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人类社会依靠科学技术得到了与此同时,环境问如大气污染、酸雨、草原退化、土地沙化、这些问题的存在已对人已成而学提高环境意识已成为人环境意识也笔者在地理教1.中学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环境目前,人类实际具备的环境道德要缩小这种距离,就必使从学科教育角度审视,环因为,现代地理学是以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构建了环境道德教育所必须的背同时,新的地理教学大纲也“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以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积极开展地理研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系统地应该成为学校教地中学地理教育的过程,也是传播是传吸…  相似文献   

2.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教育的基础。学习地理环境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和人地协调意识。1.环境意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处在四大圈层的交错地带,是由日光、大气。水、岩石、矿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的自然环境系统。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资源和环境条件,同时又被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污染。但环境这种承受破坏和污染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当人类的影响在环境承受力范围内时,环境可以自我调节,恢复功能,持续地为人类提供资源和舒适的条件;反之就会造成环境问题。如学了“…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中学,环境教育主要是采取“渗透”和“结合”的方式开展的。课堂“渗透”教学已受到重视,但其课外教学的实践仍然是中学环境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作者就我国中学环境教育课外教学活动中的项目选择、地点选择、仪器及操作、教师指导要点、中学环境教育成功之展望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将环境教育课外教学纳入中学地理教学的设想。以期对提高中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使其自觉保护环境,促进地理教学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学环境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周密,秦丽杰根据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特点和参与中学环境教育实践的体会,我们认为中学环境教育应该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指环境在人头脑的反映,即是人们对全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学蕴藏着丰富的环境教育思想和内容,高中地理有着开展环境教育的“天然”优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导入,借助典型案例,加强跨学科合作,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的意义中学地理教学把人地关系作为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在中学教育中日益受到重视,地理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学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尽管地理课堂教学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但由于环境科学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要想使环境教育转化为良好的环境行为,还必须在地理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目前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即使受  相似文献   

7.
孟军 《环境教育》2008,(12):23-24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是培养聋生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场所。从小培养聋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的关系,萌发热爱环境的情感;训练他们保护环境的技能,使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如何在聋校语文课中开展“绿色”教学、渗透环保意识作简单探索。  相似文献   

8.
刘健 《环境教育》2002,(3):23-24
渗透教学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方法。所谓渗透模式,即将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之中,通过各门课程的实施,化整为零地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学校课程中的地理课是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核心科目之一。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在地理教育中更深入地推行环境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契机。在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中,就地理课程性质而言,提到“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基本理念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气候的变十匕开始引入内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分析近一两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利用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找出适应性的对策,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各方面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锋 《环境教育》2002,(2):21-22
现行浙江省编初中《自然科学》综合教材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中心概念,专门在《自然科学》第五册中辟出“能源”、“生物与环境”、“人类与环境”等大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旨在第一课堂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生态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素养。1 教学目标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掌握一些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初步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帮助他们养成爱惜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和环境道德观念,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从而生成自觉…  相似文献   

11.
缪培娥 《环境教育》2008,(11):34-35
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教育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尽管当今社会及教育界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有所重视,但如果仅仅依靠社会上极少数人士对环境教育的关注及呼吁,而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实际的落实是远远不够的。每个人的环境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者,利用一切教育机会把环境意识渗透给学生,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并需坚持不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环境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意识的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河南省鹤壁市第六小学 郭德海环境意识是反映人类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它打破了“人类活动是为了主宰和统治自然,无限制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传统价值观念,认为地球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高考的各科试卷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有关环境保护的试题,这在过去是不多见的。为此,记者走访了教育部有关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金学方对记者说,高考命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贯彻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人类在创造辉煌灿烂的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恶化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干那些破坏环境、危及自身的蠢事呢?这就要靠教育,教育内容对人的知识、意识、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为提…  相似文献   

14.
地球表面及其物质系统组成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自然地理环境简称自然环境,其内涵是受自然规律制约的地理环境;其外延则包括未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或者影响微弱)和已被人类改造利明了的两种形态的地理环  相似文献   

15.
杨建忠 《环境教育》2013,(Z1):87-88
历史学科具有关怀社会生态的人文精神、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与文明共进的时代精神,这就决定了它在环境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在各学科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成为提高国民环境意识不可缺失的环节。学校的环境教育是渗透到各学科中的,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包含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社会方面的内容,也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自然方面内容,这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已日益困绕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协调 ,必须大力发展环境教育。我们普陀区经过二年来的“绿色意识与行动”课题的实践 ,已初步构建了环境教育网络 ,其中作为整体网络的主体———教育教学网络 ,已形成了“必修课渗透、选修课深化、活动课参与、隐性课内化”的环境教育课程板块。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活动课更能吸引学生 ,收效更大 ,更切合环境教育的要求。为此 ,我们对环境教育活动课进行了初步的实践研究。一、环境教…  相似文献   

17.
陈继峰  王继良 《环境教育》2000,(6):18-19,23
对中学环境教育系统工程的 整体性认识   1.对中学环境教育系统工程的理解。   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认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地对待环境的态度,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改善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教育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解环境的复杂结构、确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以及采取参与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责任和实际行动。简而言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环境、欣赏环境、关心环境;环境教育的主要内涵包括: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及为了环境的教育。中学环境教育系统工程包含系统目标确定、系统结构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环境中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与环境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便利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与环境教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因此,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谢天 《环境教育》2002,(2):30-30
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一个全面提高公民道德水准的纲领性文件,《纲要》把“环境保护”列入社会道德领域,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这使我们更加明确了环保部门提高全民环境道德意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环境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意识、道德观念,让人们懂得: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利益,是不道德的;环境是有价值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环境资源是有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必然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相似文献   

20.
利用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现行生物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较多,教师可将其适当延伸扩展,结合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增加趣味性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其探讨环境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及环境污染的危害,掌握基本的环境科学知识,教育和帮助他们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1)利用初一“绪论课”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结合课本中讲到的有关粮食短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资源开发不合理等内容,启发学生观察身边有关环境污染的现象,如学校旁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