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洁 《环境教育》2010,(3):31-32
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呼声日高,从生产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将环保贯彻其中。作为排碳大户的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如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大型企业也是排碳大户,为中小企业树立节能减排的榜样?企业家如何让环保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场秀或一个口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期"人物"对企业家的哥本哈根之行作了特别一次报道,并希望读者就"怎么看企业社会责任"与我们畅谈,谈谈您心中的环保典范!来稿请发至邮箱hjjy_ee@yahoo.com.cn,注明"企业环保责任"。  相似文献   

2.
借课程改革东风大力发展环境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深刻反思中国教育现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方法为特征的建国后第八次课程改革正轰轰烈烈地展开着。此次以课程改革为先导的教育改革明确地将目标直指中国前几次教育改革仍未能实现的目标: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那么,此次课程改革究竟将从哪些方面促进环境教育的发展呢?1.理念上的转变。这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上的转变即“以人为本”。由于环境教育最初产生于环境危机,即环境恶化影响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人们才用环境教育这一手段迫使人明白只有保护好环境,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  相似文献   

3.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环保教育的培养是我们对国家对未来社会的一个良心工程,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前提,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高速发达的今天,"环保"从被当成一种时尚到一种生存去宣传,"环保"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界。似乎只是一个转身,森林变成了  相似文献   

4.
卢思骋 《绿叶》2012,(9):102-104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在绿色和平组织担任项目总监的十多年间,亲身参与了转基因食品、非法农药、电子垃圾、APP毁林、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煤炭的真实成本、中国NGO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等多场重要的民间环境保卫战,不断开拓环保议题的前线,致力于重新定义民间环保行动的空间,扩大社会影响。不过,中国的环境问题恶化的速度非常之快,并呈现"局部改善,全局恶化"的特征,传统的工作方式显然不能跟上环境变迁的速度。2008年和2009年我负责了绿色和平的《超越2008、超越北京:北京奥运会环境评估报告》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环境评估报告》2份综合类的专  相似文献   

5.
张敏 《绿叶》2011,(7):74-78
社会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多面体结构。对于治国者而言,关键是要在多个维度之间寻求平衡,偏向于任何一方都会导致社会结构失衡。历史上,当西方社会从"重商主义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时,由于过于强化市场经济自发秩序中的"经济人",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诸如生态恶化、贫富差距、政治腐化、社会同质化等社会危机。当前,中国社会同样面临这样的转型问题。在德鲁克看来,要避免转型社会的治理难题,在工业社会中实现多元化,必须使社会成为一个自由的功能性社会。  相似文献   

6.
张玉林 《绿叶》2012,(5):40-43
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来,全社会的环境意识逐步提高,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力度逐步加大,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环境压力却在逐步加大,环境质量逐步恶化。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高度放肆的经济,高度分裂的社会,换句话说,政府、市场和社会一道"失灵"了。正因如此,制造灾难的能量异常巨大,而拯救灾难的动力非常弱小。  相似文献   

7.
本期导读     
《绿叶》2016,(4):5
正"十三五"是中国开创未来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低碳循环经济被明确为企业、产业、园区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循环经济是将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线性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发展模式,目的在于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较低的环境成本,实现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要求社会主产  相似文献   

8.
“鉴于世界环境的日趋恶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认为有必要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教育计划,从而确定1990~2000年为世界环境教育10年。”“环境教育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角度全面说明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想在1997年召开世界环境教育与培训大会。”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资源和环境公平分配的重要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视野》2010,(1):29-32
<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性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当今中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资源和环境更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话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0.
陈阿江 《绿叶》2012,(8):22-26
水污染问题可以从技术、人的行动、体制和深层结构等不同角度去理解。比较中国传统社会及西方社会的特点,"次生焦虑"可以成为理解当代环境问题的一个工具概念。重溯历史,审视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断后焦虑和怕落后、赶英超美的次生焦虑正复杂交错地影响着中国的环境极其解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曲格平以"强化环境管理"为核心的中国环境管理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指出中国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强化环境管理的过程;并从"强化环境管理"是中国环境管理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加快出现"拐点"的关键和"强化环境管理"的重点是观念的转变及方法手段的创新三个方面说明了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陈云 《绿叶》2013,(5):57-63
中国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垃圾围城”窘境,地方政府和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正在把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新方向。但由于政策决定过程中的民意缺失,随之引发了居民抗争运动。中国环境恶化的原因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密切相关,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复合型的产物。因此需要超越环境工程学、以及环境经济学的视角,在”环境政治学”的视野下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13.
正缺少主体性的"新农村建设"就只能变成换一种方式的"旧农村破坏",而"美丽乡村"也只能停留于为旅游业打造的少数盆景。中国农村问题的核心特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态一起恶化并相互交织,而复合性污染在当今世界的农村中也最为严峻。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众多的污染主体和缺失的环境监管保护机构共同形成了共犯体系。如何改造破碎化而又非常低效的治理体系、接纳农民的组织化参与,已经成为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持续恶化、危害公共健康的沉重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事件常常见诸报端,环境形势日趋严峻。要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城乡学校各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对于PM2.5来说,监测数据的发布是个分水岭。它意味着两大命题。命题一是PM2.5给公众带来了什么?4月22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回应了社会的关切。这位负责人向媒体通报: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同呼吸共奋斗",旨在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相似文献   

16.
范领 《环境教育》2011,(2):39-4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环境遭受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却在逐渐恶化,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遭到了严重损害,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来维持我们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所谓的"癌症村"便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众多悲剧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李松梧 《环境教育》2011,(10):57-57
政府官员得了生态冷漠症,必须尽快医治,否则,我国环境恶化的局面将永远得不到扭转,同时,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将永远是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18,(12)
正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是现代化的一个主要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投融资过程中,所实施项目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监管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这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投融资项目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应对和规避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14,(5):2-2
正多年来,我们一直忽视身边环境的日益恶化,或将其视为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其结果,眼看着"国在山河破"。欠账总是要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向污染宣战,正是一种还账。我们清楚地知道,这个账,将会十分艰难,因为有些现实难以改变。第一,中国至今仍把导致空气质量差的最大原因——煤当做主要能源,对煤的使用几乎肯定还要继续增长,而非减少。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划,煤的使用量到2020年时会比现在增加近40%。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10,(4):53-55
<正>干旱、海冰、雪灾、洪水……已成了2009全球气候的代名词。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正在频频发生,这不能不让我们陷入对环境问题的深思。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环境恶化,我们能做点什么?温总理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向全世界庄重承诺:中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将能源强度降低20%,到2020年将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此时,每个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究竟能够为这个目标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