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实施"两步走"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原则,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重大工程,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综合处组织召开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归口处室(土壤处和固化处)对接研讨会。会议听取了项目组关于"十四五"规划土壤和风险专题的汇报,围绕"十三五"工作成效、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指标与目标、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土壤专题,要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方针,构建土壤环境联合管理体系,强化各类土壤污染来源联合监管,以最严格的耕地土壤环境保护措施,加快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建设过程中的土壤污染,保障全疆土壤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壤环境管理政策制度分析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土壤环境修复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完善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对推动我国土壤修复健康发展、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系统分析了我国当前已经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环境管理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现状、内容特点及其在推进土壤环境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总结归纳出国家层面环境管理文件和地方层面制度建设的不同特点。针对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环境管理文件的不同特点,结合"十三五"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体现的土壤环境管理总体思路和任务要求,借鉴国际土壤污染防治制度建设经验,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方向,即"一中心、三方向",包括基于风险管理的分级分类核心思想,重点提高政策制度操作性、提高技术标准的精细化和针对性、提高关键环境管理的有效性三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正受到广泛关注。如何通过规划手段加强土壤污染防控和管治,已成为学术界和管理部门的共同关注点。本文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对新时代土壤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编制框架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土壤环境规划思路、基本内容、编制步骤等问题的讨论,为新时代土壤环境规划的深入开展提出建议,包括:加快健全土壤环境规划的规范和标准,为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土壤环境规划的作用和地位,促进土壤环境规划与水、大气环境规划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土壤环境法律法规,构建土壤环境规划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夏光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70-172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已拉开帷幕,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新’的丰富内涵和战略考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谋划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对"十四五"和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令人鼓舞。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路线、方针和策略是做好"十四五"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设立基金是国内外解决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资金不足的通用做法,是新时期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具有投入大、周期长和收益低等特点,设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增信和激励作用,是“污染者付费”原则下的重要补充。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土壤基金资金来源、使用范围、监督管理等特征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中的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框架,针对基金运作模式、启动与支持范围、项目储备与前期研究、制度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设立及其优化建议。本文表明,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是新时期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理念更新的重要体现,该制度的有效落地对解决当前突出的土壤污染问题意义重大;在上位法的框架下,对基金模式、使用、运行、监督和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细化和规范,有效融合金融财政和土壤污染防治要素,系统构建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体系将有效促进该政策的顺利落地。本文可为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是衔接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十四五"的大气环境管理需要指向新的目标,同时面临新的挑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2013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效果,分析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的差距,从推进中长期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视角,研究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关于大气环境管理的定位和相关工作目标,并从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全面推进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对"十四五"大气环境管理重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十四五"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建议,提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治污,以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实施一批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保护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7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商会等部门、行业组织共同支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及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京开幕。展览和大会以"凝心聚力‘十四五’,产业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十四五"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0.
正7月13日,由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商会等部门及行业组织共同支持,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及2021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京开幕。展览和大会以"凝心聚力‘十四五’,产业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围绕"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1.
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构建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增加制度供给,需从四个方面加快制度创新:一是发挥市场机制,健全多元体系;二是强化行政管理,落实地方责任;三是发挥社会机制,引导社会参与;四是强化法制建设,筑牢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自197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围绕着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需要,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大跨跃",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模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逐步构建了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包括完备的生态环境规划政策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绿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13.
2018"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达成了至少以下三方面的共识:首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源于福建,发展和成熟于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富原创性的成果之一。这一重要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已搭建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在于如何落实。从地方推进改革的战略维度,关键要坚持与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绿色发展主导,优化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注重制度建设与创新引领。最后,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学科建设与教学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会学者提出了几组反映中国经验及其逻辑和特征的核心概念或实践探索,包括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生态产品的内涵及其价值实现,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  相似文献   

14.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re not established in an institutional and governance vacuum and mana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wider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in which they are immersed. This article examines Islas Choros-Damas Marine Reserve, a small marine protected area located in a highly productive and biologically diverse coastal marine ecosystem in northern Chile,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institution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s beyond those existing within its boundaries. Through documents analysis, surveys, and interviews, we described marine reserve implementation (governing system) and the social and natural ecosystem-to-be-governed. We analyzed the interactions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marine reserve and other spatially explicit conservation and/or management measures existing in the area and influencing management outcomes and governance. A top-down approach with poor stakeholder involvement characterize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 marine reserve is highly connected with other spatially explicit measures and with a wider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through various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socio-economic interactions. Current institutional interactions with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are scarce, although several potential interactions may be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area, any management action must recognize interferences from outside conditions and consider some of them (e.g., ecotourism management) as cross-cutting actions for the entire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We consider that institutional interac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networks are opportunities to any collective effort aiming to improve governance of Islas Choros-Damas marine reserve. Communication of connection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marine protected areas and the wider social–ecological system (as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is proposed as a strategy to improve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 in Chilean marine protected areas.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政府环境治理路径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政府环境治理面临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低效三个困境,提出运用大数据方法创新治理路径。政府应用大数据提高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效能,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改善政府失灵困境;依托大数据完善市场化调节机制,激励企业环境行为市场化,构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改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模式,弥补市场失灵;利用大数据增进公众环境意识,建设公开、透明、平权化的环境信息交互体系,重视环境信息的舆情引导,促进环保价值理念传播,改变公众参与低效现状。进而提出完善大数据治理平台、技术和体系,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环境治理模式,提高环境治理的精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总体战略与重大任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修复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先行动,是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显著进展,但生态系统本底脆弱、保护修复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协调等问题依然突出。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与实现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尚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生态产品需要。本文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生态保护修复主要进展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一段时期生态保护修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核心,探索构建生态保护修复与污染防治统筹推进机制,强化监管制度设计、示范样板引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美丽中国生态根基。  相似文献   

17.
长期相对滞后的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是造成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再次对我国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按照生态文明的规范内涵,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建设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在对已有自然资源治理体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现行自然资源治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设计资源治理的框架设计填补这些现实需要与主要问题。按照将自然资源系统嵌入动态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并纳入相互影响与关联的思路,本文从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互动、科学的评估体系与信息传递,多主体参与和多中心治理途径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设计了有机自然资源治理体系框架的核心内容与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出发,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坚持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保责任等四个重点方向,提出了生态文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法治能力、科学精准治理能力、基础保障能力、市场化治理能力、公众参与能力等七大关键领域,这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9.
碳中和愿景下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中和愿景一方面加速了全社会电气化发展,致使电力需求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对尽早实现零碳电力提出要求,电力部门低碳转型进程更加紧迫而复杂。本文首先定性分析碳中和背景下电力部门的总体转型思路和技术不确定性影响,其次采用电力部门与终端部门耦合的C~3IAM/NET模型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同时根据关键低碳技术发展的保守预期和积极预期设计多种情景,以开展电力低碳转型路径优化和成本效益研究。结果显示,发电碳排放量峰值可能出现在40亿~42亿吨,在2049—2060年有望实现零碳电力,电力部门低碳转型速度和效果因技术不确定性而存在明显差异。2021—2060年电力低碳转型累计投入为171万亿~180万亿元,CCS技术累计减排贡献超过250亿吨,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需达到68%以上,风电和光电将成为主要电力。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应当包括决策制度、评价制度、管理制度与考核制度等内容。立足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中国特色,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需求,本文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解构为四大板块:绿色高效决策制度、生态有价评估制度、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与生态优先考核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了各项制度构建工作的具体内容。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将为全面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中国提供系统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