的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