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可为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跨区域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不明,跨区域环境监管缺乏权威性,环境监管垂管制度改革不彻底等问题。现有机制无法有效支撑地方政府开展跨区域环境监管和深层次的环境协同高效治理。为进一步突破现有的制约障碍,提高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效率,应当进一步加快中央层面的跨区域统一立法和地方层面的跨区域协同立法,以法律保障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将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权责在法律中进行明确和细化,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跨区域环境治理机构,地方层面成立跨区域环境治理协同机构,理顺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进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不仅延续了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方针,还大大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生态补偿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发展路径,然而我国关于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尤其是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立法理念、法律供给、治理模式等方面尚存在很大不足。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应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建立以《宪法》《环境保护法》为统领,以海洋生态补偿专门立法为主干,以多项服务制度为保障的综合性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3.
郑军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4):68-72,67
生态环境国际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本文在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不足以及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重点,精准对接,以我为主、以外促内等合作原则,建议"十四五"时期加强战略规划和引领,提升生态环境国际合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建设性姿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实现国内环境治理、全球环境治理以及全球治理良性互动,提升生态环境国际合作在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水平。并为此提出五大重点举措:即打造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区域环境合作的平台高地;更具建设性加强我与周边国家双边及多边环境合作;坚决维护多边主义的立场,主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变革;助力擦亮绿色底色,全力支撑服务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能力建设形成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已经近两年,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核心思想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不仅关系到沿线省市的发展质量,更是全国范围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总结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进展与成效,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区域统筹、结构调整、环境治理体系构建、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空间管控、绩效考评等角度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5.
青海生态弥足珍贵而又非常脆弱,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是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审计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工作,是审计部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国家管理和监督相关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环境审计在地方生态环境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今后如何有效运用环境审计的积极作用,全面促进和提升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任世丹 《绿叶》2014,(7):51-56
新《环境保护法》在立法理念的生态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基本符合新时期环境、资源和生态保护领域基本法的要求,有诸多亮点。但是,从环境资源法的发展趋势——从"重在利用或重在资源、反污染"的环境法制转向"重在系统"的生态法制而言,存在"环境"的定义没有与时俱进、生态监管体制尚未厘清、自然环境及资源保护的规定仍不完善等不足。  相似文献   

7.
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和污染来源,以及农村环保工作存在的环境意识差、管理混乱、环境治理资金不足等主要问题。同时结合胶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提出了编制农村生态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农业、实行农业清洁生产等解决胶州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70年的中国环境立法,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起步阶段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发展阶段是从1979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是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历史表明,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立法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提到工作日程,并取得一定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发现我国环境立法依然存在立法质量不高、立法体制机制不够合理、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应当根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新时代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快环境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切实提高环境立法质量,补齐生态保护立法的短板,积极推进相关法律的生态化,加强配套环境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加快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实现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环境司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环境法目前正被大大小小的、不可预见的环境诉讼向前推进。基于案件来源、污染物种类、侵权类型以及胜诉率等研究方向,对163份环境污染司法判决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环境污染案件数量与经济发展总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水污染是环境司法审判中的首要污染物;而对财产权的侵犯仍是提起环境侵权诉讼的主要原因;另外司法鉴定与胜诉率之间没有相关性。环境司法审判"特性"对于加强环境执法、完善环境立法、督促环境守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青海省环境立法的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青海省的实际,提出完善本省环境立法的构想,由于青海是一个资源大省,对环境保护的地方性立法同样不可或缺.青海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青海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青海,环境法制工作必须加强,青海省的生态环境对我国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通过对青海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建议,分别从环保法体系执法与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意识等层面对环保法制建设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对将来的环境法制建设在以上几个层面的不足之处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旨在为青海省的环境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云南地区生态环境资源丰富,但近年来经济发展带来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逐渐弱化等问题不容忽视。云南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但现有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制体系在立法、执法、司法方面均存在不足。为此,应当从加强云南地区生态环境的立法、完善生态环境的执法和司法,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等方面来真正落实云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从而实现云南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环境法治.本文站在完善环境立法的角度,从生态文明的內涵及价值取向、我国环境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环境立法的建议等方面做简单论述,以期逐步落实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调研设区的市立法权放开后各地立法进展,通过全国各省市政府网站(除港澳台外)等公开渠道收集整理的各设区的市"首次立法"(第一部实体法,简称"首法")立法情况,发现截至2017年7月,全国89%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完成"首法"立项,超一半新获立法权设区的市已顺利出台"首法"。从"首法"立项类型来看,约40%设区的市"首法"关注环境保护,仅次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类立法,表明环境保护是各地"首法"立法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类型来看,水环境保护领域条例立项数最多,其次是生态保护领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领域;从地方环境"首法"立项分布来看,水环境保护类条例多分布于位于水系末端的沿海各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则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及其周边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地有必要抓住地方立法这一机遇,研究出台地方环境条例,助力地方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实验学校依托生态农场、节日活动、项目学习多元化途径,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入手,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为筑绿色梦想持续助力,做生态文明理念积极的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学校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学科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法律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自197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围绕着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需要,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大跨跃",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模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逐步构建了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包括完备的生态环境规划政策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绿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十堰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实现了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持续改善。近年来,湖北省十堰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针,全市环保、教育、团委、文明办等  相似文献   

17.
秦天宝  罗艺 《绿叶》2013,(8):31-37
当前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纵深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环境立法却已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因而亟待完善。本文从现阶段环境立法的现状出发,针对环境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对新阶段的西部开发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正>大力建设绿色文明学校,传播环保的理念,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孩子亲近大自然,唤起孩子对自然最淳朴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素质的养成。近年来,东莞市中堂镇中心小学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自然教育为抓手,大力建设绿色文明学校,传播环保理念,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孩子亲近大自然,唤起孩子对自然最淳朴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是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等中央文件对环境经济政策建设提出了新形势需求,环境财政、环境价格、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等政策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但是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经济政策仍然存在结构性短缺,需要积极推进环保投融资、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的创新运用,为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长效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20.
本年度国家环境经济政策进展评估报告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政策分析法,对2019年我国重点环境经济政策的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估,总体结论认为环境经济政策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经济政策机制在不断健全,但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优化,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助推生态文明和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