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林业政策在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方面起相当大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作用的框架下林业政策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影响市场机制传递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信号,进而影响生产经营主体的收益成本预期及其决策行为,最终影响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利用的效果,因此分析和认清林业政策对林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市场机制.以林业经济福利为目标,把森林资源培育的第一产业环节和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第二产业发展结合一起作为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一个林业的政策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木材价格、林业税费、信贷利率和采伐限额等林业经济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着重比较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前后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效应,以及所具有的激励效果,从而认识林业政策的变动和调整如何影响政策目标,为政策的制定和对合理政策进行选择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已在我国实行30余年,其能否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增长是一个悬而未决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命题。为此,本文在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变迁分析的基础上,以其在1991年和2001年的制度改革为自然实验依据,通过精确断点回归模型估计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变迁各阶段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森林采伐管制经历了"无管制"、"全面管制"、"分类管制"等三个阶段,政府管制强度总体呈现递增趋势。断点回归结果显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全面实施以及2001年的分类管制改革对有林地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可见,1991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全国层面实施并没能起到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2001年后国家加大采伐管制力度,即在加强公益林采伐管制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公益林区划面积的做法可能会造成森林资源遭受更严重的破坏。究其原因,主要是森林经营者在生存压力或经济激励下可采取"滥砍滥伐"或"俘获"政府等方式突破现有管制,政府一味的加大管制力度反而会进一步刺激森林经营者"超额"采伐行为。本文同时发现,自1991年以来我国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大幅度的增加主要归功于重点工程造林项目在全国层面的实施。基于此,认为国家应在限额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弱化政府对采伐许可等管理制度的管制力度,并大力发展林区替代产业,降低森林经营者的山林依赖度,以期从本源上解决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采伐限额政策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森林采伐限额是国家按照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 ,对森林和林木实行限制采伐的最大控制指标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1985年以前 ,我国实行木材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其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木材生产。由于实行以需定产 ,重采轻育 ,造成森林资源长期过伐 ,特别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可采资源面临枯竭。 1985年 1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 :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 ,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为贯彻执行《森林法》 ,林业部于 1985年 6月颁发了《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暂行规定…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市场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垃圾处置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依赖行政手段.而非经济关系,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政箫因为无法和现实吻合,常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分析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置市场现状,寻求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政策.增加政策对解决我国垃圾处置市场问题的适应性应该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在对我国垃圾处置市场的经济特征和垃圾处置的外部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选择合适的环境经济手段是解决我国垃圾处置市场存在问题的关键之一。通过对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进行数学推导、分析。认为建立市场.选择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包括产权明晰.完善垃圾收费制度和补贴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直接管制是解决我国垃圾处置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垃圾处置市场建立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涵义出发,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客观基础是在于它能通过经济手段调节产业组织方式、资源与环境要素配置方式及人们的消费方式。基于这些认识,本文在理论上较为深刻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基本概念、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手段;并从产业、区域、投资、金融、税收、价格、贸易等方面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14年-2015年福建省、云南省、四川省、山东省和河北省集体林木采伐政策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林改后农户林木采伐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稳定的林业产权是影响农户林木采伐的主要积极因素,而繁杂的采伐许可证办理程序、采伐指标获取困难和政府对采伐限额的严格控制是抑制农户林木采伐的主要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国家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将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黑龙江森工林区采伐限额大幅调减,从“十五”期间的每年419万m^3调减到175万m^3。  相似文献   

8.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的环境经济政策分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 ,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具有外部经济性。使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外部性内部化的主要手段是“调节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 ,即由政府向公众征收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费用 ,而“建立市场”型的环境经济政策———明晰生态公益林的产权、承包经营权 ,则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外部性内部化和生态公益林有效管理的需要。广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建设管理资金不足、林地的使用权分散、对林农补偿的数量难以确定等问题 ,有待于上述两种环境经济政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空气污染已成为当前政府和公众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选择并实施有效的环境政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通过引入空气污染排放变量和环境政策变量对经典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进行拓展,基于拓展后的模型从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两个视角并结合数值求解法对限额排放、强度目标制以及污染排放税等三种环境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经济增长视角下,污染排放税政策优于限额排放和强度目标制政策;在减少经济波动视角下,限额排放政策应是优先选取的政策机制。与此同时,环境政策的选择还受经济中不确定因素来源的影响,当不确定因素来源于技术创新时,限额排放政策为优选政策;当不确定因素来源于政府消费支出或货币政策调控时,三种环境政策间无明显差异。政府应致力于将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植入到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中,考虑环境政策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即环境政策实施的经济成本;做到环境政策决策基于宏观经济,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目标和现状恰当的选择环境政策工具,以优化环境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征税,还是补贴--对当前环境经济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行环境经济政策的目标在于纠正经济主体的外部不经济性,具体是通过税收或产权交易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本文称其为环境经济政策的“不对称性”。因为外部效应除了外部不经济以外,还有外部经济,现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只考虑了前者却完全忽视了后者,只强调了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却忽视了外部收益也应该内部化。以此为出发点,文章从现行政策的对立面出发,探讨了围绕外部收益内部化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作者分析了目前排污权交易存在的严重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rough the lens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in China's rural forest sector and discusses lessons that can be learned by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We find that the impacts of the reforms, characterized by changes in forest tenures and market settings, hinge on how they are implemented. If farmers are granted not only land use rights but also liberalized market access, as shown in the northern farm reg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the incentive structure will be improved, and thus forest production will grow and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will benefit. If the reforms are implemented in such a way as to cause market control and distortions, as witnessed in the southern traditional timber production region, the incentive structure will improve little. The chances for production increase will thus be diminished,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to enhance their welfare. While tenure arrangements have evolved across the country in the 1990s, timber production in the south remains subject to allowable quota, cutting permit,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nd heavy taxation. We wonder what the land use and tree ownership rights mean without the right to access market freely and fairly, and how practical it is to substitute government efforts for private initiatives in a successful forestry program. The time has come for Chinese policymakers to address thes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2.
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施资源核算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保障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论述了对这一问题初步研究的基本思路、框架、方法,并以1988年我国森林资源状况为研究范例,说明了核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论国际贸易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了国际贸易对全球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管理系统系列计划(ISO14000)对我国生产方式转变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国际贸易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替代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外向型规模经济,设计后发型战略,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林业生态安全的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利于实现林业生态安全建设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林业生态-产业系统的共生发展.运用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5~2014年间我国31个省份的林业生态安全效率进行时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PSR模型构建了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体系并利用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业产业发展更依赖于规模的扩张而不是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不利于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动态波动较大且技术进步指数偏低,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的协调发展存在较大困难.在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影响因素体系中,城市化水平、森林消长比,生态林面积、单位面积森林蓄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财政支出等对林业生态安全效率的提升作用明显;人均资源总量,科研经费投入强度等对林业生态安全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最后,提出了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促进林业产业规模集约高效发展、加强创新提升技术效率促进林业生态与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林业资源总量提升和公众生态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has developed a two-sector model of forestry that gives some insights into the interactions of poverty, land tenure insecurity, economic growth, trade and defores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drylands of Africa. Externally,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world demand for non-timber forestry products can lead to a win-win situation whereby both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can be promoted. Monopolistic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supply of these products, for short-term price gains, are harmful economic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By contrast, productivity-raising measures have a favourable impact on both the economy and the environment. Internally, the mode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owth of the rest of the economy has drive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forestry sector, but at the same time, it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Poverty and land tenure insecurity also contribute to this degradation. Fortunately, policies promoting 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and property rights security are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the forestry sector. The paper results contribute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forestry.Readers should send their comments on this paper to: BhaskarNath@aol.com within 3 months of publication of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study, we have shown the importanc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and community forestry for forest management, discussed as a case study on Cambodian forest management. Curbing deforesta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s Degradation (REDD+) mechanism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 resources to support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plans. The updated information of the forest cover and forest biomass using advanced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can be useful for selecting the suitable sites for planned thinning, reforestation, community forestry, and concession land, which eventually will help in controlling the deforestation in Cambodia.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remote sensing and community forestry to monitor forests from local to national level has also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改革评价:林产品生产绩效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的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开展了6年,对这一轮改革及时进行评价,不但对于认识改革的效果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有效地推进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通过分成地租模型预测,集体林权改革对林产品生产效率会产生正向的影响,这些正向的影响主要包括林户劳动积极性的提高和林产晶产量的增加,同时也可能会对林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利用此次林权改革的主要省份之一--福建2县11乡(镇)29村320林户调查数据,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前者,林户劳动投入由改革前146.53工日增加到改革后的180.76工日,增长了23%;竹产品的产量也由改革前的1 312.33 kg增长到改革后的1 815.09kg,增加了38%.另外,基于肯德里克方法,本文计算了集体林权改革前后林产品全要素生产率,对比二者发现,改革对林产品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产生正向的影响,相反而是负向的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下一步的林业改革在做好相关配套改革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提高林产晶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8.
四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森林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青藏高原东部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的森林植被是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要天然屏障。本区森林资源能否持续发展整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通过对四川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表明,四川森林资源丰富,具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大,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天然林多、人工林少、林地土中退化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树种单一,森林结构不合理,引种与林副产品的开发也存在许多问题,经济、生态效益差,也是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区之一。要促进该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发挥潜力,增强生态屏障作用,必须走以保护为主,多渠道开发,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综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