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月4日举行的中国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司国内政策和履约处处长蒋兆理表示,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首批行业企业将由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5个传统制造业和航空服务业,年排放量大于2.6万t的企业构成,碳市场排放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t。如果仅考虑现货,交易额预计可达12亿~80亿元;如果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额将大幅增加,活跃性也将大幅提升,交易金额将达600亿~4000亿元。自2013年6月以来,我国相继在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地建立了7个碳交易市场,这一系列交易试点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此前表示,7省市的碳交易试点都明确了  相似文献   

2.
自愿性减排(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VER)是指完全出于自愿的、相关法律没有要求或者超过法律要求的温室气体或者大气污染物的减排行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减排的新兴形式之一。本文概述了自愿性减排与自愿性碳市场(Voluntary carbon markets)的特征,从目前国际上自愿碳市场的交易变化、采用标准、登记与交易等方面总结了自愿性碳交易演变趋势,探讨了我国自愿碳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5,(3):71
建设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欧碳排放交易高层论坛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透露,我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步将纳入5+1个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和航空服务业)的年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的企业,碳排放交易量可能涉及30亿~40亿吨。全国碳市场建设可分为3个阶段。其中,2014年~2016年为前期准备阶段,2016年~2019年是正式启动阶段。  相似文献   

4.
完善碳交易市场,优化碳交易机制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为解决我国传统中心化碳交易市场中存在的交易低效、监管困难、行政干预过度等机制性问题,本文在剖析碳交易流程功能需求和区块链技术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自动化、可信任的创新碳交易体系构建方案。首先从整体层面出发,依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基于 Fabric联盟链的碳交易区块链总体架构,然后对交易体系进行细分,从碳交易二级市场框架、碳交易方法、碳交易监管、碳交易激励与惩罚四个维度探讨了身份认证、智能合约、数据溯源、信用代币等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推动了碳资源向数字凭证转化,实现了碳交易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了交易效率;链式数据结构和分布式共识机制扼杀了“舞弊”和“寻租”空间,为实时动态监管和协同监管创造了条件;碳交易信用代币的发行与应用提供了更为缓和的治理方式,避免了行政强制手段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优化了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碳交易的效率性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相震 《四川环境》2012,31(3):70-75
中国强制碳交易标的物的确定、排放权的分配、排放源的监测核查等制度设计尚不明晰,也未出台温室气体交易活动的相关管理办法,碳减排体系尚未真正确立。碳市场处于初建期、探索期。通过对碳交易活动的背景、实质、运行机制以及国内碳交易现状的分析,结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展和国内政策行动对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实现碳中和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碳市场作为以碳排放权交易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加速全球碳排放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当前全球碳市场的发展仍呈现区域性和碎片化状态,但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极端气候灾难的不确定性增多,未来通过碳市场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全球碳市场的协同以应对气候变化仍是大势所趋。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碳市场进行回顾和类型化总结,并就《巴黎协定》下国际碳交易模式的协同困境从技术、制度和参与程度三个维度开展分析。作者认为,如欲加快全球碳交易的协同进程,应尽快完善国际碳交易中的技术适用细节,提升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力度,扩大碳交易相关制度的适用范围,加强发展中国家的碳市场的基础建设,拓展发展中国家碳交易市场建设支持来源,最终建立全球碳价格统一机制。提前布局研究碳市场的跨境连接方案对于中国而言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最后对中国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国际合作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双重的减排压力下,我国碳交易市场逐渐发展起来。但是目前各试点却均陷入了市场发育不完善、行政色彩浓厚的困局之中。重新从基础权利构造的角度审视碳交易市场,可以看出排污权是碳交易市场的基石,排污权的交易价值是企业从事碳交易的直接动因,排污权的缺位是当前碳交易市场困局的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通过排污权立法、部门法协调、建立交易信息登记平台、强化排污责任机制和提升减排技术等手段,构建起有交易价值的、受到公权力保护的排污权权利构造。  相似文献   

8.
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从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碳交易体系中的CCER抵消交易、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对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宏观形势做出研判,系统梳理了我国利用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碳交易制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一是重启CCER项目申请备案,协调国内国际碳交易,增加碳交易的脱贫攻坚资源;二是统筹项目签发与碳抵消规则,调整项目类型和地域限制,提高碳交易的脱贫攻坚效率;三是建立低碳交易数据共享平台,提升项目交易活跃度,保障碳交易的脱贫攻坚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企业碳盘查与碳核查ISO 14064系列标准及其与ISO 14065标准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企业碳盘查与碳核查实施流程;在分析我国实施企业碳盘查与碳交易现状方面,以辽阳石化为例重点介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碳盘查与碳核查的开展情况、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碳盘查与碳交易方面所做的工作,分析了国内7个碳交易市场的成交量、成交额等交易情况。企业通过碳盘查与碳核查,可为制定碳减排策略以及实施低碳项目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燃煤和燃气电厂以及钢铁、水泥和石化等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选项,而碳市场则是重要的市场化减排机制,提高两者的衔接水平,对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国际上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提供相关借鉴。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CCUS项目纳入碳市场的立法、激励政策、CCUS减排核算方法学研究情况,识别出我国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方面尚存在法律支撑不足、缺乏激励政策以及CCUS项目碳减排核算方法不准确等一系列问题,最后提出多项建议以推动我国CCUS项目与碳市场的衔接:①完善碳市场监管和法律体系,促进CCUS与碳市场衔接;②研判CCUS优先领域,分阶段促进不同行业CCUS项目纳入碳交易市场;③强化政策激励,打通CCUS与碳市场衔接的投融资与成本疏导路径;④分阶段完善碳交易市场建设,充分发挥碳市场金融属性促进CCUS与碳交易市场衔接;⑤建立完善的监测、报告和核查(MRV)标准体系和证书制度,保证CCUS项目减排量核证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碳交易的进行,第三方机构碳审计是国际间减排合作、国内减排监管以及碳市场运行的重要制度安排。借鉴欧盟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的经验,分析清洁发展机制(CDM)第三方碳审计机构(DOE)的优缺点,探讨我国目前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我国碳交易中第三方碳审计机构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地方性试点的基础上,我国已在电力行业启动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配额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参与者的经济利益,还决定着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否成功建立和持续运行。从配额总量设定、地区和企业层面的配额分配、配额的调控和灵活管理机制等角度总结比较了各国碳排放权配额管理制度设计的经验教训,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7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在配额分配方面,多数试点在免费分配的基础上进行了配额有偿分配的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有偿分配实践。研究表明,试点碳市场配额有偿分配的经验对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建议结合全国碳市场建设和发展实际以及配额分配实施方案的制定,科学合理设计有偿分配相关规则,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徐州市为例,分析了土地公开交易中在土地需求主体、政府调控、出让方式、交易场所、交易制度和信息更新等方面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行地产策划、加大“净地”出让、推行“网上竞价”、创新制度和土地市场信息系、统等具体,可行的措施。研究认为,我国土地市场建设还不够成熟,建立规范化土地市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考虑到碳排放交易体系比碳税更具有政治可行性,不少国家或地区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以最低的减排成本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然而,采用碳排放交易体系,其排放总量是固定的,而减排成本是不确定的,可能会出现由于政策或外部冲击而产生的配额价格异常波动的现象。因此,为确保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成本有效性,政策灵活性十分重要。在理想情况下,碳排放市场具有完全的时间灵活性(包括长期的履约期、自由的配额储存与预借)和空间灵活性(即建立全球碳市场),这将对增强市场流动性、降低减排成本、缓解价格波动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政策设计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实际上理想状态很难达到。本文将对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政策灵活性设计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尤其关注履约期的长短、配额的跨期使用、配额的抵消、区域碳市场连接等方面的具体政策设计,这对我国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以及今后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助力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及相关文献,确立新发展格局下碳中和影响因子集,运用ISM模型分析碳中和目标的影响因子及实现路径。结果表明:①ISM模型是一个包含18个因子的6阶锥形系统,大致呈现从宏观环境—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发展逻辑。②出台低碳发展激励政策、强化低碳技术专利保护等因子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基础与动力;实现绿色现代化进程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的影响因子与内涵;丰富碳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减碳与去碳技术等因子则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激励引导政策、健全碳市场体系和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排污交易权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市场激励机制。本文通过对排污权交易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在我国实施总量控制条件下的排污权交易是切实可行的,其关键在于建立起完整、合理的排污权交易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海洋具备高效的固碳能力和巨大的碳汇潜力,完善的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是我国应对全球变化、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海洋碳汇相关政策与实践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海洋碳汇交易的动力机制、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旨在为未来海洋碳汇交易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撑。首先,海洋碳汇交易的实现需要以政策环境作为推力,利益动机作为引力,社会责任作为压力。其次,我国海洋碳汇交易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以自愿市场为主的探索阶段、自愿市场到履约市场的过渡阶段和以履约市场为主的成熟阶段,不同阶段各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和实践中的关键点需要加以分析。最后,在法律保障方面要注意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相结合;在资金方面可以形成以公共财政为主、多渠道融资为辅的资金保障;在技术方面需要组建专业机构开展科学与政策的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全面系统地评估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对于进一步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效应、推进全国统一生态环境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污染治理和政策管理的双重视角,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分别检验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减污和降碳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种政策情景下(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以及组合政策)的协同减排效应差异。研究表明,从污染治理视角,排污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均显著降低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了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从政策协同管理视角,在减少二氧化硫污染方面,组合政策比各类政策的单独实施更为有效;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碳排放权交易比排污权交易和组合政策更为有效。因此,在推进气候变化应对和大气污染治理机制融合的进程中,应有所侧重地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和排污权交易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交易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碳交易概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统计,全球碳交易市场成长迅速,2006年的交易额达到250~300亿美元之间,预计两年后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总额达到280亿美元,为2005年的2.5倍,交易的二氧化碳达到13亿吨。欧盟排放交易方案仍占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交易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8.6亿吨,约占全球交易总量的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