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保证复合材料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安全,对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湿热行为、湿热环境下的宏观力学性能和物理行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加速老化法,在高温下对T300/QY8911复合材料进行湿热老化行为的研究。借助动态力学热分析(DMTA)、力学性能测试研究湿热条件下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 T300/QY8911复合材料吸湿率的变化在湿热处理初期符合Fick第二定律,T300/QY8911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均随着复合材料吸湿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饱和吸湿条件下tanδ峰对应的θg值具有较大的下降幅度,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出现下降,湿热处理条件对复合材料拉伸断裂宏观形貌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对复合材料压缩断裂宏观形貌的影响较小。结论 T300/QY8911复合材料在432 h到达饱和吸湿,饱和吸湿率为1.34%,水分子在复合材料中的扩散系数为7.38×10-5 mm2/s,吸湿速率为1.29×10-2 s-1,饱和吸湿条件下T300/QY8911复合材料的θg下降了59.2℃。T300/QY8911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下降幅度为16.2%,压缩强度的下降幅度为0.6%。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磁性纳米Fe3O4/CeO2复合材料在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利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CeO2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降解橙黄G染料废水,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出最佳降解工艺,同时利用TOF-MS/MS(飞行时间质谱)检测降解中间产物,推测出可能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Ce/Fe为1 :1(质量比)时制备的Fe3O4/CeO2复合材料催化效果最佳.最佳降解工艺条件:初始pH为2.0,温度为30 ℃,H2O2投加量为30 mmol/L,Fe3O4/CeO2复合材料的投加量为2.0 g/L,初始ρ(橙黄G)为50 mg/L.在最佳降解工艺条件下反应120 min后,橙黄G去除率为96.2%,TOC去除率为65.0%,Fe3O4/CeO2复合材料至少可重复利用6次.研究显示,橙黄G降解主要有三条可能的降解途径,包括偶氮键断裂、偶氮键与苯环断开、脱磺酸基、羟基化以及开环等过程,共检测出八种可能的降解中间产物,主要有苯胺、苯酚、萘酚以及羧酸等.   相似文献   

3.
湿热环境对PMMA混杂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混杂纳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制备的水包油型杂化乳液稳定剂EMI/GO/CNTs稳定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用偶氮二异丁氰(AIBN)为引发剂,引发Pickering乳液进行悬浮聚合,聚合产物为PMMA混杂纳米复合材料。将PMMA混杂纳米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分别在室温及50℃下进行水浸吸湿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对Pickering乳液液滴形貌进行分析,通过复合材料的质量变化、动态力学分析测试、导电性测试,对复合材料的吸湿率、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导电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用EMI/GO/CNTs稳定的以MMA为油相的水包油型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乳液液滴的尺寸分布范围较窄,分布较均匀。复合材料的吸水量随时间增加逐渐增大,达到吸湿平衡状态后,吸湿率基本不变。不同温度下水浸复合材料的吸湿速度和平衡吸湿率不同,50℃水浸比25℃水浸的复合材料的吸湿速度快且平衡吸湿率大。湿热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不变。复合材料经湿热环境处理后电导率升高1~2个数量级。结论利用制备的杂化乳液稳定剂制备出Pickering乳液并进行悬浮聚合、模压成型,制备出PMMA复合材料。经水浸湿热处理后的复合材料,其吸湿率和电导率均有一定变化,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C/C-SiC复合材料的抗烧蚀性能。方法通过交联固化-碳化工艺获得新型含锆聚碳硅烷(Polyzirconocenecarbosilane, PZCS)裂解产物。采用FT-IR、XPS、TG、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PZCS先驱体基本结构和固化、裂解产物结构及元素分布等。以PZCS为溶液浸渍先驱体,通过PIP工艺制备得到C/C-SiC-ZrC复合材料,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表征其抗烧蚀性能。结果 PZCS陶瓷先驱体经过交联固化工艺能够显著提高其陶瓷产率。TG结果表明,980℃时陶瓷产率达66.37%,所得陶瓷粉末为分散均匀的SiC-ZrC复相陶瓷。C/C-SiC-ZrC复合材料经过氧乙炔试验烧蚀600 s后,其线烧蚀率为0.0067 mm/s,表现出良好的抗烧蚀性能。结论 SiC-ZrC复相陶瓷基体烧蚀过程中,氧化形成SiO2和ZrO2等氧化物涂层,氧化物隔离层能够隔离氧气和热量,阻止其向复合材料内部进一步扩散,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腐蚀环境因子对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浸泡试验以及热老化试验对层间剪切强度和Tg值的影响,得出吸湿率是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最显著因子,研究了吸湿率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另外,还研究了在一定吸湿率下复合材料的耐冲击和疲劳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通过乙醛酸与壳聚糖形成西佛碱,用硼氢化钠还原制备N位取代的羧甲基壳聚糖,采用FT-IR、X-ray、NMR分析手段对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吸湿保湿性能研究发现取代度较低的N-羧甲基壳聚糖吸湿性能较好,保湿性能随着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强。通过羟基磷灰石、骨胶原与N-羧甲基壳聚糖制备了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与没有添加N-羧甲基壳聚糖的复合材料相比较,发现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溶涨性能。  相似文献   

7.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盐雾老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采用中性盐雾条件模拟海洋大气环境进行了加速老化试验,研究了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在海洋气候中的耐久性.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经盐雾老化试验后的质量、层间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变化,结合湿热老化机理,研究了其老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吸湿量增加,力学强度下降,表现出塑性特征.在吸湿最初阶段对力学性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和度、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聚合单体丙烯酸钠含量等条件对其吸水吸湿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同种材料的吸水和吸湿性能的关系。方法以N,N’-2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钠/凹凸棒石复合材料。结果由正交实验分别确定了吸水和吸湿用材料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其吸湿率最高达4.0g/g、吸水倍率达到910倍。结论凹凸棒石可以改良高吸水树脂的吸湿性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C/C-SiC-ZrB_2复合材料表面SiC/ZrB_2-SiC/SiC涂层的制备、抗氧化烧蚀性能与机理。方法选择ZrB_2和SiC改性的C/C复合材料为基体,通过包埋-刷涂法在C/C-SiC-ZrB_2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SiC/ZrB_2-SiC/SiC多重抗氧化涂层,并对复合材料的微结构、抗氧化烧蚀性能与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制备了一种三层结构的SiC/ZrB_2-SiC/SiC超高温陶瓷复合涂层,获得了风洞考核试验下的复合材料微结构变化、线烧蚀率等试验数据,并得到了C/C-SiC-ZrB_2复合材料的氧化烧蚀机理。结论 SiC/ZrB_2-SiC/SiC涂层对C/C-SiC-ZrB_2复合材料的抗氧化和耐烧蚀性能具有明显提升,有效提高了C/C-SiC-ZrB_2复合材料的综合热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0.
污泥固化/稳定化技术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固化/稳定化技术能够解决污泥处理处置中的难题,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但是目前对于固化/稳定化处理设备以及运行工艺方面缺少研究,对现场处理后的效果也缺少相应的评价。结合苏州甪直污水处理厂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现场中试试验的需要,研制了一套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设备,采用自主研发的固化/稳定化材料开展了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的现场试验。现场研究的结果表明,所研制的设备及工艺能够满足污泥固化/稳定化处理的要求,处理后的污泥能够进入填埋场进行安全填埋。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氨三乙酸(NTA)强化和改善零价铁/过一硫酸盐(Fe0/PMS)体系降解水中偶氮染料的氧化效能,以橙黄G (OG)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NTA强化Fe0/PMS (NTA/Fe0/PMS)体系中OG的降解效果和NTA的强化作用机制,并考察了NTA、Fe0、PMS等主要反应物浓度和水中常见的共存物质对OG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TA能够强化Fe0/PMS体系降解OG的氧化效能,且初始pH值对其强化作用有显著影响.中性(pH=7)和酸性(pH=3)条件下,NTA/Fe0/PMS体系去除OG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较Fe0/PMS体系提高了31.3倍和5.5倍;增加NTA、Fe0和PMS浓度有助于OG的降解,但NTA超过8mmol/L或PMS超过1.0mmol/L时出现抑制现象;水质背景中,Cl-的存在促进了OG的降解,HCO3-、H2PO4-和腐殖酸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NTA/Fe0/PMS体系中,主导的活性物种为Fe0界面产生的SO4·-和·OH,界面作用和均相作用对OG的降解分别贡献了约83.2%和16.8%;加入NTA后,体系中生成的Fe3+/Fe2+能与其迅速形成络合物,既缓解了Fe0表面钝化层的形成,促进Fe0界面对PMS的直接活化,又提高了溶液中溶解性铁的浓度,促进均相作用对PMS的活化分解,使NTA/Fe0/PMS体系降解OG的氧化效能得到强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负载Co3O4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金橙G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浸渍煅烧法制备活性炭负载Co的活化剂(Co/AC),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S)技术对活化剂进行表征,发现Co主要以Co_3O_4的形式负载于活性炭表面,并利用Co/AC活化过一硫酸盐(PMS)产生硫酸根自由基(SO_4~-·)降解偶氮染料金橙G(OG),研究了活化反应机制及不同因素对OG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在OG降解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并且随Co/AC用量、PMS浓度、温度的提高,OG降解效率明显增加.反应初始pH对降解OG有较大影响,当p H在4~8范围内,SO_4~-·均能有效降解OG,但在强酸碱条件下,则不利于OG降解.Cl~-对活化降解OG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时抑制降解,而在高浓度时促进降解.Co/AC在重复使用6次时仍具有较好活化性能.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OG降解过程及中间产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提高Ti/PbO2电极的稳定性与催化氧化能力,将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共沉积的方法修饰于β-PbO2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产羟基自由基(·OH)能力,强化寿命等测试方法对电极性能进行表征,并以酸性红G(ARG)为目标降解物,评估PbO2-RGO电极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电极经RGO改性后晶型仍为β-PbO2,析氧过电位由1.60V升至1.83V,膜阻抗由144 Ω/cm2降至16.2 Ω/cm2,强化寿命提升了43.6%.通过ARG降解实验表明,改性后的PbO2-RGO电极催化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PbO2-RGO(0.05)电极具有最优的催化能力,120min内对ARG的脱色率可达到98.5%,同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76.89%.  相似文献   

15.
G. W. Steller     
  相似文献   

16.
17.
广正能源     
<正>创建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沛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第一就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十三五"是我国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的攻坚阶段。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有利于推进节能降耗、实现降市增效.有利于f曾加绿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补齐绿色发展短板。天津广正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市一家集节能、环保、低碳、绿色于一身的综台性技市服务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具备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碳资产管理、环保技市咨询、节能检测等服  相似文献   

18.
For TiO2 heterogeneous reaction, the reaction site and the detailed mechanism are interesting and controversy topics. In this paper, effects of surface fluorination of TiO2 on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an azo dye, Orange G(OG) under UV o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possible reaction site and mechanism were elucidated. The adsorption of OG on TiO2 was nearly inhibited by fluoride but its UV light induced photodegradation rate was greatly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about 2.7, which was due to the more generated free hydroxyl radicals. It supported the views that fluoride could desorb the oxidant species from surface and that the reaction sites could move to the bulk solution. In TiO2/Vis system, the observed inhibition effects of fluorination could be interpreted by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which provided additional evidences that the visible light sensitized photodegradation of dye pollutants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