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邵洁 《环境教育》2006,(3):37-39
企业家能否也为环保事业做些工作,这在中国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西方国家如英国等已相继出现了社会企业家,他们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企业也兼有公益事业和慈善机构的性质。中国的某些企业家对此也已经开始有了觉醒、认识和行动。本期“公众参与”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2.
旷为荣  旷新年 《绿叶》2010,(Z1):113-120
中国现代化的课还没补完,又已背负超克现代化的新使命。面对崛起中的中国,左派右派的想象力都显得贫乏,提不出新的远景和方案。20世纪中国以及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中心问题是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而21世纪的中心问题则是提升为一个"文明—国家"。新的文明不是像西方文明(海洋文明)一样把"异"与"不同"作为"恶"和"敌人",而是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这是一种新的大陆文明。  相似文献   

3.
阿机 《环境教育》2005,(9):22-26
众所周知,日本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搞得非常成功,在世界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不仅日本政府一直在努力地推进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就连普通的国民,环保意识也令人钦佩.但是,像其他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也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艰难道路.  相似文献   

4.
环保在身边     
<正>众所周知,地球只有一个,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它是提供人类所需一切的源泉,可是人类却不停地在伤害着它,这是多么的不应该啊!就拿我们的祖国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据之前的统计,我国平均每天大约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噬。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  相似文献   

5.
污染权交易市场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改革进一步加深,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这两道严峻的课题一同摆在了企业的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考虑、酝酿、设计“环境污染权交易市场”的模式已迫在眉睫。中国的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污染权交易市场”既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是纯粹的交易市场,也不能像过去中国那样单独地征收排污费。而应当是污染机交易和征收环境税(其主要用途与排污费的用途一致)有机结合的市场。国家根据污染权价格的波动,适当地调整环境税的税率,并对污染的防治提出相应的措施;企业根据污染权价格的涨跌和环境税率的变化,兼…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大会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领导人和首脑、代表们聚首巴黎,共商构建气候治理新秩序。据统计,来自官方和民间组织共达4万人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一场什么大会,为何能聚集众多国家领导人参会?为什么它能同时得到全世界官方和民间组织的双重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府与百姓——中国政治向传统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政治理论认为,只有民主选举才能保证产生一个对百姓负责的好政府。中国政府的产生与西方不同,但百姓对政府支持的程度非常高,因为存在一个隐形的社会契约:政府对百姓的要求承担回应性责任。它奠基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德政——之上,植根于独特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国就是家——之中。从"以德治国"到"和谐社会"以及"八荣八耻",当代中国政治在软约束上正在向传统的德政回归,在硬约束上继续致力于健全法制。软硬结合,将发展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良制。  相似文献   

8.
王小东 《绿叶》2011,(1):82-90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通过实现工业化来一雪耻辱的决心是无比强烈举世罕匹的,再得益于祖先的遗产,这令我们拥有了完成工业化的最核心的财富:全球最多的高素质劳动力。高于西方的是,中国还要且能够让全世界不如中国的国家也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与西方不同,我们要让工业化惠及地球上每一个人,这就是中国的普世价值,就是我们现阶段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青 《环境教育》2010,(4):5-10
<正>如何改造提升环境法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对环境法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如果这种"反思"和"探索"不是仅仅从功利性或技术性角度进行的,那么"反思"和"探索"必然包括从人与环境道德角度进行的审视和关注。在国际环境立法和西方国家环境法立法过程中吸取了大量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的价值理念。西方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全国首批36家获准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转制院所和企业中,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原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电工行业唯一入选的转制院所.获准设立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是近五十年来,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晶,也是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是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向科技大院、科技强院迈进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白海军 《绿叶》2010,(6):90-95
为了保持对发展中国家的优势,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制造了全球金融危机——破旧,以及气候变暖的骗局——立新,以主动出击促成自己的新技术革命。中国不必去拆穿其谎言,而是应趋利避害将计就计,力争成为低碳技术革命的主导者。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既是一个抵抗西方的运动,同时又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运动。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是西方的舶来品,但"五四"的中国不是简单地"接轨"西方,因此民族主义在成为中国现代的历史主题的同时,并没有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历史赋予中国的使命是如何在追求现代的过程中超越和克服现代,21世纪中国崛起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不断克服西方带给我们的民族主义疾病的过程,从中可创造出具有全人类意义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陶公 《环境教育》2014,(5):34-35
正有人说,任何靠工业起家的国家如英美日都经历过一个从基础经济到中高端经济的演变。而且他们以前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都大大改善了。现在中国至多是重蹈他们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罢了。果真如此吗?本人绝不敢贸然做此想,原因很不幸的便是体制不同。西方工业国家以自由市场经济为龙头,平时政府对市场的影响维持在最小,但当环境问题严重到危及民生时,政府便会果断出手干预。这种从无到有的干预是强有力的,但对正常的经济发展影响却不大。亚当·斯密的隐形之  相似文献   

14.
旷为荣  旷新年 《绿叶》2010,(1):113-120
中国现代化的课还没补完.又已背负超克现代化的新使命。面对崛起中的中国.左派右派的想象力都显得贫乏,提不出新的远景和方案。20世纪中国以及东亚甚至整个亚洲的中心问题是建立一个现代“民族一国家”.而21世纪的中心问题则是提升为一个“文明一国家”。新的文明不是像西方文明(海洋文明)一样把“异”与“不同”作为“恶”和“敌人”,而是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这是一种新的大陆文明。  相似文献   

15.
创建生态文明,需要巨大的、综合性的努力,这样的努力在村一级开始比在大城市兴起更可能。作为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将会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重要影响。重复西方的错误,将现代化模式强加给农村是选择死亡。当今中国主要仍是一个传统社会,从顶部激发、从底部生长生态文明,重建乡村共同体,促使传统农业向真正的生态文明发展是可能的,而这样的发展抉择将带给中国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机会。  相似文献   

16.
冯晓华  汪锦  赵艳芬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2):175-178,234,258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汇融的重要地区,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北庭故城遗址是北疆现存最大的故城遗址,正在建设新疆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古代新疆交通史、军事史、民族文化史、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深入挖掘该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开展可持续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该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环境政策——自愿性环境协议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被广泛录用一种新环境政策手段--自愿性环境协议,包括它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西方各国的实施情况。最后针对我国环境法规的局限性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具有地球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共约595种;物种高度丰富,高等植物约3万余种,其中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不但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物种资源众多,  相似文献   

19.
绿色和平 《绿叶》2012,(8):97-103
家庭室内灰尘是考察室内污染情况的"晴雨表"。近期,针对目前国际国内关注度较高的四类有毒有害物质,绿色和平采集了中国五个城市十一个家庭的室内灰尘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全部样本中都存在上述四类有毒有害物质,且浓度范围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相一致。这表明中国公众可能通过室内灰尘暴露于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复合影响之下。有此,绿色和平建议完善中国化学品管理体系,为公众创造一个"无毒"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华沙)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青年在行动”主题边会在波兰华沙国家体育馆中国角举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气候司、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华人青年联盟和世青创新中心组织了10余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参会。“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青年在行动”是本届“中国角”活动中17场系列边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由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气候变化司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