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为了进一步了解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青海省1988—2008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采用协整性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运用eviews5.0软件进行计量分析,得到青海省能源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的双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能源与环境政策,以实现能源、经济、生态的"三效合一",从而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增长,能源消费与能源供给、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在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消费强度变化趋势的基础上,运用LMDI法将我国1996--2010年能源消费变化分解为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探讨产出提高、结构调整、效率提高对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规模扩大对能源消费起到正向的拉动作用,结构调整对缓解能源消费增长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能源强度对能源消费的抑制效应自“十一五”期间起作用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运用协整分析与状态空间模型对1980—2012年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当能源消费总量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1034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两者之间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相互依赖,断然采取保守型的能源政策可能会对河北省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处于较高水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受经济结构影响较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应从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两方面着力,在制定经济增长与能源政策时,必须在协同发展的框架下考虑两者间的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4.
采用Super—SBM模型、GML模型测度1997—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能源生态效率,通过构建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能源生态效率的脱钩关系。结果发现:①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生态效率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累积增长了15.3%,其中,追赶效率贡献率为41.5%,而技术进步不足。②黄河流域9省区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发展态势,而经济增长与能源生态效率呈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构建包含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和能源生产部门的Ramsey-Cass-Coopmans增长模型。通过数理推导认为,稳态经济增长路径上的经济增长率依赖于能源增长率,经济增长中有足够的能源供应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采用我国2006—2012年30个省市的GDP、专利申请授权数和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大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系数,说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主要依靠能源消费,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数据测算碳排放总量,借助弹性脱钩模型分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利用等维灰色递补GM(1,1)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量逐年增长,约70%的碳排放来自于工业部门;原煤和电力碳排放量占总量1/2左右;江浙、湖南与四川分别成为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中心;②长江经济带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先后经历:较理想的弱脱钩状态恶化为增长连结甚至扩张的负脱钩状态,逐渐改善为增长连结或弱脱钩状态,再进一步改善为弱脱钩或强脱钩状态;③2016—2026年长江经济带能源消费、碳排放及GDP均持续增长,导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均呈现出弱脱钩状态,而排放与能源消费呈现出增长连结状态,该状态与理想的强脱钩状态尚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源安全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郑重  陈义政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2):137-139,142
通过采用“霍夫曼系数”的分析方法,提出能源危机是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并从资源经济理论角度认识我国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关系,剖析国际能源危机背景与经济格局的成因。中国目前和今后主要受制于国内资源不足,要应对能源危机,只有实现多元化的策略,才能保障能源的供应,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以来,出现了大量研究能源价格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进入2l世纪,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研究焦点也转向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上.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该领域,作者分别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能源需求的高增长和化石能源的高占比导致了日益严峻的环境退化问题.均衡状态下,用于环境治理的资本投入实质上是对储蓄的一种扣除,这会降低生产性资本总量的积累速度,导致经济增长潜力下滑.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能源转型与真实储蓄量的DSGE模型,结合最新相关文献和中国经济数据校准模型,模拟研究了能源转型对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影响以及相关政策效应.结论表明:能源转型发挥出一种"刹车"效应,将逐渐减缓经济增长潜力的下滑趋势;能源转型的持续推进,有望在2030年左右逆转其趋势;能源转型相关政策会改变"刹车"期的时长和弱化经济潜力的下滑程度.政策启示方面,能源转型是扭转经济增长潜力下滑趋势的有效手段,政府可通过政策"组合拳"的方式来干预能源转型过程,将有助于缩短"刹车"期和相对增强经济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是拉动中国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差异的重要地区。从SD模型的原理与方法人手,基于成渝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利用SD模型对成渝经济区的能源总量与能源缺口、能源消耗量构成、工业增加值能耗、废气废水废物排放量等方面进行模拟预测,并提出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发展低碳产业,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鼓励促进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乐琴  黄炎 《绿叶》2013,(Z1):107-114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从脱钩弹性系数和单位GDP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不容忽视的是,这一转型主要受能源效率提高的驱动,而能源碳强度上升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转型的进程。因此,由能源效率单驱动转向能源效率与能源碳强度的双驱动模式,是中国加快低碳经济转型步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金乐琴  黄炎 《绿叶》2013,(1):107-114
低碳经济转型是一国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逐渐脱钩的过程。从脱钩弹性系数和单位GDP排放量的变化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低碳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不容忽视的是,这一转型主要受能源效率提高的驱动.而能源碳强度上升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转型的进程。因此,由能源效率单驱动转向能源效率与能源碳强度的双驱动模式.是中国加快低碳经济转型步伐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王建 《绿叶》2010,(5):74-78
中国人口多、石油资源少,无法依赖世界资源完成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到以石油为主的转变。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要供各国消费,因而对能源的需求量比其他国家大得多。这种全球分工结构导致中国在开发新能源方面有更强烈的迫切性。大国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我们要把能源问题纳入国家未来总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做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安排,从现在开始为长远铺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辽宁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辽宁省能源供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1年能源供需相关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对辽宁省能源供需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能源供给影响能源需求,能源需求又直接影响能源经济效率,能源经济效率通过影响经济增长反作用于能源需求.在各影响因素中,经济与人口增长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较突出,能源经济效率受能源加工转换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虽已有两个定义,但它们没有完全反映能源就地转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之进行深入研究,从能源就地转化扩大资源地能源与能源转化设备消费内需、调整资源地与能源消费地的经济结构、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资源地的发展能力、缓解我国的能源运输压力和缩小我国地域间发展差距6个方面对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姜文斐  王斌 《四川环境》2009,28(2):116-119
以西昌市农村能源利用结构为例,分析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后,在能源的需求量减少的情况下,可以获得更多的热能,并达到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化石能源消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计算了1980--2009年中国人均化石能源足迹,并将其与人均GDP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发现在这30年中我国人均化石能源消耗和人均GDP都呈现逐步增长趋势,在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分析发现,我国人均化石能源足迹和人均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进一步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耗具有依赖性,且经济发展会进一步刺激化石能源使用的增加。因此,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应从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入手,在降低能耗期间我国会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将能源消费构成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折算成碳排放量,采用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进行计量研究,定量分析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短期内会导致碳排放与资源消耗增加,但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碳排放降低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碳排放的增加在短期内会促进GDP的增加,但长期来看碳排放的增加会制约经济的增长,且最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趋弱。  相似文献   

19.
能源日益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瓶颈。利用SPSS回归聚类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中国能源消耗规模最大的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总结山东能源危机现状特征。山东的能源危机不仅仅是能源自身的问题,目前已经演化成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的源头、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障碍、区域差距扩大的诱因。它映射和引致了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一系列关联效应,其影响已从区域层面扩大到全国乃至世界层面。要保障21世纪山东快速城市化进程的能源供给,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基础,多元化、优质化的能源战略是关键,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化战略是必然选择,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能源监管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选取2000--2010年我国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5个省区能源消费数据和经济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测算出西北各地区的碳排放量;采用脱钩理论对西北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进行分析,运用LMDI分解方法构建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深入研究其驱动因素.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状态趋于不稳定状态,其中2002年、2004年为强脱钩,2001年、2007年、2009年、2010年为弱脱钩,2003年、2005年、2008年为扩展性负脱钩,2006年为增长连接;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是西北地区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能源强度下降是抑制西北地区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是控制碳排放增加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