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基础理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采用电沉积法将活性碳纤维(ACF)修饰于PbO2阳极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电化学工作站等对其进行表征分析与优选.并以优选电极对典型抗生素阿莫西林(AMX)进行电催化降解,同时探究AMX在电催化过程中的降解效果与毒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ACF以"镶嵌"的方式被修饰于电极表层,且修饰后的电极析氧过电位、电荷传输速率、产·OH速率、稳定性等均有所提高.电催化降解结果显示,经120 min电催化处理,AMX去除率和矿化率分别达到70.69%、58.61%.基因毒理学测试结果表明,AMX毒性水平随电催化降解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转录效应指数TELItotal数值由最初的1.96降至1.72.同时AMX经电催化处理后氧化应激、膜应激与一般应激表达均由强烈转为温和.  相似文献   
2.
杨鹤云  李晓良  王子  陈磊  孔赟  郑兴 《环境化学》2021,40(1):141-149
碘代X射线造影剂(ICMs)是使用最广泛的血管内药物,近年来在水生环境中频繁检出.由于其高稳定性、高极性和持久性,ICMs会在水生环境中持续存在并且难以被降解.在水生环境中会与消毒剂、天然有机物结合生成具有毒性的消毒副产物(DBPs),由于其本身毒性以及转化产物DBPs的毒性增强了环境健康风险,进而引发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介绍了ICMs的环境浓度、分析方法以及毒性风险.重点描述了ICMs的前处理技术、检测方法及ICMs毒性评价现状,并展望了以后ICMs毒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Ti/PbO2电极的稳定性与催化氧化能力,将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以共沉积的方法修饰于β-PbO2层.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产羟基自由基(·OH)能力,强化寿命等测试方法对电极性能进行表征,并以酸性红G(ARG)为目标降解物,评估PbO2-RGO电极的催化效果.结果表明,电极经RGO改性后晶型仍为β-PbO2,析氧过电位由1.60V升至1.83V,膜阻抗由144 Ω/cm2降至16.2 Ω/cm2,强化寿命提升了43.6%.通过ARG降解实验表明,改性后的PbO2-RGO电极催化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PbO2-RGO(0.05)电极具有最优的催化能力,120min内对ARG的脱色率可达到98.5%,同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76.89%.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传统电化学氧化的缺陷,将脉冲式供电引入到电化学氧化中,利用Ti/PbO2-PVDF电极,对亚甲基蓝(M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电化学氧化降解处理,分析初始浓度、脉冲电压、脉冲频率、占空比和NaCl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B初始浓度为100mg/L,脉冲电压为5.5V,脉冲频率为1500Hz,占空比为50%,NaCl浓度为0.01mol/L时,降解效果最好.在相同条件下,比较脉冲与直流两种供电模式下的电化学氧化效果.结果表明脉冲模式下,90min内MB脱色率、COD去除率及电流效率分别为100%、94.5%和60.1%,均高于直流模式;脉冲模式下能耗为0.013kWh/gCOD,远小于直流模式的0.107kWh/gCOD.上述结果表明脉冲供电模式相比于直流供电模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流调控方式制备多催化位点的高效Ti/PbO2阳极,并对其形貌、晶型、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以常见抗生素阿莫西林(AMX)作为目标有机物,考察了阿莫西林在电催化降解中的毒性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随沉积电流密度梯级升高,电极表层形貌由“四棱锥型”向“菜花状”转变,但晶相仍为β-PbO2,同时电极伏安电荷量提高,膜阻抗降低.毒性检测结果表明,水体中AMX浓度与斜生栅藻的藻密度呈负相关,但对其叶绿素合成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效果.此外,优选制备电极对AMX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AMX水体毒性水平随电催化降解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转录效应指数TELItotal值由最初1.54升至2.61,并经150min的持续电催化降为1.63.经110种基因应激结果表明,AMX在电催化降解中造成的细胞氧化应激与蛋白质应激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三氯异氰脲酸(C3O3N3Cl3,TCCA)作为一种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杀菌剂,具有高效、快速、低成本等众多优势.但由于其毒性较强,在循环排污水进入受纳水体与废水处理厂过程中,会对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然而其毒性数据较为缺乏,目前研究仅表明其可能造成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因此,本研究采用基于毒理基因组学的大肠杆菌全细胞微阵列测试法对TCCA的毒性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究.选用含有多种调控不同生理功能的相关生物标记物基因,从分子层面揭示其毒性效应,并使用转录效应水平指数(TELI值)量化其毒性水平.结果表明,TCCA能够诱导产生多种未知的应激反应/修复途径,且其毒性随浓度增加而增大.在暴露浓度达到1×10-3 mg·L-1时,TELItotal值可达到1.77.此外,研究发现TCCA经紫外处理后毒性显著增加,尤其是DNA应激出现突增,TELIDNA由原先的1.66增加到2.6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