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台湾中央气象局近30 a(1971~2000年)的气候统计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3个指标,对台湾25个地区全年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台湾全省旅游气候舒适期较长,大部分地区可达8个月,旅游气候最舒适月份可从11月持续到翌年3月份,不适宜期主要集中在夏季的6、7、8月,且受台风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台湾划分为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北部 中部山地区、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中部高山区等4个旅游气候舒适度区域。其中,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的旅游适宜期主要分布在1~5月、10~12月,全年较舒适期长达8个月;北部 中部山地区旅游气候舒适期为全年,可开展的旅游活动时间最长;南部海滨近岸岛屿区旅游舒适期为1~4、10~12月,共7个月时间;中部高山区尽管全年均没有适宜旅游的时间,但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对游客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建议游客到此观光游览时注意添衣防寒  相似文献   

2.
利用恩施自治州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点历年常规气象资料,采用常规统计分析方法,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方法,计算了各站、各主要旅游景点逐日、月舒适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对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评价和旅游适宜性区划。结果表明:恩施州可划分为低山、中山、高山、迎风坡山地及沿江河谷5类自然气候区,旅游气候资源具有适宜旅游的天气多、特殊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垂直地域差异下局地小气候明显、特殊地貌环境下旅游气象灾害发生几率差异大等特点。根据适游月份,恩施州旅游气候区域可划分为春秋舒适型、夏季避暑型、冬季避寒型3型,根据各地最佳旅游时段出现时间及长度,每型又可分为二个亚型。不同类型气候区域最佳旅游时段差异较大,大部地区春秋温暖舒适,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夏季各地都适宜开展旅游,但不同气候区域,适宜旅游时段长度有所不同,且夏季是灾害天气多发时段,需要避防不利天气危害,有选择的开展旅游活动;冬季是旅游淡季,仅在低山及沿江河谷带等低海拔地区相对适宜。综合上述分析,恩施州旅游气候资源具有旅游期长、适宜旅游区广的特点,是开展生态游较佳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及旅游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分布特点的分析,选用温度、湿度和风速为主要评价指标,对江苏省1979~1998年气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和GIS技术进行旅游舒适度区划,将江苏省划分为3个旅游区:初春初夏旅游区Ⅰ、夏季旅游区Ⅱ和春秋季旅游区Ⅲ,并参考区位、旅游资源等相关指标,将3大区域又分为6个二级旅游区。通过区划发现,苏北苏中适宜开展初春和夏初旅游,而沿海城市可以开展夏季海滨避暑旅游,在长江沿岸,苏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在春秋季旅游。针对各类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旅游资源,初步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的建议,对于辅助江苏省相关部门制订旅游规划和指导游客确定旅游时间和路线等均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外出休闲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对旅游地点的自然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旅游景点的气候舒适度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对一些旅游热门地区的气候舒适度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研究,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以本溪满族自治县1958-2000年的气候资料为依据,运用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确定本溪县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结合本溪县地区气候的基本特征,给出本溪县地区旅游时节选择的合理化建议,为本溪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游客对本溪县地区旅游时节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探讨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的基本特点,利用四川省158个县市1971~2000年30年气候整编资料,计算和分析了30年平均1~12月份和365天的人体舒适指数。确定各地适宜旅游的月份以及时段长度,并以此为依据将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划分为三大旅游区--夏季避暑型旅游区(Ⅰ区)、冬季避寒型旅游区(Ⅱ区)、春秋温暖型旅游区(Ⅲ区)三大区域,其中Ⅰ区和Ⅲ区中各划分出3个亚区。通过区划发现,四川盆地适宜开展春秋季旅游,而川西高原大片地区可以开展夏季避暑旅游,在川西南山地适宜旅游期长,特别利于冬季避寒和阳光旅游。首次较详尽地给出了四川各地的最佳旅游时段,为合理开发利用四川旅游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国714个气象基准站点1961—2015年地面气象资料,基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标准,研究全国范围内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除新疆和青藏地区的部分区域以外,中国大陆整体上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从东南向西北降低;(2)根据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各等级站点数量在不同季节的分布,得出夏季全国舒适区范围最大,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冬季全国基本上都处于偏寒冷的状态;(3)根据各个省份不同季节的舒适度状况,本文将中国大陆31个省划分为3个等级;(4)近55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呈现上升趋势。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及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发展沙漠可持续农业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Negev)沙漠占以色列国土面积一半以上。以色列淡水缺乏,土地贫瘠,内盖夫的自然条件更为恶劣,其北部年平均降雨量为200~300mm,南部地区只有25mm,且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全年无雨期持续长达7个月之久,年蒸发量高达2000~...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夏季暴雨事件空间形态变化规律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1~2010年逐日0.25°经纬度网格分辨率的降水再分析资料,将中国东部分为南部、中部和北部3个区域,以暴雨斑块表征空间上相对独立的暴雨事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各区域夏季暴雨事件空间形态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各区域空间上相对独立的暴雨事件出现频率与其个数呈反向变化,随日暴雨事件面积指数平均值和合计值增加,其出现频率呈幂指数形态下降;(2)中部区域(北部区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下旬)暴雨事件最多,在夏季前期(夏季后期)中部区域(北部区域)暴雨事件面积指数最大;(3)南部和中部区域从1990s开始进入暴雨覆盖面积偏大时期,其主导因素是暴雨事件频数增多,北部区域在2000s进入暴雨覆盖范围偏小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相对独立的暴雨事件覆盖面积变小。所得结论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东部暴雨事件演变规律的认识,在洪涝灾害防御和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分析方法可供类似研究工作借鉴。 关键词: 暴雨;中国东部; 形态变化; 夏季  相似文献   

9.
选取南昌市湾里区作为研究区,借助ARCGIS软件对研究区的坡度、植被覆盖度、降水量、人类活动四个指标进行分析,利用AHP决策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出人类活动的权重值最大,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并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四个区域,其中不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即罗亭镇北部一带;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即招贤镇的东南部;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即罗亭镇的南部、太平镇的北部、梅岭镇的大部分区域以及招贤镇的东北部;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太平镇的南部、梅岭镇的西南小部分区域,洗药湖以及招贤镇的西部区域。  相似文献   

10.
基于SPEI的西南农业区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已成为西南农业区的具有一定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研究干旱的时空变化对该区干旱的评估、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西南农业区1962~2012年月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蒸散发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值;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方法、小波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等方法分析了西南农业区干旱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农业区整体呈干旱化趋势;2000年以来年、四季变干趋势更加明显;秋季变干趋势显著;年均SPEI指数不存在显著突变点;年和四季干湿变化均存在2~8 a左右的振荡周期。(2)根据REOF分解的前6个空间模态,将西南农业区划分成6个干湿特征区域:云南高原东部区、汉中盆地区、东部山地区、云南高原西部区、四川盆地区、贵州高原区;其中云南高原东部区变干趋势显著,汉中盆地区和东部山地区有变湿润趋势,但并不明显;6个分区干湿变化普遍存在2~6 a左右的振荡周期。研究结果可为西南农业区防旱、抗旱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数据的挖掘为游客行为和旅游决策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本文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不同区域六个省区为基础,基于2011或2012年的实际客源分布数据以及各省份旅游的分地区百度用户关注度指数数据,利用相关分析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百度用户关注度指数所代表的区域络空间关注度与相应区域的客源市场区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在省级层面区域百度用户关注度指数代表的年度平均旅游络空间关注度与相应区域年度国内游客接待量显著正相关。除青海所代表的西部网络普及率较低的不发达省份外,区域百度用户关注度指数代表的年度平均旅游络空间关注度与相应区域年度国内游客接待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尤其是东中部的较发达省份。最后提出,区域旅游管理者可结合百度用户关注度指数的监测制定针对性的旅游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12.
滇池水污染经济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的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昆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估算因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首先利用滇池外海8个观测点的水质监测数据,应用时空地质统计学模拟滇池水体各污染因子浓度的分布,并依据水质指标的浓度分布对滇池水质区域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3个区域,然后从饮用水、渔业、旅游、灌溉4种水体功能入手,结合詹姆斯“浓度-价值曲线”模型和污染损失率法分别对滇池每个区域的水污染经济损失进行估算。通过计算,2010年滇池水污染经济损失总计7275亿元,其中北部、中部、南部区域的水污染经济损失分别为1552、3759、1964亿元。从各区域的污染损失率来看,滇池水资源饮用水源功能已丧失,渔业功能部分丧失(损失率>90%),目前滇池水资源主要用于旅游和灌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格局的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以行政区划为评价单元,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对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方式、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分异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其中耕地是盐城海岸带的优势类型,虽然近年来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仍是区域景观基质类型,均占总面积的78%以上;海岸带景观水平趋于破碎化,区域景观格局更加复杂化、分散化和多样化;研究区北部景观水平特征指数较中部、南部为高。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差异是导致盐城海岸带景观格局变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生产效率是衡量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基于DEA 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模型,对2000~2015年江苏13个地市旅游产业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2000~2015年全省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年平均值为1020;空间分布上,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南部城市普遍高于北部城市,东部城市优于西部城市。(2)各地市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变化,其中,规模技术进步变化是影响各地市旅游全要素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纯技术进步变化次之,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对旅游全要素的影响最小。(3)面板回归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交通、劳动力是各地市旅游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不同地区应采取不同的旅游发展政策,推进旅游产业技术进步,大力提升旅游产业生产效率。 关键词: DEA Malmquist指数;二次分解;旅游产业效率;江苏省  相似文献   

15.
秦岭南部地区地形及气候条件复杂,作为油菜主要种植区之一,研究其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油菜的影响,可以为该区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高油菜生产提供实践参考。以1960~2014年秦岭南部33个站点的逐日气象数据和近25a各省市统计年鉴资料,通过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秦岭南部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5a来,秦岭南部地区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和≥5℃积温呈上升趋势,平均速率分别为0.2、29.3℃/10 a,冻害指数、降水量、开花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都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 a分别减少0.3、14.8 mm、1.4 mm、0.6%、32.2 h。(2)近55a来研究区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5℃积温的多年平均空间分布都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冻害指数的空间变化与二者相反,表明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值在空间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小;其水资源指标多年平均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日照时数则由西南向东北递增。(3)1960~2014年秦岭南部油菜生长季内平均气温与≥5℃积温在空间上均呈极显著的增加趋势,研究区西部变化幅度较小,东部变化幅度较大,冻害指数的空间变化趋势与二者相同;水资源与日照时数在空间上均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只有少数站点表现为极显著的增加趋势,而日照时数在研究区东部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其余区域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总体上,平均气温和≥5℃积温高值区的变化幅度小,低值区变化幅度大,其他指标与之相反。(4)近25a来秦岭南部油菜气候产量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平均速率为3.79 kg/(a·hm~2),其空间变化幅度差异大,且大部分站点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由关联度得作用于各区域油菜气候产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各农业气候资源指标的变化幅度越大,对油菜单产的可能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CCLM对湖北省降水和气温的模拟数据,对比分析了基准期(1961~2005年)的模拟结果和同期CN05.1的观测数据,并对RCP4.5情景下的未来(2006~2050年)气候进行了年尺度和季节尺度的预估。结果表明:(1)CCLM区域气候模式较好地模拟了湖北气温的演变趋势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时空波动模拟与同期CN05.1在降水时空变化上的匹配度较弱;(2)RCP4.5情景下,2006~2050年湖北T、T_(min)、T_(max)呈上升趋势。四季气温呈一致上升的趋势,冬季的上升速度最快,对年尺度上T、T_(min)、T_(max)上升的趋势贡献最大。(3)RCP4.5情景下,2006~2050年湖北T、T_(min)、T_(max)呈全区一致上升的格局。其中增幅最大的区域均集中于汉江湖北段北部。春季T、T_(min)、T_(max)增温大值区位于西北山地区;夏季中部平原区T、T_(min)、T_(max)相较于其他区域增幅较大;秋季西南山地区T和T_(max)较其他区域增温较高,T_(min)的增温大值区位于汉江湖北段北部;冬季鄂东南丘陵T相较于其他区域增幅较大,汉江湖北段北部T_(min)增温较大,西南山地T_(max)增温较大。  相似文献   

17.
苏南山丘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苏南山丘区邓下小流域为研究区,研究了表层土壤(0~20 cm)的pH值、全氮、全磷和速效钾等4种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大小是全磷>速效钾>全氮>pH值,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土壤pH的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线性模型,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均为指数模型。土壤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是影响其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土壤pH值存在中等的空间相关性,随机因子引起的空间变异性所占比重较大。(2)土壤pH值自北部向东南部总体趋势递减,中部波动较大。全氮条带状分布明显,自北部向东南部递减。全磷含量具有南北部低,中部较高的趋势,中部波动较大,高值中心出现在这一区域。速效钾在研究区波动较大,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北部,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研究结果可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土壤养分管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崂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历年游客流量调查,分析了崂山风景区客流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景区9条步道游线,3条索道和7个人文景观区的日容量、月容量和年容量,并分析了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利用强度,发现2004年景区各条步道游线、各条索道和各个人文景观区的日、月、年容量利用强度均为适载,但第一、第二和第三高峰日已严重超载。最后,制定了游客流量宏观调控对策及微观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植被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景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变化对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采用近30年来的Landsat NDVI数据,基于趋势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气候、地形因子以及旅游活动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区NDVI变化的潜在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30年来庐山风景名胜区NDVI整体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在1988~2001年和2002~2017年两个时间段呈现先降后升趋势,但期末回升水平低于期初水平。空间上,NDVI明显降低的区域分布在主要景点及游客路线周围,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高密度林地覆盖区。在各影响因素中,对于气候因素,由于研究区面积有限,热量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小,降水和气温与NDVI相关性不显著,气候因素不是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地形因素,高程和坡度较高的区域,分布着主要景点和游客集散区,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NDVI值较低;阳坡与阴坡相比,光照资源更为丰富,此外,阴坡多为景点和游客路线等人类活动较强的区域,阳坡区域NDVI较高。对于旅游活动,研究期内游客人数逐年上升,旅游活动增强,景点、游客中心及游客路线周围建设用地和裸地的面积明显增加,NDVI呈下降趋势,旅游活动是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农村空心化程度评估方法研究不足与区域空心村综合治理需要,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农村空心化程度综合评价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基于Arc GIS10.3平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热点分析模块综合评估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域尺度的农村空心化程度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格局。在遵循综合区划地域相似性、主导因素一致性、不打破行政边界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农村空心化程度的土地、人口、经济三个子系统的LISA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来计算各县级行政单元局域空间关联指数。最后,自下而上将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空心化程度划分为:宁夏北部经济发达型空心化低值区、宁夏中部土地粗放利用型空心化中值区、宁夏南部黄土高原经济滞后型空心化高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