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从藏药材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活性、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对藏菖蒲中一株内生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运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ergosterol endoperoxide(1)、phenazine-1-carboxamide(2)、bis(2-ethylhexyl)phthalate(3)、fumitremorgin B(4)、spirotryprostatin A(5)、spirotryprostatin C(6)、fumigaclavine C(7)、fumiquinazoline C(8)、pseurotin A(9)、azaspirofurans A(10)、3,5-dihydroxy-4-methyl-phthalaldehydic acid(11)、decumbic acid(12)、monomethylsulochrin(13)、cyclo[L-(4-hydroxyprolinyl)-L-leucin](14)和4,6-dihydroxy-5-methylphthalide(15).其中化合物2、3、11、12、14、15为首次从烟曲霉中分离.  相似文献   

2.
首次对我国特有属药用植物裸蒴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以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并采用MTT法对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测试.该植物根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癸酰基-2-壬基吡啶(1)、豆甾烷-3,6二酮(2)、豆甾-4-烯-3,6二酮(3)和胡萝卜苷(4).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裸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这3个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Hep3B)的增殖均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抗菌活性筛选表明变绿毛壳霉(Chaetomium virescens CIB608)大米固态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活性.为阐明抗菌活性物质基础,利用硅胶柱层析、反相C-18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以及核磁共振、质谱及液质联谱波谱分析手段对该菌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和鉴定,并采用管碟法对部分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变绿毛壳霉次级代谢产物种类丰富,共分离鉴定14个化合物,分别为7-methoxy-eugenitol(1)、eugenitol(2)、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3)、甲氧基柄曲霉素(4)、柄曲霉素(5)、二氢柄曲霉素(6)、奥佛尼红素(7)、nidurufin(8)、腺苷(9)、2′-甲氧基腺苷(10)、对羟基苯甲酸(11)、毛壳霉素(12)、毛壳霉素B(13)和毛壳霉素C(14).化合物12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在浓度1.0μ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仍具有显著抗菌活性.化合物13和14中的含有3个硫的硫桥键不稳定,分离纯化过程中会逐步脱掉1个硫,进而转化为化合物12.本研究表明变绿毛壳霉次级代谢产物种类丰富,化合物1为新的色原酮天然产物,化合物12为该菌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物质基础;变绿毛壳霉CIB608可作为毛壳霉素类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图5表2参30)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聚花野丁香(Leptodermis glomerata)的生物活性,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该植物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共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比对,将其分别鉴定为杨梅素(1)、(2R,3R)-二氢杨梅素(2)、槲皮素(3)、pinostrobin(4)、1,3-二甲氧基-2-羟基蒽醌(5)、2-甲氧基-1,3-二羟基蒽醌(6)、1,3,4-三甲氧基-2-羟基蒽醌(7)、1,2,3,4-四甲氧基蒽醌(8)、1,2,3-三甲氧基蒽醌(9)、5,7-二羟基色原酮(10)、3S-faramol(11)、(2R,4S)-catalponol(12)、(2S,4S)-catalponol(13)、3β-乙酰基齐墩果酸(14)、齐墩果酸(15).采用DPPH、ABTS、NO三种自由基清除活性测试模型,对上述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2R,3R)-二氢杨梅素(2)、pinostrobin(4)和5,7-二羟基色原酮(10)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活性:当浓度为1 mg/mL时,化合物2对DPPH、NO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1.2%、67.8%;当浓度为2 mg/mL时,化合物4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102.8%;当浓度为1mg/mL时,化合物10对ABTS、NO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104.7%、95.7%.本研究表明聚花野丁香富含多羟基酚类化合物,其中部分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图1表1参23)  相似文献   

5.
短序醉鱼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短序醉鱼草中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活性的成分,从该植物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是洋芹素(1)、芦丁(2)、槲皮素(3)、E-对-羟基肉桂酸(4)、β-谷甾醇(5)、β-胡萝卜甙(6)、豆甾醇(7)、3,4-二甲氧基肉桂酸(8)、木樨草素(9)、丁香醛(10)和华良姜素(11).化合物1、3和9显示一定的ACE抑制活性.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6.
通过活性跟踪,从吸水链霉菌1.358(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1.358)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1~3).利用波谱技术,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抗生素RK955A(1)、尼日尼亚菌素(2)和阿扎霉素(3).化合物1~3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图1表1参18  相似文献   

7.
活性筛选显示细丽毛壳霉(Chaetomium gracile)的大米固态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为阐明其抗菌活性物质基础,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以及综合运用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进行分离鉴定.从中分离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将其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棕榈酸单甘油酯(3)、eugenitol(4)、对羟基苯甲醛(5)、chaetochromin A(6)、3-吲哚甲酸(7)、腺苷(8)和chetoquadrin F(9).其中化合物6为主要次级代谢产物,该化合物在浓度为0.95μg/m L时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研究表明chaetochromin A是细丽毛壳霉的抗菌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莲鞍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莲鞍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化合物杠柳苷元(1)、杠柳苷元-3β-乙酸酯(2)和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3),此外,还得到了乌沙苷元(4)、α-香树脂醇乙酸酯(5)、α-香树脂醇十三酸酯(6)、乌苏酸(7)、9,19-环阿尔廷-25-烯-3β,24R-二醇(8)、9,19-环阿尔廷-25-烯-3β,24S-二醇(9)、环桉烯醇(10)、9,19-环阿尔廷-23E-烯-3β,25-二醇(11)、25-甲氧基-9,19-环阿尔廷-23E-烯-3β-醇(12)、11α,12α-epoxytaraxer-14-en-3β-ace-tate(13)、齐墩果酸(14)、β-谷甾醇(15)和β-胡萝卜苷(16).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通过X单晶衍射确证了13的结构.化合物1、2和3抗MDA-MB-231细胞株的GI50值分别为2.13×10-5molL-1,2.04×10-5molL-1和2.30×10-6molL-1.图2表5参17  相似文献   

9.
首次对生长于蒙古的食用大型真菌——林地菇(Agaricus silvaticu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甾体、1个神经酰胺、2个芳香酸和1个糖醇类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技术以及与已知化合物进行比对的手段,将它们分别鉴定为5α,6α-环氧-(22E,24R)-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1)、麦角甾醇(2)、过氧麦角甾醇(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4)、啤酒甾醇(5)、(2R,3S,4R,6E)-N-[(R)-2′-hydroxytetracosanoyl]-1,3,4-trihydroxy-2-aminooctadeca-6-ene(6)、苯甲酸(7)、肉桂酸(8)和D-甘露醇(9).图1参20  相似文献   

10.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保健品.为阐明其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荷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荷叶碱(1),东莨菪内酯(2),黑麦草内酯(3),对甲氧基苯甲酸(4),(+)-梣皮树脂醇(5),阿魏酸(6),槲皮素(7),木犀草素(8),N-甲基阿西米诺宾(9),3,4-二羟基苯甲酸(10),4-羟基苯甲酸(1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aol(12),儿茶素(13),腺嘌呤(1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5),异槲皮苷(16),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8),其中化合物2、4、5、8、10、11、14为首次从荷叶中分离得到.对其中的17个化合物进行了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测试,化合物5-8,10,13,15-18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荷叶抗氧化活性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袋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袋花忍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将其鉴定为E-p-coumaryl hexacosanate(1)、β-谷甾醇(2)、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3)、十六烷酸1-甘油酯(4)、(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6)、二十四烷酸(7)、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8)、乌苏酸(9)、柚皮素(10)、胡萝卜苷(11)、木犀草素(12)、柏双黄酮(13)、咖啡酸(14)、洋芹素(15)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其中木犀草素(12)和咖啡酸(14)为袋花忍冬中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图1参13  相似文献   

12.
对一株冬虫夏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herquei发酵液次级代谢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了11个化合物,鉴定为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1),香草醛(2),3-氧代-α-紫罗兰酮(3),3,3,5-三甲基-4-(3-氧代-1-丁烯基)-1-环己酮(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乙酮(6),对羟基苯乙酸甲酯(7),环(脯氨酸-异亮氨酸)(8),环(脯氨酸-缬氨酸)(9),4-甲氧基苯乙酸(10),环(4-甲基脯氨酸-缬氨酸)(11).本研究表明苯甲醛类、紫罗兰酮类和环二肽类化合物为冬虫夏草内生菌P. herquei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糙米培养基对川芎内生菌Fusarium tricinctum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利用萃取、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乙酸(1),3,6-二异丙基-1-甲基哌嗪-2,5-二酮(2),fusarpyroneA(3),fusagerinB(4),N-苯乙基乙酰胺(5),fungerin(6),callyspongidipeptideA(7),环-(S-脯氨酸-R-亮氨酸)(8),vomifolilol(9),环-(4-S-羟基-R-脯氨酸-R-异亮氨酸)(10),N-acetyl-β-oxotryptamine(11),烟酸(12),邻羟基苯乙酸(13).化合物6对OCI-LY10、HT29、MV4-11、Hela、SKOV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3.98±2.37、93.63±1.42、90.64±1.65、77.65±1.35、52.52±2.04μmol/L.上述结果可为该菌种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开发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表1参28)  相似文献   

14.
以核苷类物质为目标产物筛选冬虫夏草内生真菌NS2-B1生产具有和冬虫夏草相似活性成分的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从5种碳源(蔗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淀粉)和5种氮源(尿素、硝酸铵、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中各筛选出2种最佳碳源和氮源;然后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L_9(3~4),以代谢产物总核苷(尿苷、鸟苷、腺苷和虫草素)为指标筛选最佳的碳、氮源组合.结果显示:NS2-B1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2%、淀粉1.5%、酵母膏1.5%、蛋白胨1%,附加KH_2PO_4 0.8 g/L和MgSO_4.7H_2O 0.8 g/L;利用该培养基在25℃、210 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5 d后菌丝体发酵液中总核苷的产量达到(92.62±4.19)μg/m L.综上,从天然冬虫夏草中分离的内生真菌NS2-B1具有替代冬虫夏草生产核苷类物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爵床全草中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从爵床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芹菜素(1)、槲皮素7-O-α-L-吡喃鼠李糖甙(2)、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3)、洋芹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4)、洋芹素7-O-新橙皮甙(5)、β-谷甾醇(6)、β-胡萝卜甙(7)、东莨菪素(8)、羽扇豆醇乙酸酯(9)、环桉烯醇(10)、木栓酮(11)、木栓醇(12)、积雪草酸(13).HPLC检测结果证明,该植物中还存在木犀草素(14)和槲皮素(15).其中化合物1、14和15为爵床中具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活性的成分.图1表2参28  相似文献   

16.
从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其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槲皮素(3)、洋芹素(4)、木犀草素(5)、山奈酚(6)、α-香树脂醇乙酸酯(7)、α-香树脂醇(8)、咖啡酸乙酯(9)、棕榈酸甘油酯(10)、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1)、没食子酸乙酯(12)、桦木酸(13)、丁二酸(14)、豆甾醇(15)、3,28,29-三羟基羽扇豆烷(16).其中,化合物3、4、5和9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图1参38  相似文献   

17.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用于退化农林生态系统的生物修复研究是当今生态及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许多研究表明AM真菌促进植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为了解不同的AM真菌对土壤磷形态及其转化规律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接种处理为对照,分别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Ce)、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Mo)、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3种AM真菌,通过连续种植两茬玉米(2015-2016年)后测定AM真菌侵染率、玉米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1)接种3种AM真菌均成功侵染玉米根系,两茬玉米根系AM真菌侵染率顺序均为Ce≥Mo≥Ri,第二茬侵染率(38.3%-68.8%)较第一茬(14.5%-32.5%)有所提高;(2)随着AM真菌的侵染,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磷素吸收,提高幅度达25.5%-82.0%;(3)接种3种AM真菌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活性态无机磷(H_2O-Pi、NaHCO_3-Pi)和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含量;而土壤中度稳定态磷(HCl-P)和稳定态磷(Residue-P)含量不受影响;接种Mo和Ce对土壤NaHCO_3-Pi含量提高最显著,分别提高了141.02%和88.47%,其次为Ri(43.12%);(4)接种Mo和Ri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等活性态无机磷(NaOH-Pi)的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36.15%和18.82%.总之,接种不同AM真菌均能提高根系侵染率、磷素吸收以及促进土壤磷素活性态、中等活性态无机磷(H_2O-Pi、NaHCO_3-Pi、NaOH-Pi)的转化,提高了土壤磷素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接种Ce和Mo能够更好地促进土壤中的磷素向植物可供利用的形态转化,提高植株吸磷量,是适合该矿区土壤的经济高效菌种.(表2参33)  相似文献   

18.
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e(Fr.)Pat.,Bull.]为一种常见的生长在阔叶树枯立木、倒木和伐桩上的灵芝属真菌,具有很好的药用和保健价值.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野生南方灵芝子实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4个化合物,结合核磁共振(1H-NMR,13C-NMR)、质谱(MS)、红外(IR)、紫外(UV)等波谱技术将其分别鉴定为灵芝烯酸G甲酯(Methyl ganoderenate G,1)、灵芝烯酸G(Ganoderenic acid G,2)、灵芝烯酸A(Ganoderenic acid A,3)、灵芝烯酸A甲酯(Methyl ganoderenate A,4)、灵芝烯酸D(Ganoderenic acid D,5)、灵芝烯酸F(Ganoderenic acid F,6)、灵芝酸AP(Ganoderic acid AP,7)、7β,23α-dihydroxy-3,11,15-trioxolanosta-8,20E(22)-dien-26-oic acid(8)、Elfvingic acid A(9)、3β,5α-d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10)、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11)、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3-hydroxy-4-methoxybenzoic acid,12)、油酸-α-单甘油酯(9-octadece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13)及谷甾醇(β-sitosterol,14).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9为从南方灵芝中首次分离得到的羊毛甾烷型三萜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以邻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醛为原料,采用Algar-Flynn-Oyamada(AFO)反应,通过一锅法和分步法合成化合物;进一步用牛津杯法以甲氧西林为细菌阳性试验对照、DMSO为阴性对照,检测合成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黑曲霉菌的抑菌能力.共合成20种黄酮醇类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对酿酒酵母菌和黑曲霉菌并无明显抑制效果(d9 mm),而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含卤素取代的黄酮醇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d15 mm).构效关系研究表明,黄酮醇类化合物能有效对枯草芽孢杆菌形成抑制作用,且黄酮醇骨架上含有卤素取代(化合物7、8、17、19、20)表现出较好的抑菌作用;5-甲氧基取代黄酮醇(11、12、13、14)类化合物尽管不是活性最好的,但与相应的5位无取代的黄酮醇比较,如12 vs 2、13 vs 3、14 vs 1,活性有所提高.本研究获得了一些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黄酮醇化合物,可为药物发现和合成提供结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迭鞘石斛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为川产石斛主流品种,在传统中医药中应用广泛,主要具有促进肠胃运动、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扩张血管、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现从迭鞘石斛(Dendrobium denneanum)茎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方法确定为鸟苷(1)、它乔糖苷(2)、vanilloloside(3)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这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迭鞘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它乔糖苷(2)和9-β-D-allofuranulsylguanine(4)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