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与环境     
1 课时:一课时。 2 教育目标:本课以人与环境为主线,揭示了当今人类面 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危机 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他们对环境 负责的行为。 3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 4 教育方法:启发式,讨论法等。 5 教学过程目:多媒体演示课题《人与环境》。  相似文献   

2.
高质量的环境教育材料对实现环境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我国的有关研究和国外选择、编写环境教育材料的经验 ,我们认为高质量环境教育材料的基本特征包括 :公正性和科学性、适当的深度、教育性、可用性、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技能、注重发展学生良好的行为倾向。一、公正性和科学性这一标准是指环境教育材料在描述环境的问题、状况及反映它们的观点的多样性上必须公正和准确。1.事实准确这是指在内容上环境教育材料应该反映环境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有关环境问题的有据可查的事实。例如 ,环境教育材料应该清楚地注明有关事实信息的来…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校环境教育的不足 我们必须明确环境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众多的环保专家, 主要目的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觉环境保 护者。但目前环境教育的现状是:教师往往沿用学科课程的 做法,将环境教育内容作为一种学科知识加以传授。虽然环 境理论的学习是必要的,但由于环境科学涉及自然科学、社 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因而,环境教育的实施具有复杂性和艰 巨性。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案例分析法,从教师自身环境素养状况、学生环境素养培养的现状、教师对学生环境素养的评价、学生环境教育及活动参与的态度及程度等4个方面,对南充市中学生的环境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充市中学生的环境素养处于低等水平,尤其是在环境技能和环境行为培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2)学校重视程度和较重的课业负担是影响学生参与环境行动的主要因素;(3)南充市教师环境教育能力弱,环境素养培养方式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本文对中学生物教学中环境素质的培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改善中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小学环境教育的开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能够结合现实,在实际生活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处理与环境有关的问题。环境问题受综合的因素影响很复杂,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环境教育不应苛求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得出高度一致的看法。真正的环境教育是开放性的。教育内容的开放性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哪些是环境教育开放性的主题内容呢?例如:1.争议性内容。争议性内容的实…  相似文献   

6.
正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环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极其重要,主要包括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树立正确环境道德准则、培养学生环境道德情感。构建完整的环境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系则是载体,环境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构建应包括生态伦理观教育、环境问题教育、环境价值教育、自然环境审美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雷钧 《环境教育》2002,(3):12-13
12环境教育的核心问题“促进全世界所有的人意识并且关注环境及其问题,并促使个人或群体具有解决当前问题,预防新问题的知识、技能、态度、并推动和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是公认的环境教育目的。因此,环境意识的培养就是环境教育的首要目标。而教育,作为学生社会化的不可缺少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方面,就是树立学生的环境相关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侧重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教育,忽视环境意识教育、缺乏对形成环境污染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根源深层次的本质认识。虽然这种环境教育极大的提高了人们解释、…  相似文献   

8.
构建环境教育创新模式:浅谈高师环境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借助于教育手段 ,使学生认识环境 ,了解环境问题 ,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 ,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 ,逐渐养成爱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可见 ,环境教育既是国策教育 ,又是国情教育 ,更是人类的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因此 ,环境教育的开展和普及 ,有助于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作为创新教育的排头兵 ,环境教育自身也必须进行改革 ,构建创新模式。具体做法为 :一、组织创新的教学内容1…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日本环境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分析了日本环境教育的现状,介绍了日本环境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相似文献   

10.
日本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颁布了《环境教育等促进法》,此法由2003年颁布的《有关增进环保意愿以及推进环保教育的法律》修改而来,是一部充分调动各个社会主体协同合作,用环境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通过分析该法多角度分层次的教育措施及特点,借鉴日本多年来环境教育推广经验,对我国加快环境教育立法进程,实现全民环境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全力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韩冰 《环境教育》2011,(11):46-49
环境教育在日本等发达国家吸引着国民和企业广泛的参与。本文以日本不同业态的企业为样本,对其积极参与环境教育的行为、类型和动因等作初步分析探索,以期对推动中国环境教育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巴西、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发达国家早已为环境教育立法的今天,中国亟须为环境教育立法。因为中国青少年环境教育的好坏,将决定着中国是否拥有绿色未来。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审美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教育的功能就是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 ,通过自觉的行动去保护美丽的大自然。而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 ,同时 ,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和谐发展。因此 ,环境教育与审美教育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是培养人的道德素质。环境教育与审美之间有着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关系。那么 ,如果将环境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机地结合 ,必将引导学生理性而充满情感地去善待环境。审美化在环境教育中的实施什么是审美化 :它是明晰目标、精炼知识、最佳途径、艺术方法的综…  相似文献   

14.
浅谈国外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前苏联、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环境教育现状,同时也介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开展环境教育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2008年3月21日,韩国通过了《韩国环境教育振兴法》。这部法律是在透彻研究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环境教育法条文和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韩国本国的实际,总共历经8年的时间出台的,于2008年9月开始生效。研究《韩国环境教育振兴法》的背景和内容对我国环境教育的开展和环境教育立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泰国、中国等十个国家环境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概括的介绍与比较,并对这些国家在推动和开展环境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作了简要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7.
研究和分析环境教育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实际应用,在于解决环境教育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环境教育工作的质量和实效。因此,透过对环境教育政策典型案例的介绍和深入分析,不仅可以结合实践来验证政策理论的客观真理性,也可以检验某项环境教育政策研究、制定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即该项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与之相联系的客观规律和受控对象的客观实际。学校环境教育个案调查东北地区某师范学校,是一所面向农村基层培养小学师资的乡村中等师范学校。自1978年建校以来,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合格的教育人材。1995年初,新一届学校领导班…  相似文献   

18.
正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是一所美丽而年轻的学校。该校将环境教育渗透至办学理念中,通过校本课程和特色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在践行"绿色校园"理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上:地理课化学课生物课,课课有环保高中哪些学科和环境教育相关?实际上,目前高中阶段各学科都涵盖部分环境教育的内容,非常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运用于环保、节能等方面,而这也是对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及创新能力提  相似文献   

19.
学生参加有兴趣、有吸引力的环境教育课外活动 ,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接受教育更加自觉。同时 ,学生通过参加环境教育的课外活动 ,能不断地开拓视野 ,获得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提高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环境伦理与环境道德观 ,培养关心、爱护和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 ,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环境教育。开展环保兴趣小组活动 ,在环境中进行教育环保兴趣小组活动由于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内容形式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 ,有利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尤其是参加…  相似文献   

20.
叶发生 《青海环境》2010,20(3):151-153
文章就青少年环境意识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环境意识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具有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培养青少年环保素质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