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美丽中国生态位维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运用构建的美丽中国生态位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1—2015年的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将生态位理论应用到美丽中国建设水平评价研究上具有可行性;(2)长江经济带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和综合生态位因区域不同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在空间上分为高值区、中值区、低值区三大区域;(3)长三角区域、长江中游区域和长江上游区域因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生态位匹配程度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4)长江经济带美丽中国生态位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干旱荒漠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状况的总体特征,明确其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油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RS和GIS的西藏芒康县景观空间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Landsat TM影像和区域1:5万的地形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运用RS和GIS手段,得出西藏芒康县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是以自然景观(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为主.利用地形数据分析3种景观类型空间分布与地形间的关系,得出3种主要自然景观沿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分布的规律,为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制定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开展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即"三线一单")的划定和编制,通过青海省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对青海省空间生态环境基础状况、结构功能属性进行系统评价,衔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科学确定青海省"三线一单",明晰空间布局、污染物控制、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开发利用等管控要求,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环境管控单元,在一张图上落实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资源利用管控要求,构建符合青海省实际的分区环境管控体系,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青海省"一优两高"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机制设计理论框架,分析了哈密地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导向、均衡与动力机制,与社会、经济、空间与时间等规制,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设计系统化与长效性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大连市甘井子区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中耕地图斑的空间景观格局,探讨大连市甘井子区耕地图斑坡度级与DEM尺度的关系,提出GIS结合DEM的区域耕地图斑坡度级量算的工艺流程,并通过GIS程序设计实现区域耕地坡度级的自动提取.通过耕地图斑的坡度级有效测算田坎系数和耕地图斑的净面积,为大连市甘井子区第二次土地耕地数据库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大连市甘井子区耕地保护、耕地潜力分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空间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黄勤 《绿叶》2013,(8):14-23
由于缺乏对国土空间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治,空间开发无序,区域之间利益共享与损失补偿的矛盾激增,"污染转移"加重了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难度。规划和建设主体功能区,不仅成为我国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也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主体功能区战略,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理念,不仅最大程度地解决空间开发无序问题,协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区域矛盾和冲突,而且,凸显不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性,为支持问题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油田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为:"分区保护、分类防治、分级管理"。文章通过分析干旱荒漠区生态功能的划分,根据三塘湖油田开发区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功能重要性与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域生态功能分区,为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态位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生态位理论近年来在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生态位理论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在生态位理论发展历程中作出巨大贡献的三位生态学家,格林尼尔的“空间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多维超体积生态位”概念。用系统论的观点总结了如何正确理解生态位概念及其理论,并就如何应用生态位理论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多种途径,如高效合理利用现存的生态位,开拓潜在生态位,定向改变基础生态位等,也为生态位理论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创新成为协调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对资源型区域发展困境进行分析,从生态创新视角出发,综合考虑环境、经济、生态、空间和社会效率,构建资源型区域生态创新驱动机制框架。根据"驱动要素—驱动机制—生态创新"的逻辑发展思路,指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内部驱动、外部驱动和内外协同驱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布局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姜堰区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而提出生态导向的"多规合一"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发展趋势与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多规合一"空间的衔接。以姜堰区为例,探索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生态底线控制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白云湖湿地生态功能区规划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白云湖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特点,对其各个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由此进行湿地功能区域划分,并对各个区域进行了现状分析,从而得出最优目标,以期达到在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合理开发,实现湖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湖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位于吉林省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大安市为研究区域,运用MCR模型构建最小累积阻力面,并提取生态廊道和节点,从而分析和判别吉林省大安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范围内共提取生态廊道56条,总长度为165. 77km,生态节点53个。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节点数量相对较少,南部分布集中。②不同安全水平区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性,低安全水平区为2255. 59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6. 23%;较低安全水平区为1287. 35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 39%;中等安全水平区和高等安全水平区分别为959. 15km~2和376. 82km~2,这两类区域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9. 66%和7. 72%。③合理安排人类生产活动,优化区域生态廊道网络连接,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地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系统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本研究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构建资源环境成本及绿色GDP核算、生态负荷强度模型,计算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国家2005—2012年的资源环境成本、生态负荷强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负荷强度随时间演变的趋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数据获取难易程度,仅分析了部分带内国家)。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带内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成本由2005年的675.02×108元攀升至1 178.51×108元(2005年可比价),生态负荷强度由0.3369下降到0.2307;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负荷强度呈现出由欧洲经济圈向中国西北地区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中亚及中国西北地区为高-高集聚区、欧洲经济圈为低-低集聚区;这种西、东集聚现象的显著性在研究时段内逐渐减弱,且区域生态效益或经济效益持续向周边溢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区域平均能值密度计算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更好贴合区域资源能源的真实供给与需求。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分析2008—2017年宁夏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其经济与生态环境的依存度和趋势。结果表明:(1) 10年间宁夏人均生态承载力弱而稳定,生态赤字呈扩大趋势;(2)宁夏生态足迹指数较低,2015年后稍有回升,宁夏可持续发展能力波动幅度大;(3)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生态协调能力具有充足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6.
生态产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区域层面的实践模式,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基于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类型,分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方式以及成员间的相互关系,尝试性地提出适合我国生态产业园区发展的3种典型模式:牧食型生态产业园区、寄生型生态产业园区和腐生型生态产业园区.以合肥市为例,对生态产业园区发展模式选择和产业生态链构建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理论内涵为基础,梳理其关键属性逻辑,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31个省级样本进行了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数理推导和贝叶斯概率法推演了图谱图像关系。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涵盖国土生态修复和空间生态修复双重内容,具有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特征;(2)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之间存在线性和幂两种典型的图谱图像状态,三属性之间具有25种谱像关系;(3)资源、资产和资本属性之间具有6种类型的贝叶斯条件架构,先验概率中“资本性总量≥资产性总量≥资源性总量”条件架构体现了最高成效,图谱图像关系中有条件的线性函数图像Ⅱ的后验概率最高(75.51%);(4)以区域全部国土空间为资源属性的基础,通过国土生态修复和空间生态修复实现“资本≥资产≥资源”属性总量的交互转化状态,是三属性关系优化的重要方向。研究显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三属性之间存在多种函数谱像关系,充分认识图谱图像规律及其贝叶斯条件概率分布,有利于优化实践模式并提升综合成效。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Arcview GIS基础平台上探讨了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问题,着重介绍了基于网格单元的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与管理、信息表现与可视化、信息查询与分析以及信息共享与输出和其它辅助等功能的开发与实现,介绍了基于该系统的应用探讨.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可大大增强区域农业气候资源的信息化水平,为区域农业气候资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中国各地区生态安全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安全是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障,是区域或国家其它安全的载体和基础。采用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OECD)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提出P—R—S模式,构建包括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项目23个指标的指标体系,定量估计了中国31个地区的生态安全指数,利用ArcView GIS 3.2进行空间叠合分析和聚类分析,提炼出12个生态安全模式,表明中国各个地区的生态安全呈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探讨了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800hm2,生态足迹供给仅为0.4415hm2,出现了2.1915hm2的生态赤字。虽然长株潭城市群在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其城市群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生态系统已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是一种不安全状态。针对此,提出了一些措施来改善该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安全状况,以期为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试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