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碑林资源以其蕴含的历史沉淀和艺术价值为载体,赋予了旅游景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以祁阳浯溪碑林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景区开发存在产品开发水平低、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参与性和体验性产品缺失、联动发展程度低等问题.针对语溪碑林景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景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助于景区深度开发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淑娟  王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2):235-238,258
国内已从宏观尺度研究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情况,但有关区域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中国第一个蓝色经济战略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选取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284处A级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蓝色经济区不同等级景区在各市区分布折线图得到不同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利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包括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其进行分析,辅以洛伦茨曲线对结论进一步验证,最终得到蓝色经济区的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出集群分布、不均匀分布特点。采用聚类分析确定了旅游节点和旅游轴线,确立了以青岛为核心,向周围城市辐射发展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合理科学的开发模式既能够深化旅游开发研究,又能够对旅游开发实践加以正确引导.在解读乡村旅游已有开发模式的基础上,较全面地阐释了社区-景区共生模式的内涵、演化过程以及模式构成,梳理了社区-景区共生模式的基本运作过程,并对该模式的效益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在展示景区形象、引导和管理旅游者、提升旅游者体验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规范化与个性化是其设计的基本要求.在阐明景区标识系统的个性化内涵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文化符号的个性化实现路径;以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为例,对其标识系统进行了个性化改进设计,以期为景区标识系统个性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作为参与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大的产业之一,应履行其生态责任,降低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而低碳景区建设是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内容。正能城市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以零碳排放、零废物排放和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目标。借鉴正能城市的发展理念,探讨建设正能景区的可能性,并提出了正能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以及正能景区建设的路径方法,以期能将这种新型的更为严苛的低碳发展模式在旅游业中进行推广,从而实现更高目标与要求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来自于游客的满意度,游客满意度的高低深刻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发展潜力与能力.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景区管理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景观、价格感知、餐饮服务、交通状况、住宿、娱乐、购物、游览、经营管理9个方面构建了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的急需改进因素、次要改进因素、锦上添花因素和竞争优势因素,针对急需改进因素提出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变化形势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旅游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旅游景区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创建低碳景区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和核心。创建低碳景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合理规划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前置条件。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将低碳理念渗透和贯穿其中,可保证景区从初期就按照低碳景区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和发展。分析了景区规划内容体系与低碳景区构建的对应关系,从景区规划的理念、功能分区、景区设施、旅游产品和保障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景区的低碳化规划要求,从而保证景区从前期开发到后期运营都朝着低碳目标迈进,促进低碳景区的有序创建。  相似文献   

8.
文化软实力是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关键。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将西安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的又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西安与伦敦、纽约等世界一级城市和北京、上海等国内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整体实力较强又各具优势;除北京市文化吸引力强于东京之外,国内城市文化实力普遍低于国外城市;西安实力最弱,与国际化大都市差距大。  相似文献   

9.
中质旅游景区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质景区是指旅游综合质量中等的景区.开发中质景区可以增加目的地供给、优化旅游目的地结构、分流优质景区客流.以四川雅安碧峰峡景区为例,在分析该类型景区优劣势的基础上,对其在旅游项目设计、资金筹措、客源市场、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同时指出,我国中质旅游景区开发中存在着资源价值评价不准确、资源破坏严重等误区,以期在旅游实践中提高中质旅游景区的开发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紫金山景区环山绿道的骑行游憩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游憩者景区感知形象和游憩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游憩者对景区形象的感知以游憩特色和森林形象最深刻,在游憩满意度方面对自然环境和游憩效益评价最高,景区整体形象对游憩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关系,景区形象中的骑行因素和形象因素对特定游憩体验的满意度评价分别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形象建设和绿道游憩活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获取西成高铁沿线8个市级行政区A级景区和高铁站点的地理坐标,利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K函数等方法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成高铁沿线景区形成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双热区分布和由成都向乐山、绵阳辐射的次热区分布。②人文遗址类和自然遗迹类景区分别在65km和75km左右的范围内呈聚集分布,现代人造或重建类景区则一直呈聚集分布。③88.4%的景区分布在8个中心城市的“一日游”圈内。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规划具有重要的宏观指导意义,要围绕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旅游系统建设、利用历史街区、历史路段进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管理应以保护为主,综合协调,利用旅游感知形象,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进行旅游营销。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文化、经济、生活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其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用地性质置换等方面入手,以四川省三台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提出一种以经济发展为引导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使其与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A级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法探究了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方法对不同类别景区的可达性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了县域可达性的空间关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山西省A级景区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集聚形态,呈现"南部多而密集、北部少而分散"的格局。(2)山西省A级景区整体可达性表现一般,平均可达时间为52min,可达性分布区域差异较明显,景区在县域单元内的整体可达性分布呈集聚状态。(3)可达性热点区主要分布在太原市城区和晋中市榆次区等省中部地区,冷点区主要分布在偏关县和河曲县等省界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5.
以博弈均衡理论为基础,以平顶山市清水河景区为案例,通过对"人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实地调研和走访,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博弈均衡。研究表明,只有顾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追求和利益最优化,保证多方利益的协调才是旅游新景区开发的最佳途径,从而为旅游新景区开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邯郸学院学报》、《衡水学院学报》、《惠州学院学报》在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为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不争的现实依据,也证明了通过加强高校学报建设提升秦皇岛市文化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秦皇岛市可以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挖掘秦皇岛市文化资源,创办特色栏目,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宣扬环境保护理念,为秦皇岛市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海滨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为研究核心,从现有国内外旅游景区组织结构分析入手,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国有国营的次国家公园模式,另一种是完全企业化经营,并且提出了两种模式运作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8.
黑龙滩水库风景区旅游容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荫  施为光 《四川环境》1997,16(2):52-55
本文从黑龙滩风景区自然景点、游览线路、旅游开发方式、适度活动面积及空间容量计算,基础设施容量计算以及环境污染承受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计算了黑龙滩水库风景区的旅游容量。并对适度旅游容量下如何开发利用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Niagara River management issue concerns allocation of the average 202,000 cubic feet per second river discharge for hydroelectric power and scenic purposes. Major water diversions from Niagara Falls are necessary for power production. Flow is allocated by the 1950 Niagara Treaty which is intended to maximize power benefits and preserve and enhance the scenic fals spectacl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Treaty objectives have been achieved. Based on analyses of government documents, engineering data, and falls-viewing pattern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1950 Treaty led to enhancement of the falls spectacle and increased power generation. But significant additional power diversions probably are attainable without adverse effect upon the existing falls spectacle. Reducing daytime summer Horseshoe Falls flow and scheduling spring and autumn flow according to viewing patterns are possible means of increasing power diversions. Existing generating facilities could use considerably more water and the value of additional Niagara hydroelectricity is very high in terms of generation-cost savings over alternative power sources.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of the falls, Treaty modifications to permit increased power diversions are not recommended without prior public opinion sampling and on-site viewing experiments.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more careful study before long-term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re concluded and illustrate the need for more flexible treaty arrangements to permit periodic adjustments for chang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