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32)P后标记方法,对一组22例接触苯乙烯的工人和8例未接触苯乙烯(空白)的工人进行测试,其静脉血中的淋巴细胞有4例(高浓度,大于40ppm)发现DNA-环氧苯乙烯加合物;而另外接触高浓度苯乙烯、低浓度苯乙烯和空白试样中,均未发现。在已测出的4例中,加合物形成水平为0.07—3.38加合物/10~7正常核酸,DNA的总损伤水平为5—9加合物/10~7正常核酸。 用小牛胸腺DNA、四种脱氧核苷3′-单磷酸分别与环氧苯乙烯进行体外反应,然后用~(32)P后标记法测定产物中的DNA加合物,初步确证有六种加合物及其衍生物存在,修饰位置是鸟苷碱基。并确证了其中三种加合物的化学结构,另外几种加合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 ~(32)P后标记法测DNA加合物,灵敏度高达1加合物/10~(10)正常核酸,近于人体二倍体细胞基因水平(1.2×10~(10)碱基)。  相似文献   

2.
^32P后标记法测DNA加合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刘淑芬  蒋湘宁 《环境化学》1994,13(3):272-278
^32P后标记方法测DNA-致癌物的加合物过程是用小球菌核酸酶和脾核酸酶将DNA及加合物酶解成2′-脱氧核苷3′-单磷酸(3′-dNmP+3′-dxmP),以它为底物,用T4多核苷酸激酶催化,使γ^32PATP的放射^32P转移反应到底物上,形成2′-脱氧核苷3′5′.dNDP+3′5′*dxDP),用ODS-TLC和PEI-TLC结合将标记过的二磷酸分离分辨,用自显影制成加合物的指纹图,液闪计数  相似文献   

3.
2-硝基芴DNA加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硝基芴直接与小牛胸腺DNA反应(in vitro),用~(32)P后标记方法能够测定出有多种DNA加合物生成.将定量的2-硝基芴一次注射入大鼠(SD)和经过Aroclor诱导的大鼠腹腔内,24h后取其肝、肾、肺、脾、血等诸器官,用P_1加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方法测定各组织中的DNA加合物.其结果是:在诱导和非诱导的大鼠体内各器官中均发现有DNA加合物的存在,Aroclor诱导对DNA加合物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非诱导的大鼠体内肝脏和血中,分别测出与体外反应相对应的多个DNA加合物,证明2-硝基芴有直接损伤生物体内DNA,形成DNA加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32P后标记方法测定典型有毒污染物的DNA加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芬  尹秀琴 《环境化学》1996,15(4):320-331
^32P后标记方法测定生物样品里的有毒污染物-DNA加合物的过程是用小球菌核酸酶和脾核酸酶将DNA及加合物酶解成为2‘-脱氧核苷3’-单磷酸,以它为底物,在T4多核到激酶的催化下,与γ^32PATP进行文笔磷的转移反应,形成带放射磷的2‘-脱氧核苷3’,5‘-二磷酸酯ODS-TLC吸附薄层板和PEI-TLC阴离子交换薄层板将标记过的带放射磷的^*3’,5‘-二磷酸酯分离分辨,然后用自显影技术制成加  相似文献   

5.
刘淑芬 Rapp.  SM 《环境化学》1999,18(5):445-452
人的静脉血中血红蛋白(Hb)-环氧苯乙烯(SO)加合物的分析测定过程是:从人的静脉血中提取的血红蛋白在一定条件下酶解,蛋白质中半胱氨酸残留加合物再以Raney Nickel催化反应生成两种加合物的异构体:α-苯己醇(2-PE),β-苯乙醇(1-PE),再用五氟苯酰氯衍生化,最后用GC/MS测定这两种加合物(in vitro和in vivo)。实验结果表明:在动物实验中,所测的血红蛋白-环氧苯乙烯两  相似文献   

6.
用~(32)P后标记法,HPLC及PEI·TLC同谱层析等方法对DNA-苯醌(BQ)加合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一个主要加合物进行了碱基定位,确证该斑点系BQ与分子DNA上的2′-脱氧-3′-磷酸胞嘧啶作用形成的加合物(dC-BQ加合物)。  相似文献   

7.
许多有机化合物自身没有致癌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经过体内代谢酶的催化后转化成活性中间体,与DNA形成共价化合物.这些间接的损伤会最终导致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检测间接致癌化合物对DNA的损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论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来检测有机化合物苯乙烯对DNA的间接损伤效应,该传感器以层层自组装的方式将光电信号分子、双链DNA和血红蛋白组装在半导体电极上.在H2O2存在的条件下,传感膜中的血红蛋白可将苯乙烯转化为氧化苯乙烯,氧化苯乙烯扩散到膜内,与DNA形成加合物,引起DNA结构变化,导致光电分子光电流信号的增加.实验中,将修饰好的电极置于终浓度为2mM H2O2和2%苯乙烯(体积比)的混合液(pH7.3的磷酸缓冲液配制)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光电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流信号随着反应时间逐渐升高,在30min后趋于稳定,表明苯乙烯在传感膜上的氧化和DNA的损伤反应基本完成.与反应前相比,反应后光电流增加了40%,并且酶催化苯乙烯生成的氧化苯乙烯经紫外可见光谱得到验证.论文建立的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模拟了体内DNA损伤反应过程,能快速有效地检测苯乙烯对DNA的间接损伤效应,有望为有机化合物潜在基因毒性的风险评估提供一个快速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8.
(艹屈)和5-甲基(艹屈)的代谢终致癌物(二醇环氧物)的模型化合物的量子化学从头计算表明,由于弯区甲基的影响,使5-甲基(艹屈)的二醇环氧物的偶板矩和最低空轨道系数有利于环氧环发生亲核反应,同时其环氧电子密度的增加有利于H~+催化发生作用。这些都促进了5-甲基(艹屈)二醇环氧物与DNA的反应,从而增加了5-甲基(艹屈)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十二胺(DDA)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MAOH)做模板合成了中孔骨架钛催化剂Ti-HMS和T1-MCM-41,FT-IR表征显示催化剂在960cm-1附近有吸收峰,且强度与硅钛比成正比 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为650℃、活化温度为200℃、反应温度45-55℃、反应时间6h,苯乙烯转化率接近80%,环氧化苯乙烯收率达70%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化学方法检测DNA损伤和污染物基因毒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分子膜层层自组装的原理,将受化学损伤的小牛胸腺DNA固定于氧化铟锡电极表面,制备出核酸传感器界面.使用DNA嵌入剂二联吡啶二吡啶并[3,2- a;2’,3’-c]吩嗪钌[Ru(bpy)2dppz2+]作为电信号指示剂,与核酸膜结合后,进行电化学检测.由于嵌入剂具有很高的DNA结合能力和双链特异性,与DNA的结合数量在损伤前后发生变化.在电化学检测中,采用已研究成功的高倍数信号放大机制,用电子给予体草酸还原Ru(bpy)2dppz3+,使之循环产生电流信号.这样,嵌入剂与DNA结合数目的微量变化得到灵敏检测.在工作中,分别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和电化学方法对DNA的表面固定进行了表征,计算出未损伤DNA的固定量为3.2 ng·mm-2,损伤DNA的固定量为4.2 ng·mm-2.对两种核酸膜进行电化学检测,发现在信号放大剂草酸溶液中,损伤DNA的电流信号显著高于未损伤DNA,前者是后者的2.2倍.通过荧光分析,得到Ru(bpy)2 dppz2+与损伤DNA的结合常数(K=1.07×107 M-1)和结合比(0.68).嵌入剂与损伤DNA结合物的荧光强度是未损伤DNA 的1.5倍,说明损伤后嵌入剂结合量增加了1.5倍.损伤DNA电化学检测信号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信号指示剂嵌入电极表面核酸数量的增加.利用高结合能力、高选择性的电化学嵌入剂,结合高倍数信号放大机制,可以对核酸损伤进行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在355 nm激光作用下甲苯与亚硝酸的交叉反应机理,考察了反应瞬态物种的生长和衰减行为,对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HNO_2在355 nm的紫外光照下产生的OH自由基和甲苯有两种反应途径,其一是加成反应,甲苯与OH自由基反应生成CH_3C_6H_5-OH加合物,反应速率常数为(4.1±0.4)×10~9L·mol~(-1)·s~(-1),该反应途径在对流层大气中占主导地位;其二是发生在侧链甲基上的提氢反应,反应生成苄基自由基.有氧条件下,CH_3C_6H_5-OH可与O_2反应,氧化为CH_3C_6H_5-OHO_2,反应速率常数为(6.8±0.2)×10~8L·mol~(-1)·s~(-1).  相似文献   

12.
采用AMI方法计算了环境致癌物1.2-环氧3,4-丁烯(EB)和1,2,3,4二环氧丁烷(DEB)与DNA鸟嘌呤反应过程速率控制步骤的活化能及DEB与DNA片段生成烷化交联产物的结构和能量、结果得出:用烷化反应的难易程度难以解释DEB的致突性比EB大100倍的实验事实;强致突的DEB可与鸟嘌吟发生两次烷化反应,生成DNA交联产物,交联后的DNA结构稳定、变形小:而EB则不能交联.这可能为两者基因毒性差异巨大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日本沼虾内脏为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分级分离、DEAE-32离子交换柱层析和SephadexG-100分子筛柱层析纯化,获得比活力为3000Umg-1、纯化倍数为8.88倍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制剂(NAGase).以对-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为底物,研究酶催化底物水解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3℃.该酶在pH4.5~9.3区域较稳定,当pH>9.3很快失活;在50℃以下处理30min,酶活力保持稳定,高于50℃,酶稳定性较差,75℃酶完全失活.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双曲线方程,测得米氏常数Km为0.165mmolL-1,最大反应速度Vm为6.55μmolL-1min-1.酶催化pNP-β-D-GlcNAc反应的活化能为63.55kJmol-1.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   

14.
用EDEPAP·I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用碘化1-乙基-4-(4-二乙基氨基苯偶氮)吡啶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操作方法。在pH为5的醋酸与醋酸钠缓冲溶液存在下,用EDTA为掩蔽剂,阳离子染料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缔合物,用氯仿萃取振荡12min,静置15min,放出氯仿层在654nm测吸光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氯仿中的浓度为0—1.5×10~(-5)M时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3×10~4。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基因组微卫生DNA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pBS^ 为克隆载体,构建圈养大熊猫基因组DNA的小插入文库,分别用生物素标记的(CAC)5和γ-^32P-dATP标记的(CA)15寡核苷酸为探针,对重组质粒进行斑点杂交,获得15个阳性克隆,并测定了插入片段的DNA序列,其中有一部分序列已被分析,本文对剩余的8个DNA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大小不一,从259bp-881bp,有6个序列含有不同重复单位的一、二、四核苷酸的完整串联重复,斑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证明,这些序列均来自大熊猫基因组,上述结果为利用PCR技术研究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和了解大熊猫基因组结构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分析芹菜素(apigenin,AP)对丙烯腈(acrylonitrile,ACN)引起的大鼠精子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将50只SPF级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玉米油)、ACN组(50 mg·kg~(-1)ACN)、低AP组(50 mg·kg~(-1)ACN+234 mg·kg~(-1)AP)、高AP组(50 mg·kg~(-1)ACN+468 mg·kg~(-1)AP)、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50 mg·kg~(-1)ACN+300mg·kg~(-1)NAC),以5 m L·(kg bw)~(-1)灌胃染毒,1次·d~(-1),6 d·周~(-1),连续13周。检测大鼠精子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精子DNA损伤情况。结果发现,ACN组、低AP组、高AP组、NAC组精子ROS、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力显著降低,精子尾部DNA含量百分比、尾长、尾距、Olive尾距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低AP组、高AP组、NAC组精子ROS、MDA含量、SOD活性和精子DNA损伤情况与ACN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CN可引起大鼠精子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而AP、NAC对其无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n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的标记,结合了ISSR标记和RAPD标记的优点.本研究针对SCoT-PC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以甘蔗叶片DNA为材料,在单因子实验的基础上,采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进一步探讨了模板DNA、Mg2+、dNTPs、引物及Taq酶等5个因素对甘蔗SCoT-PCR扩增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甘蔗SCoT-PCR的优化反应体系.25μL PCR反应混合液中,含50 ng DNA模板、2.0μL 10×Ex Taq Buffer(Mg2+Plus)、0.625 U Ex Taq酶,dNTP和引物的终浓度分别为0.22 mmol/L和0.9μmol/L.以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为模板,应用优化体系,对40条SCoT标记引物进行测试,筛选出16条有效扩增的引物,且均为多态性引物,其GC含量在50%~67%之间.该体系的稳定性和SCoT标记引物的扩增能力,通过基于随机选择的4条引物对9份具有地理来源和遗传背景不同的甘蔗种质进行标记分析来验证,结果共扩增出84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2.14%,平均单条引物可扩增出21条.研究结果为在甘蔗上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功能性SCoT标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和田经济迅速发展及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各类污染物的城区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加重了和田市大气污染。为评估和田市城区风速、沙尘天气对大气PM_(2.5)毒性的影响,于2014年1月、4月、7月、10—11月采集大气PM_(2.5)样品,应用质粒DNA评价法研究其PM_(2.5)的氧化性损伤能力。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和田市城区大气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70~2489μg·m~(-3),PM_(2.5)质量浓度有随风速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应用TD30(造成30%DNA损伤率所需的颗粒物剂量,μg·mL~(-1))值指示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结果表明,TD30越高,颗粒物氧化性损伤能力越弱,全样和水溶部分TD30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44~27480μg·mL~(-1)和481~20434μg·m L~(-1);不论是全样还是水溶部分,其对质粒DNA的氧化性损伤均表现出随风速减小而增大的变化趋势;沙尘和非沙尘期间全样TD30的平均值分别为9464μg·mL~(-1)和8008μg·mL~(-1),而水溶部分分别为5494μg·mL~(-1)和7822μg·mL~(-1),即沙尘期间采集的颗粒物对体外DNA的氧化性损伤小于非沙尘期间采集的样品,且非沙尘期间采集的样品的全样损伤大于相应的水溶部分样,而沙尘状况下体外DNA的氧化性损伤可能主要来源于水溶成分。全样和水溶部分的TD30平均值与PM_(2.5)平均质量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趋势,说明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对DNA氧化损伤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苯酚及氯代苯酚化合物TiO2催化光致降解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载于玻璃反应器内壁的薄层TiO_2催化作用下,水溶液中苯酚、对氯苯酚、2,4-二氯苯酚和2,4,6-三氯苯酚的光致降解均遵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一级反应表现速率常数k_(o b)为7.0×10~(-3)-2.8×10~(-2)min~(-1),其大小顺序为:苯酚<对氯苯酚<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加入少量H_2O_2(1.9×10~(-2)mol·L~(-1))均能提高这些化合物的TiO_2催化光致降解速率(k’_(o b)=1.5×10~(-2)-3.3×10~(-2)min~(-1)).经一定时间光照后(λ≥345nm,1.5—4.5b)这些化合物几乎完全降解,光致降解率大于95%,COD去除率大于96%.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用发射光谱测定空气中悬浮颗粒物里的多种元素的方法。用杂质极微的有机纤维滤膜采集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将其溶于丙酮,为了避免若干待测元素生成易挥发的氯化物而丢失,加入少量高纯的硫酸,使它转化为硫酸盐。冒烟后,置于马福炉450℃灰化。本法采用有效的缓冲剂和戴帽的特殊电极,上下电极同装一个样摄谱,测定易挥发元素;去帽后,分别用其中一根电极,在不同的中心波长摄谱,测定难挥发元素,有效地提高待测元素的灵敏度。 本法的检出限可达10~(-30)—10~(-5)μg/m~3,均方差小于12%,各测定元素的回收率为91—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