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化工厂内含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固化稳定化技术的中试试验,研究水泥和硫化钠的药剂配比和搅拌方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添加量增大,汞的浸出浓度大体降低;随着硫化钠添加量的增大,汞的浸出浓度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当水泥和硫化钠联用时,浸出液中汞未检出,处理效果较好;搅拌方式对土壤中汞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小。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处理效果以及增容等因素,建议采用0.05%(质量分数,下同)工业级硫化钠+5.00%复合硅酸盐水泥P.C 32.5的药剂配比和挖机铲斗混合搅拌的方式对土壤中的汞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  相似文献   
2.
掌握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对于科学制定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策略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针对目前重金属空间模拟较少考虑影响因素且平行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预测精度较低问题,选取自然-人为的23个影响因素,采用OK(普通克里格法)、NRK(仅基于自然因子的回归克里格法)和NARK(基于自然-人为因子的回归克里格法)对土壤镉空间分布进行模拟,评估预测精度,以冶炼厂周边区域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镉点位超标率达85.93%,对土壤镉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表现为冶炼厂大气排放 > 钢铁厂大气排放 > pH > 有机质 > 与道路的欧氏距离 > 与河流的欧氏距离.NARK对土壤镉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较OK法分别降低26.86%和30.56%,模型决定系数R2由0.78提升到0.88;较NRK分别降低24.15%和24.23%,R2由0.81提升到0.88.融合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回归克里格模型明显提高了土壤镉空间分布模拟精度,增加人为因素作为辅助变量对模型精度的提升贡献很大,尤其是大气点源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探究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研究重点从生物炭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两个方面对重金属有效态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归纳概述。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利用自身较大比表面积、疏松孔隙、丰富官能团和矿物质来吸附固定重金属,进而影响重金属形态转化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静电吸引、官能团络合、离子交换、阳离子-π、化学沉淀等多种机理;间接作用是指生物炭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或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来影响有效态重金属含量变化的过程,以化学和微生物机制为主。最后提出结论与展望,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炭修复技术的潜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粤北某矿区周边镉锌污染稻田土壤田间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北地区多金属矿开采导致的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探索适合当地条件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模式对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考察植物技术措施对粤北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和安全利用的可行性,选择粤北某矿区周边重金属镉锌中度污染稻田,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富集植物杨桃(Averrhoa carambola)、农作物玉米(Zea mays)低积累品种单种及套种对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和安全利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单种模式下,伴矿景天田间生长217 d后,其地上部生物量可达2.82 t·hm~(-2),地上部Cd和Z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19 mg·kg~(-1)和7716 mg·kg~(-1),对Cd的修复效率可达11.1%;杨桃田间生长约600 d后,其根、茎和叶生物量分别可达15.4、15.5和7.81 t·hm~(-2),Cd质量分数分别为8.21、14.1和15.4 mg·kg~(-1),Zn质量分数分别为199、294和642 mg·kg~(-1),其对Cd的总体修复效率可达15.9%。伴矿景天和杨桃套种模式下,两者种植密度均较单种时降低一半,两种修复植物套种处理对Cd修复效率可达到13.5%。试验稻田改种低积累品种玉米,无论玉米单种或同伴矿景天套种其籽粒中Cd质量分数均可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量要求。利用伴矿景天和杨桃对粤北受镉中度污染稻田土壤进行修复以及通过种植低积累品种玉米实现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化工场地苯系物污染特征及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粤港澳大湾区某典型化工污染场地为例,共采集了247个土壤样品和20个地下水样品,探讨了场地苯系物的污染分布特征,利用GMS分别从水平和垂直方向模拟分析了该场地苯系物在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迁移扩散规律.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超筛选值,其中苯系物超筛选值的土壤样品主要集中在0. 5~4 m深度范围;地下水样品中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超标较严重,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140. 00、101. 33、212. 00和103. 40倍,主要分布在浅层地下水.地下水中的苯污染物在水平方向主要以对流/弥散运移方式从西北往东南方向迁移,而在垂向上浮苯主要集中在地下水面处,溶解态苯主要在水动力作用下迁移.模拟验证分析结果表明,MT3D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场地苯系物的空间分布和迁移特征,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化工类污染场地的精准化管控与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粤港澳大湾区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防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内容之一.由于粤港澳在政治制度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珠三角9市内部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管理能力的差别,大湾区各地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特点,对加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大湾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广州、深圳、东莞、香港和澳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监管对象、污染评估与整治程序等的特点,对其风险管控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针对土地规划、政策反馈、信息公开及联盟机制探索等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总体来看,香港及珠三角部分地市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且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点,但随着污染场地的进一步开发再利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将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策略的安全性、精细化和时效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互相借鉴和充分学习,加强大湾区2区9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再利用与高效开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面临着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本文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06份,亚表层(20~40 cm) 96份并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然后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程度,最后通过空间插值探讨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表层土壤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 87~84. 64、1. 40~56. 00、2. 75~125. 05、15. 05~201. 39、1. 46~89. 92、0. 001~0. 92、15. 29~160. 07和0. 006~0. 52 mg·kg~(-1);亚表层土壤的含量范围为3. 56~75. 14、1. 65~71. 58、3. 28~290. 04、17. 99~296. 94、3. 07~65. 67、0. 02~1. 00、11. 10~97. 59和0. 01~0. 41 mg·kg~(-1).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表层土壤中Cd、Cu、Pb、As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71. 70%、40. 57%、4. 72%、3. 77%和0. 94%,亚表层土壤中Cd、Cu、As、Zn、Pb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72. 92%、39. 58%、6. 25%、3. 13%、3. 13%和1. 04%,可见区域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和Cu,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显示超标区域集中在区域北部.基于两种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部地区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较高,其中Cd为风险指数偏高的主要驱动因子,风险评价空间分布特征与Cd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类似,说明区域土壤Cd污染应该引起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我国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的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备案制还是信息公开的不确定、修复行业亟须引导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加强对从业单位的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纳米硫化亚铁的稳定性及其对水体Cr(Ⅵ)的还原特征,本文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抗坏血酸改性纳米硫化亚铁(VC-nFeS)并阐明其对水体Cr(Ⅵ)的还原特性与机制.实验结果表明,VC-nFeS对水中的Cr(Ⅵ)具有优良的还原效果,当pH为7.0,温度为25℃,材料中还原成分FeS与废水中Cr(Ⅵ)的物质的量比为1.5∶1时,还原率可达到99%以上.VC-nFeS投加量、反应温度、初始pH值等因素都会影响Cr(Ⅵ)还原,增加投加量和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够提高还原速率,酸性和中性环境更有利于Cr(Ⅵ)的还原.VC-nFeS还原Cr(Ⅵ)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反应过程用Langmuir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该材料在25℃条件下的最大吸附容量为595.24 mg·g-1.扫描电镜(SEM)和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加入抗坏血酸改性能够有效分散纳米硫化亚铁.X射线衍射图谱(XRD)和红外光谱图(FTIR)结果显示,抗坏血酸改性处理能够提高纳米硫化亚铁的稳定性,并减少材料表面氧化.另外,产物表征结合水体实验结果表明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退二进三"、"退城进园"和"产业转移"等政策的实施,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正面临着重污染工业企业关闭和搬迁问题,城市出现大量工业遗留和遗弃场地。这些受污染的工业场地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另外,工业污染场地的延迟再开发,会产生生活环境变差、就业机会减少、甚至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等社会影响。所以,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严重威胁着城市人居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阻碍着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面对工业污染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国家及部分地方政府已针对污染场地的管理、修复及其再开发颁布了诸多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然而,由于工业场地类型的多样性和环境管理学科的交叉性,中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完善。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经过20~30年的发展已经在工业污染场地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不仅在环境管理中体现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理念,而且还立足本国实际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实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同时还建立了各自的污染场地治理优先名录,实现了污染场地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本文鉴于对这些经验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就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提出了现阶段亟须解决的两大问题。首先,制定工业污染场地管理的专门法律,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我国现有的与污染场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都比较笼统地提出了污染场地的利益相关方,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和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对于我国这样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水平不均衡的国家来说,通过地方法律法规的建立明确污染场地的责任主体是一个重要的尝试。其次,构建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系统。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涉及诸多工业行业、污染类型繁多复杂。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对城市工业污染场地进行排查、建立优先污染场地名录是构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系统的重要内容。此外,我国现有的土壤质量标准和场地评估规范仍存在诸多缺陷,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管理需要。所以,完善场地评估的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将为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障。本文的论述和观点可为我国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遗留地的决策管理和污染场地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