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图外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外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入手,分三种模式介绍了国外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途径、模式及补偿的运作方式,分析了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缺陷,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梳理了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现状及问题,认为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饮用水水源保护存在问题的长效机制.文章在总结各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整体框架,对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权利义务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实施及考核机制进行了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3.
张应松 《环境教育》2011,(11):38-41
国家和省应尽快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好让水源保护区群众收入、地方财政、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从而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环境负效应的生态补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的一些行为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寻求有效的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减少或缓解环境的负效应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资源、环境与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全方位生态补偿机制,制定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对策,完善生态补偿的生态税费制度,建立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体系,是实施环境管理新模式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捷  谌莹  石柳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6):110-119
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目前主要采取由中央政府主导的环境规制和专项整治模式,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这些措施见效快、力度强,但监管成本高昂,激励机制不足,并且有可能扩大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现有的少数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存在适用范围有限、补偿依据单一以及微观主体难以参与等问题。本文试图构建适用于更大空间尺度且涵盖多种生态服务的综合横向生态补偿模式,以建立各地区公平分担保护成本的长效机制。首先,利用生态元的核算方法构建长江流域各类生态资源的本底数据库,测算各省(区、市)生态元总量和单位面积生态元的变化情况。其次,从概念、参与主体、补偿模式和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了创建流域生态元缓解银行的构思及其实施机制。本文认为,流域生态无缓解银行方案有助于构建适用于长江流域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结果发现,国内外对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建立文化生态学的概念体系,实践研究主要是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进行文化生态保护.我国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建设方面与国外有着较大差距,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基础理论、现有经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庆华 《中国环境管理》2003,22(5):30-30,33
通过丽水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生态优势分析,论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讨了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4种方式,即国家补偿,区域补偿,上、下游补偿,市场补偿。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自然生态保护其他方面,江河断流、湖泊湿地萎缩、水源涵养功能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等流域污染问题,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上游投入、下游得利”不合理现象,不断加剧水资源质量的衰减和水体环境的恶化。本文以维持流域生态系统平衡及生态服务功能,调整流域相关利益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为依据,根据流域面临的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特点,以大伙房水库上游地区为例,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机会成本理论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标准估算模型,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进行分配,探索建立不同类型、各有侧重、因地制宜的生态补偿标准,在试点和实践中调整完善,为国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提供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消耗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国内外重要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背景、内涵和类型,并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梳理了生态补偿原则、主体、途径、标准等生态补偿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各省动态     
《绿色视野》2009,(5):5-5
安徽:关注群众反映的难点问题;海南: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坚持生态优先.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产业,因此农业生态补偿占据着我国生态补偿的最大比重,同时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现在存在着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经济手段运用不充分且补偿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科学的补偿标准和管理体制不规范等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完善农业状态补偿制度的法律依据、充分发挥农业生态补偿中的经济手段并使其生态补偿形式多样化、建立科学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和管理规范化等方式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明晰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既是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政策体系、体现公共政策属性的关键,也是调动各方生态保护积极性、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现实需要。本文首先评述了关于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研究进展,认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比较欠缺,亟须补充;其次对于国际上生态补偿的价值目标选择,从维护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农民减贫脱贫、推动城乡生态公正以及提高农民生态参与意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反思国内生态补偿价值目标的问题,本文提出生态补偿机制完善与价值目标导向:①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面向多元价值目标构建生态补偿机制;②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④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促进城乡生态公正;⑤加强生态补偿政策宣传激发公民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成本分析的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实施西部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强西部生态建设和强化西部生态功能专业化服务的必由之路。生态系统服务补偿理论和自然资本理论为我们分析西部生态补偿提供了新的分析范式,西部生态补偿包括国家补偿、区域和流域补偿、自力补偿三个层次。其内部的成本关系包括生态服务利用成本关系、跨区域资源调配成本关系、生态工程实施成本关系、内部补偿成本关系等,基于成本分析基础上的三层次补偿关系协同发展是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如何识别和评价生态补偿好坏及程度,如何改进生态补偿;探讨了补偿失效的成因、机制、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生态补偿有效的因素、功能机制和特征,生态补偿评价的依据、标准和评价过程的原理、方法、技术、程序,以及补偿评价结果的分类.  相似文献   

15.
韩梅 《中国环境管理》2020,12(1):139-144
行政机关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之法律范畴与路径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时需要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我国目前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定位为民事范畴,该定位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界分。本文从生态环境的属性切入,得出在公私法二分语境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宜纳入行政法范畴的结论;其次,通过对比美国与欧盟的做法,展开行政法视角下强制性与非强制性二元路径的探讨。本文认为,我国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未来立法时采用二元路径:违法排放污染物质需要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依法责令清除污染,或采用执法和解方式与责任人达成一致;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的恢复则不宜采用强制性命令,行政机关可与责任人进行和解。  相似文献   

16.
广西地处生态脆弱和敏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平衡问题亟须解决。从广西生态补偿实践来看,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存在补偿资金少、补偿效率低和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了适合广西的生态补偿办法,为构建广西生态补偿机制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综合补偿的提出表明国家对生态补偿关注的重点从资金的来源转向资金使用的效果,其中转移支付法制是影响生态综合补偿效果的主要变量。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立法来看,贫困地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立法从维护公平正义提供倾斜性补偿资金,转向促进“绿色发展”“绿色减贫”的生态补偿整体性效益建设。然而,整体上,相关法制建设尚显不足,如贫困地区利益未充分表达、补偿资金使用自主权未能充分发挥、整体性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在于,扶贫政治思维淡化了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法律制度的属性,覆盖面难以普及;不同利益诉求造就了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约束;行政放权的非制度化影响贫困地区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整体性效益。应以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权新理念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化建设,明晰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中转移支付的重要地位,夯实基础性财权,同时构建适应生态综合补偿的整体性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8.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现状与挖掘问题,明确大连市生态补偿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和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研究表明,大连市在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补偿机制、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重点生态补偿任务完成等方面均达到预期效果,但依然存在补偿力度不足、权责落实不到位、横向补偿推进困难、法规政策体系亟须完善及顶层设计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在生态补偿投入、补偿权责的落实、基础支撑体系建设以及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机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9.
王学恭  白洁  赵世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2):1093-1095,1077
生态补偿标准是建立有效草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问题。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例,从禁牧补偿额度、草畜均衡补偿额度、生态补偿的均衡性等方面分析了草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空间尺度差异。结果表明,虽然当前草地生态补偿的标准空间差异明显,但并没有反映出不同空间尺度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