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福利一般指动物(尤其是受人类控制的)不应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即使是供人用作食物、工作工具、友伴或研究需要。其主要原则为:让动物享有不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环境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心理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近年来,我国对动物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动物福利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尽快实现动物福利立法保护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
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其标准包括动物无任何疾病、无行为异常、无心理紧张压抑和痛苦等。基本原则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在爱尔兰通过。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均对动物福利进行立法。在亚洲,日本、韩国等国也有动物福利法。截至目前,包括一些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上100多个国家都出台了反虐待动物的法案。而我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蒋劲松 《绿叶》2014,(10):78-84
彼得·辛格和汤姆·雷根都是素食者,他们从关注素食问题开始,走上了动物伦理学的研究道路,创立了关于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的学说。作为动物伦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二者的研究进路有很大不同,辛格是效用主义者,雷根是权利论者,但他们都主张一种比较彻底的动物保护观,主张动物与人类平等,反对为了人类的贪欲和利益而伤害动物。他们的观点给了动物保护以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论环境道德     
环境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环境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点的环境道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道德素质,对于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环境道德的历史起源早在人类蒙昧时代,人类和环境处于共生和谐的统一中。那时根本无环境科学可言,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尚未脱离动物状态,人类很少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对环境行为的调控意识,并不认为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不道德的。但在语言和  相似文献   

5.
姚亚萍  刘惊铎 《绿叶》2014,(2):37-44
生态体验是动物福利教育的本体,而生态体验下动物福利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秉持三重生态圆融互摄核心理念,追求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惠共生的核心理念,凸显“尊重、感恩、责任、善待”的道德价值观,以体验的方式实施和推进动物福利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6.
动物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动物伦理学,笔者考察并概括了西方动物伦理研究的本质和关键问题,认为:动物伦理学是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体系,是一门尊重动物的价值和权利的新的伦理学说。它的产生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伦理基础和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7.
动物权利学说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有其重要意义,但作为内心自律的道德与作为外在强制的法律不能混为一谈,伦理学与法学二者之间不能简单地等同。从法律上主张动物权利不仅在理论上行不通,在实践中更是无法实现,纵观世界各国未有成功的先例。而动物福利在学界和世界主要国家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标准。保护动物的各项福利就是对动物的保护,是行之有效的动物保护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母子情深     
《环境教育》2011,(1):86-87
上帝创造的爱都是一样的,虽然物质的身体不同!祝愿他们母子安康、能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自由自在的生活!请停止虐待、伤害、宰杀它们;它们跟人类一样也有痛苦、恐惧等感觉!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近年来,随着一部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片广为人知,这句话逐渐流行起来,人们对动物的伤害也有所减少。同样,我们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应爱护身边的环境。对于家乡的环境我是再熟悉不过了。离家不远有一条河,我和哥哥每次到河边玩都能看到一些小鱼小虾在水底游来游去。上学路上也常常直接捧起路边的泉水喝几口再走。可是现在,河面上每隔一  相似文献   

10.
植物的一生中,经常会受到动物的伤害,因为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植物因此采取各种办法来进行自我保护。很多植物并不是干等着食草动物来吃它们的叶子,它们会反击,而且用的是致命武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素食的动物又“发明“出与之对抗的武器,而那些植物又会进一步采取防御措施……于是,人们在动物和植物之间发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相似文献   

11.
小文 《环境教育》2004,(4):34-35
野外生存最大敌人是伤病,如果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治疗和处理,重者会危及生命。一个人独处野外,本身就是对自己心理承载力的很大考验,如果患上了某些疾病,又没有任何药物和医疗器械治疗,学会自救、自治很重要。 人在野外,容易受到雷、雨、电、雪、狂风、沙尘、烈日等自然因素的伤害,也容易受到蛇、蝎、蚂蝗、蚊蝇、老鼠等有害动物的伤害。有的地方杂草、腐叶、动物的粪便堆积在一起,使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增加了某些传染病的感染率;有的地方地形复杂,人员进入这些地方,如不注意安全,容易发生意外而受伤。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5,(12):14-15
给您一点快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开心乐园”栏目将每期为同学们收集一些令人捧腹的笑话和一些幽默风趣的图片,希望这里是您开心的乐园!当然,栏目的宗旨是以不伤害动物的尊严为前提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是不应贬损动物的良好形象为基础的。我们欢迎读者朋友为我们提供或者编撰这方面的小稿件。(编者)  相似文献   

13.
几乎每个孩子、每个成人都有过杀死动物的经历和体验,但却很少有人会去想被杀死动物的感受,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问题,这个调查活动目的就在于让所有人关注被伤害的动物,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己经见怪不怪的“正常”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李亚鹏如是说从生物的角度看,人类和动物是平等的,但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是最大的;保护环境不是人类在对其他的动物做什么,而是人类在自救。只有身体力行,去参与一些公益的事情,才能真正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才能真正投入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生命总是脆弱和短暂的,我真心地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让世界因我们大家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5.
行为专家大多认为,道德是人类独有的特征,没有道德,复杂的社会生活就根本不会出现。可我确信,很多动物能区分是非。几十年观察和捕获野生动物的试验证明,群居动物通常具有按规则游戏的观念。这种建立在合乎道德的行为准则基础之上的观念有助于巩固它们的社会关系。自然界并不总是喜好残忍和自私的竞争。不仅如此,还有人类道德的起源。生物学家努力解释人类为何难于友善相处。以进化的观点讲不通,除非  相似文献   

16.
正攀枝花市三中是四川省一级示范性学校,一贯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被评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园林式"单位等称号。学校通过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开展生态文明实践,引导师生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意识和形成相适应的道德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师生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文明交往以及人自身和谐发展的高尚道德境界。一个"绿色"理念学校集30多年的办学底蕴,形成了"修德砺志,善知力行,以人为本,创造成功"  相似文献   

17.
正耻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情感表征,是维系人的道德生活的一道防线,也是人之道德成长不可缺少的心理元素。南宋学者陆九渊认为:"人之患莫大乎无耻。"构筑生态环境破坏方面的耻感文化在保护环境上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中国古代圣贤将一个人的耻感道德提升到了与国家、道义一样的高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使很大一部分社会成员不再热衷于追求最初的理想,逐渐失去了人之  相似文献   

18.
龙缘之 《绿叶》2014,(2):49-52
"皮草"议题已经成为今日中国动物保护运动中的一个热点。然而,拒绝皮革及其所蕴含的消费伦理却未能得到更为深入的开展和推广。为此,国内外的动物保护组织需要更多的沟通与合作,以普及消费时代的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放生习俗历史悠久,人们借此行为期盼唤醒世人的恻隐、仁恕、慈悲之心,为天下苍生祈福,德被万物。而如今,蟒蛇、鳄鱼、狐狸等一些动物被一部分放生者不正确放生,给生态环境、放生动物本身带来极大伤害。近几年,关于胡乱放生的新闻屡见不鲜,人们亟需正视放生、合理放生。"任性"放生通常人们放生的都是些小鱼、小鸟、乌龟之类,而如今放生的种类千奇百怪,毒蛇、狐狸、老鼠,甚至是蛏子、扇贝都被人们用来放生,太任性了。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中最热烈、持续最久的行动,就是抵制日货。使用这种"弱者的武器"的前提,是民众无法指望政府捍卫国家的主权,只好由自己出面。抵货中的强制乃至暴力,在爱国道德的旗帜下没有人质疑。但如果个人没有牺牲的自愿,被他人强迫遵行,妨害了他们的自由并且造成身体和财产的伤害,这样的强制是否像一贯认为的那样天然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