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村生态家园的研究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生态家园建设的现实意义,分集约化设施种植模式、规模化设施养殖模式和综合模式3种模式,对生态家园庭院和太阳能住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划设计。依据山东省枣庄地区生态家园建设的实际运行情况,阐述其建筑造价和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生态家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分集约化设施种植模式、规模化设施养殖模式和综合模式 3种模式 ,对生态家园庭院和太阳能住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规划设计。依据山东省枣庄地区生态家园建设的实际运行情况 ,简述其建筑造价和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3.
农业科技发展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至2020年农业领域科技发展新趋势新特点。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新趋势将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1)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如大规模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光合作用研究的突破将加快现代育种大变革速度,系统生物学将为大规模基因资源发掘和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分子设计育种将产生突破性品种并催生智能品种诞生,第二代生物质原料生产将成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动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如大规模动物种质资源发掘,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相结合培育新品系是动物遗传育种发展方向,动物克隆技术和转基因动物将进一步取得突破,良种化和健康养殖科技发展迅速;(3)源节约型农业科技,如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与耕地质量定向培育科技发展,农田生态系统节水技术体系和建设流域水资源保障体系,高效新肥料研制和集成农田生态系统养分技术,低碳农业技术将成为未来的重要技术;(4)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科技,如支撑食品安全的生产技术发展迅速,更加关注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科技和食品安全监控技术,危险性快速评估技术体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5)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农业科技,如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科技和种养业管理信息化科技将加速发展,精准农业科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装备制造技术向大型和复式作业等方向发展。2.中国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对科技的重大需求。(1)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在生产上,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和现代化的矛盾更加突出;耕地刚性下降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形成的威胁越来越严峻;科技体系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和农民对技术的需求;许多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与农业食物系统的可持续性相悖。在市场上,对食品质量和安全将提出更高要求;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正经历着历史性变化;贸易自由化使农产品进口压力进一步加大。(2)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我国粮食安全于2008年已经突破了95%自给率目标,2010年更下降到90.6%;我们预测,我国粮食需求在2020年将达到6.7亿t,在现有政策下需求增长将高于生产增长,粮食自给率到2020年将下降到87%左右。(3)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需求:面对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挑战,我国急需在植物种质资源利用与现代育种、动物种质资源利用与现代育种、资源节约型农业、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农业信息化和精准农业等五大科技领域实现突破。为此,国家最近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构建"生态高值农业"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的优势在于多学科联合,能够在科技综合研究和集成基础上实现重大突破。如果把以上五大科技领域联合起来,在"生态高值农业"科技发展上将能起到国家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3.面向2020的农业科技战略选择: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生态高值农业含义:所谓"生态",就是要体现农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又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所谓"高值",就是要体现农业有很高的土地产出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因此,"生态高值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它以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生态高值农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通过重点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突破,为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总量、质量、安全和多功能的需求以及改善农业生产结构、生态环境和农业资源永续利用等生态高值农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生态高值农业研发内容:(1)提升"中国至2050年农业科技发展路线图"的理念与五大科技领域的研究水平;(2)建立生态高值农业的综合技术体系;(3)研发六大城市圈(如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沈阳、南京等)、十大典型区域生态高值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长三角城市群郊区生态高值农业模式,华中种养加一体化农业圈层模式,西南山地立体农业生态高值农业模式,南方亚热带特种农林果综合开发模式,滨海滩涂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及农林果流域开发模式,黄淮海平原粮养加农业综合模式,东北平原粮食基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西北寒旱区农牧综合开发模式,北部漠境盐湖综合整理开发模式);(4)建设农产品产业化、加工产业化和综合产业化三大体系。最后在上述4个层次研发基础上,全面建立我国生态高值农业产业化网络体系。我国生态高值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根据我国的现状,目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1)无公害农产品种养殖技术;(2)农产品加工技术;(3)我国传统农业精华技术;(4)标准化生产技术;(5)高新农业技术。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建议:(1)将"生态高值农业"列为中国科学院"十二五"的重大研发项目;(2)组织"农业领域战略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提出生态高值农业建设的项目规划,并通过院部将此项目向国家有关部委推荐;(3)组织全院农业科研力量,联合全国的有关力量,首先在城市郊区农业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建立我国"生态高值农业"模式及其配套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苏南农村如何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道路的问题值得研究,本文从总结苏州市郊吴县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典型实例着手,提出了农业专业型、综合型、工业化型、城镇化型的四种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它们各自形成条件和结构功能,探讨了发展的趋势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的湖垸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调查分析洞庭湖区围湖垦殖和湖垸农业形成的历史的基础上,归纳了湖垸农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加大;水面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环境污染严重,湿地生态功能衰退;土壤退化和潜育化严重;血吸虫病死灰复燃。并结合已有的经验,提出了湖垸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认真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调整湖垸农业结构,建立有利于避灾、减灾新模式;退田还湖,发展替代农业,发展莲藕、籽藕、茭白等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与企业结合,发展油菜、马铃薯、亚麻等工业原料作物;利用欧美杨耐涝性强的特点,在地势较高的季节性淹没的洲滩地,发展以林为主的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湖洲草地发展草食畜禽替代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种草、营林、治水和保土改善生态环境,逐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建立高效种植业,提高耕地持久生产力,保护农业生物生产机能,开发果树生产,增强畜牧业,加工利用农副产品,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发展庭院生态经济等,探讨建设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使沿海旱地农业得到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西柳城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包括生态资源、人类驱动和系统响应3方面17个指标在内的农业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广西柳城县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柳城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水平,当地自然生态条件较好,虽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但生态系统运行依然正常。该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柳城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与综合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湖南省10年来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推广综合农业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取得的效益。经过10年的努力,5个试点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业与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累计推广应用面积3.2663106 hm2,新增产值50.90亿元。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生态经济理论分析了定西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系统的因果反馈环,提出了该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模式和系统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六·五"环境日之际,中国生态文明奖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表彰了获得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的19个先进集体和33名先进个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并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作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基准制定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多学科的共同发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的确定方法变得越来越完善,但目前对其的研究综述却鲜见报道。因此,文章综述了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的确定方法,详细阐述了点模型、概率模型以及经验模型中的代表方法在确定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方面的概念、原理、发展及应用,并深入探讨了各方法的适用情况和优缺点,系统分析了各方法在确定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安全阈值时的不确定性及影响因素,最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完善与细化及农用地土壤其他污染物生态安全阈值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Conservation and protection of soil and water resources and visual aspects of landscape,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biodiversity, are some of the central tasks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olitics in the future. One of the main questions is: ‘which agricultural systems are able to guarantee sustained resource-conserving land us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risk concepts of the 1970s and 1980s, a potential impact model was developed using a universal assessment algorithm derived from fuzzy logic. The model estimated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on ecosystem function using a few resource indicators. Intervention intensities of agricultural land-use are set in relation to site conditions and aggregated for each of several defined potential impact categories. The interpretation with respect to risk and the calculation of potential impact values are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3.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race metals in agricultural lands are an increasing concern due to potential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To ascertain more knowledge of this aspect, the fractions of total and available Fe, Mn, Zn, Cu, and Cd belonging to Vertisols under intensive cultivation and adjoining uncultivated soils were investigated. The order of abundance of metals in both cultivated and uncultivated soils was Fe?>?Mn?>?Cu?>?Zn?>?Cd and Fe?>?Mn?>?Zn?>?Cu?>?Cd for both available and total fraction, respectively. A relative enrichment was observed in the value of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extractable Fe (1.2–201%), Mn (2–31%), Cu (1–40%), and Cd (21–45%) as well as total fraction of Zn (3–17%), Cu (12–32%), and Cd (42–108%) after intensive cropping, which can be contributed to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agrochemical inputs and manure over long time. The values of RI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showed that cultivation caused a low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33.3% of the soil samples) to moderat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66.7% of the soil samples) in the study region and that cadmium made up 88%, on average, of the RI value.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动态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及评价的方法,阐述了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动态。提出土壤健康在农业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生态-经济系统整合模型在建立生态农业最优化模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发展正呈现现代化、结构优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生态良性化等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加入WTO后 ,农业生态学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任务 ,主要包括 :(1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生态学问题 ;(2 )农业生物安全问题 ;(3)食物安全与生态农业建设问题 ;(4)农业资源与物种多样性保护问题 ;(5)农业生态管理与生态补偿问题 ;(6)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恢复问题 ;(7)农业人口迁移与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学问题 ;(8)贫困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多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是我国古老的原产树种和世界稀有的经济树种,目前会稽山古香榧群已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地.利用农业多功能多维评价模型并结合会稽山古香榧群的特点,从经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农业景观保留功能、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5个方面,对会稽山古香榧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会稽山古香榧群的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指数值最高,为1,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农业景观保留功能指数分别为0.85和0.43,经济功能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指数值比较低,分别为0.25和0.29.说明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主导功能是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其次是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农业景观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17.
曾晓舵 《生态环境》2003,12(2):198-202
广东坡地赤红壤是广东农业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坡地赤红壤长期以来存在着利用不当和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其生产潜力的发挥。文章总结了坡地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退化状况,探讨了其生态环境重建的途径。认为坡地赤红壤之退化主要是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物理退化和养分退化。指出坡地赤红壤之生态环境重建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恢复与重建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8.
During the past 12000 years agricultural systems have transitioned from natural habitats to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regions and recently to large areas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GE) croplands. This GE revolution occurred for cotton in a span of slightly more than a decade during which a switch occurred in major cotton production areas from growing 100% conventional cotton to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95% transgenics are grown. Ecolog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GE targeted insects and other insectivorous insec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herbivory and ecosystem transport) and agronomic benefits of avian or mammalian insectivores in the transgenic environment generally remain unclear, although the importance of some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 services provided by insectivorous species such as the Brazilian free-tailed bat, Tadarida brasiliensis, have been recognized. We developed a dynamic model to predict regional-scale ecological functions in agricultural food webs by using the indicators of insect pest herbivory measured by cotton boll damage and insect emigration from cotton. In the south-central Texas Winter Garden agricultural region we find that the process of insectivory by bats has a considerable impact on both the ecology and valuation of harvest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transgenic and nontransgenic cotton crops. Predation on agricultural pests by insectivorous bats may enhance the economic value of agricultural systems by reducing the frequency of required spraying and delaying the ultimate need for new pesticides. In the Winter Garden region, the presence of large numbers of insectivorous bats yields a regional summer dispersion of adult pest insects from Bt cotton that is considerably reduced from the moth emigration when bats are absent in either transgenic or non-transgenic crops. This regional decrease of pest numbers impacts insect herbivory on a transcontinental scale. With a few exceptions, we find that the agronomics of both Bt and conventional cotton production is more profitable when large numbers of insectivorous bats are present.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针对农业科技明确指出: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本文对"生态高值农业"进行论述。所谓生态,就是要体现农业既能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又能实现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将农业纳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谓高值,就是要体现农业有很高的土地产出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因此,"生态高值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它以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重金属污染因具有毒性、易通过食物链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累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随着工业快速发展、农药及化肥的广泛使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对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国内外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固体废弃物堆放及处置、工业废物大气沉降、污水农灌和农用物质的不合理施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农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生态和联合修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各种修复方法,阐述了其原理、修复条件、应用实例及其优缺点,重点论述了植物修复的机理和应用,提出了草本与木本联合修复可有效提高农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的修复效率,为农田土壤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提出了新的途径。最后在对已有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联合修复技术(如生物联合技术、物理化学联合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联合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使用单一修复手段存在的缺点,可提高复合污染的修复效率、降低修复成本,未来应深入探索联合修复技术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以期为农田土壤重金属综合治理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