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引起了全球性大流行,其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在不同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测出,环境作为SARS-CoV-2的潜在传播媒介持续受到关注.综述了SARS-CoV-2的传播途径、环境检出情况、环境生存力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流行病学和消毒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相关研究.SARS-CoV-2能够稳定存活于特定环境介质一定时间,根据不同环境选用针对性的消毒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疫情防控能力.SARS-CoV-2以多种方式污染环境,离开宿主后能在环境中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其生存力受温度、相对湿度、环境介质物理性质、光照、空气污染物、消毒残留物等多方面的影响.环境水体中SARS-CoV-2核酸与疫情暴发存在一定相关性,现有消毒技术通过不同机制对SARS-CoV-2产生不同强度的杀灭效果.因此,加强SARS-CoV-2在环境介质中的转归研究,摸清环境传播的影响因素,能更好地切断SARSCoV-2的潜在传播途径;此外加强...  相似文献   
2.
口罩作为阻隔病毒传染的物理方式之一,其能阻断病原体经飞沫传播,同时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佩戴口罩对于公众防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风险和维持人体基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行为模式特征,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调查,分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佩戴口罩的行为特征,并探讨不同潜在风险人群佩戴口罩行为模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在99%以上,显著高于非疫情期间的口罩佩戴率(16.05%),其中,医务人员以及与人群广泛接触群体的口罩佩戴率最高(100%).②居民以仅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仅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以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3种模式为主,占31种口罩佩戴模式的60%以上.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职业人群、不同所属人群以及不同疫情地区人群佩戴口罩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居民佩戴口罩的更换频次多为累计使用时长4 h更换一次和累计使用时长24 h更换一次.⑤人群外出佩戴口罩的比例随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分布特征和管控措施存在差异,但居民佩戴口罩行为均表现良好,其中居住地不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比居住地存在疑似病例的人群的口罩佩戴率更高,说明人群佩戴口罩行为与疫情的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人群佩戴口罩这一防护行为总体执行较好.   相似文献   
3.
作为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的北京市级定点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就坐落在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范围内。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全面落实传染病防治院周边疫情防控措施成为崔各庄乡政府的第一政治责任,安全生产检查队副队长张译友就是负责北京地坛医院周边园区所有社会单位的人员摸排、防疫工作指导及应急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4.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针对近期公众对消毒剂使用需求的急剧上升,下面为大家介绍各类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6.
张昊  王建  梁中  王婕  孙威 《地球环境学报》2021,12(5):558-565
已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和以往的传染病大流行与太阳活动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尚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并且这些研究大多关注于大流行事件发生的年份与太阳活动周峰谷值年份之间的对应关系,却很少分析大流行的发展过程与太阳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20-01-01?—?2021-09-30太阳黑子数和新冠肺炎确诊数的日、周和月数据,通过序列对比、相关分析以及变化周期比较,探究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成因联系,并利用太阳黑子变化趋势对未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新冠肺炎新增病例数与太阳黑子数呈显著正相关,不仅变化趋势和过程一致,并且存在着多个相似的变化周期.假设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化,随着太阳活动的增强,未来新冠肺炎新增确诊数可能还会持续地增加,到2022年9月平均每月新增新冠肺炎病例,低方案约为2500万?—?3000万,中方案可达3300万?—?3800万,高方案则达4000万?—?4600万.但是,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以及群体免疫力的形成,未来新冠肺炎新增确诊数也有可能比预测值小.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要居家隔离说到居家隔离,很多人可能第一印象都会想到"为什么不去医院啊"。现在正好流感季节,很大一部分有发热、咳嗽等表现的人可能只是流感,并非新冠肺炎。而医院发热门诊汇集了可能感染的病人,在目前这个阶段,盲目跑去医院,反而增加了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如果符合条件,可以进行居家隔离,对自己对大众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No.1新型冠状病毒目前的证据发现,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是禽类、哺乳动物等野生脊椎动物,而不是人类,但可能会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通过人与动物接触传播给人类,并引起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卫生防疫专家指出,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指患者打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和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被他人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人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通过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到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相似文献   
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每天都在增加的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直观显示了这场战“疫”形势的复杂严峻。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与病毒抗争的历史。发生于上世纪初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夺去数千万人的生命,就是人类缺乏科学的应对手段使然;而17年前的“非典”和今天的疫情更昭示我们,肆意捕杀和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不除,必然自酿苦果,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此,防范疫情,尤其需要我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疾病已造成全球大流行,是当前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疫情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南半球开始有明显的增加趋势.随着北半球夏季的来临,环境温湿度变化对病毒传播的影响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若干研究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环境温湿度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关系.本文通过总结相关主要研究,总结目前研究的进展及有待完善之处,为今后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