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防腐日渐成为汽车制造及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汽车防腐技术的发展对于车辆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加速腐蚀试验是指通过模拟材料所处的环境,通过加速腐蚀演示的方法来评价材料的耐蚀性,进而检测零部件和材料的性能。文章通过对美系汽车、日系汽车、欧系汽车等的加速腐蚀试验方法和标准的分析,为车企在相关试验方法的选择上做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齐雯妍  郭敏  叶晓键 《环境技术》2023,(9):103-105+133
本文以标准VDA275作参考,以织物类的汽车内饰材料为检测对象,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不同的检测条件甲醛释放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对汽车内饰件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对于汽车内饰件化学散发性能影响最显著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汽车内饰件的自然暴晒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华  高泽海 《环境技术》2009,27(3):10-13
本文主要阐述汽车内饰件自然暴晒试验方法:IP/DP箱试验和整车暴晒试验。汽车内部材料的耐用性是影响使用满意程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所以汽车内饰材料需要一个模拟其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自然条件的试验,以便观察汽车内饰件在老化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汽车内饰材料常见的老化试验方法:人工加速老化试验、IP/DP箱暴晒和整车暴晒,分别讨论三种试验方法涉及的规范以及操作性.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能快速掌握汽车内饰材料老化性能,缩短材料研发周期;IP/DP箱和整车对内饰件或其装配件进行的老化试验降低内饰材料加工工艺存在的风险,确保了内饰材料质量.整车暴晒收集的数据为人...  相似文献   

5.
浅谈汽车内饰材料挥发成雾性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钊桐 《环境技术》2008,26(5):35-37
汽车内饰材料中所含挥发性物质的释放是造成车内环境污染最直接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挥发性物质测试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挥发成雾性测试。本文中,笔者将对汽车内饰材料挥发成雾性测试的测试原理、测试设备、当前业界流行的主要测试方法和相关的标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6.
夏庆云 《环境技术》2010,29(4):40-43,46
本文介绍了汽车VOC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对汽车VOC的一些研究,同时对汽车整车、零部件及材料的VOC检测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汽车内饰件产生VOC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循环盐雾试验是近年来应用逐渐广泛的一种试验方法,较之传统盐雾试验,其与真实环境有着更好的相关性。介绍了循环盐雾试验的常用标准方法,包括涂层材料用标准方法,金属和合金用标准方法,电工电子产品用标准方法和汽车材料用标准方法等。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同时指出了标准方法使用中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环境技术》2006,24(6):38-38
a、定性定义:用相同的方法,同一试验材料,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的一系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相同的条件是指同一操作者,同一设备,同一实验室和短暂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9.
目前,市场上航空产品清洗剂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且大部分控制剂仅进行过诸如清洗效率、腐蚀性、与非金属材料相容性、贮存稳定性、外观、闭口闪点、pH值、黏度、乳化性等实验室理化性能测试,而较为缺乏真实外界环境试验鉴定考核结果。尤其是对于南海、远海等恶劣环境条件地区,航空产品会遭受高温、高湿、高盐雾等恶劣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未经实际试验而盲目选用不恰当的腐蚀控制方法,易导致航空产品出现“欠保障”或“过保障”问题,带来安全隐患,给机务维护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本文以典型航空材料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选取国内市面上几款典型的清洗剂,以清水清洗为对照,对其在南海海洋大气环境下的清洗效果进行试验评价,探索不同清洗剂对民用航空器关键材料腐蚀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湿热、亚湿热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对高分子材料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高分子材料在广州、海南地区三年大气自然环境曝露试验与人工加速试验对比,探索该类地区气候环境条件对高分子材料老化的规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胡军 《环境技术》2013,(5):33-35
本文分析了汽车禁用有害物质现状及相关法规和政策要求,探索汽车产品禁限用有害物控制方法,建立汽车产品绿色材料数据系统。企业通过实践,有效控制汽车产品禁限用有害物质的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净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着重阐述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提出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车用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尾气催化剂的研究发展,提出了我国汽车尾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The impacts of materials substitution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were examined in a symposium at the 99th Winter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pers were contributed by W.D. Compton of the Ford Motor Company, R.B. Gavert of the 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US Congress, J.T. Herridge and R.W. Hale of Battelle Columbus Laboratories, A.H. Purcell of Technical Information Project Incorporated, and M.B. Bever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mposium on Measurements of the Impacts of Material Substitution – A Case Study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San Francisco, 10–15 December 1978.  相似文献   

15.
刘蓉 《环境技术》2005,23(1):39-42
汽车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是发展汽车产业的关键。我国在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必须采取系统措施,控制机动车排放污染,把发展汽车产业、城市建设和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进行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耐候性试验在乘用车密封条研发过程中的作用,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测试标准间的差异,简述了有关乘用车密封条耐候性试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重庆市道路交通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各项参数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并对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同时结合一些先进的预防、控制和处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来防止机动车尾气污染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8.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a set of measure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obile green supply chain. This study reviewed various literatures on gree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automobil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and effectively establish the relevant measures, a suitable framework which considered the automobile green supply chain as a two-in-one chain was adopted. This two-in-one chain comprised a forward and backward chain for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onsequently, 10 measures with 49 metrics and 6 measures with 23 metrics were identified and developed for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chains, respectively. Seque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measure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a four-page questionnaire distributed to experts (including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to establish their importance and applicabil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importance and applicability of all the developed measures have been substantiated. For the forward chain, the most crucial measure was customer perspective while the most applicable one was traditional supply chain cost. The reverse chain measures were topped by management commitment in terms of both importance and applicability. This study contribu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knowledge by pione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et of holistic measures for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utomobile green supply chain. The study was wrapped up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direc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