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草木有心     
《绿叶》2021,(6)
正自古以来,各类花草树木就与国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文人墨客到乡野村夫,从公卿大夫到平民百姓,都钟情草木、依赖草木。在《离骚》中,屈原"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在张九龄眼中,"草木有本心",不求美人折;在杜甫笔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草木非无情,草木亦有心,《草木言》曰:"何生我苍苍,何育我黄黄""希君频采择,勿使枯雪霜"。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的基因会有远古记忆,所以,人对于自然、草木会有基因的亲近感和尊崇感。从历史纵向的把握上说,这话是对的,但从一个历史阶段来说,又显得很有局限性。因为,这种基因功能的打开,得有时机,得有介质。就拿现代人来说,由于竞争、生存的需要,身上贪婪、自私,甚至野蛮等动物性要多一些,独立而自由,本色而自然,不埋怨计较,知足常乐等植物性要少一些,或者说已经很少了。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不少人远离大自然,五  相似文献   

3.
正尽管我们许多人都没有读过《本草纲目》,但可以肯定地说,这部书一直在惠及着我们每一个人。草木成就了李时珍,李时珍使遍及山川沃野的草木成了人类健康的守护神。大自然是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的生存繁衍一天也离不开自然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远古,以至古代、近代,没有化学药品,没有西医。然而,人吃五谷杂粮总是要生病的。生病以后,除了祈求神灵保佑之外,只能就地取材,向自然界大量生长的草木求助了。由此,以草木为原材料的中草药应运而生。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4.
正在电影《芙蓉镇》中,刘晓庆扮演的胡玉音着一身蓝印碎花布衫出场,当时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如今,在凤凰古城的一条小巷中,依然深藏着一间传承了六代人的草木染老染坊。曾几何时,文化名人沈从文、黄永玉等人专门为染坊主人而来。在湘西之行中,我专程探访了这位大染匠,并有幸见识了其精湛的染制技艺。然而,在面对现代化大潮的冲击时,  相似文献   

5.
正当我们为印度洋大海啸夺走了数万人的生命而惋惜、而奉献、而反思的时候,今年第一期的《环球》杂志竟然刊发了这样一篇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在这篇文章中,著名科学家何祚庥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这篇文章说,从历史来讲,在人类发展的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抵御能力很有限,所以一些进步思想家强调人定胜天。而就我所知,我们人类的早期恰恰是敬畏大自然的。这在我们传说中有很多记载。像二郎神就是守护神,现在去九寨沟的路上有川主寺来敬奉。只是到了我们人类制造了工具,有了一些发明之后,才不知天高地厚地提出了人定胜天,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6.
善待自然     
人类本是大自然之子。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不仅养育了人类,给人类以生命的源泉,也给人类的思维插上了理想的翅膀。有了自然的哺育,才有了人类今天的物质繁荣;有了大自然的恩泽,才有了人类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即使在自然环境遭到无情破坏的今天,当黄色的沙土覆盖了充满生机的绿色草原,当荒漠取代了沃野,当多少年来奔腾不息的河流变得污浊、干涸,当蓊郁茂盛的森林被无情地砍伐……伤痕累累的大自然展现在人类面前的仍然是她那宽阔的胸襟、磅礴的气势和秀美山川的至真至善至美。所有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人类的心灵,洗涤着人类的灵魂。“本刊特稿”和“名家走笔”栏目刊登的《九寨冲击波》、《穿越林海两题》,展示的正是这种人  相似文献   

7.
地球只有一个,她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天堂。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饶,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要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什么叫生态智慧?就是按照大自然的  相似文献   

8.
《绿叶》2018,(12)
正现代作家中,梁衡的生态散文可谓独树一帜。他常以游记的方式,状物抒怀,慨千古兴亡,道悠悠历史,在尽力挖掘草木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韵之时,亦以饱满的诗心,尽展作家浓郁的人文情怀,尤善在"天人合一"的缕缕哲思中,留下他对绿色文明的一些呼唤和思考。《树梢上的中国》(商务印书馆2018年8月出版),是这样一本有温度、有  相似文献   

9.
王广新 《绿叶》2013,(3):70-74
城市生活除了因为污染等问题给人们造成生理影响之外,还会给人们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引发焦虑、烦躁、愤怒和攻击倾向,带给我们深深的孤独感、隔离感、疏离感。为了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在城市建设中,首先应该去大都市化,发展田园城市,并始终以生态理念为核心建设和发展城市,加强城市社区连结,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社区感。只有在这样的带有田园诗色彩的城市中,我们才可以亲密接触自然,享受园林城市带给我们的惬意和温暖。  相似文献   

10.
自然悟语     
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在于它以无私和广博的胸襟孕育了人类丰富的精神生活。“名家走笔”刊登的《自然悟语》,提出了这个曾经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中国的古典名作《诗经》,还是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交响乐和莫扎特的小夜曲,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都感悟于自然的造化,是朴实无华、宽广神奇的大自然给人们以灵魂深处的震撼,使之创作出永存于世的不朽之作。大自然给人类以生命,给艺术以源泉,我们应当加倍地珍惜这一切,珍惜给予我们太多太多的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11.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存在于地球之上,我们所依赖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然就是自然界,如果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崩溃了,那么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立的。我们通常讲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全世界的共识是两大主线,即两大核心内容。第一,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肯定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之最"深刻"的错误就是物理主义自然观和独断理性主义认识论。在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的支持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被认为是最符合人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摈弃了物理主义和独断理性主义,我们就能明白,人类必须敬畏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永远握有惩罚人类之背道妄行的无上权力。大自然不允许几十亿人采取"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产一生活方式。走向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小记者证号:HJHB0231峰峦耸立,流水潺潺,草木茂盛,鲜花竞艳。这是怎样一个和谐的世界!高楼林立,浓烟滚滚,垃圾遍地,噪音灌耳,这又是怎样一个痛心的景象?看,远处那一湾"黑流",那里曾经有鱼鸟嬉戏,而如今,那被人遗忘了的碧波已然变了模样,污浊的河水散发出令人作呕的腐臭,五颜六色的垃圾在水上轻轻飞扬,河岸上白色塑料袋迎风展现自己的舞姿……听,那远方的嘈杂声嗡嗡作响,马路上的杂乱使人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春天令人难以忘怀。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把原本明媚的春天变成了我们一段痛楚的记忆。席卷神州大地的非典型肺炎让人们感到了恐惧。而恐惧又令人联想到“天谴”。我们的祖先是相信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如此严重的灾难,往往会把它当作不祥之兆,会被认为是上天的惩罚。其实,不单是我们的祖先,天人感应也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一种信仰。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谈到过“天谴”,黑格尔将“上帝加诸世人的所谓谴责或灾难”,解释为:“天谴观念所着重之点,即在于指出天谴主要的关涉到人与自然的对立。”在黑格尔看来,所谓“天谴”即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而招致的报复。而恩格斯后来也肯定和重复了黑格尔的观点。恩格斯认为,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招致自然界更加强烈的报复。我们把由人类活动而引起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视为自然生态无法忍耐人类肆无忌惮的侵扰而发出的警示。刚刚过去不久的 SARS 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一个有益的警示,为我们更深刻地了解、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白月禾 《绿色视野》2013,(11):35-37
没有固定教室,没有教材,没有考试,你可以是学员也可以是老师,更可以在任何一座城市创办分校,所有公开课等活动都是免费的。山川、草木、乡土、乌兽、垃圾、健康及园林等7所学院——这一切构成了自然大学的全部阵容。  相似文献   

16.
自然度原意为“人类干扰的程度”,现生植被自然度,则为现生植被被人类所干扰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自然被人类干托的程度是同义语,但实际上二者大小恰好相反,人类干扰程度越大,自然度越低;而人类干扰程度越小,则自然度越高。正由于植被类型及其特点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诸因子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因此现生植被自然度就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一、自然度在长白山地区的一般分布: 从长白山地区来看,大面积分布的是较高自然度的阔叶林,占整个地区的52.37%,其次是  相似文献   

17.
正相对于人类社会形成的时间,始于1 750年左右的"现代社会"只是沧海一粟。不过,发生在这一粟之中的变化,却远胜于过去的沧海。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和生活便利,以火箭的速度在发展着。古人钦羡仰慕的种种妙事。诸如"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现在大可以由各种机器代以实现。在科技和物质层面,工业革命以来的200余年可谓是"梦想成真"。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皆有代价。在这"梦想成  相似文献   

18.
伟大与渺小     
正当我们承认人类也是环境的一部分时,保护环境与保护人类就变成一个重合的概念,环保将不再是个问题。人类最为骄傲的大概就是有思想,并常被引用在人类高于其他物种的举例上,也就是我们奉为定义的:"人是高级动物"。这样的定义让人类伟岸了起来,似乎可以傲视非人类的芸芸众生了,也让人类不断出现要主宰世界、控制宇宙的欲念。套用一句流行语态,人类成也思想,败也思想。  相似文献   

19.
守望自然     
5年前,我在参与策划第三届安徽省中青年美术家作品双年展时,把展标和主题曾起名为“守望自然”,结果竟出奇不意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艺术家为什么“守望”呢?还是我们的古人说得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有了大自然,才会有艺术创作。所以我们这些画家都疯一般,一而再、再而三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造化面前神魂颠倒。这其中,我们尤为陶醉的是真实纯净的大自然,因为,如果大自然不“自然”了,就如同人没有了精神,“守望自然”就是守望我们所有人的精神家园。守望自然@王永敬$中国美术家协会  相似文献   

20.
绿色书架     
《绿叶》2006,(11)
《人间草木——汪曾祺谈草木虫鱼散文41篇》汪曾祺著,段春娟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21.00元汪曾祺是现当代传统文人气息浓厚的作家之一,继承了古代读书人“多识于鸟兽草木虫鱼之名”的优良传统。编者将汪曾祺叙写花草树木、四季蔬果、虫鱼鸟兽的文字编为一辑,居然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