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精准识别视角下产业扶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户彻底脱贫的根本途径,但是鲜有研究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准确估计。本文首先借鉴国际多维贫困指数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文献,从经济状况、生活水准以及精神依赖三个维度构建产业扶贫结果变量指标体系,测量产业扶贫效果;借鉴SPO理论与RHB模型,从个人因素、精准识别以及配套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产业扶贫效果协变量指标体系,用以测量选择性偏倚。其次,按照建立倾向得分概率模型、均衡性评价、处理效应估计以及敏感性分析的标准程序处理陕西省贫困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扶贫总体效果有限,且该结论得到不同匹配方法的验证,均衡性较好,研究结果不敏感。具体而言,陕西省产业扶贫效果在一对一匹配下,人均年增收1 510.04元;产业扶贫对农村贫困户生活水准提升没有显著效果,对精神依赖改善同样没有显著效果;贫穷系数、劳动能力、技能培训、产业适应性以及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六个显著因素。现行产业扶贫难以覆盖极端贫穷的贫困户,家庭劳动能力强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得到金融支持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村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相较于产业适应性强的地区,产业适应性一般地区的贫困户更少参与产业扶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调整扶贫贷款政策,关注底层贫困户;突破原材料供给扶贫方式,构建扶贫产业精准识别体系以及建立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扶贫是激发贫困地区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农户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多维贫困分析,建立一个"精准识别-农户参与-影响效果"的多维贫困瞄准分析框架,并提出多维贫困瞄准数量缺口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在此框架下,可首先使用多维贫困方法进行贫困农户识别,在多维贫困农户分组基础上分析农户参与状况,并分析参与层面的多维贫困瞄准数量缺口。然后基于多维贫困农户分组,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评估扶贫政策或项目对不同组农户的影响效果差异。在分析框架应用中,使用湖南、湖北、重庆和贵州四省(直辖市)贫困地区989个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业产业扶贫的多维贫困瞄准效果。研究发现:(1)在农户参与层面,多维贫困农户与非多维贫困农户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比例相近,但非多维贫困农户户均获得补贴金额总体上高于多维贫困农户;(2)随着维度临界值逐渐增大,农业产业扶贫的一类瞄准数量缺口逐渐变小,二类瞄准数量缺口逐渐增大,多维贫困瞄准数量缺口总体呈现下降趋势;(3)在影响效果层面,农业产业扶贫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农户种植业投入和收入的增加,但其影响仍存在异质性,深度贫困户参加农业产业扶贫并没有明显促进其种植业总收入和种植业纯收入的增加。为提升农业产业扶贫的效果,针对贫困维度数量较少农户,应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提供农业产业扶贫贷款,合理选择产业,发展农业保险。针对深度贫困农户,应探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农村集体的组织联系作用,探索要素入股方式,改善农业产业扶贫的多维贫困瞄准效果。  相似文献   

3.
精准扶贫对广大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苦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文章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陕西南部两贫困县农户的贫困动因,及其对于精准扶贫的满意度状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导致两地农户贫困的主要外因是经济模式单一、产业增收渠道不够广,首要致贫内因是缺乏一技之长。两县贫困农户对于政府精准扶贫工作在识别、帮扶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但对于目前的精准扶贫监督情况不甚认同,参与度较低。两县的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扶贫合力不足、农户参与度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发现,从优化乡村环境、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产业创新、增进农户参与四个方面提出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从农户农地流转的内源与外源式约束出发,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要素流动决策对农地流转参与的影响,利用CFPS调查数据采用MVP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生计资本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以及其他生计要素配置行为对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与金融资本能够促进农地转入,抑制农地转出;人力资本会促进农户转出土地,抑制农地转入;社会资本对农地转入与转出均有正向影响.(2)自然与物质资本会抑制劳动力转移,而人力、金融与社会资本均促进农户劳动力转移;自然与社会资本抑制农户购买机械服务,而人力、物质与金融资本会促进农户购买机械服务.(3)农户农地流转行为除了受到自身生计资本的约束外,还受到家庭其他生计要素配置行为的影响,农户劳动力转移会促进农户转出农地,抑制农地转入;农户购买机械化服务会抑制农地转出,促进农户转入.最后,从健全农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农户生计资本,完善相关要素市场等方面提出政策启示,以提高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5.
农户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评价农户生计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从自然资源要素报酬视角改进了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方法,然后运用数理经济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最后基于对云南省六个自然保护区17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改进了农户雇用资本和劳动力时的农户收入核算范围,分别以自然资源相关活动收入与自然资源要素报酬占农户总收入的比重形成了全要素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指标和单要素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指标。(2)基于经济理论构建了农户生产要素配置模型,理论上分析了外生参数对自然资源依赖度的影响,自然资源相关生产活动产出的价格越高、自然资源数量越大,则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越高;农户劳动力数量越高、劳动力工资越高,则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越低,这些变量对两种依赖度的影响方向一致。(3)云南省六个自然保护区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全要素自然资源依赖度和单要素自然资源依赖度的平均值分别是78.56%、44.62%;人均耕地面积、年平均气温、病人数比重对农户自然资源依赖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家庭最高受教育年数、有村干部、劳动力比重、劳动力外出打工比重、城镇化率、参与保护区管理、参与保护区培训有显著负向影响,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提高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加强对农户的就业技能培训、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社区参与都能有效降低农户的自然资源依赖度,有利于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自然资源要素报酬的单要素自然资源依赖度评价指标,具有经济理论上的一致性,但是由于资本、劳动力机会成本无法直接观察而降低了其可操作性并使得结果具有较大误差,这是未来进一步研究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用陕西省秦巴山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解决了样本选择偏差以及异质性等问题,对农户的社会资本、收入多样化和农户贫困脆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在反事实假设的基础上估计了收入多样化和收入专业化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对收入多样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贫困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贫困脆弱性下降7. 95%。相较于收入多样化,收入专业化有助于降低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其中,当收入多样化农户选择采用收入专业化时,贫困脆弱性将下降0. 135 9,当专业化农户选择收入多样化时,贫困脆弱性将上升0. 114 8。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社会资本能够有效降低贫困脆弱性,因此在对贫困地区农户进行精准扶贫时,应注重农户社会资本培育,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日常生活娱乐,充分重视非正规风险承担网络有效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2)正规风险制度的不完善会促使农民选取收入多样化来抵御风险,但就长期来讲收入多样化并不能帮助农民有效脱贫。因此,政府应加强正规风险制度的培育和建设,注重提升农户抵御风险的能力,降低收入多样化在贫困地区的保险功能。(3)相较于收入多样化,收入专业化有助于降低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政府应针对当地资源经济特征,落实和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格局,建立起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通过加强农户技术培训,提升农户技能型人力资本,使其持久性地融入产业化扶贫项目中,提高内生性生计能力,实现永久性脱贫目标。本文的研究对于帮助农户有效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计资本与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LA框架下,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两方面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09年全国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生计资本不同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兼业状态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农户适当的从事非农兼业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兼业过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超过0.480)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应适当地鼓励农户从事非农兼业活动,并创建促使过度兼业农户真正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本素质对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正向影响,应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素质,加大人力资本投入。②土地资本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禀赋、土地细碎化和土地产权性质三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产生影响。其中土地资本的自然禀赋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土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土地细碎化的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土地产权的稳定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因此推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降低土地细碎化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自然条件和规划管制约束性增强、土地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中土地要素的稀缺性日益显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激励逐渐增强,为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然而,既往关于有偏技术进步的研究通常只考虑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较少将土地要素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中。有鉴于此,本文将土地要素纳入全要素分析框架中,通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测算和分解得到投入偏向指数,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2011—2016年间的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并采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增长。与技术效率提高相比,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更大,而所有省区的技术进步均具有偏向性。大部分省区的技术进步在土地与劳动力、土地与资本这两种要素组合中至少有一种情形是偏向节约土地的。其中,针对土地与劳动力组合,技术进步在7个省区偏向节约土地,在22个省区偏向节约劳动力;针对土地与资本组合,技术进步在18个省区偏向节约土地,在11个省区偏向节约资本。Pr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土地资源禀赋、高技术产业占比、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为促进工业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应继续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完善工业用地价格的形成机制;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高技术产业倾斜,减少向高耗地产业供地;及时修订和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土地使用标准,鼓励企业提高地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中国产业扶贫研究脉络与主题谱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贫困历来是发展研究中的最重要议题之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产业扶贫已日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贫工作重心任务,受到学界和社会的热切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研究脉络与热点主题等内容进行深入探索,以更好地促进产业扶贫实践的发展。本研究以2000—2015年间CNKI数据库收录的1 982篇产业扶贫研究的期刊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可视化知识网络分析工具Cite Space,首先对中国产业扶贫研究总体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着重分析了产业扶贫研究历经的四个演进阶段:初创期、探索期、爆发期和深化期,并描述了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所沿着的四条轨迹,即产业扶贫主体由政府主导逐渐演变为政府主导、市场力量和社会参与并重;扶贫对象由农村贫困地区和人口逐步转向城市贫困人口,农村和城市扶贫两者并重;扶贫渠道由财政资金扶持逐步扩散到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旅游扶贫等多元化方式;扶贫思路由农村推进向城市扶贫过渡,再到协调区域发展的精准扶贫战略。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探讨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产业扶贫的发展历程、内涵与理论基础、模式与机制、现实困境与对策,以及经济效应等五个方面。最后指出当前研究成果在理论深度与体系构建、实践模式提炼、研究视角和地域、实证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需要从高度重视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和参与式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本土化特色研究,以及鼓励跨学科视角的研究、注重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协同三大方面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实证研究区域对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就规模效应而言,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发展阶段;(2)浙江省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最为敏感,其中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为 0.247 3、0.538 5 和 0.321 6;(3)固定资产投入在研究期间是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贡献率达到6823%,而劳动力要素与土地要素则分别为2346%和625%;(4)浙江省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在研究期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被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而劳动力要素则难以被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有效替代,劳动集约型产业应该成为浙江省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扶贫成效的显现,老区、山区、民族地区和移民库区等集中连片的特殊贫困区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主战场。由于面临生产资料匮乏、生态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恶劣环境,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已成为新时期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开展库区移民贫困致因的精准识别与减贫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库区移民贫困现状的扎根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分析农户生计的新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三峡库区26个县(区)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县(区)796户移民作为样本,首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库区移民主要致贫因子进行挖掘;接着,采用PLS-SEM模型分析影响库区移民生计状况的关键因子和关键路径。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移民贫困现象仍很严重,患病、劳动能力弱和失地是移民致贫的三大主因。三峡库区仍有175.94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三大致贫原因依次是:因病致贫26.49%、因劳动能力弱致贫22.10%和失地致贫21.65%。(2)心理资本可有效促进移民其他资本效能的发挥,对生计状况存在着显著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3)在影响生计状况的四类资本中,人力资本对库区移民生计状况影响最大。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了实现库区移民精准脱贫的政策建议:(1)国家应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移民贫困问题,大力开展精准扶贫;(2)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以提高移民心理资本存量,帮助移民摆脱心理贫困;(3)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库区移民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2.
社会资本在反贫困领域的重要作用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周急济贫功能,缓解乃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已成为当前反贫困战略推进中亟待探讨的问题。研究整合了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2012、2014、2016)个体家庭和村庄的嵌套数据,建立了“认知型”和“结构型”两种类型以及“个体家庭”和“村庄”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框架,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集体参与以及公共服务6个社会资本变量。研究利用HLM软件构建了多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通过四阶段的空模型、截距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完整模型分析了绝对贫困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个体社会资本总量与贫困代际传递呈显著负相关。②在个体家庭层面,社会网络、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有显著负向影响,但社会信任和地方信任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并不显著。③在村庄层面,公共服务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集体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公共服务水平对社会网络和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提出要大力培植贫困群体和乡村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以缓解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趋势:①要通过协调“乡政”与“村治”以形成良性的乡村治理格局。②要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在保障个体脱贫的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须提振贫困群体脱贫信心,增强村级自治与集体参与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overty correlate to and reinforce each other closely in Western China.At the same time,Western China is also the most prominent area of the knowledge and human poverty with very low labor force quality.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verty in Wester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overty in Western China,including the impacts of fragile environment on poverty occurrence and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n poverty alleviation.It also analyzed how low labor quality causes persistent poverty in the western region.At the end of the paper,strategies of diversity poverty alleviation in Western China are suggested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cluding education improvement,ecological construction,industries development,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planning institution innovation,and so on.  相似文献   

14.
资源,生存空间与扶贫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资源和人类生存空间的讨论中,提出了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概念以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地理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并从资源和人类生存空间的角度对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资源贫乏及社会空间狭小是贫困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从资源的整体性出发,开发贫困地区的社会资源、扩展生存的社会空间是制定扶贫战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消除贫困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目前,中国脱贫攻坚进入关键的决战决胜阶段,精准脱贫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贫困突出的江西革命老区为例,采用ESDA空间探索性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空间贫困分异特征、陷阱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发现:①从时间维度看,2000—2016年,受国家贫困标准线大幅调整影响,江西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呈现三个断点下降时期,总体脱贫进程加快。②从空间维度看,江西革命老区各县(市、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明显减少,贫困分异特征表现为高贫困地区集聚于南部的集中连片区或国家级贫困县,低贫困地区主要集聚于北部的非贫困区。③进一步通过空间检验发现,江西革命老区贫困以"高-高"集聚模式为主,并形成"空间贫困陷阱",均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区或国家级贫困县;少数地区的贫困还存在"低-低"集聚模式,形成"脱贫溢出效应",均属于非贫困区。④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之比和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显著加剧了江西革命老区贫困水平;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卫生技术人员比例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减贫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贫困空间滞后项的显著为正也再次验证了江西革命老区"空间贫困陷阱"及"脱贫溢出效应"的存在性;相邻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卫生技术人员比例的减贫效果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此,本文提出实现江西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是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在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贫困劳动力外流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文章从信贷约束缓解的视角出发,基于5省10县互助资金监测的准实验研究项目,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利用1059个微观农户的三期面板数据,从家庭层面考察了互助资金政策对贫困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从缓解流动性约束、资本替代劳动和提供隐性担保三个角度对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互助资金政策的实施对贫困村劳动力外流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安慰剂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②缓解农户的流动性约束是互助资金促进贫困村劳动力外流的路径之一,通过向农户提供借款,使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获得了满足迁移成本的金融资源,从而促进了向外流动。③资本替代劳动的机制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与互助资金借款额度有限有关,无法满足农户机械化的资本需求。④为农户家庭面临的收入风险提供隐性担保也是互助资金促进贫困村劳动力外流的路径之一,通过为农户提供资金融通渠道,确保农户即使在外流失败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向互助资金借贷平滑消费和缓解风险冲击。研究结论为探索农村金融供给能否成为进一步促进剩余贫困劳动力转移的契机提供了有理论价值和可操作的视角,未来应继续坚持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不断提高贫困农户的信贷可得性和可持续性收益。  相似文献   

17.
以盘州市474村为研究对象,建立多维贫困评价模型对盘州市村域多维贫困进行测算,并结合GIS分析功能、地理探测器、逐步回归模型对其空间分异进行了深层次探究。结果表明:(1)盘州市自然资本维度、金融资本维度、人力资本维度和环境脆弱维度贫困村个数依次为45、101、201、17,其中人力资本维度贫困村占总行政村42.32%,空间呈聚集化分布;(2)盘州市43个行政村处于多维贫困,约占行政村总数9.1%,主要分布在盘州市北部地区与南部地区,中部地区呈现零散分布状态;(3)盘州市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是行政村到县的距离、路网密度、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重、起伏度,平均高程、村到乡镇的距离起次要作用,各驱动因子间交互作用对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大于单因子作用产生的影响。对盘州市多维贫困进行定量测度,并对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力进行探究,结果对石漠化地区脱贫政策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生计是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之一,也是影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在贫困地区,遗产保护与农户脱贫的两难困境更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为案例区域,通过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和量化,对比分析了不同生计途径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估结果发现,农户的生计资本均值为2.312,生计资本处于匮乏状态,金融资本值最低,而文化资本值最高。从事农业和打工是当前农户的主要生计途径,旅游接待成为生计拓展的重要形式。三类农户生计资本值和家庭年均收入排序相同,都表现为旅游接待户打工兼业户纯农业户,纯农业户的生计状况最差。从单项生计资本看,旅游接待户和打工兼业户的人力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比较中,旅游接待户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说明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农户越可能倾向于兼业,农户开展旅游接待需要较高的物质和金融资本作为基础。这意味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延长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开展旅游接待培训,从人力、金融等多方面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实现生计途径拓展。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